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航(601111)
搜索文档
19元飞泰国,机票彻底绷不住了
盐财经· 2025-10-03 18:07
航空公司直播销售策略 - 航空公司通过直播间以“骨折价”销售国际机票,例如韩国单次往返机票低至200元起,往返曼谷机票350元,飞莫斯科单程600元[4][7] - 直播销售形式包括次卡和“随心飞”套餐,价格较传统OTA平台便宜近一半,例如川航次卡价格为299元,未兑换可全额退款[9][10][12] - 航司直播销售已常态化,部分航空公司一个月有八九场直播,营销阵地转移至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7][22] 航空业财务表现与成本压力 - 国有三大航(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2025年上半年持续亏损,分别亏损18.06亿元、14.41亿元和15.33亿元,已持续亏损5年[27][28] - 燃油成本高企,2025年上半年三大航的燃油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均超过30%[25] - 航空公司固定成本高,包括飞机租赁和人员工资,停飞将面临零收入和高额固定成本的双重打击[29][30] 航空市场竞争格局 - 民航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持续下降,2025年上半年为740元(含税),同比2019年下降7.8%[31][35] - 高铁网络完善对民航业造成分流,约25%的航线与高铁产生直接竞争,2023年国内1000公里以下短航线航班数量较2019年下降20%[38][39] - 国际航线恢复乏力,2025年上半年国际客运航班同比2019年下降12%,客座率徘徊在80%左右,导致宽体机转投国内航线,加剧国内运力过剩[40][43] 航司盈利能力分化 - 民营航司表现优于国有三大航,春秋航空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69亿元,连续三年成为内地最赚钱的上市航司[28][34] - 吉祥航空、海航控股和华夏航空2025年上半年均实现盈利,其中海航控股净利润同比增长190.48%,华夏航空净利润同比增长858%[28][36] - 代表票价水平的客公里收益数据普遍下滑,国航、东航、南航国内航线该指标分别同比下降6.23%、7.92%和6.00%,春秋航空也下降4.85%[44][45] 行业整体挑战与趋势 - 航空业面临“规模不经济”怪圈,业务量增长但盈利能力未见改善,国内最繁忙的10条航线承运人多达7家以上,竞争激烈[43][46] -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旺盛,2025年上半年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已超过2019年同期的30.8亿,但航司未能同步“满血复活”[32] - 行业竞争未来将转向服务与体验的差异化,需精准切中细分市场需求以打造不可替代的出行产品[48]
小摩:料内地航空业定价持平 看好中国东方航空(00670)等
智通财经网· 2025-10-03 17:09
行业整体表现与前景 - 香港及内地航空板块今年至今表现跑输大市,主要因成本压力、竞争加剧及定价能力疲弱令利润承压[1] - 近期板块股价反弹源于市场预期十月黄金周出行需求强劲以及价格企稳,但行业即将进入淡季,势头的持续性仍不确定[1] - 反内卷及相关监管措施对改善定价水平的影响有限,预计2025至27年价格将持平,原因包括经济疲弱及高速铁路持续分薄需求[1]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最看好春秋航空和中国东方航空,其次为国泰航空及中国国航,而中国南方航空则最不看好[1] - 国泰航空评级上调至"中性",目标价由8.2港元升至9.1港元,因其股息收益率超过6%且估值吸引[1] - 中国东方航空A股评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由4.1元人民币升至5元人民币,原因包括剥离货运业务专注于客运,且与春秋航空同以上海为基地,最能受惠于内陆旅游强劲复苏[1] - 春秋航空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由63元人民币升至65元人民币[1]
中国国航(0075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16:35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53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4,955,610,672 | RMB | | 1 RMB | | 4,955,610,672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4,955,610,672 | RMB | | 1 RMB | | 4,955,610,672 | | 2.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
研报掘金丨国泰海通:维持中国国航增持评级 目标价9.45港元
格隆汇· 2025-10-02 14:17
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中国国航(0753 HK)"增持"评级 [1] - 给予2027年10倍市盈率 对应目标价9.45港元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于大型航司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 [1] -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亿元人民币 [1] - 下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0亿元人民币 [1] -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51亿元人民币 [1] - 对应2025年每股收益(EPS)预测为0.06元人民币 [1] - 对应2026年每股收益(EPS)预测为0.35元人民币 [1] - 对应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为0.86元人民币 [1] 行业前景与盈利预期 - 若公务和商务需求恢复具有可持续性 未来两年公司盈利中枢有望上行 [1] - 短期需求波动对业绩产生影响 [1]
国泰海通:维持中国国航“增持”评级目标价9.45港元
新浪财经· 2025-10-02 12:36
该行分析认为,时刻是航司核心盈利资产。2019年前,国航已拥有行业最高品质航网客源,盈利能力长期领跑大航。2019年后,北京开启一市两场,国航把握战略机遇留驻首都机场,航网客源 风险提示 经济波动,油价汇率,行业政策,增发摊薄,安全事故 责任编辑:史丽君 1)上半年:公司归母净亏损18亿元,同比减亏近10亿元。其中,Q2受益于公商需求同比恢复增长,该行估算公司座收同比转正,淡季实现燃油成本缩减大比例留存,公司实现扭亏录得盈利2. 深航拟股权融资160亿元,公司将继续保持控股地位 深圳航空(公司控股51%)拟分两期股权融资160亿元,其中,公司按持股比例增资不超过81.6亿元,首期现金增资20.82亿元;首期投资将由新投资方现金增资20亿元。融资后公司持股比例不 公司航网客源显著优化,盈利中枢上升有望开启 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维持中国国航(00753)"增持"评级。2025Q2公司在大航率先扭亏,若公商需求恢复可持续,未来两年盈利中枢上行可期。考虑短期需求波动影响,下调2025-26年归母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2025Q2淡季实现扭亏,预计全年扭亏为盈 ...
