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团(03690)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第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人民币,预估936.9亿元人民币
华尔街见闻· 2025-08-27 16:32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4.9亿元人民币 [1] - 实际净利润较市场预估的98.5亿元人民币低83.9亿元 [1]
美团(0369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6:3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确保每个主题单一且不重复,并严格使用原文关键点。 收入表现(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7%至人民币918.4亿元[5][1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7%至人民币1783.98亿元[8] - 总收入同比增长11.7%,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822.5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918.40亿元人民币[22][23] - 收入同比增长14.7%至1783.9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555.27亿元人民币)[73] - 总收入同比增长14.7%,从1555.27亿元人民币增至1783.98亿元人民币[80] 收入表现(环比) - 总收入从2025年第一季度866亿元增长6.1%至第二季度918亿元[43] 利润表现(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溢利同比暴跌98.0%至人民币2.26亿元[5]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81.5%至人民币27.82亿元[5][13]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溢利净额同比下降89.0%至人民币14.93亿元[5][1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期内溢利为3.65亿元,较2024年同期114亿元大幅下降[41] - 公司期内溢利同比下降37.7%至104.2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67.21亿元人民币)[66][73] - 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34.6%至150.84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30.68亿元人民币)[66] - 经营利润下降34.4%,从164.66亿元人民币降至107.92亿元人民币[80]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同比下降37.7%至104.2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67.20亿元人民币)[84] 利润表现(环比) - 经调整EBITDA从第一季度123亿元大幅下降至第二季度27.8亿元[42] - 公司经营溢利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106亿元大幅下降至第二季度的2.263亿元,经营利润率从12.2%降至0.2%[56][57] - 2025年第二季度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653亿元,较第一季度的101亿元显著下降[61]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人民币37.21亿元[10][11]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7%至人民币653亿元[14]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人民币37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14]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7%至653.47亿元人民币[25]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至5.7%[37]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从2024年第二季度152亿元降至2025年同期37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38]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从第一季度643亿元增长1.6%至第二季度653亿元[46]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环比下降72.4%至人民币37.21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1.0%下降至5.7%[57][58]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长12.5%,从1153.08亿元人民币增至1296.72亿元人民币[80] 新业务分部表现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同比扩大43.1%至人民币18.81亿元[10][11] - 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2.8%至人民币265亿元[20]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同比扩大43.1%至人民币19亿元,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至7.1%[20] - 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2.8%至264.93亿元人民币[26]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率从-6.1%扩大至-7.1%[37]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从2024年第二季度13亿元扩大至2025年同期19亿元,经营亏损率从6.1%上升1.0个百分点至7.1%[38] - 新业务收入从222亿元增长19.2%至265亿元[46]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8.81亿元,亏损率从10.2%改善至7.1%[57][58] - 新业务收入增长21.1%,从402.19亿元人民币增至487.26亿元人民币[80]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至614.26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58.8%上升至66.9%[22][29]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51.8%至225.19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18.0%上升至24.5%[22][30]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7.2%至62.60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保持稳定在6.8%[22][31]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44.8%,从156亿元增至225亿元,占收入比例从18.0%上升至24.5%[50]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32.6%至380.69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87.21亿元人民币)[73]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6.4%至120.3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03.40亿元人民币)[73] 