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巴巴(09988)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为何高规格加码平台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4:12
核心观点 - 平台经济在四川快速发展 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并设定了明确发展目标 [1][2][3] 行业发展现状 - 四川网络零售额2025年1-7月达6307.9亿元 同比增长10.3% 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4335.3亿元增长9.9% 服务型网络零售额1972.6亿元增长11.2% [4] - 平台经济主体达188万户 总体规模4.9万亿元 居全国第6位 中西部省份第一位 [5] - 电商呈现"三高"增势:网络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国 高于整体零售额 电商在消费中占比逐年升高 [4] 企业生态布局 - 京东2009年进入四川 西南总部大厦2021年投用 京东国际外贸产业聚集项目2023年落地成都 预计2025年贸易额超20亿元 [7] - 四川拥有超4500万网购用户 188万家主营国内业务的网商中 网络零售额1亿元以上的大型网商超80家 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网商超1500家 [4][8] - 本土垂类电商平台文轩在线、1919、标果等在各自赛道表现突出 [7] 产业带动效应 - 成都女鞋产业带抖音电商2024年GMV突破40亿元 销售额增长24% 订单量增长15% [9] - 四川销售额超亿元产业带数量从2023年98个增长到2024年102个 成都女鞋产业带GMV达91.41亿元 有望跻身百亿产业带 [11] - 通信器材、计算机相关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等电子产品成为商家售出额增速前三品类 [11] 创新发展趋势 - 抖音生活服务带动下 2024年四川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71% 酒旅商家线上支付交易额增长116% [16] - 跨境电商2024年进出口交易规模突破1500亿元 为"十三五"末期的3倍 2025年上半年超900亿元 其中出口占94% [16] - 京东计划建设省级工业品供需对接平台 实现四川本地超10万家工业企业线上对接和平台交易 [17] 政策支持目标 - 四川力争推动网络零售额到2027年突破1.1万亿元 网商数量超过200万家 [1] - 建立由分管副省长担任链长的协同推进机制 梳理全省电商平台经济产业链图谱 [9] - 鼓励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业态发展 拓展"电商+本地生活"业务 [13]
“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候选名单出炉 评委名单揭晓
凤凰网财经· 2025-09-02 13:43
评选活动概况 -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 企业报名通道于8月2日开启 案例征集于8月31日完成 最终结果将于9月23日发布[1] - 评选设置九大奖项 覆盖创新 回报 责任 成长 品牌 全球化等关键领域表现 包括最佳创新上市公司 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 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 最佳雇主奖 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 最具品牌影响力上市公司 最佳全球商业贡献上市公司 最佳出海全球化年度案例 最佳IPO公司[1] - 采用五大核心评价维度 包括市值管理 声誉管理 人本管理 创新管理 全球化 响应时代对企业在全球化 ESG 人力资本价值方面的竞争力要求 评价维度涵盖传统财务与市场指标 新增"人本管理"与"声誉管理"考量 构建"全维度 深穿透"评价体系[1] 候选企业名单 - 最佳创新上市公司候选包括阿里巴巴09988 HK 地平线机器人-W 09660 HK 海光信息688041 SH 寒武纪688256 SH 翰森制药03692 HK 恒瑞医药600276 SH 虹软科技688088 SH 金山软件03888 HK 同花顺300033 SZ[4] - 最具品牌影响力上市公司候选包括白云山600332 SH/00874 HK 港铁公司00066 HK 贵州茅台600519 SH 海尔智家600690 SH/06690 HK 康师傅控股00322 HK 联想控股03396 HK 宁德时代300750 SZ/03750 HK 腾讯控股00700 HK 小米集团-W 01810 HK 雅戈尔600177 SH 中国电信601728 SH/00728 HK 中国海油600938 SH/0883 HK 中国太保601601 SH/02601 HK 中国铁建601186 SH/01186 HK 中国移动600941 SH/00941 HK 中芯国际688981 SH/00981 HK[11][12] - 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候选包括比亚迪002594 SZ/01211 HK 东阿阿胶000423 SZ 澜起科技688008 SH/H02246 HK 洛阳钼业603993 SH/03993 HK 南京银行601009 SH 宁德时代300750 SZ/03750 HK 韦尔股份603501 SH 阳光电源300274 SZ 长江电力600900 SH 中国人保601319 SH/01339 HK 中国人寿601628 SH/02628 HK[7] - 最佳全球商业贡献上市公司候选包括福耀玻璃600660 SH/03606 HK 美的集团000333 SZ/00300 HK 宁德时代300750 SZ/03750 HK 潍柴动力000338 SZ/02338 HK 长城汽车601633 SH/02333 HK 中国海油600938 SH/0883 HK 中国交建601800 SH[13][14] - 最佳出海全球化年度案例候选包括安踏体育02020 HK 传音控股688036 SH 歌尔股份002241 SZ 格力电器000651 