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创新航(03931)
icon
搜索文档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巡回采访活动8月正式启动!
起点锂电· 2025-08-03 15:14
活动概述 -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巡回采访活动聚焦电池品牌和储能产品[2][3] - 活动主题为"聚焦电池好品牌 发现储能好产品"[4] 调研行程安排 - 调研分为前期准备、启动宣传、企业走访和后期发布四个阶段[5] - 具体行程覆盖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地区,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等20+家企业[7] 寻访流程 - 流程包括工厂参观、高管介绍、行业交流、合作探讨和媒体报道[6] - 活动成果将通过起点锂电全媒体平台发布[5] 赞助权益 - 协办赞助可获得全程20+场活动参与权、3个月微信冠名广告和全球锂电白皮书[8] - 联合赞助可参与10+场活动并获得线上宣传权益[8] 往届参与企业 - 往届参与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商[11] - 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如正极材料、设备制造商等[12] 联系方式 - 活动联系人邱嘉胜,电话18938023176[13]
2025储能生态对接会圆满举办!产业链共探“储能技术+智能制造”协同前行
核心观点 - 储能技术正经历以"新一代电芯+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变革,推动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与场景适配能力提升 [2][5] - 产业链头部企业通过材料革新、系统集成、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电芯电量提升25%同时成本降低18% [8][14][16] - 智能制造技术沿"虚拟优化-硬件执行-质量管控"链条深度融合,驱动储能产业向高兼容性、低成本和安全性进化 [22][24] 技术破壁 - 中创新航通过392电芯、314B长循环电芯及6.25MWh集装箱系统实现电量提升25%且成本降低18%,产线兼容设计支持技术平滑迭代 [8] - 东方日升推出Risen Stack1堆叠式一体机覆盖48~120kWh容量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初始投资门槛,解决工商业储能产品空白 [10] - 行业技术趋势聚焦高能量密度电芯迭代、系统高压化和功能集成,实现投资与运维成本双降 [5][8] 智造升维 - 西门子构建端到端数字孪生体系,结构化工艺表达技术解决设备参数互联低效问题,BMS与热失控仿真技术提升储能安全性 [13][14] - 费斯托VTUX阀岛平台减少30%布线成本与安装空间,AX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AI实现预测性维护,避免意外停机 [16] - 发那科大负载机器人实现700公斤级储能集装箱自动入库,高速版机器人震动抑制技术使电芯叠片节拍领先行业 [18] - 遨博协作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支持涂胶等工艺快速部署,调试周期仅为传统龙门的1/10 [20] - 梅卡曼德AI+3D视觉技术解决电芯全流程高精度定位与复杂材质识别,减少误差与停机时间 [22] 生态共振 - 圆桌论坛共识:以智能制造贯通大电芯研发、柔性生产与全球服务全链条,推动储能产业质变 [23][24] - 智能技术重构储能制造底层逻辑,行业从"单体创新"向"系统级生态竞争力"跃迁 [26] - 联盟将举办珠三角专场对接会,聚焦智能制造与场景化应用,整合产业链资源 [29][30]
史上最严储能电池国标来了!首批过关企业有谁?
起点锂电· 2025-08-01 18:15
储能安全强制性国标实施 -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但安全事故持续增长,储能安全成为行业焦点 [1] - 中国首部储能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于2024年8月1日正式实施,由工信部归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 [2] - 新国标将储能锂电池安全要求从"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涵盖23项严苛测试,适用于电信、光伏系统、大容量储能等多种场景 [2][4] 新国标技术细节 - GB 44240测试更聚焦产品安全特性,综合了IEC、UL、UN等国际标准关键测试项目,覆盖电芯和电池系统 [4] - 电芯层级新增振动、加速冲击、浅刺、强制放电等测试项目,浅刺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使用Φ5mm钢针以0.1mm/s速度刺入10mm或电池厚度30% [5][6] - 过充测试要求充电至1.5倍截止电压后恒压充电1h,比GB/T 36276更严格 [7] - 过放电测试要求反向充电至电压上限共计1h,高于GB/T 36276的0V或1h要求 [8] - 电池组系统层级新增运输安装过程中的短路保护测试,外接最大100mΩ进行短路测试 [8] 行业影响 - 已有20余家企业的40余个型号通过或正在测试新国标,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鹏辉能源等头部企业 [9] - 2025年1-6月锂电储能EPC/PC中标均价0.96元/Wh同比下降24%,系统中标均价0.48元/Wh同比下降29.94%,反映激烈价格战 [11] - 新国标实施将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不合格企业,推动从"成本优先"向"安全为本"转型 [11] - 倒逼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安全设计,有望成为全球性事实标准,提升中国储能产业国际话语权 [12] - 2025年成为政策转折年,八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整治"内卷式"竞争,叠加新国标实施将重塑产业格局 [12][13]
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中创新航收购苏奥传感股权案
快讯· 2025-08-01 14:51
收购交易批准 - 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 [1] - 批准时间为2025年7月21日至7月27日期间 [1] 交易主体信息 - 收购方为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 被收购方为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1] 监管状态 - 该经营者集中案件属于无条件批准类型 [1]
首部储能强制性国标今日实施!15家企业已通过测评