成本和费用(环比) - 销售成本占收入比例从第一季度62.6%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至第二季度66.9%,金额从541亿元增长13.5%至614亿元[49] - 研发开支从58亿元增长8.5%至63亿元,主要因AI投入增加[51]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人民币1017亿元[13] - 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从2.7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0.19亿元人民币[22][33] - 其他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从亏损1.20亿元人民币转为收益4.82亿元人民币[22][34]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第一季度8.05亿元下降至第二季度4.82亿元[54] - 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收益净额环比下降至人民币8.08亿元,而第一季度为人民币14亿元[55] - 未分配项目经营亏损从人民币6.521亿元扩大至16.13亿元[57][58] - 应占采用权益法列账的投资之溢利从人民币1850万元增加至8920万元[59] - 所得税开支从人民币5.439亿元减少至2840万元[60]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3.87亿元[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7亿元人民币,短期理财投资为694亿元人民币[6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49.05亿元人民币,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92.09亿元人民币[68]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36.3%至1.72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70元人民币)[73] - 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4%[72]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同比下降50.7%至84.54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71.41亿元人民币)[7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43.5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301.9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8%[7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43.5%,从2024年底的708.3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016.56亿元人民币[75][77] - 短期理财投资下降28.8%,从974.0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693.61亿元人民币[75] - 公司总权益从1726.0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842.9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6.8%[75]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49.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50.38亿元人民币下降40.5%[77]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292.0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85.72亿元人民币增长2.3%[77] - 理财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及收益同比下降47.8%至11.21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1.48亿元人民币)[82] - 汇兑收益净额改善至8.3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亏损1.66亿元人民币)[82] - 贸易应收款项同比增长18.4%至35.80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31.70亿元人民币)[87] - 贸易应付款项同比增长16.1%至292.53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51.93亿元人民币)[89]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37.1%至5.7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17亿元人民币)[86] - 3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占比88.4%达27.75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占比85.7%为22.75亿元人民币)[88] - 3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占比95.9%达280.59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占比97.3%为245.15亿元人民币)[89] 业务运营与战略 - 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6.0%(Q2)和18.8%(上半年)[10][11][12] - 其他服务及销售(含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7%(Q2)和14.5%(上半年)[10][11][12] - 美团闪购业务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超过50,000家美团闪电仓[17] - 618购物节期间赋能近100万家线下商家服务超过1亿名消费者[17] - 公司已帮助超100万独立手艺人完成数字化建档[18] - 美团既白AI工具通过智慧定价和动态库存管理提高酒店运营效率[18] - 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退出表现不佳区域并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20] - Keeta在沙特阿拉伯已扩展至20个城市[20] 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 - 公司购回3,018,700股B类股份总代价3.92亿港元[91] - 公司财务及其他相关资料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公布[99] - 公告基于未经审计的管理账目包含前瞻性陈述[100] - 公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A类股每股10票投票权B类股每股1票投票权[101] - 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作为公司财务报告编制基准[102] 指标定义 - 活跃商家定义为期间完成交易、购买营销服务或使用支付/ERP系统的商家[103] - 交易金额包含配送费及增值税但不含纯支付交易[103] - 即时配送交易笔数涵盖餐饮外卖和美团闪购业务[103] - 交易用户统计期间内完成付款的账户数不计退款[103] - 到店业务单笔付款购买多张优惠券记为1次交易[103] - 共享单车月票用户仅购买时记为1次交易[103]
