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兴证券(601198)
icon
搜索文档
东兴证券两名保代被监管警示
国际金融报· 2025-03-28 21:20
文章核心观点 上交所对东兴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予以监管警示,反映其投行业务风控短板,与业绩预喜形成对比,行业整体业务收缩、严监管下券商投行承压,多数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下滑 [1][2][3] 又见保代被罚 - 3月25日上交所针对云峰新材IPO项目违规,对发行人、东兴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王华和林苏钦、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两名签字会计师予以监管警示 [5] - 王华、林苏钦存在未勤勉尽责行为,包括未核查说明发行人商标授权模式下个别经销商和OEM供应商由同一自然人控制情况、未审慎核查发行人研发管理内控制度实际情况、请发行人代为寄送和收取函证未合理控制函证程序 [8] - 上交所认为上述行为反映保荐人对发行人关键风险点核查不到位,处罚责任落实到具体保代利于提升券商投行执业质量,处罚或影响相关保代后续工作进度 [9] - 3月14日上交所披露安芯电子主动终止IPO真实原因,其因“带病闯关”被处分,保荐机构国元证券被通报批评,两名保荐代表人被“禁业”半年,国元证券称审核形势收紧、行业罚单增多 [9] 投行净收入受关注 - 截至3月28日10家上市券商出炉2024年业绩报告多数业绩上扬,“9.24”行情带动经纪、自营等业绩回暖,但投行业务仅南京证券投行净收入同比微增,中信证券等多家券商下滑幅度超30%,中信建投下滑48% [11] - 东兴证券未公布年报,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14.5亿 - 17亿元,同比增长76.89% - 107.38%,称投资业绩大幅增长,财富和资管业务稳步发展带动整体业绩提升 [12] - 东兴证券控股股东中国东方股权结构将变更,财政部拟划转股权至中央汇金,划转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为中央汇金,中央汇金旗下券商牌照将增至7张 [12][13]
东兴证券2保代被监管警示 保荐云峰新材IPO履职不到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3-28 16:22
文章核心观点 上交所因保荐代表人王华、林苏钦在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项目中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决定对其予以监管警示 [1][7][10] 违规情况 - 未核查并说明发行人商标授权模式下存在个别经销商和OEM供应商由同一自然人控制的情况,2019年度至2022年上半年,发行人商标授权业务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现场检查发现前五大经销商之一合肥豪林和商标授权业务前五大OEM供应商之一六安瑞驰为同一自然人控制企业,前期审核部门问询后保荐人未充分关注核查 [1][2][8] - 未审慎核查发行人研发管理内控制度的实际情况,保荐人核查认为发行人建立完整内控体系,但现场检查发现研发部门未对研发物料领用登记管理,研发管理制度缺少相关要求,且保荐人请发行人代为寄送和收取函证,未合理控制函证程序 [3][9] 责任认定和监管措施决定 - 保荐人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保荐代表人王华、林苏钦负有直接责任,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等规定 [3][10] - 上交所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王华、林苏钦予以监管警示 [3][10]
天味食品: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3-27 20:51
文章核心观点 东兴证券对天味食品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事项核查,认为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无变相改变用途、损害股东利益及违规使用资金情形 [1][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募集资金金额及到位时间 天味食品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发行28,596,491股,募集资金总额16.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6.22亿元,于2020年11月19日到位 [1] 募集资金以前年度使用金额 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3.52亿元,尚未使用资金余额7484.44万元,存放于专户,闲置资金理财未到期金额33.80亿元 [2] 募集资金本年度使用金额及年末余额 2024年各项目投入资金,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8134.18万元,营销服务网络及数字化升级建设项目3618.42万元,双流生产基地综合技改建设项目2288.37万元,家园生产基地综合技改建设项目1046.01万元,银行手续费812.72元;利息收入97.40万元,闲置资金理财收益3048.44万元;闲置资金理财支出33.80亿元,收回34.41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资金余额1543.21万元,存放于专户,闲置资金理财未到期金额12.40亿元 [2]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募集资金的管理情况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采用专户存储制度,履行使用审批手续;与银行、保荐机构签订三方、四方监管协议,明确专户用途 [2]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存于中国银行双流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郫都安德支行,账户余额含未转出发行费用37.74万元,投资净收益按规则计算 [4] 本年度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详见附表1,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51亿元 [4] 变更募投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详见附表2,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13.20亿元,占比81.40% [4] 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按规定使用募集资金,及时准确披露信息,无违规使用情形 [4] 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天味食品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法规要求,专户存储、专项使用,及时披露信息,无变相改变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情形 [4] 募投项目具体情况 天味食品调味品产业化项目 已终止并变更,原计划投入13.20亿元,未做分期承诺,截至期末累计投入0元 [5] 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原计划投入3.10亿元,增资后调整为5.87亿元,本年度投入8134.18万元,累计投入3.70亿元,进度63.12%,原计划2024年12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调整至2027年12月 [5] 营销服务网络及数字化升级建设项目 新增项目,拟投入1.62亿元,本年度投入3618.42万元,累计投入7342.48万元,进度45.29%,计划2025年12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5] 