SZ 洛阳钼业603993 SH/03993 HK 宁德时代300750 SZ/03750 HK 苏美达600710 SH 亿联网络300628 SZ 长电科技600584 SH[15] - 最佳IPO公司候选包括赤峰黄金600988 SH/06693 HK 地平线机器人-W 09660 HK 黑芝麻智能02533 HK 恒瑞医药600276 SH/01276 HK 老铺黄金06181 HK 美的集团000333 SZ/00300 HK 蜜雪集团02097 HK 宁德时代300750 SZ/03750 HK 顺丰控股002352 SZ/06936 HK[16] - 其他奖项候选包括波司登03998 HK 东方海外国际00316 HK 工商银行601398 SH/01398 HK 古井贡酒000596 SZ 名创优品09896 HK 农业银行601288 SH/01288 HK 泡泡玛特09992 HK 苏泊尔002032 SZ 中国平安601318 SH/02318 HK 中远海控601919 SH/01919 HK[6] 海尔智家600690 SH/06690 HK 京东集团-SW 09618 HK 口子窖603589 SH 联想控股03396 HK 神州数码000034 SZ 小米集团-W 01810 HK 中国电信601728 SH/00728 HK 中国海油600938 SH/0883 HK[9] 高伟电子01415 HK 吉利汽车00175 HK 九号公司-WD 689009 SH 美图公司01357 HK 美团-W 03690 HK 赛力斯601127 SH/H0214 HK 特宝生物688278 SH 协创数据300857 SZ 优必选09880 HK[10][11] 评选流程与机制 - 评选经由企业自主申报 评选组委会依托大数据 围绕五大核心评价维度进行初评 九大奖项候选名单已正式出炉 网友可通过凤凰新闻客户端 微信 微博及各合作媒体平台投票[19] - 评选邀请国际 国内知名专家 学者 企业实践先锋人物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 为候选企业评分 评委名单已揭晓 评委将凭借行业积淀 专业见解与实践经验提供前沿视角与深度洞察 保障最终结果专业性与公信力[21] - 评选组委会于8月28日召开首轮评审会 围绕大数据模型及五大评选维度筛选候选企业 结合主动申报企业 8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启动复核程序 新报名企业指标优秀者增补进入标杆候选池 进入公众投票环节[22] 评委观点 - 评选完成从上市公司"硬实力导向"向"硬软协同"综合评判升级 成为观察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风向标" 折射中国经济从规模增长向价值提升深层变革[23] - 评选较去年显著增加创新 品牌 出海 企业社会责任等软实力维度 直指企业发展逻辑核心转变——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深耕 软实力维度加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显性化平台" 让具备技术溢价 品牌价值与社会责任感企业更容易被市场看见 带动整个商业生态向上迭代[23] - 评选具有"全景性"与"全球视野" 覆盖企业运营 创新能力 社会责任 出海表现等多维度指标 纳入"最佳雇主"等人文关怀类评价 契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实需求 对企业全球竞争中构建长期战略具有"引领性作用" 关注短期经营效益 也重视公司治理 品牌美誉度等长期价值内核[24] - 评选聚焦中国企业出海具有现实意义 在出口面临瓶颈当下 出海投资反映企业个体盈利能力 体现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与全球竞争力 近二十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力持续扩大 未来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多半个中国"产业生态 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提供重要支撑[25] - 中国出海企业面临"性价比标签固化"困境 价格战削弱利润空间 制约品牌价值提升 破局关键在于从"价格竞争"转向"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 比亚迪凭借新能源技术优势构建全球产业链 海尔智家通过本土化服务体系扎根海外市场 传音以适配新兴市场智能终端产品打响中国品牌 证明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是构建持久国际品牌价值核心路径[25] - 中国企业出海经历三阶段进阶逻辑:从早期依赖低成本 劳动力优势"量的扩张" 到如今通过整合全球资源 实现在地化运营"质的跨越" 再到当前硬实力(技术 产品)与软实力(标准输出 就业创造)协同发力 在"一带一路"共建项目中 既有地标性基础设施 也有"鲁班工坊"等技术培训 产业链共建工程 让中国企业"出海"变成与当地经济"共生" 泡泡玛特旗下"拉布布"等文创产品全球走红 地平线在芯片算力领域创新探索 打破"中国企业只做'硬制造'"刻板印象 开辟品牌出海新赛道[26] - 评选价值不仅在于选出"标杆企业" 更在于为中国上市公司群体提供"高质量发展参照系" 未来评选若能进一步整合产学研 政企 企业间资源 构建更开放交流平台 将更好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走进去 立得住 长得大"[26] - 中国企业正从"规模玩家"向"价值创造者"转型 以创新为内核 以品牌为抓手 以全球化为视野 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与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跨越[27] 活动支持与发布 - 评选活动由凤凰卫视 凤凰网发起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支持 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学术支持 并得到标普S&P 融聚汇 Brand Finance 知一数谱 科特勒咨询 香港上市公司商会等机构支持[27] - 评选结果将于9月23日"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同步揭晓 现场举行颁奖典礼 入选企业和机构将有机会作为成功商业案例 通过凤凰卫视 凤凰网全媒体传播矩阵及相关合作渠道向全球推介[27]