外卖大战“压垮”堂食了吗,我找多家门店问了问
36氪· 2025-08-27 11:45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京东外卖入局引发行业价格战 美团加大补贴 淘宝推出闪购业务 市场竞争加剧 [1] - 价格战带来用户增长 淘宝闪购日活超2亿 京东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40% 美团二季度日均单量超6400万 [1] - 消费者转向外卖消费 出现"点外卖自取"现象 奶茶现场点单20元 使用大额券后价格可降一半 [1][5] 餐饮商家经营状况 - 外卖订单增加但收入下降 咖啡简餐店6月外卖订单增多但营收比5月减少1万元 堂食收入减少 [2] - 外卖实际收入大幅低于标价 40元美团订单实收仅22元 外卖实收金额可能低于堂食毛利 [2] - 超过一半受访商家表示外卖大战影响堂食 堂食客流量显著减少 [2] 不同品类受影响程度 - 轻体量快餐类受影响最严重 灌汤包、肉夹馍、面类、麻辣烫等品类堂食减少约一半 [3] - 重体量正餐类受影响较小 烤鱼、烤肉、烤鸭、火锅等线上线下体验差距大的品类堂食基本未受影响 [2] - 小本经营的非连锁店更弱势 难以像连锁品牌那样平衡折扣与利润 [3] 平台补贴策略影响 - 平台发放大额优惠券刺激消费 出现15减14、15减12等低单价券和38减18等高单价券 [6] - 商家补贴成本持续增加 咖啡简餐店6月营收37000元 活动补贴支出21000元 且逐月攀升 [5] - 纯堂食店铺经营困难 北京三里屯日式拉面店因不上外卖平台 营业额下降50% 最终关门 [9]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形成"先看外卖价格"的比价习惯 优先选择外卖 次选自提 堂食成为最后选项 [5] - 自取订单明显增多 消费者在门店现场点外卖自取 骑手已熟悉该流程 [5] - 夏季传统堂食高峰期消失 广东地区习惯堂食的本地人也转向外卖 [9] 行业长期影响 - 堂食生存空间被压缩 形成"堂食店自己花钱卷死自己"的现象 [5] - 部分商家难以维持经营 预计9月份可能出现倒闭潮 [9] - 引发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成本压缩和极致低价可能改变外卖品质 [10]
美团浣熊食堂开放加盟,投资门槛约150万
新浪科技· 2025-08-27 11:19
公司业务拓展 - 美团启动集中式外卖厨房品牌"浣熊食堂"的合伙人招募计划 首批开放加盟城市限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和杭州 以单店合作为主 暂不开放区域代理 [1] - 截至7月初 "浣熊食堂"已在北京 杭州等地运营10家门店 超100个餐饮商家入驻 [1] - 未来3年公司计划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1] 合伙人要求 - 合伙人需满足资金要求 前期投资资金约150万/店 需提供100万以上的现金或资产证明 [1] - 合伙人需具备点位要求 需获得位于外卖热门商圈 建筑面积500-1000平方米且剩余租赁年限不少于8年的物业 [1] - 建议合伙人额外配置约100万的动态运营资金 还需缴纳品牌保证金及合作服务费 品牌管理费等多项费用 [1] 运营模式特点 - 合伙人负责获取点位 装修施工及协助入驻外卖商家办理证照 [2] - 公司负责招商 定价 营销 现场管理 招聘培训和考核店长 但店长基本工资由合伙人承担 [2] - 加盟模式与传统加盟不同 公司强调"绝不自营 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 [2] 费用政策 - 加盟开放初期公司针对部分费用推出全免或限免的优惠政策 [1]
独家 | 美团“浣熊食堂”开放加盟 单店投资门槛约150万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35
业务拓展计划 - 美团正式推出集中式外卖厨房品牌"浣熊食堂"并启动合伙人招募 首批开放加盟城市仅限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和杭州 以单店合作为主 暂不开放区域代理 [1] - 公司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截至7月初已在北京 杭州等地运营10家门店 超100个餐饮商家入驻 [1] 合伙人要求 - 合伙人需满足资金要求 前期投资资金约150万/店 需提供100万以上的现金或资产证明 另建议配置约100万的动态运营资金 [1] - 合伙人需满足点位要求 必须获得位于外卖热门商圈 建筑面积500-1000平方米且剩余租赁年限不少于8年的物业 [1] - 除前期装修投资外 合伙人还需缴纳品牌保证金 合作服务费 品牌管理费等多项费用 但加盟开放初期针对部分费用推出全免或限免优惠政策 [1] 运营模式 - 合伙人负责获取点位 装修施工以及必要时协助入驻外卖商家办理证照 [2] - 美团负责招商 定价 营销 现场管理 招聘培训和考核店长 但店长基本工资由合伙人承担 [2] - 该加盟模式与传统加盟模式不同 公司曾多次强调"绝不自营 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 [2]
向A股看齐?港股稀缺资产补涨意愿强烈!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涨逾1%续创新高,快手领涨2%
新浪基金· 2025-08-27 09:58
港股市场表现 - 8月27日港股早盘高开,科网龙头多数走强,其中快手-W领涨超2%,小米集团-W涨逾1%,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跟涨[1] - 重仓港股互联网龙头的港股互联网ETF(513770)高开高走,场内价格现涨1.32%,冲击日线4连阳,续刷历史新高[1]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连续10日吸金,合计获资金净流入7.73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近87亿元,续创历史新高[2] 机构观点与流动性分析 - 招商证券指出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快速上行后逐步稳定、鲍威尔表态显著转鸽,内外流动性变化指向港股流动性趋紧的叙事已边际改善[2] - 流动性改善支撑港股阶段性补涨,缩小与近期快速上涨的A股差距,港股业绩预喜率为2022年以来新高[2] - 建议配置与A股差异化方向,如创新药与互联网机会[2] - 方正证券表示港股近两个月行情略逊于A股,恒指及恒科涨幅均低于全A,港股后市行情值得期待[2] 指数与ETF表现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重仓港股互联网龙头,成为港股AI核心标的[4] - 开年至7月末,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累计涨幅超35%,明显优于恒生科技指数同期22.05%的涨幅[4][5]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近5年涨跌幅分别为:2020年109.31%、2021年-36.61%、2022年-23.01%、2023年-24.74%、2024年23.04%[7] 基金持仓与结构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持仓前4大个股为小米集团-W(15.65%)、腾讯控股(14.35%)、阿里巴巴-W(13.87%)、美团-W(10.87%),合计权重54.74%[5][6] - 前十大持仓股合计权重超72%,包括金山软件(3.17%)、京东健康(2.82%)、阿里健康(2.70%)等[6] - 基金二季度末持仓明细显示,小米集团-W持仓数量15,168,500股,公允价值8.29亿元;腾讯控股持仓1,657,000股,公允价值7.60亿元[6] 交易与流动性特征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年内日均成交额5.93亿元,支持日内T+0交易,不受QDII额度限制,流动性佳[7] - 基金实时交易数据显示委比6.28%,量比1.94,外盘20.38万手,内盘15.93万手,换手率0.50%[1] - T日预估现金差额81.46元,T-1日单位申请资产600,581.48元[1]