中国储能领域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实施 - 中国储能领域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2] - 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并组织起草,于2024年7月24日正式发布 [2] - 标准首次将储能锂电池安全要求从"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涵盖电芯振动、加速冲击、浅刺、强制放电等23项严苛测试 [2] - 标准适用于储能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应用场景包括电信、中央应急照明和报警系统、固定式发动机启动、光伏系统、大容量储能等 [2] GB 44240标准的技术要求 - 在电芯层级新增了振动、加速冲击、浅刺、强制放电等测试项目,同时加严了部分安全测试项目 [3] - 过充测试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恒压过充1h的要求,总过充时长显著增加 [3] - 测试覆盖范围更全面,具备对电池性能、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可靠性等多维度能力的考察 [3] - 设定了从电池的设计与制造、运输与安装,到运维及回收的全链条安全"硬门槛" [3] 测试程序要求 - 充电程序可采用制造商规定的方法或以0.2 It充电至限制电压后改为恒压充电 [5][6] - 放电程序要求以0.2 It进行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6] - 测试前电池需先放电并静置10分钟(大型电池30分钟) [6] 安全测试具体要求 - 电池加热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加热装置最大功率持续加热至300℃或发生热失控 [7] - 热失控判定条件包括电压降超过25%、温度达到最高工作温度或温升速率≥1℃/s持续3秒以上 [8][9] - 过充电测试要求充电至1.5倍限制电压持续1小时或总充电1.5小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11][13][14] - 浅刺测试要求用Φ5mm钢针以0.1mm/s速度刺入10mm或30%厚度,观察1小时不起火、不爆炸 [16][17] 首批通过标准的企业和产品 - 2025年4月12日公布了首批15家企业21款产品通过GB 44240检测 [18] - 通过企业包括宁德时代(2款)、安徽利维能、湖南德赛电池(3款)、中创新航(2款)、江苏中兴派能(2款)等 [18][22] 相关行业活动 - 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9月16日-18日在威海举办 [21] - 论坛将公布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第二批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和首批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 [23]
研报掘金|中金:首次覆盖中创新航 予其“跑赢行业”评级及目标价24.2港元
格隆汇APP· 2025-07-30 14:25
评级与目标价 - 中金首予中创新航"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24.2港元 [1] - 目标价对应2025年及2026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5.8倍及19.1倍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中创新航是中国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1] 盈利预测与增长 - 预计2025年及2026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87元及1.18元 [1] -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9% [1]
超380亿!6大电池项目加速投产
起点锂电· 2025-07-28 17:59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上半年锂电产业链进入调整期,产能扩张快速收缩,新建项目仅20余笔,投资额同比大幅下滑,头部企业主导[2] - 动力电池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量与装车量持续攀升,储能增长带动动储电池出口稳中有进[2] - 头部企业加速推进六大项目,合计产能163GWh,规划投资超380亿元[2] 宁德时代产能布局 - 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开建,一期40GWh锂电池绿色制造基地为核心项目,计划打造"零碳工厂+灯塔工厂"双高标准示范项目[3] - 厦门时代二期项目投资50亿元建设30GWh全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预计2026年二季度试投产[3] - 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一期总投资不超过130亿元,主要建设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4] - 宁德时代在厦门累计投资超330亿元,涉及新能安、时代电服、储能系统等多个项目[5] - 2025年宁德时代在山东、福建、河南、重庆等地多次加码产能[6] 赣锋锂电南昌项目 - 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40.7亿元,规划建设10GWh新型储能锂电池、消费类锂电池和固态锂离子电池产线[8][9] -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5GWh储能PACK电池生产基地,二期、三期适时启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建设[9] - 赣锋锂电引入南昌市产业基金增资5亿元,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10] - 赣锋锂电动力及储能电池、半固态电芯规划总产能已达144GWh[10] 厦门新能安项目 - 新能安二期一阶段项目投资120亿元建设18GWh中型锂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试投产[11][12] - 新能安由ATL与宁德时代合资设立,产品服务全球5000万用户,业务遍布30余个国家和地区[12] 中创新航产能扩张 - 厦门高性能锂电池项目投资150亿元建设60GWh新能源标杆基地,预计2026年二季度试投产[13][14] - 中创新航在常州、成都、厦门和葡萄牙启动项目建设,累计新增产能超75GWh[16] - 成都项目二期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17] 中能瑞新储能项目 - 厦门储能电池项目首期投资19亿元建设5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一季度试投产[18][19] - 规划在厦门建设年产能30GWh储能电芯研发和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20] - 中能瑞新由中能建关联公司与贝特瑞等共同成立,主要从事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研发[20] 行业发展趋势 - 电池产业回归理性,扩产集中在原有投资项目推进,头部企业主导,中小企业主攻细分赛道[22] - 头部企业凭借成本、能量密度与交付能力优势,持续获得海外客户认可[22] - 细分市场如户储、便携式储能、电动工具等潜力巨大,国内锂电两轮车渗透率仍不足30%[22]
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收到《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进展公告