大模型“上车”,“AI应用ETF”——线上消费ETF基金(159793)回调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9-02 13:38
行业技术发展 - 特斯拉Model Y L车型搭载豆包大模型与DeepSeek模型 均通过火山引擎接入[1] - 豆包推理大模型应用于荣威M7 DMH智能座舱 提升车辆交互与智能体验[1] - 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各种AI应用加速发展[1] 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下跌2.39%[1] - 线上消费ETF基金下跌1.95% 最新报价1.06元[1] - 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 昆仑万维领涨4.68% 阿里健康上涨2.91% 巨人网络上涨1.12%[1] - 拓维信息领跌8.11% 网易云音乐下跌6.82% 神州泰岳下跌6.58%[1] 指数编制规则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主营业务涉及线上购物、数字娱乐、在线教育及远程医疗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2] - 指数反映内地与香港市场线上消费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2] 指数权重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33%[2] - 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美团-W、快手-W、京东健康、科大讯飞、哔哩哔哩-W、拓维信息、巨人网络和昆仑万维[2] 产品定位 - 线上消费ETF基金定位为AI应用ETF 跟踪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1] - 基金代码159793[3]
大厂AI“双雄会”:腾讯深耕生态,阿里押注全栈
36氪· 2025-09-02 13:30
AI成为互联网巨头核心增长引擎 - AI业务已成为腾讯与阿里巴巴营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两家企业持续加大对AI研发与算力基础设施的投入[1]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毛利1050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率达57%[2] - 阿里巴巴云智能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33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主要受AI相关产品采用量提升带动[6] 腾讯AI战略与业务表现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投入202.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资本开支1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主要用于AI战略投入和IT基础设施建设[2] - 腾讯营销服务业务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0%,主要归因于AI驱动的广告平台改进[3] -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0%,得益于企业客户对AI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3] - 增值服务收入913.68亿元同比增长16%,占总收入50%[4] 阿里巴巴AI战略与投入规划 - 阿里巴巴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5]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5]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资本开支387亿元,达到历史较高水平[5] -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7] 差异化AI战略路径 - 腾讯侧重将AI能力融入社交和内容生态,深度整合微信功能、游戏业务和广告平台[8] - 腾讯持续升级混元大模型系列,开源多个中小规模模型,并增强多模态及3D生成能力[8] - 阿里巴巴构建全栈技术体系,覆盖AI硬件基础设施、模型开发与上层应用[9] - 阿里巴巴推出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并布局自研AI推理芯片,通过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拓展芯片领域[10] 财务数据表现 - 腾讯2025年上半年收入3645.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毛利2055.06亿元,期内盈利1057.69亿元[2] - 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合并收入247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云智能集团经调整EBITA利润率稳定在8.8%[7]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收入1400.7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47.41亿元同比增长19%[7]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午后跌幅扩大,机构称港股配置延续哑铃型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26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2日午后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5% [1] - 