国泰海通:维持中国国航“增持”评级 目标价9.4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02 09:21
业绩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录得盈利2.38亿元,同比大幅减亏13.5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亏损为18亿元,同比减亏近10亿元 [2] - 国泰海通预测公司2025年全年将扭亏为盈,并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亿元和60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151亿元人民币 [1] - 基于2027年10倍市盈率估值,对应目标价为9.45港元 [1] 子公司深圳航空动态 - 公司控股51%的深圳航空拟分两期进行股权融资,总规模为160亿元 [3] - 公司将按持股比例增资不超过81.6亿元,首期现金增资20.82亿元,融资后公司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3] - 深圳航空运营234架飞机,占公司机队规模的25%,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为8亿元,净资产为负142亿元 [3] - 此次融资旨在减轻深圳航空的债务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助力其盈利能力恢复 [3] 航网优势与行业前景 - 公司已拥有行业最高品质的航网和客源,盈利能力长期领跑大型航司 [4] - 随着北京开启一市两场运营,公司把握战略机遇留驻首都机场,航网和客源得到进一步显著优化 [4] - 在中国民航票价基本市场化、行业供给进入低增长时代的背景下,若公商务需求恢复可持续,公司盈利中枢有望开启上行周期 [4] - 高品质航网将保障公司拥有最为可观的盈利上行空间 [4]
国泰海通:维持中国国航(00753)“增持”评级 目标价9.4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02 09:17
深圳航空(公司控股51%)拟分两期股权融资160亿元,其中,公司按持股比例增资不超过81.6亿元,首期 现金增资20.82亿元;首期投资将由新投资方现金增资20亿元。融资后公司持股比例不变,仍控股深航。 深航运营234架飞机,占公司机队规模25%,2025上半年归母净利-8亿元,净资产-142亿元。对于深航, 将有效减轻债务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助力盈利能力恢复。对于公司,财务影响或有限,将确保继续控股 深航,对于巩固公司四角菱形高品质航网具有战略意义。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维持中国国航(00753)"增持"评级。2025Q2公司在大航率先 扭亏,若公商需求恢复可持续,未来两年盈利中枢上行可期。考虑短期需求波动影响,下调2025-26年 归母净利预测至10/60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151亿元人民币,对应2025-27年EPS0.06/0.35/0.86元人民 币。给予2027年10倍PE,对应目标价9.45港元(1港元=0.91人民币)。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2025Q2淡季实现扭亏,预计全年扭亏为盈 1)上半年:公司归母净亏损18亿元,同比减亏近10亿元。其中,Q2受益于公商需求同比 ...
