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银行(600015)
icon
搜索文档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05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2133张罚单,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减少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3]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显著增强,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4] - 从季度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较大,二季度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7]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是受罚主体,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10]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10] - 券商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10] - 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主要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和投资违规 [10] - 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和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10] - 3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和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10] 大额罚单情况 - 第三季度出现4张罚没金额超6000万元的大额罚单 [14]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为金额最大罚单 [14]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 [14]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 [14]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对员工廉洁从业情况予以考察评估被采取监管措施 [16][17] - 东华期货通过不合规采购流程使控股股东占用资金60万元,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8] 三季度金融合规特点 -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显著增多,相关罚单环比增加275%,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对营销人员监督不足等 [20] - 涉及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的金融机构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其中邮储银行被罚没合计2791.67万元 [20]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因互联网营销管控不足被处罚,如未对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营销内容审核不到位等 [21] - 贷款被挪用问题突出,相关罚单环比增加130.77%,挪用领域转向归还贷款、投资理财等,原因包括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等 [22][23]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股份制银行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因收到超6000万元大额罚单,分列前三,罚没金额分别为9161.93万元、7284.15万元、6555万元 [25]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25] - 非银机构中,东海证券以60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一,两家理财公司华夏理财和广银理财分列第二、第三,罚没金额分别为1200万元和1159.88万元 [28]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 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额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5:54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罚单2133张,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从季度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不小,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4] 监管机构处罚力度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合计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略减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2] - 央行处罚力度显著增强,第三季度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2] 银行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7] - 部分股份制银行被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以9161.93万元排第一,广发银行以7284.15万元排第二,恒丰银行以6555万元排第三 [19]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计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19] 非银金融机构处罚情况 - 保险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7] - 券商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环比增加40.63% [7] - 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处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包括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方面违规行为 [7] - 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及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7] - 3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及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7] 大额罚单典型案例 - 三季度有4张6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 [11]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并罚款 [12]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13] - 东海证券因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未勤勉尽责被罚没6000万元 [11]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趋势 - 三季度互联网展业违规罚单有15张,环比二季度增加275%,处罚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未对营销人员有效监督等 [15] - 邮储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等被罚没2791.67万元,浙商银行被罚没1130.80万元,中信百信银行被罚款1120万元 [15]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被查出在互联网展业过程中违规,如未对投资顾问人员有效管理、互联网营销合规管控不足等 [16] 贷款资金挪用问题 - 三季度贷款资金被挪用相关罚单有60张,环比增加130.77% [17] - 贷款资金被挪用的领域以归还贷款、买股票/基金、办理质押贷款等为主,部分银行被查出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 [18] - 贷款被挪用与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等因素有关 [18] 其他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按规定考察评估员工廉洁从业情况被采取监管措施 [13] - 东华期货因向控股股东采购二手车辆导致资金被占用60万元,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3][14]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额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5:47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罚单2133张,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从前三季度整体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大,二季度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3] 