科网股多数下跌 苹果概念股跌幅居前 半导体板块回调 [1] - 内银股走强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跌超1% [1] -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同程旅行、ASMPT、商汤、舜宇光学科技等持仓股领跌 [1] - 阿里巴巴午后跌超1.5% [1] 流动性环境与资金流向 - 海内外流动性宽松周期下港股有望延续向好势头 [1] - 中国流动性延续宽松 A股市场情绪活跃提振港股交易氛围 [1] - 南向资金对港股科技等高景气度板块配置需求旺盛 净流入态势有望延续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9月降息信号 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利好新兴市场资金流入 [1] - 港股作为离岸中国资产及AI科技主题配置标的有望受益于外资流入增加 [1] 估值与投资策略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PETTM)为22.05倍 处于发布以来约23.92%分位点 [2] - 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76%以上的时间 处于历史相对低估区间 [2] - 行业配置延续"高弹性"+"高股息"哑铃型策略 结合政策催化适度调整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阿里巴巴财报超预期催化 高弹性高成长特性具备向上动能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可布局中国AI核心资产 [2]
AI岗平均月薪4.7万起,大厂秋招疯狂抢人
36氪· 2025-09-02 13:24
互联网行业AI人才招聘趋势 - 2026届校招中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美团、京东等公司扩大招聘名额 其中京东开放3.5万个岗位 阿里发出超7000个Offer 美团计划招募约6000人 字节跳动超5000人 百度提供4000多个Offer且同比增幅达35% [2][5] - 校招时间明显前移 腾讯和阿里8月初开放 京东7月底启动 百度7月初官宣计划 形成"金八银九"新趋势 [5] - 招聘重点从常规人才补充转向AI人才军备竞赛 阿里超6成岗位与AI相关 阿里云和钉钉业务线AI岗位占比高达八成 美团技术岗占三分之一且首次推出AI产品经理专项 百度AI岗位占比超90% 腾讯通过算法大赛提前锁定人才 [3][5] AI岗位需求与薪资变化 - AI岗位数量激增 2025年2月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数量同比增长10倍 2025年7月较2024年1月飙升29倍 [13] - 薪资水平显著上涨 AI岗位招聘薪资下限均值达4.7万元/月(较2024年初上涨14.16%) 上限均值达7.8万元/月(同比上涨8.98%) 顶尖高校应届博士年薪近200万元 [15][18] - 热门岗位薪酬中位值突出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24760元/月 深度学习工程师24466元/月 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24378元/月 多模态算法工程师23914元/月 [15][16] 人才选拔标准转变 - 企业弱化学历要求 更注重数学与算法基础(60.3%)和实际项目/实习或竞赛经历(52.5%) "名校学历"重要性仅排第五(28.8%) [9] - 非技术岗位新增隐性标准 要求求职者掌握AI工具使用能力 包括数据分析和内容制作等效率提升工具 [11][12] - 面试重点考察技术落地能力 例如如何用大模型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以及组织协调和资源分配的整体思维 [8][9][10] 企业战略与人才计划 - 互联网公司全面推进AI战略 腾讯2月将多款应用接入DeepSeek 字节设立Seed Edge项目聚焦AGI前沿研究 美团提出"AI at work"三层战略并构建内部大语言模型 [13] - 大厂推出专项人才计划 阿里推出"阿里星顶尖人才招募培养计划" 字节设立"筋斗云"和"Top Seed"计划 美团延续"北斗计划" 腾讯推出"青云计划" 全线囤积AI人才 [6] 人才市场动态与影响 - AI实习生日薪高达4000元 远超部分行业正式员工月薪 [18] - 人才流动性加剧 截至2025年7月 国内AI头部公司41.07%员工处于观望或主动跳槽状态 每月新增上万名AI人才寻求机会 [20] - 长期需求持续增长 预计2030年中国对熟练AI人才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 [20]
阿里推出智能体开发框架AgentScope 1.0,专注于多智能体开发的开源框架
格隆汇· 2025-09-02 13:20
产品发布 - 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新一代智能体开发框架AgentScope 1.0 [1] - 该框架以开发者为核心 专注于多智能体开发 属于开源框架 [1] - 核心目标是解决智能体在构建 运行和管理中的难题 [1] 产品特性 - 提供覆盖开发 部署 监控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级解决方案 [1] - 使智能体应用开发更简单 运行更安全 监控更透明 [1]
大行评级|招银国际: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至158.8美元 评级“买入”
格隆汇· 2025-09-02 13:12
