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荣昌生物(09995)
icon
搜索文档
A股药概念股拉升,塞力医疗触及涨停,荣昌生物涨超7%,舒泰神涨超6%,昭衍新药、翰宇药业纷纷上扬。消息面上,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快讯· 2025-07-01 09:42
行业动态 - A股药概念股集体拉升 塞力医疗触及涨停 荣昌生物涨超7% 舒泰神涨超6% 昭衍新药和翰宇药业股价上扬 [1] - 上涨驱动因素为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 政策支持 - 新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为行业提供数据资源助力 [1]
备受争议的荣昌生物BD交易
国际金融报· 2025-06-29 22:12
中国创新药BD授权市场 - 今年前5个月中国创新药对外BD授权总额超过455亿美元 几乎与去年全年持平 [1] - 首付款记录屡创新高 但荣昌生物交易让投资者意外 [1]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授权交易 - 将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美国Vor Bio公司 授权范围为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市场 [1] - 交易对价包括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 约占股23% [2] - 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 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 [2]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公告后荣昌生物A股一度20cm跌停 H股暴跌逾25% [2] - 交易前公司股价持续上涨 A股6个月市值飙涨180亿元 H股市值大涨4倍 [2] - 2024年公司营收17.17亿元同比增长近60% 两大核心产品销售额合计16.9亿元 [2] 股价上涨背景 - 泰它西普新适应症获批 专利权延长至2032年6月 获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3] - 公司股价从3月中旬29.8元/股飙升至4月底55元/股 6月最高达72元/股 [3] - 市值一度攀升至400亿元 但公司过去几年持续亏损超40亿元 资金链承压 [3] 交易受质疑原因 - 首付款仅4500万美元(约3亿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 [4] - 合作方Vor Bio市值仅6928万美元 账面现金5000万美元 近期裁员95%仅剩8人 [4] - 交易后荣昌生物几乎绝对控股Vor Bio 首付款资金到位存在不确定性 [4] NewCo模式争议 - 采用NewCo模式而非传统BD 融合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 [5] - 可能导致公司国际控制力减弱 利润分配权被削弱 [5] - 泰它西普是公司两大核心产品之一 剥离后可能大幅降低公司估值 [5] 潜在积极因素 - Vor Bio新任CEO Jean-Paul Kress具有丰富行业经验 曾操盘29亿美元并购案 [6] - 但公司另一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面临恒瑞医药同靶点新药竞争 [6]
荣昌生物对外授权合作公布后股价大跌 合作方仅8名员工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0:17
荣昌生物对外授权合作 - 公司与美国Vor Bio公司达成泰它西普的全球独家授权协议(大中华区除外),交易对价包括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 [2] - 公司将获得Vor Bio经扩大总发行股本的23% [2] - 泰它西普是公司核心产品,2021年获批用于重症肌无力等适应症,2024年销量突破150万支 [3] 资本市场反应与公司财务状况 - 公告后股价大跌18.36%,市场对合作持负面态度 [2] - 2024年公司营收17.17亿元(同比+58.54%),净利润亏损14.68亿元,研发投入15.4亿元(占营收89.69%) [4]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1308人缩减至2024年926人 [4] 被授权方Vor Bio公司风险 - Vor Bio市值仅1.11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27日),2023-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18亿/1.17亿美元,累计赤字4.57亿美元 [4][5] - 2025年5月宣布裁员95%(保留8人),逐步关闭临床和制造业务,高管团队(CFO、CSO等)离职 [5][6] - 合作公告同日任命新CEO和董事会主席 [6] 泰它西普的临床进展与市场潜力 - 2025年6月在欧洲肾脏病学会年会展示多项研究成果,吸引跨国药企主动洽谈国际合作 [4] - 当前适应症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个新适应症临床研究进行中 [3]
信达生物配股融资;泰它西普授权出海丨21健讯Daily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08:09
医保目录调整 - 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方案首次纳入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提升[1] 医疗器械监管与创新 - 国家药监局调研湖南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和创新研发,强调以安全为根本、临床需求为导向,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上市[2] 零售药店行业整顿 - 广东撤销15人执业药师注册证,内蒙古核查730家两定机构涉及500多名药师"挂证",新疆发现418名药师疑似违规[3] 药品研发与审批进展 - 宣泰医药恩杂鲁胺片获美国FDA暂时批准,适应症为前列腺癌,已在中国提交注册申请[3] - 神济昌华渐冻症基因疗法SNUG01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4] - 莱美药业仿制药玛巴洛沙韦片进入BE试验阶段,适用于流感病毒感染[5] - 科济药业提交CAR-T细胞产品CT041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6] 资本市场动态 - 亦诺微医药申请港交所上市,专注于溶瘤病毒和外泌体疗法[7] - 信达生物配股融资43.098亿港元,90%资金用于创新管线研发[8] 行业合作与授权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全球权益授权给Vor Bio,潜在总交易额达42.3亿美元,含1.25亿美元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8] 企业运营动态 - 博雅生物下属达拉特旗单采血浆站取得营业执照[10] - 奥美医疗股东陈浩华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10]
