美团(03690)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维护口碑重在信守承诺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07:49
事件概述 - 大量消费者反映美团平台团购券未按约定自动退款 引发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并登上热搜 [1] - 团购券自动退款机制是消费者囤券行为的核心基础 部分用户囤积成千上万张券 [1] - 公司连夜发布公告解释原因并成立专项客服团队 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用户接收退款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告解释退款问题原因包括早期退款进程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或错误 以及少数用户原支付渠道问题 [1] - 公司提供兜底解决方案并紧急成立专项客服团队处理该事件 [1] - 初始客服回应被指将责任推给第三方支付渠道 导致用户恐慌性查询过往订单 [2] 行业普遍问题 - 自动退款失效并非个例 其他平台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2] - 部分平台虽承诺过期退但需要用户手动申请 有的平台坚持原路退回但缺乏支付账户变更备用机制 [2] - 平台企业在享受交易闭环和资金沉淀红利时 未能建立匹配的资金保障与主动纠错机制 [2] 机制缺陷分析 - 平台作为交易参与方、规则制定者和资金归集方 有责任确保资金链路完整与透明 [2] - 平台在自动扣款失败时能快速发送短信通知 但与退款处理机制形成鲜明对比 [2] - 客服团队作为消费者沟通第一窗口 应被纳入系统性处理流程 [2] 监管与行业展望 - 现行《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对自动续期和自动扣款有规范 但对自动退款缺乏明确规定 [3] - 事件应促使平台利用技术能力追溯沉睡退款 而非等待热搜和监管推动 [3] - 企业需将诚意和担当体现在包括客服在内的每个细节中 以维护市场竞争口碑 [3]
自动退款不自动?经济日报:维护口碑重在信守承诺
经济日报· 2025-08-27 07:48
平台服务机制漏洞 - 大量用户反映美团平台团购券未按约定自动退款 [2] - 部分平台虽承诺"过期退"但需用户手动申请 [2] - 部分平台坚持"原路退回"但缺乏支付账户变更备用机制 [2] 行业资金管理问题 - 平台企业在构建交易闭环时享受流量与资金沉淀红利 [2] - 行业普遍未能建立与资金归集规模匹配的资金保障与主动纠错机制 [2] - 平台作为交易参与方、规则制定者和资金归集方需确保资金链路完整透明 [2]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2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7:33
南向资金净流入排名 - 快手-W净流入11.5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收盘价74.9港元上涨4.39% [1][2] - 中芯国际净流入10.79亿港元排名第二 收盘价56.9港元大涨10.06% [1][2] - 美团-W净流入10.06亿港元位居第三 收盘价118.4港元上涨1.11% [1][2] - 腾讯控股净流入4.56亿港元 收盘价600港元上涨1.18% [2] - 友邦保险净流入4.52亿港元 净流入比达19.97% [2] 南向资金净流出排名 - 小鹏汽车-W净流出13.04亿港元居首 收盘价91.9港元大涨13.6% [1][2] - 小米集团-W净流出9.02亿港元 收盘价52.55港元上涨2.34% [1][2] - 华虹半导体净流出7.56亿港元 收盘价56港元飙升17.85% [1][2] - 名创优品净流出3.82亿港元 收盘价47.1港元暴涨20.58% [2] - 招商银行净流出2.06亿港元 净流出比高达32.13% [2] 净流入比排名 -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净流入比74.12%位列第一 净流入857.69万港元 [1][2] - 越秀交通基建净流入比64.51%排名第二 净流入760.72万港元 [1][2] - 秦港股份净流入比59.89%位居第三 净流入85.25万港元 [1][2] - 阳光保险净流入比56.33% 净流入8756.05万港元 [3] - 海天味业净流入比49.28% 净流入4414.41万港元 [3] 净流出比排名 - 太古地产净流出比-49.1%居首 净流出2832.69万港元 [1][3] - 合生创展集团净流出比-47.11% 净流出446.85万港元 [1][3] - 鞍钢股份净流出比-45.34% 净流出546.36万港元 [1][3] - 民生银行净流出比-42.44% 净流出7121.86万港元 [3] - 五矿资源净流出比-33.95% 净流出7287.75万港元 [3] 重点个股市场表现 - 中兴通讯收盘价36.06港元大涨15.13% 净流入3.02亿港元 [2] - 哔哩哔哩-W收盘价184.7港元下跌6.15% 净流入4.07亿港元 [2] - 康希诺生物收盘价51.8港元上涨6.1% 净流出6604.14万港元 [3] - 中集安瑞科收盘价6.99港元上涨4.95% 净流出2892.41万港元 [3] - 盈富基金收盘价25.84港元上涨0.86% 净流入4.73亿港元 [2]
