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04338)

搜索文档
微软成英伟达外唯一4万亿美元巨头:AI之外,这些业务更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8-04 11:04
核心观点 - 微软非AI业务表现强劲 推动市值站上4万亿美元 成为AI热潮最大赢家之一 [1] - 公司非AI业务不仅增长稳定 还受益于AI业务创造的协同效应 财务基础更加稳固 [6] - 非AI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AI业务 达到73% 而AI业务仅30%-40% [7] - 云计算行业长期向有利于微软的方向发展 其广泛的企业级软件产品组合形成竞争优势 [11] 财务表现 - 微软云业务Azure第四财季收入同比增长39% 第三财季增长33% [3] - Azure增长中超过一半来自非AI服务 核心基础设施业务是主要驱动因素 [3] - Microsoft 365商业云业务第四财季同比增长16% 高于上一季度 [3] - 面向消费者的办公软件收入增长20% 创近年来最高增幅 [3] 业务构成 - 企业客户从自行购置IT设备转为租用微软云计算服务 包括常规计算设备支持AI项目 [2] - Copilot AI助手在第四财季带来创纪录数量的新用户 促进非AI软件使用 [6] - 非AI服务需求保持强劲 客户对云计算支出态度明显改善 [8] 行业竞争 - 亚马逊云计算部门第二季度收入增速17.5% 未达投资者预期 [11] - 微软预期市盈率超过33倍 略高于亚马逊 远高于Alphabet的18倍 [11] - 微软拥有广泛的企业级软件产品组合 在云服务领域覆盖面超越竞争对手 [11] 盈利优势 - 非AI业务毛利率约73% AI业务仅30%-40% 因AI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极高 [7] - 云计算客户正推进计算工作迁移到云端的计划 与4月份犹豫情绪形成反差 [8]
AI业务驱动Meta、微软财报业绩超预期,5G通信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聚焦北美算力产业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1:00
8月4日早盘,A股市场震荡调整,医药、AI算力等前期强势方向回调居前。截至10:46,全市场英伟达 产业链股含量高的5G通信ETF(515050)跌超1%,持仓股天孚通信跌超5%,东山精密、景旺电子、鹏 鼎控股等回调居前;光模块含量高的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81)跌0.68%。 近期,北美多家云厂商公布最新一季度财报。Meta于2025年7月30日美股盘后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 报,营收与利润均实现超预期增长,并将全年资本支出预期下限由640亿美元上调至660亿美元。据了 解,目前公司正持续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强调AI正在提升广告系统效率,公司应用Lattice等新模型优 化广告排序与推荐效率,并通过GEM等工具提升生成式AI广告的覆盖效果。此外,据Wind,FY25Q4微 软实现营收764.41亿美元,同比+18%,全年实现营收2817.24亿美元,同比+15%。实现净利润272.33亿 美元,同比+24%,每股收益(EPS)3.65美元,同比+24%,主要受益于云与AI业务的高利润率。 华创证券分析认为,整体来看,通信海外算力产业链进展持续提速,在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投入的背景 下,预计光模块市场 ...
马斯克旗下xAI申请注册“Macrohard”(微硬)商标疑似暗讽微软,有望作为AI Agent子公司命名
搜狐财经· 2025-08-04 08:54
新闻荐读 王俊凯被曝挂了16科 8 月 3 日消息,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 xAI 已于 8 月 1 日(前天)为"Macrohard"(巨硬)商标提交了商标申请,商标持有者为 xAI LLC,申请 费用为 23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16569 元人民币)。 事实上早在 7 月 14 日,马斯克就在 X 平台上发文 暗示此事。他当时透露 xAI 正在筹备成立一家子公司,主要负责运营数百个专注于编程与图像 / 视频生 成的 AI Agent。他同时表示"这是一项宏大的挑战,你能猜出这家公司叫什么吗?"。 IT之家注意到, 当时便有其他用户在评论区猜测是否叫"Macrohard",马斯克仅用一个眨眼表情回复,而如今 xAI 的商 标申请已坐实了这家公司的名字。 值得注意的是,"Macrohard"这个名字显然是对"Microsoft"(微 软)的调侃戏仿。马斯克与比尔・盖茨的关系一向紧张。早年他曾因为盖茨做空特斯拉而不满,之后更 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盖茨,称其为"十足的骗子",如今马斯克不仅用"Macrohard"商标 / 公司名暗讽微 软,还准备通过这家子公司打造一个 AI Agent 平 ...