多路资金加速涌入港股 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超1000亿港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09:12
资金流入态势 - 南向资金8月净买入1051.81亿港元 连续26个月保持净买入 [2]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9720.22亿港元 外资通过ETF单周净买入3.1亿美元 [2][4] - 香港本地ETF单周净申购55亿港元 韩国市场对港股投资额5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4] 行业配置偏好 - 金融行业获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3341.33亿港元 8月单月净买入401.35亿港元 [2] - 可选消费行业年内净买入3009.78亿港元 信息技术行业8月净买入465.30亿港元 [2] - 医疗保健行业年内获1370.76亿港元净买入 8月单月净流入219.39亿港元 [2][4] 重点持仓标的 - 建设银行获南向资金持仓2582.03亿港元 工商银行持仓1960.10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持仓市值6153.60亿港元 小米集团持仓2109.91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持仓2000.17亿港元 中芯国际持仓1453.83亿港元 [2] 资金结构变化 - 南向资金在互联互通标的成交占比超40% 被动外资单周流入港股及ADR达13.2亿美元 [3][4] - 新兴市场基金7月大幅增配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 国际中介机构2024年后流出斜率加大 [4]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促海外资金加大港股配置 鲍威尔讲话后市场押注9月降息 [4][5]
美团回应退款未到账问题,称将追溯每一笔订单
新浪科技· 2025-08-27 09:08
事件背景 - 大量用户反映美团团购券未按约定自动退款 款项未实际到账支付账户 订单状态显示"退款成功"或"美团审核中" [1] - 事件引发社交媒体广泛关注 "退款查账"话题于8月26日登顶微博热搜榜 [1] - 极端案例显示2019年5月6日发起的退款申请直至2025年8月25日才完成 历时超过6年 [1][5] 公司回应 - 美团客服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承认存在退款问题并紧急成立专项客服团队 [1] - 公司承诺针对社交媒体等渠道反馈的订单进行专项搜集、查询和追溯 [1] - 公司宣称已修复退款信息滞后问题 将帮助用户追溯每一笔订单 [1] 问题分类 - 第一类为平台退款进程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 2017年后订单用户可自主查询到账去向 2017年前历史订单需通过客服查询 [2] - 第二类涉及支付渠道异常导致无法原路接收退款 系统将退款至用户美团余额 若账户已注销或异常则需联系用户接收 [2] 具体案例 - 某订单退票金额为19.8元 预计最晚2018年3月1日到账原支付账户 退款流程包含提交申请、原支付方处理及入账三个阶段 [4] - 另一订单于2019年5月6日受理退款 直至2025年8月25日才完成退款至原支付账户 全程历时6年3个月19天 [5]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2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8:32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比例最高达74.62%,持股数量为103.56亿股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比例70.04%位列第二,持股数量2.83亿股 [1] - 凯盛新能以68.12%持股比例位居第三,持股数量1.70亿股 [1] - 前20名公司持股比例均超过56%,包括中国神华(68.08%)、天津创业环保(64.42%)等 [1]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腾讯控股获最大增持33.82亿元,持股数增加554.89万股 [1] - 美团-W增持28.18亿元位列第二,持股数增加2348.07万股 [1] - 中兴通讯增持15.46亿元排名第三,持股数增加4425.90万股 [1] - 友邦保险(9.47亿元)、中芯国际(7.78亿元)等金融科技类公司获显著增持 [1]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盈富基金遭最大减持112.64亿元,持股数减少43289.15万股 [3] - 恆生中国企业减持67.14亿元位列第二,持股数减少7180.73万股 [3] - 南方恆生科技减持29.95亿元排名第三,持股数减少52772.60万股 [3] - 小鹏汽车(20.51亿元)、华虹半导体(8.34亿元)等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板块遭遇减持 [3]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8月2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8:25
沽空比率排行 - 友邦保险-R(81299)和京东健康-R(86618)沽空比率均达100% [1][2] - 京东集团-SWR(89618)沽空比率为87.80% [1][2] - 香港交易所-R(80388)沽空比率为80.91% [2] - 前十名沽空比率均超过48.76%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最高达19.21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18.81亿元 [1][2] - 三生制药(01530)沽空金额14.30亿元 [1][2] - 美团-W(03690)沽空金额13.13亿元 [2] - 前十名沽空金额均超过8.26亿元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香港交易所-R(80388)偏离值最高达40.73% [1][2] - 友邦保险-R(81299)偏离值37.99% [1][2] - 京东集团-SWR(89618)偏离值36.59% [1][2] -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偏离值32.64% [2] - 前十名偏离值均超过25.74% [2] 特殊个股表现 - 友邦保险-R同时位列沽空比率第一(100%)和偏离值第二(37.99%) [1][2] - 京东集团-SWR在沽空比率(87.80%)和偏离值(36.59%)均位列前三 [1][2] - 阿里巴巴-SWR在沽空比率排行中金额达931.29万元 [2] - 香港交易所-R在偏离值排行中金额为302.81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