智通ADR统计 | 8月2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6:37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盘价为25571.06点,较前日上涨46.14点,涨幅0.18% [1] - 最高价达25692.07点,最低价为25526.43点,开盘价为25564.89点 [1] - 成交量为3749.66万股,平均价格为25609.25点 [1] 大型蓝筹股价格变动 - 汇丰控股ADR收报102.078港元,较香港收市上涨1.87% [2][3] - 腾讯控股ADR收报610.224港元,较香港收市微涨0.12% [2][3] - 建设银行ADR较港股溢价0.23%,小米集团ADR溢价0.63% [3] 成分股ADR与港股价格对比 - 快手-W ADR较港股大幅溢价3.45%,换算价达81.831港元 [3] - 网易-S ADR较港股折价0.92%,阿里巴巴-W ADR折价0.26% [3] - 泡泡玛特港股上涨2.69%但ADR折价0.08%,呈现分化走势 [3] 金融板块ADR表现 - 中银香港ADR较港股溢价0.41%,工商银行ADR折价0.22% [3] - 招商银行ADR溢价0.26%,中国银行ADR仅溢价0.07% [3] - 交通银行ADR基本持平,较港股微跌0.01% [3] 科技与消费板块价格差异 - 百度集团-SW ADR较港股溢价0.83%,京东集团-SW ADR折价0.36% [3] - 腾讯音乐-SW ADR溢价1.00%,安踏体育ADR溢价0.46% [3] - 百济神州ADR溢价0.81%,美团-W ADR溢价0.15% [3]

专访美团闪电仓“闪电帮帮”迭代背后是3个即时零售生意的新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0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团闪购升级闪电帮帮平台并启动服务商计划 旨在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提升服务商能力 推动即时零售行业向高效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摆脱低价竞争模式[1][3][6] - 即时零售赛道正从流量竞争转向供应链效率竞争 平台通过整合服务商资源、数字化工具和区域仓储基建 为三类市场参与者创造新机会[11][20][23] 美团闪购战略升级 - 闪电帮帮完成品牌升级 从单纯采购平台转变为全链路商品运营支持系统 新增服务商计划与区域共享中心仓建设[1][7][10] - 平台通过三重措施完善生态:筛选高服务能力供应商 提供数字化工具(BC联动选品、牵牛花系统) 建设区域中心仓(首站成都覆盖川渝滇)[9][10] - 闪电仓服务商已初具规模 聚蜂惠采服务超1万家门店 某美妆服务商覆盖超9000家闪电仓[8] 行业竞争态势变化 - 闪电仓商家数量激增导致竞争加剧 从"开仓即盈利"转变为需依靠供应链效率与差异化商品力[3][4] - 典型闪电仓需管理7000-8000个SKU 传统选品方式导致同质化价格战[5] - 便利店类仓店需对接上千供应商 理货员需半天处理包裹清点上架[4] 三类新兴生意机会 即时零售服务商 - 需要多维服务能力(选品指导、售后支持、补货管理) 成功案例聚蜂惠采库存周转率比行业快20%-30%[12][13] - 平台通过撮合机制连接服务商与中腰部商家 实现补货流程可视化自动化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13][14] - 服务商需具备B2C销售经验与C端需求敏感度 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服务成本控制构成行业壁垒[12][15] 品牌方与白牌厂商 - 即时零售渠道帮助品牌精准触达分散门店 案例:翰思通过调单记录开发"差旅三天两晚"商品套装 鲨鱼菲特推出小包装单品[16] - 美的通过闪电帮帮撮合 由松晟智造分销12款定制小家电 8000多家门店实现近乎零库存风险铺货[16] - 区域品牌如湘潭铺子在分散门店铺货效率低 需依托服务商实现密集铺货与终端数据回传[16] 中小闪电仓商家 - 经营模式轻量化降低运营成本 商家可将精力集中于经营而非货源寻找与库存处理[18] - 商品质量与上新效率提升:3C数码品牌新品购买者中45%-50%为门店新客 上新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数分钟[18] - 中腰部商家通过平台支持提升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19] 基础设施与效率提升 - 区域中心仓建设可节省配送时效1-2天 特别有利于江浙珠三角地区服务商[10] - 数字化系统实现BC联动精准选品 补货流程优化后净利润显著提升(订单数不变情况下)[10][14] - 服务商运营团队可为商家设置动态补货规则 提升库存周转效率[13]
美团退款的钱去哪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23:13