控制权变更基本情况 - 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李宏庆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放弃协议》,拟通过股份转让及表决权放弃方式转让公司控制权 [1] - 控制权变更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创新航,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1] - 公司拟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中创新航拟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新股,已签订《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 [1] 控制权变更进展情况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批准中创新航收购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权案 [1] - 反垄断审查决定允许中创新航从即日起实施集中,但需依据相关法律办理其他事项 [1] 控制权变更后续程序 - 本次控制权变更尚需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合规性确认意见并完成股份转让过户登记等手续 [1] - 控制权变更最终能否实施并完成交易交割存在不确定性 [1]
动力电池二线厂商求解“活下去”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9:34
锂电池行业现状 - 行业价格战激烈,方形磷酸铁锂动力电芯均价已低至0.32元/Wh [1][6] - 2025年全球锂电池组均价降至115美元/kWh,中国价格仅为94美元/kWh [6] - 2024年A股104家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中,65家净利润下滑,超60家毛利率下降 [6] 市场格局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超过65%市场份额 [3] - 第二阵营企业(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单家份额在2%-8%之间 [3] - 宁德时代2024年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22.27%,远超第二阵营企业 [9] 企业盈利状况 - 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2024年净亏损15.87亿元 [4][9] -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2024年毛利率14.2%,低于储能电池(14.7%)和消费电池(27.6%)业务 [9] - 中创新航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70% [5] 技术路线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同比增73%,市场份额超81% [8] - 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下滑10.8% [8] - 蜂巢能源坚持"三元和铁锂并行"战略,方形三元动力电芯均价0.39元/Wh高于磷酸铁锂 [18] 企业应对策略 - 蜂巢能源计划2026年扭亏为盈,80%盈利贡献来自成本降低 [3][14] - 通过制造降本(良率超90%)、设计降本(BOM成本预计降14%)、管理降本(订单精准率提升至90%)实现成本控制 [14] - 差异化技术路线押注,蜂巢能源海外出货量占比预计达30% [20] 行业发展趋势 - 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导致行业"内卷" [7] - 第二阵营企业依赖股东支持(国资背景、整车厂绑定)和业务协同(消费电子、储能电池)维持运营 [10][11] - 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筹划港股上市以获取融资 [21]
动力电池二线厂商求解“活下去”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14:05
行业现状 - 动力电池行业2024年经历惨烈价格战,盈利能力普遍承压 [2] -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超65%市场份额,第二阵营企业(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单家份额仅2%-8% [2] - 2025年全球锂电池组均价降至115美元/kWh历史低点,中国价格仅94美元/kWh为全球最低 [5] - 2024年A股104家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中65家净利润下滑,超60家毛利率下降 [5] - 磷酸铁锂电池2025年上半年装车量同比猛增73%,市场份额超81%,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下滑10.8% [5] 企业盈利表现 - 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2024年净亏损15.87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3.44%,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9.2% [3][6] - 亿纬锂能2024年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14.2%,低于储能电池(14.7%)和消费电池(27.6%) [3][6] - 宁德时代2024年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保持22.27%,营业总收入3620.13亿元,净利润507.45亿元 [6] - 中创新航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70% [3] 竞争策略 - 蜂巢能源提出80%盈利贡献将来自成本降低,设定2026年扭亏目标 [2][8] - 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制造降本(良率超90%,报废率降28%)、设计降本(BOM成本预计降14%)、管理降本(订单精准率从70%提升至90%) [9] - 差异化技术路线押注:蜂巢能源坚持三元和铁锂并行战略,三元产品均价0.39元/Wh高于铁锂0.32元/Wh [10][11] - 富临精工通过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技术优势获宁德时代42万吨长单,2024年扭亏为盈 [11] 市场格局与趋势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问题,技术路线快速变迁带来结构性挑战 [5] - 第二阵营企业依赖股东支持(如中创新航的国资背景、蜂巢能源与长城汽车绑定)和业务协同(欣旺达、亿纬锂能的消费电子/储能业务输血) [7] - 蜂巢能源海外市场取得突破,累计为宝马MINI和Stellantis提供超10万套电池包,2025年海外出货占比预计达30% [12] - 亿纬锂能2025年6月递交港股招股书,欣旺达7月筹划H股上市,显示行业融资需求旺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