双流生产基地综合技改建设项目 新增项目,拟投入1.22亿元,本年度投入2288.37万元,累计投入3496.22万元,进度28.71%,计划2025年12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5] 家园生产基地综合技改建设项目 新增项目,拟投入1.97亿元,本年度投入1046.01万元,累计投入2433.67万元,进度12.37%,计划2025年12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5] 未达到计划进度原因 受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终端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放缓“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进度,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进步调整生产线,项目后期需设备调试等工作,故将该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调整至2027年12月 [5][7] 项目可行性变化情况 受经济、行业、技术等因素影响,“天味食品调味品产业化项目”不符合公司发展需要,拟终止并变更;其他变更后项目可行性无重大变化 [6][8] 募集资金其他使用情况 2022、2024年分别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使用不超15.00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可滚动使用;先期投入及置换、用闲置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用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或还贷、募集资金结余等情况均不适用 [6]
破发股爱克股份2高管拟减持 IPO募10.9亿东兴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3-27 16:19
文章核心观点 爱克股份发布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公告,同时介绍公司业绩、上市情况及募集资金等信息 [1][2][3] 股东减持 - 股东、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张锋斌持有爱克股份14,263,300股,占总股本比例9.1925%,计划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888,300股,占总股本1.2170% [1] - 股东、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冯仁荣持有爱克股份7,885,011股,占总股本比例5.0818%,计划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16,200股,占总股本0.3327% [1] - 两位股东任意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总股本1%(1,551,622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总股本2%(3,103,244股),遇禁止减持期不减持,除权除息减持数量相应调整,回购注销等股本变动减持数量不作调整 [2] 公司业绩 - 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7,669万元至11,76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14,052万元至17,174万元 [2]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17.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31.81万元,同比下降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 - 805.79万元,上年同期为2036.9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 - 5709.02万元,上年同期为 - 1.31亿元 [2] 上市情况 - 2020年9月16日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新股3900.00万股,发行价格27.97元/股,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于洁泉、王伟洲 [3] - 上市当日盘中最高价75.38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价,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4] 募集资金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0.9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9.82亿元,较原计划多1.38亿元,原计划募集8.45亿元用于LED景观照明灯具和智慧控制器生产项目、智能研究院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4]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费用总计1.08亿元,其中承销保荐费用8586.89万元 [5]
破发股和顺科技股东拟减持 2024年预亏东兴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3-27 14:22
文章核心观点 和顺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远宁荟鑫计划减持股份,公司目前处于破发状态且2024年预计亏损 [1][2][4] 股东减持情况 - 远宁荟鑫2016年投资公司,投资期近9年,持有公司股份470万股,占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6.0120%,其中466.9982万股于2023年3月23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2] - 远宁荟鑫计划自减持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234.5289万股,占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3.0000% [2] - 大宗交易减持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实施,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的2%(对应不超156.3526万股);集中竞价减持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实施,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的1%(对应不超78.1763万股) [2] - 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 [3] 公司上市情况 - 2022年3月23日,和顺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新股2000万股,发行价56.69元/股,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 [3] - 上市首日,公司盘中股价高点55.57元,此后震荡走低,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4]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1.34亿元,净额10.18亿元,比原计划多4.03亿元 [4] - 公司原拟募集资金6.15亿元,用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4]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费用合计1.16亿元,东兴证券获保荐承销费用9399.06万元 [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500万元至48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463.94万元 [4]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400万元至57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350.05万元 [4]