事件概述 - 部分用户反馈多年前发起的美团退款未实际到账 覆盖2014年至2020年订单 涉及餐饮、酒店住宿、机票高铁、景区门票等业务 [1][2] - 平台客服说明问题分为两类:平台退款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 或支付渠道异常导致退款转入美团余额 [2] 退款问题类型 - 退款失败类订单可手动重新发起退款 [3] - 订单长期显示退款中或审核中状态 [3] - 显示退款完成但金额为0元 [3] - 显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账户但实际未到账 且退款发起/审核/完成时间完全一致 [3] - 同一订单在不同时间点显示退款金额出现差异 例如254元变为336元 [3] 涉及业务与用户情况 - 团购券过期自动退服务成为问题重灾区 适用于餐饮、休闲娱乐等在线团购单 [4] - 用户自查发现未到账订单数量较多 例如某用户发现30多个订单退款失败 追回1000多元 [3] 另有VIP7级用户发现80多笔订单疑似未退款 涉及金额超4000元 [4][5] - 用户联系客服排队人数达99+ [5] 平台处理与用户反馈 - 部分用户被客服告知退款已转入美团余额并被后续消费抵扣 [5] - 有用户接受客服指导后成功收到银行卡退款 例如196元退款到账 [5] - 用户质疑支付渠道异常说法 指出未更换支付宝/手机号/银行卡 且同期其他退款成功到账 [5] 系统与历史原因分析 - 内部员工推测问题可能源于支付路径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方支付SDK漏洞或审核流程故障 [6] - 2017年以前余额记录无法查询 [6] - 退款流程涉及多环节接口 任一环节故障均可能导致失败 [6] - 平台业务优先级差异 交易/配送/补贴环节优先保障 [6] - 2015年已有用户反馈退款转入美团钱包 但该功能2017年才正式上线 [7] - 2016年美团支付上线前未取得支付牌照 曾因"二清"问题受监管关注 [7][8] - 历史退款记录出现变化 例如某用户查询发现2015-2016年6笔记录减少至1笔 [9] 行业对比 - 类似退款问题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均有出现 但美团团购券量较大导致过期未退情况更多 [6]
美团退款的钱去哪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23:04
退款问题类型 - 退款失败类订单用户可手动重新发起退款 [1][5] - 数年前订单仍显示退款中或审核中状态 [1][5] - 显示退款完成但退款金额为0 [1][5] - 显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账户但实际未到账且时间戳完全一致 [1][5] 事件背景与影响范围 - 事件于8月24日在社交媒体爆发 用户发现多年未到账退款 [2] - 涉及2014年至2019年订单 2020年后亦有少量案例 [3] - 覆盖美团及大众点评App的餐饮、酒店、票务等业务 [3] - 用户反映人工客服排队达99+ 追回金额最高超4000元 [5][6] 平台回应与解释 - 官方称问题源于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或支付渠道异常 [3] - 部分退款因渠道异常转入美团余额 [3][6] - 系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可能因支付路径或第三方SDK漏洞导致 [9] - 2017年前余额记录无法查询 业务系统优先级偏向交易环节 [9] 典型案例细节 - 用户追回9年前退款 金额1000多元 [5] - 同一订单退款金额显示差异(254元与336元) [5] - VIP7级用户发现80多笔未退款订单 金额超4000元 [6] - 过期自动退团购券为重灾区 涉及2016年推出的服务 [6] 支付体系历史问题 - 2015年已有用户反馈退款被转入未获牌照的美团钱包 [10] - 2016年2月上线美团支付后遭监管举报 [10] - 2016年9月收购钱袋宝获取支付牌照 [10][12] - 曾因"二清"问题将资金划转至无资质关联公司 [11] 系统机制与溯源难度 - 退款流程涉及用户申请、第三方银行接口及状态更新 [9] - 资金与订单状态不同步导致溯源困难 [10] - 历史退款至余额记录出现数据变更(6笔减至1笔) [12]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65.73亿港元,盈富基金净买入65.4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22:56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8月26日下跌1.18% [1] - 南向资金全天合计成交金额1487.44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826.58亿港元 卖出成交660.86亿港元 合计净买入165.73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69.67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96.05亿港元 [1] 个股资金流向 - 盈富基金成交额66.44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65.46亿港元 