中国国航(601111):更新报告:深航增资保持控股,盈利上行有望开启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30 19:25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增持” [2] - 目标价格为13.52元 [2] 核心观点总结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在大型航司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全年将扭亏为盈 [3][11] - 需求短期波动不影响航空业的长期逻辑,未来两年盈利中枢上行乐观可期 [3][11] - 深圳航空拟进行股权融资,公司将保持控股地位,对巩固高品质航网具有战略意义 [11] - 公司航网客源品质行业领先且持续优化,是中国航空超级周期价值龙头 [1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66,699百万元,同比增长18.1%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37百万元,同比减亏77.3% [5]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89百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516.8% [5] - 预测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达15,070百万元,每股收益0.86元,净资产收益率22.6% [5] - 预测市盈率将从2025年的136.89倍显著改善至2027年的8.98倍 [5] 公司运营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18亿元,同比减亏近10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盈利2.38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3.5亿元 [11] - 第三季度虽受公商需求走弱影响,但预计仍将实现大额盈利,展现盈利韧性 [11] - 深圳航空(公司控股51%)拟分两期股权融资160亿元,公司按持股比例增资不超过81.6亿元,融资后持股比例不变 [11] - 公司把握北京一市两场战略机遇,航网客源进一步显著优化,空域时刻瓶颈持续,供给进入低增时代 [11] 市场与估值数据 - 当前股价为7.76元,总市值135,400百万元 [6] - 市净率(现价)为3.2倍,净负债率为361.60% [7] - 过去12个月股价绝对升幅为5%,相对指数表现落后20个百分点 [10]
多家航空公司回应大比例“锁座”变本加厉
新浪财经· 2025-09-30 17:35
付费选座服务的行业现状 - 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已普遍开通付费选座服务,乘客需额外购买或使用里程积分兑换[3] - 南航将付费选座产品细致分类为优选座位、额外空间、靠窗/走道座位及标准座位等,国际航班明珠经济舱和经济舱视座位等级收费[7] - 国航在国际部分航线经济舱提供预付费选座服务,第一排或安全门等大空间位置需付费预选,国内航班可通过里程兑换选座,第一排和紧急出口需3100里程,第二排到第五排需1600里程[7] - 东航和海南航空同样推出优选座位产品,经济舱前排、靠窗或过道座位被锁定,需付费或积分兑换[8] 航空公司锁座的操作与解释 - 航空公司锁定座位的行为没有固定规律,机型不同对应的座位情况不同,锁座比例也无规律可循[3] - 锁座原因包括运营和安全考虑,部分座位作为选座产品未对外开放,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4] - 早期锁座更多出于安全考虑,例如经济舱第一排是安全员固定座位,安全出口不适合特殊旅客,以及保证飞机配载平衡[8] - 东航客服表示第一排座位一定会锁定,留给特殊服务人员,经济舱大部分前排位置会被锁掉,但无具体规定比例[4][8] 付费选座模式的演变与性质 - 飞机锁座模式后期改变初衷,从安全考虑转向为高价值旅客提供增值服务,目前偏向于额外营收或增值收入[9] - 付费选座现象愈演愈烈,航司在值机时锁座被指在同等机票中又划分档次,意图增值付费[12] - 这种VIP模式被批评为对契约精神的破坏,变相剥夺了消费者购买机票后任意选座的权利[12][13] 付费选座的法律风险与争议 - 付费选座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旅客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同时涉嫌违反价格法[4][11] - 乘客对座位锁定情况缺乏了解,信息不透明,航司未明确告知选座规则,侵害消费者知情权[11] - 2015年中联航曾因自立收费项目收取选座费被处罚,收取选座费44万余元被北京市发改委处罚[10] -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态称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增加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并侵害其合法权益[11]
多家航空公司回应大比例“锁座”变本加厉
新浪财经· 2025-09-30 17:17
付费选座服务的行业实践 - 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包括国航、南航、东航及海南航空均开通了付费选座服务,乘客需额外付费购买或使用里程积分兑换特定座位 [2][5] - 南航将付费选座产品细致分类为优选座位、额外空间、靠窗/走道座位及标准座位等,国际航班上明珠经济舱和经济舱座位视等级收费 [5] - 国航在国际部分航线经济舱提供预付费选座服务,第一排或安全门等大空间位置可付费预选,国内航班可通过App使用里程兑换选座,第一排和紧急出口需3100里程,第二排到第五排需1600里程 [5] - 东航和海南航空的经济舱前排、靠窗或过道座位被锁定,需付费或积分兑换,东航国际及地区航班推出“优选座位”产品 [6] 座位锁定规则与透明度 - 航空公司锁定座位的原因包括运营和安全考虑,例如为安全员预留第一排座位、确保特殊旅客不坐在安全出口附近以及保证飞机配载平衡 [2][6] - 航空公司表示锁定座位没有固定比例,机型不同则情况不同,具体锁定情况以每个航班查询为准 [2][3] - 有案例显示某航班30个座位中只有7个可供选择,其余座位被锁定或需要兑换 [5] - 法律专家指出,乘客对座位的锁定情况缺乏了解,不清楚是真被占用还是假锁定,信息缺乏透明度 [8] 行业初衷的演变与专家观点 - 早期飞机“锁座”更多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后期模式延伸,改变了初衷,开始偏向于为高价值旅客提供增值服务,成为额外的营收来源 [3][6] - 民航专家认为,付费选座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侵害了旅客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3][8] - 产业时评人指出,付费选座是对契约精神的破坏,等于在同等机票中又划分档次,变相剥夺了消费者任意选座的权利,是航空公司对自身口碑的消耗 [9] 历史监管与行业态度 - 付费选座现象曾受处罚,2015年中联航因自立收费项目收取选座费44万余元被北京市发改委处罚 [7] -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表态称“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其增加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并侵害合法权益 [8] - 有专家建议航空公司应明确航班“锁座”的比例和范围,公开透明付费选座规则,并让免费选座比例达到一半以上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