目标价调整 - 目标价从141.2美元上调至158.8美元 [1] - 基于总和估值法(SOTP)进行估值 [1] 业务前景与估值 - 中国电商集团业务发展前景更乐观 [1] - 云智能集团因收入增长前景改善而提升估值 [1] - 目标价相当于2026财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市盈率20倍 [1] - 目标价相当于2027财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市盈率16倍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6财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 [1] - 2027财年收入预测上调1% [1] - 2028财年收入预测上调3% [1] - 2027财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预测上调2% [1] - 2028财年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预测上调2% [1] 投资评级 - 评级为"买入" [1]
阿里巴巴-W(09988):FY2026Q1季报点评:云业务超预期,AI持续投入
东吴证券· 2025-09-02 12: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29] 核心观点 - 云业务收入超预期增长26%至333.98亿元,主要由AI相关产品采用量提升带动 [7][23] -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1.4%至892.52亿元 [7][18] - 即时零售业务订单量增长良好,88VIP会员规模超5300万且保持双位数增长 [7][18][20] - 调整后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7.6%,但环比增长12.3% [7][12] - 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跨境业务表现强劲 [7][21] 财务表现 - FY2026Q1总收入2476.5亿元,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4.7% [7][12] - 同口径收入(剔除已处置业务)同比增长10% [7][12] - 经调整EBITA利润率2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18] - 阿里云EBITA为29.54亿元,同比增长26% [7][23] 业务分部表现 **中国电商集团** - 客户管理收入892.52亿元,同比增长11.4%,受Take rate提升驱动 [18] - 经调整EBITA利润率同比下降21%,因对闪购业务和用户体验的投入增加 [18] **云智能集团** - 公共云业务增长加快,AI推理工作负载快速增长 [23] - 教育、医疗企业利用千问模型开发专属模型,推动AI基础设施利用率提升 [23] **国际数字商业** - 速卖通Choice业务单位经济效益改善,因物流优化和投入效率提升 [21] - Trendyol国际业务单位经济效益环比改善 [21] **即时零售** - "淘宝闪购"推动订单量增长,用户与商户触达成效显著 [20] - 下一阶段将提升运营效率并优化订单结构 [20] 盈利预测 - 下调FY2026 Non-GAAP净利润预测至1209.58亿元(原1711.56亿元) [29] - 预计FY2026-FY2028 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1209.58/1738.38/2222.89亿元 [1][29] - 对应PE(Non-GAAP)为17/12/9倍 [1][29] - 预计FY2026-FY2028营收同比增长7.25%/8.44%/9.52% [1]
中金:维持阿里巴巴-W(09988)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47港元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9-02 12:00
核心观点 - 中金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35%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基于分部估值切换至FY27 电商业务采用13倍市盈率 云计算业务采用3.5倍市销率 美股和港股目标价分别为151美元和147港元 较当前股价存在12%和27%上行空间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1QFY26收入同比增长1.8%至2477亿元 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影响后可比口径增长10% 调整后EBITA同比下降13.7%至388亿元 [2] - 下调FY26收入预测3%至10683亿元 主要因高鑫零售和银泰出表影响 下调FY26非通用准则归母净利润29%至1218亿元 主要因淘宝闪购投入加大 [1] - 引入FY27收入和利润预测分别为12151亿元和1493亿元 [1] 云计算业务 - 1QFY26云收入同比增长25.8% 外部客户收入增长26% AI相关收入占外部客户收入比例首次超过20% [3] - 云业务EBITA为29.5亿元 利润率8.8% 资本开支上升至386亿元 公司维持3年3800亿元投入指引 [3] - 公有云规模效应和效率提升推动盈利 AI带动传统计算和存储产品快速增长 开源大模型能力和完善AI生态体系有望推动收入增速上行 [3] 淘宝闪购业务 - 25年8月即时零售月活跃买家达3亿 淘宝月活跃买家同比增长25% 日均订单达8000万单 [4] - 1QFY26和2QFY26淘宝闪购EBITA亏损分别为112亿元和316亿元 对应单均亏损3.3元和4.7元 预计全财年EBITA亏损743亿元 单均亏损3.1元 [4] - 预计7月为UE亏损峰值 随后通过运力优化和效率提升 UE逐月改善 9月后UE亏损较7月收窄一半 [4] 电商核心业务 - 1QFY26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 淘天GMV增长5% 主要受软件技术服务费和全站推广广告渗透率提升驱动 [6] -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CMR保持高个位数至双位数增长 闪购业务对流量带动提振广告收入 未来3个季度闪购对CMR增速正面贡献约2个百分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