监管机构处罚力度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合计罚没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减少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1]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显著增强,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1] 银行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6] - 部分股份制银行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以9161.93万元排第一,广发银行以7284.15万元排第二,恒丰银行以6555万元排第三 [17]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计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17] 非银行金融机构处罚情况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6] - 券商第三季度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6] - 三家保险资管公司被处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包括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违规 [6] - 两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及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6] - 三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及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6] 大额罚单详情 - 第三季度出现4张6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 [11]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为金额最大罚单 [10][11]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 [10][11]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 [10][11] - 东海证券因在财务顾问业务中未勤勉尽责,出具文件存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被罚没6000万元 [10]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造成客户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对员工廉洁从业情况予以考察评估被采取监管措施 [12] - 东华期货向控股股东采购二手车辆导致资金被占用60万元,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3]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特点 - 第三季度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增多,相关罚单有15张,环比二季度增加275% [14] - 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管理不到位、未对互联网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合规管控不足等 [14] - 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被重罚,罚没金额分别为2791.67万元、1130.80万元和1120万元 [15]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也存在互联网展业违规,如未对互联网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互联网营销合规管控不足等 [15][16] 贷款资金挪用问题 - 第三季度贷款资金被挪用相关罚单有60张,环比增加130.77% [17] - 资金挪用领域出现新特点,较少用于房地产,更多用于归还贷款、购买股票/基金、办理质押贷款,部分银行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 [17] - 主要原因包括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规定等 [17]
股份制银行板块10月10日跌0.01%,招商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4.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0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0日股份制银行板块微跌0.01%,表现略强于上证指数(下跌0.94%)和深证成指(下跌2.7%)[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浙商银行领涨,涨幅为1.00%,招商银行领跌,跌幅为0.37%[1] - 从成交额看,招商银行成交38.53亿元,民生银行成交35.00亿元,兴业银行成交24.18亿元,为板块内成交最活跃的个股[1] 个股价格变动 - 浙商银行收盘价3.02元,上涨1.00%[1] - 华夏银行收盘价6.56元,上涨0.46%[1] - 浦发银行收盘价11.84元,上涨0.34%[1] - 平安银行收盘价11.43元,上涨0.26%[1] - 兴业银行收盘价19.69元,上涨0.10%[1] - 中信银行收盘价7.26元,涨跌幅为0.00%[1] - 民生银行收盘价3.95元,涨跌幅为0.00%[1] - 光大银行收盘价3.35元,下跌0.30%[1] - 招商银行收盘价40.18元,下跌0.37%[1] 板块资金流向 - 当日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4.22亿元[1] - 游资资金净流入4.57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9.64亿元[1] - 中信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6415.40万元,主力净占比14.26%,为板块内唯一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1] - 浙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1437.04万元,主力净占比2.54%[1] - 民生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93亿元,主力净占比-14.09%,为板块内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的个股[1] - 光大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3.84亿元,主力净占比-16.20%[1] - 华夏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2.93亿元,主力净占比-19.31%[1] 相关ETF动态 - A50ETF(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3] - 该ETF最新份额为24.4亿份,较此前减少2080.0万份[3]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63.2万元[3]
华夏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首笔贷款落地江苏
中金在线· 2025-10-10 09:59
城,依河而建。 市,因河而兴。 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都是中国人求变迁、求融通、求发展的"黄金水道"。绵绵千里的大运河,孕育了 大大小小的城市群落。 江苏宿迁,乾隆笔下"第一江山春好处",便是这群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时代,宿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建设了宿迁连江通海的"出海口",并以"航道网、物流 网、产业网"三网合一为抓手,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临港经济高地。 江苏省运河宿迁港智慧物流园就是宿迁物流网的一块重要拼图。 3栋节能低碳物流仓储拔地而起,施工车辆穿梭不息……运河宿迁港智慧物流园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 人们正加班加点,确保这一重大项目今年底投入运营。 为支持项目按照"零碳园区"标准建设,近期,华夏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为该园区提供2.2亿元融资 支持,这是两家银行合作"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首笔发放的贷款,也是亚开行今年在中国落 地的首个产业园区低碳转型金融项目,标志着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又添新成果。 政策、金融"双引擎":从顶层设计到园区实践 作为经济增长"强引擎",我国产业园区贡献了全国50%以上工业产值,但也消耗着70%的能源、产生 30%的碳排放。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推进美 ...
银行股逆势上涨,上海银行等涨超2%
格隆汇· 2025-10-10 09:58
银行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银行股出现逆势上涨行情 [1] - 齐鲁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涨幅均超过2% [1] - 北京银行、苏州银行、重庆银行、民生银行、杭州银行涨幅均超过1.5% [1] 重点银行个股表现 - 齐鲁银行涨幅为2.27%,总市值360亿元,年初至今涨幅为9.53% [2] - 华夏银行涨幅为2.14%,总市值1062亿元,年初至今跌幅为12.44% [2] - 上海银行涨幅为2.12%,总市值1300亿元,年初至今涨幅为2.11% [2] - 北京银行涨幅为1.65%,总市值1173亿元,年初至今跌幅为5.30% [2] - 民生银行涨幅为1.52%,总市值1756亿元,年初至今涨幅为1.47% [2] - 兴业银行涨幅为1.17%,总市值4211亿元,为列表中市值最大银行,年初至今涨幅为8.70% [2] 其他银行股表现 - 青岛银行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到26.85% [2] - 厦门银行年初至今涨幅为15.80% [2] - 渝农商行年初至今涨幅为13.13% [2] - 光大银行总市值2015亿元,年初至今跌幅为7.75% [2] - 青农商行总市值177亿元,为列表中市值最小银行 [2]