股价下跌1.29% [1][2] - 中芯国际成交额58.12亿港元 净卖出9.83亿港元 股价下跌2.77% [1][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54.74亿港元 净买入13.46亿港元 股价下跌2.57% [1][2] - 腾讯控股净买入6.70亿港元 股价下跌0.81% [2] - 美团-W净买入4.09亿港元 股价下跌1.88% [2] 连续资金动向 - 腾讯控股获南向资金连续8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68.83亿港元 [2] - 美团-W连续4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9.21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连续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3.18亿港元 [2] ETF产品表现 - 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近五日下跌1.34% [6] - 基金最新份额57.6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6662.7万元 [6]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65.73亿港元 盈富基金净买入65.4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22:47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8月26日下跌1.18% [2] - 盈富基金股价下跌1.29% [2]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2.77% [2] - 东方甄选股价下跌11.20% [4] - 美图公司股价上涨7.90% [3] - 泡泡玛特股价上涨2.69% [4]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金额1487.44亿港元 其中买入826.58亿港元 卖出660.86亿港元 净买入165.73亿港元 [2] - 港股通(深)净买入69.67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96.05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获最大净买入65.46亿港元 中芯国际遭最大净卖出9.83亿港元 [2][3] - 腾讯控股连续8日净买入 累计金额68.83亿港元 [3] - 美团-W连续4日净买入 累计金额29.21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W连续3日净买入 累计金额23.18亿港元 [3] 个股成交活跃度 - 盈富基金成交额最高达66.44亿港元 [2][3] - 中芯国际成交额58.12亿港元 [2][3] - 阿里巴巴-W成交额54.74亿港元 [2][3] - 腾讯控股成交额45.07亿港元 [3] - 东方甄选成交额32.58亿港元 [3] - 小米集团-W成交额31.83亿港元 [4] - 美团-W成交额32.40亿港元 [3]
消费者申请美团退款9年后才到账 美团深夜回应:将助用户追溯每一笔担心的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20
事件概述 - 美团平台出现用户退款长期未到账问题 其中一笔2016年88元订单历时9年才完成退款[1][4] - 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团购券到期后显示"退款成功"或"退款审核中"但资金未实际到账 有用户自称约80笔退款未处理[5] - 平台于8月24日深夜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已修复退款信息滞后问题》声明 承认存在系统性问题并成立专项客服团队处理[7][9] 系统技术问题 - 退款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 产品技术团队已优化2017年后订单的自主查询功能[9] - 订单信息更新延迟造成显示"审核中"状态 该问题已于8月24日当日修复 用户刷新页面可获更新通知[9] - 系统信息更新错误导致退款金额显示为零 实际资金通过原支付渠道完成退还[9] 资金处理机制 - 部分用户因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工具异常无法原路接收退款 系统自动转退至美团余额账户[9] - 当用户美团账户处于注销或异常状态时 平台无法完成自动退款 需主动联系用户进行处理[9] - 对于2017年前历史订单的退款情况 用户需通过客服渠道进行人工查询[9] 舆情与响应 - "退款查账"话题于8月26日傍晚仍居热搜榜 引发广泛社会关注[5] - 公司否认存在人为修改退款记录行为 明确表示不存在"不查询就不退款"等故意行为[9] - 专项客服团队正对社交媒体渠道反馈的订单进行集中搜集、查询和追溯处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