创新药激战资金借道ETF“越跌越买”
中国证券报· 2025-06-27 05:25
资金流向与市场表现 - 6月16日至6月25日医药主题ETF合计净流入超64亿元 其中两只龙头创新药主题ETF净流入超15亿元 [1] - 6月16日至6月20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大跌8.51% 但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和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分别净流入8.89亿元和7.10亿元 [1] - 6月23日至6月25日上述两只ETF继续净流入 分别达10.83亿元和8.69亿元 [2] - 易方达基金6月17日增持泰格医药40.4万股至1372.10万股 近一个多月累计增持超160万股 [2] - 兴证全球基金5月30日和6月5日分别增持泰格医药110.05万股和46.92万股 [2] BD交易与市场反应 - 荣昌生物6月26日宣布将泰它西普授权给美国Vor Bio公司 交易含1.25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3] - 该交易导致荣昌生物A股跌超18% H股跌超11% 重仓该股的港股创新药ETF普遍跌超2% [3] - 市场反应负面因首付款较低且合作方无商业化产品 与前期计入的乐观预期存在差距 [3] - 华夏基金分析认为此前涨幅已计入较大预期 实际BD金额较小导致回调 [3] 行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创新药行情底层逻辑包括海外资产重估和中国工程师红利吸引跨国药企BD [4] - 银华基金指出短期事件催化结束 基本面真空期导致资金获利了结 [4] - 国盛证券认为创新药海外新技术迭代叠加中国高阶工程师红利推动跨国药企来华BD [4] - 具备更高置信度、更优竞争格局和完备商业逻辑的创新药企业更具投资价值 [1][5] - 欧美市场仍是创新药主要商业化价值所在 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产业趋势 [5] 估值与风险特征 - 当前部分创新药个股估值较高 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导致显著回调 [1][5] - 创新药研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需以更长投资久期审视其价值 [5] - 管线临床数据表现是重要考量因素 特别是II期或III期已展现积极成果的项目 [5]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追踪 这4股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21:02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概况 - 6月26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752.26亿港元,占当日港股通成交金额的44.99%,净买入金额37.13亿港元 [1]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317.23亿港元居首,香港中旅88.87亿港元次之,中国光大控股59.07亿港元第三 [1] - 阿里巴巴-W和腾讯控股近一个月均上榜22次,为最受港股通资金关注的个股 [1] 首次上榜个股表现 - 中国光大控股首次上榜成交59.07亿港元,净买入0.94亿港元,收盘上涨6.19% [2] - 香港中旅首次上榜成交88.87亿港元,净买入5.30亿港元,收盘暴涨85.98% [2] - 海昌海洋公园首次上榜成交16.72亿港元,净买入0.23亿港元,收盘上涨11.27% [2] - 荣昌生物首次上榜成交12.64亿港元,净买入1.13亿港元,但收盘下跌11.71% [2] 其他活跃个股数据 - 腾讯控股成交11.54亿港元但遭净卖出5.71亿港元,股价微涨0.1% [2] - 小米集团-W成交49.65亿港元,净买入2.02亿港元,股价上涨0.44% [2] - 阿里巴巴-W成交40.72亿港元,净买入4.83亿港元,但股价下跌2.86% [2] - 中芯国际成交46.26亿港元,净买入8.96亿港元,股价上涨1.02% [2] - 山东墨龙成交56.58亿港元,股价大涨19.68% [2]
北水成交净买入52.86亿 内资无惧巨额配售 抢筹信达生物近7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6-26 18:02
港股通资金流向 - 6月26日北水成交净买入52.8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2.41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0.45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个股:中芯国际(00981)、信达生物(01801)、建设银行(00939)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个股:腾讯(00700) [1] 个股资金明细 净买入显著个股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8.96亿港元,主因美拟收紧半导体技术豁免政策,可能削弱外资晶圆厂竞争优势,利好本土厂商 [5] - **信达生物(01801)**:获净买入6.75亿港元,公司拟配售5500万股筹资42.65亿港元,90%资金用于创新管线研发及全球布局 [5] - **建设银行(00939)**:获净买入5.82亿港元,机构认为宏观政策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望推动2025年估值上行 [6] - **香港中旅(00308)**:获净买入5.3亿港元,旅游业持续复苏,公司通过新场景提升竞争力 [6]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获净买入2.58亿港元,成为首家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提供虚拟资产全链条服务的中资券商 [6] - **荣昌生物(09995)**:获净买入1.12亿港元,核心产品泰它西普海外权益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 [7] 其他净买入个股 - **众安在线(06060)**、**中国光大控股(00165)**:分别获净买入3.41亿、9442万港元,与稳定币概念相关 [7] - **海昌海洋公园(02255)**:获净买入2282万港元,祥源控股拟收购其38.6%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8] - **阿里巴巴-W(09988)**、**小米集团-W(01810)**、**山东墨龙(00568)**:分别获净买入4.83亿、2.01亿、8417万港元 [8] 净卖出个股 - **腾讯(00700)**:遭净卖出5.71亿港元 [4][8] 行业动态 - **半导体行业**:美半导体技术豁免政策若取消,将削弱台积电、三星等外资厂在中国大陆的竞争优势,本土晶圆厂如中芯国际受益 [5] - **生物医药行业**:信达生物通过配股加速创新研发,荣昌生物达成高额海外授权交易 [5][7] - **金融行业**: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平稳,国泰君安国际布局虚拟资产全链条服务 [6] - **旅游业**:香港中旅受益于行业复苏,海昌海洋公园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资源 [6][8] - **加密货币行业**:稳定币发展受机构关注,众安在线等概念股获资金流入 [7][8]