华夏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 首笔贷款落地江苏
金融时报· 2025-10-10 09:23
项目概况 - 华夏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的“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首笔贷款在江苏落地,为运河宿迁港智慧物流园项目提供2.2亿元贷款支持,期限为15年 [1] - 该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主权贷款项目,总金额近50亿元人民币,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华夏银行配套贷款比例为1:1 [1] - 项目专项支持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方、业主及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实施低碳转型项目 [1] 项目案例与执行 - 运河宿迁港智慧物流园项目是宿迁市打造的集城市配送、中转分拨、区域仓储、信息平台、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融合先行区,也是重点建设的零碳园区之一 [1] - 华夏银行南京分行通过总分支协同联动,与亚洲开发银行环境、社会、土地等多领域专家高效沟通,加快审批流程,实现了项目的快速落地 [1] 公司战略与服务 - 华夏银行致力于成为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专业服务银行 [2] - 公司围绕园区孤立、散点、多元化的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提供“商行+投行+撮合”的综合金融服务以及碳管理和ESG管理服务 [2]
信贷高频违规 银行业前三季被罚9.81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0 00:14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3] - 从监管层级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出14张罚单但平均单张罚单金额逾千万元,合计处罚金额达3.15亿元,监管局本级罚没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罚没3.72亿元 [3] - 分季度看,三季度为处罚高峰季,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飙升至5.38亿元,而一季度和二季度罚没金额分别为2.99亿元和1.43亿元 [4] -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呈现"量额双降",2024年同期为1533张罚单和11.81亿元 [4] 信贷业务违规详情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6] - 多家银行因信贷违规收到千万级罚单,例如华夏银行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被罚6670万元,恒丰银行被罚6150万元 [8] - 具体违规案例包括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多项信贷违规被罚1680万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罚1810万元 [7] - 违规原因包括贷款审批权力寻租、不良资产真实性核查力度加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风险管控放松 [9] 其他业务违规情况 - 理财业务存在违规问题,如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及限制性领域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11] - 信用卡业务存在审核不严和资金用途管控不力问题,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处罚金355万元 [12] 行业监管趋势与内控要求 - 监管态势持续"严"字当头,强调"长牙带刺"和"零容忍",穿透式监管已全面常态化 [1] - 专家分析认为罚单数量与规模下降印证了监管成效显现,监管模式转向以高质量和精准为核心 [5] - 行业需完善内控机制,摒弃"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的倾向,构建全员合规体系以应对强监管 [10][13]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 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56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罚单99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2] - 罚单数量与金额较2024年同期显著下降,2024年同期罚单1533张,罚没金额11.81亿元,呈现"量额双降"趋势 [3] - 三季度监管力度加码,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5.38亿元,成为年内处罚高峰季,而二季度为相对低点,罚单231张,罚没金额1.43亿元 [3] 监管处罚结构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具罚单14张,但平均单张罚单金额逾千万元,合计处罚金额3.15亿元,释放强监管信号 [2] - 监管局本级开具罚单306张,罚没金额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开具罚单677张,处罚金额3.72亿元 [2]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5] 信贷业务违规详情 - 违规情形多样化,包括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 [1][5] - 千万级罚单频现,例如华夏银行因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被罚6670万元和6150万元 [6] - 政策性银行亦未能幸免,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处以1810万元罚款 [5] 其他业务违规情况 - 理财业务存在"重收益、轻风控"倾向,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领域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9] - 信用卡业务合规问题突出,部分银行审核不严导致"过度授信",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罚355万元 [10] - 违规行为还涉及保险代销业务,如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1] 违规原因与行业影响 - 信贷业务因涉及大量资金流转成为利益输送高风险领域,部分员工利用贷款审批权力寻租 [7] - 地产、城投等行业风险暴露导致不良贷款压力上升,监管部门对掩盖不良资产的行为处罚严格 [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放松风险管控,出现"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的倾向 [7][8]
股份制银行板块10月9日跌0.25%,兴业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9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09 17:03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9日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25%,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32%,深证成指上涨1.47%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9只成分股中4只上涨,5只下跌 [1] - 兴业银行领跌板块,跌幅为0.91% [1] 个股价格变动 - 中信银行涨幅最大,为0.83%,收盘价7.26元 [1] - 平安银行上涨0.53%,收盘价11.40元 [1] - 浙商银行上涨0.34%,收盘价2.99元 [1] - 光大银行股价持平,收盘价3.36元 [1] - 招商银行下跌0.20%,收盘价40.33元 [1] - 民生银行下跌0.75%,收盘价3.95元 [1] - 华夏银行下跌0.76%,收盘价6.53元 [1] - 浦发银行下跌0.84%,收盘价11.80元 [1] - 兴业银行下跌0.91%,收盘价19.67元 [1] 成交情况 - 光大银行成交量最大,为529.39万手,成交额17.72亿元 [1] - 民生银行成交量为450.93万手,成交额17.86亿元 [1] - 招商银行成交额最高,达39.00亿元,成交量97.23万手 [1] - 兴业银行成交额28.05亿元,成交量142.20万手 [1] 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6.96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7.34亿元 [1] - 散户资金净流入9.63亿元 [1] - 华夏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18亿元,净流出占比达27.83%,为板块最高 [2] - 光大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37亿元,净流出占比24.67% [2] - 兴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4.00亿元,净流出占比14.24% [2] - 民生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2.86亿元,净流出占比16.01% [2] - 招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1.79亿元,净流出占比4.58% [2] - 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2067.76万元和889.90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