AI云崛起!市场忽视了微软(MSFT.US)的压力,也低估了亚马逊(AMZN.US)的潜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8-03 19:29
微软、谷歌与亚马逊的云业务竞争格局 - 微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但人工智能云竞赛中市场关注点应从增长速度转向盈利结构 [1] - 微软和谷歌面临云业务扩张带来的利润率压力,而亚马逊可能借此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1] - 微软和谷歌云业务增速高于核心业务,但利润率较低,长期可能稀释整体利润率 [2] - 亚马逊AWS增长率为17%,虽低于微软和谷歌,但其33%的营业利润率显著高于电商业务的6.6% [3] 云业务对科技巨头盈利能力的影响 - 微软智能云部门利润率40.6%,低于生产力与业务流程部门的57.4% [2] - 谷歌云业务利润率20.7%,远低于谷歌服务部门的40% [2] - 亚马逊AWS在总收入中占比从2017年的9.8%上升至2024年的17%,推动公司整体营业利润率从2.3%跃升至10.7% [3] - AWS积压业务增长25%,预示未来收入可能提速 [3] 市场认知与潜在风险 - 市场可能低估亚马逊AWS的未来潜力,过度关注当前增长数据 [4] - 投资者对微软股票的溢价估值可能忽视云业务利润率稀释风险 [3] - 谷歌股价表现落后于Meta等广告业同行,反映市场已意识到其利润率风险 [3] - AI驱动的资本支出可能推高折旧费用,对云业务利润率构成压力 [3]
AI云崛起!市场忽视了微软的压力,也低估了亚马逊的潜力?
华尔街见闻· 2025-08-03 15:12
微软、谷歌与亚马逊的云业务对比 - 微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但AI云竞赛中投资者的关注点应从增长速度转向盈利结构[1] - 微软和谷歌面临云业务扩张带来的利润率压力 而亚马逊可能借此提升整体盈利能力[1] - 微软智能云部门利润率40.6% 远低于其商业软件部门57.4%的利润率[2] - 谷歌云业务利润率20.7% 显著低于其广告业务40%的利润率[2] 高增长与利润率的结构性矛盾 - 微软云业务增长26% 远超软件业务16%的增速[2] - 谷歌云业务增长32% 远超服务部门12%的增速[2] - 长期来看 微软和谷歌的整体利润率可能被云业务"稀释" 向云业务利润率水平靠拢[2] - AI新产品可能侵蚀微软企业软件和谷歌搜索广告业务的利润[2] 亚马逊的云业务优势 - AWS营业利润率高达33% 远超电商业务6.6%的利润率[3] - 2017-2024年 AWS收入占比从9.8%升至17% 推动公司整体营业利润率从2.3%跃升至10.7%[3] - AWS积压业务增长25% 预示未来收入增长可能提速[3] 市场认知偏差 - 市场过度关注亚马逊当前增长数据 低估其业务储备和利润增长模式[4] - 投资者已意识到谷歌的利润率风险 但对微软同样风险选择忽视[3] - 亚马逊云业务的结构性优势可能被市场低估[1][3][4] 行业共同挑战 - 为支持AI进行的巨额资本支出将推高折旧费用 对云业务利润率构成压力[3]
谷歌微软MetaAI业务业绩大增,资本开支终见回报
财经网· 2025-08-03 14:47
科技巨头AI业务业绩表现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度营收96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净利润28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1] - 微软第四财季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其中智能云业务营收29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净利润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 [1] - Meta第二季度营收47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净利润18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 [1] 科技巨头AI资本支出规划 - 谷歌第二季度资本支出224.46亿美元同比增长70% 环比增长超30% 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规划上调100亿美元至850亿美元 [1] - 微软预计2026财年第一季度资本支出将超过300亿美元 同比增幅超过50% [2] - Meta全年资本支出规划在660亿至720亿美元之间 2026年资本支出将显著增长 [2] 行业发展趋势 - ChatGPT问世900多天后 AI技术投入开始转化为利润增长 [1] - 科技巨头在重金投入AI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1]
微软电话会| Azure云、Copilot炸裂 盘前大涨8%
新浪财经· 2025-08-02 22:43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四财季营业收入764.4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738.9亿美元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3.65美元 同比增长24%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37美元 [1] - 2026财年第一财季营收指引中间值752.5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740.9亿美元 [3] - 2026财年营业利润率指引46.6% 超出市场预期的45.7% [3] - 2026财年资本开支预计超1200亿美元 同比增长36% 超出预期的1005亿美元 [3] - 公司在手订单达3680亿美元 [3] - 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前大涨8% 市值达4万亿美元 [3] Azure云业务 - 2025财年第四财季Azure及其他云服务收入增长39% 超出市场预期的35% [3] - 