超42亿美元授权协议落地,荣昌生物股价一度跌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26 17:18
合作交易细节 - 公司与美国VorBio公司达成合作,将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VorBio,后者获得除大中华区外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 [1] - 合作采用首付款和认购股权相结合的模式,不同于常规BD合作 [1] - 公司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及认股权证,包含4500万美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假设充分行使认股权证,持有人可认购VorBio 3.2亿股股份,占其股本扩大后的23%) [1] - 还有最高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销售提成,交易金额最高达42.3亿美元 [1] 产品信息 - 泰它西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重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 [1] - 该药物可以同时阻止B细胞的异常分化和成熟,减少致病性抗体的产生 [1] - 在中国已获批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MG)、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 [1] - MG适应症已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及美国和欧盟药监机构孤儿药资格 [1] - 2024年全年,泰它西普销量已突破150万支 [1] 市场反应与公司表现 - 消息发出后,26日开盘公司港股和A股均大跌,其中A股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最终收跌18.36% [2] - 但年内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101%,合作正式宣布前还曾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 [2] - 有分析称首付款金额偏低(4500万美元),且合作方VorBio公司规模较小,导致业内认为BD落地不及预期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72亿元、10.83亿元、17.17亿元 [2] - 2021年短暂实现盈利2.76亿元,2022年亏损9.99亿元,到2024年亏损已扩大至14.68亿元 [2] 合作意义 - 交易将加速泰它西普的海外市场拓展,为全球患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 [2] - 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2] - 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公司可加速产品全球开发进程 [2]
荣昌生物BD变局引爆17%闪崩!高波动常态下恒生医疗ETF(513060)成资金避风港
新浪财经· 2025-06-26 14:34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26日港股上午盘三大指数未能延续上涨行情,恒生指数下跌0.48%,国企指数下跌0.51%,恒生科技指数平收 [1] - 创新药概念股和煤炭股跌幅明显,荣昌生物大跌近17% [1] - 恒生医疗ETF(513060)盘中跌近3%,成交额破12亿元,换手率超15%,持续溢价 [1] 荣昌生物海外授权协议分析 - 泰它西普海外授权协议表面金额巨大,首付款1.25亿美元+最高4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但核心条款低于市场预期 [1] - 首付款结构不及预期:1.25亿美元中仅4500万美元为现金,其余8000万美元为认股权证(可认购Vor Bio 23%股权) [1] - 里程碑实现风险高:4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需满足临床、注册及销售等多重条件,泰它西普美国SLE适应症开发已暂停,gMG适应症预计2027年获批 [2] - 股权依赖隐含风险:认股权证价值与Vor Bio股价深度绑定,合作进展不顺可能产生双向波动 [2] 创新药行业风险特征 - 研发节点风险:泰它西普美国gMG III期数据2025年公布,SLE I期数据延至2025年读出,关键数据失败可能导致估值重构 [3] - 现金流敏感性强:荣昌生物2024年亏损14.7亿元,2025年Q1经营现金流为-1.88亿元 [4] - 竞争格局变化:泰它西普gMG适应症面临FcRn抑制剂竞争,SLE领域需对抗GSK贝利尤单抗 [4] 恒生医疗ETF优势分析 - 成分股分散化: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覆盖68家企业,荣昌生物权重仅0.19%,单一个股波动对指数冲击有限 [4] - 头部企业集聚: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约57%(百济神州、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 [4] - 覆盖全产业链:包括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降低技术路线单一风险 [4] - 历史估值洼地:指数最新PE-TTM仅27.49倍,处于近3年历史分位8.87% [5] 创新药投资策略 - 创新药投资需"重赛道、轻个股",通过恒生医疗ETF(513060)分散持有整个医疗生态,规避个股黑天鹅风险 [5]
鲁泰A:已出售荣昌生物股份 产生收益8104.45万元
快讯· 2025-06-25 19:21
鲁泰A减持荣昌生物股份 - 公司计划自2025年3月起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系统出售持有的荣昌生物391.83万股股份,占荣昌生物总股本的0.72% [1] - 该部分股份账面价值为1.18亿元 [1] - 截至2025年6月24日,已交易股票产生的收益为8104.45万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以上 [1] 交易细节 - 交易定价依据为参照市场价格定价 [1] - 出售时间、成交价格、成交金额、交易对手等均不确定 [1] - 此次交易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 [1] - 不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 [1] - 交易实施不存在重大法律障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