2025财年Azure及其他云服务营收超7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4% [3] - 公司推出Azure AI Foundry 财富500强企业中80%已使用 [4] - 雀巢案例:成功迁移200个SAP实例 10000多个服务器 1.2PB数据至Azure云 [4] - 推出Microsoft Sovereign Cloud 满足政府客户数据本地化需求 [5] Copilot助手与Office办公套件 - Copilot应用家族月活用户超1亿 [7] - Microsoft 365 Copilot客户包括巴克莱银行 瑞银集团 Adobe等巨头 采购席位达数万个 [7] - GitHub Copilot用户达2000万 企业客户数量同比增长75% [7] - 财富100强企业90%使用GitHub Copilot [7] - Dragon Copilot本季度会诊记录超1300万次 同比增长近7倍 [7] Dynamics 365与网络安全 - Dynamics 365客户包括Verizon Domino's Pizza Group等 [7] - 公司是业内首家推出自动处理安全与IT任务的服务商 [7] 其他业务 - LinkedIn会员达12亿 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8] - LinkedIn评论数增长超30% 视频增速超20% [8] - 游戏月活玩家达5亿 是Xbox和PlayStation最大发行商 [8] -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吸引5000万玩家 总游戏时间超20亿小时 [8] - 《我的世界》创月活跃用户和营收历史新高 [8] - 近40款游戏正在开发中 [8]
微软取得量化隐私影响专利
金融界· 2025-08-02 11:12
微软新专利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量化隐私影响"专利 授权公告号为CN114270391B [1] - 该专利于2020年6月申请 2025年8月2日获得授权 [1] - 专利名称为"量化隐私影响" 显示公司在隐私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 [1]
中美相互出手,英伟达连夜发布声明,美国微软也坐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8-02 11:05
中美贸易谈判 - 中美第三轮谈判达成共识 将原定8月12日到期的24%惩罚性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至11月12日 中国商品出口美国仍按10%基础税加20%芬太尼专项税执行 美国商品进入中国维持10%税率 [1] - 美国企业面临大豆滞销和电子厂成本高企问题 延长休战期可缓解通胀压力 中国则抓住机会扩大出口 上半年对中东欧国家贸易额突破5228亿元 [1] - 中美核心矛盾未解 美国希望中国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并增加美国农产品采购 中国手握稀土资源作为筹码 [1] 半导体行业动态 - 英伟达向中国出售的特供版AI芯片H20被中国网信办约谈 焦点在于芯片的"后门风险" 美国议员曾要求出口芯片配备追踪定位和远程销毁功能 [4] - 英伟达H20芯片占其中国收入的80% 去年被禁售时直接损失135亿美元 华为昇腾芯片性能已达H20的1.7倍 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市场份额冲至28% [4] 网络安全事件 - 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邮箱系统漏洞 连续两年对中国军工企业发动网络攻击 2022到2023年控制一家大型军工企业50多台核心设备窃取导弹设计图和机密参数 [6] - 2024年攻击目标转向通信卫星公司 通过木马程序搜刮"军专网"情报 导致300多台设备中招 去年国家级黑客攻击超过600起 主要针对军工和科研机构 [6] 科技博弈趋势 - 中美较量呈现新形态 贸易谈判互相试探 网络空间暗箭频发 科技领域贴身肉搏 关税延期表面缓和但芬太尼关税仍存 芯片约谈是用对方规则反制 [6] - 大国博弈胜负关键已转向实验室芯片技术 网络安全代码能力以及谈判策略 [8]
83亿美元融资背后的AI霸权争夺战:微软如何靠OpenAI实现赢家通吃
搜狐财经· 2025-08-02 09:44
OpenAI的资本与估值 - OpenAI估值飙升至3000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30亿美元,新融资83亿美元 [1] - Dragoneer投资集团向OpenAI投资28亿美元,相当于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的21.5% [3] - 15家前OpenAI员工创企累计估值达2500亿美元,技术扩散与资本集聚并行 [5][10] 微软与OpenAI的合作 - 微软通过130亿美元投资持有OpenAI 49%股份,对应1470亿美元账面价值,实现11.3倍回报 [6] - 微软Azure云业务因AI集成实现35%的营收增长,AI能力成为云服务默认配置 [1][8] - 微软通过Copilot产品将OpenAI技术转化为生态造血能力,重新定义AI时代生产力工具 [6] AI行业的竞争格局 - OpenAI系创业者重构硅谷权力版图,Perplexity挑战谷歌搜索,Meta挖角Safe Superintelligence [10] - AI领域"军备竞赛"加剧,xAI、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疯狂融资 [10] - 技术血脉形成的认知共识降低行业创新成本,同时划定技术路线边界 [10] 商业化与监管挑战 - OpenAI的API业务年收入预计突破19亿美元,但数据合规问题可能带来数亿美元罚款风险 [9] - 《纽约时报》诉OpenAI案件中的0.006%数据争议演变为全球数据治理标杆战役 [9] - 法律体系撕裂(如GDPR"被遗忘权"与数据保全令冲突)暴露AI增长与监管滞后的矛盾 [9] 行业启示 - 生态绑定比技术领先更具统治力,场景落地能力取代技术参数成为决胜关键 [11] - 数据合规直接影响估值体系,苹果"非首创却主导"战略在AI时代依然有效 [11] - AI产业从技术探索期进入商业收割期,规则制定者角逐刚开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