东兴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娟:贯彻新蓝图 聚力新金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5 20:07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全国两会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东兴证券重视贯彻两会精神,将深化改革、防控风险,投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1][6] 行业背景 - 全国两会聚焦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议题,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舞台,证券行业肩负推动金融创新等重要使命 [1] 公司举措 深化改革 - 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深化自身改革,优化业务结构和模式,推进运营体制改革,嵌入母公司不良资产主业,打造特色化竞争优势 [2] - 投资银行业务加强精细化管理,把控项目质量,降低风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和有效性 [2] - 资产管理业务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驱动,提升投研等能力,实现公募私募双轮驱动 [2] - 财富管理业务坚持“买方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数智化赋能,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2] - 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加强外部合作,把握新业务发展机遇 [2] 风险管理 - 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重要位置,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各类风险监测预警,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 [3] - 通过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确保业务发展风险可控、稳健运营 [3] 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 - 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科创板、创业板等改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3] - 今年保荐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IPO项目审核 [3] 绿色金融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连续多年成功发行绿色债券等项目,为环保等领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 - 加强自身绿色运营,推动节能减排,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4] 普惠金融 - 财富管理业务为投资者提供“千人千面”个性化财富管理及陪伴服务 [4] - 资产管理业务将部分超额收益作慈善捐款助力公益事业 [4] - 子公司东兴基金完善产品布局,让专业资管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5] - 子公司东兴期货在帮扶地区开展“保险 + 期货”业务,为农户提供风险管理和价格保障 [5] 养老金融 - 针对投资者养老备老需求,创新策略产品,完善服务矩阵,提供风险匹配、安全性强的金融产品 [5] 数字金融 - 围绕数字化发展战略,以智能化带动数字化建设,探索数据 + AI场景化应用,赋能业务价值链各环节 [5] - 实现公司内外部资源协同、整合和共享,探索业务和管理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效能 [5] 履行社会责任 - 通过产业帮扶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5] - 开展投教活动,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让更多人共享资本市场发展成果 [5] 未来展望 - 强化党建引领,把握政策导向,深化内部改革,坚守合规底线,投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6]
海阳科技过会:今年IPO过关第5家 东兴证券过首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3-15 15:28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6次审议会议通过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发行计划,提及上市委问询问题且无进一步落实事项 [1][2][3][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系国内从事尼龙6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主要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尼龙6切片、尼龙6丝线和帘子布 [1] - 公司无控股股东,陆信才等六人是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45.05%的股份 [1] - 公司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刘潇、王超,这是东兴证券今年保荐成功的第1单IPO项目 [1] 发行计划 - 公司拟在上交所主板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531.29万股,发行后公开发行股份数占比不低于25% [2] - 公司拟募集资金61,230.20万元,用于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一期)、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2] 上市委问询 - 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多方面情况说明公司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保荐代表人发表意见 [3] - 要求发行人代表说明向关联方恒申集团采购相对集中的原因,说明是否存在影响独立性或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是否对关联方存在重大依赖及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揭示,保荐代表人发表意见 [3] 其他信息 - 公司是2025年过会的第5家企业 [1] - 需进一步落实事项无 [4]
东兴证券(601198) -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更进展情况的公告
2025-02-19 17:31
股权划转 - 2025年2月14日公司获通知,财政部拟划转中国东方股权至汇金公司[1] - 划转前中国东方持股45.14%,财政部为实控人[2] - 划转后汇金公司将控股中国东方,实控人变更[2] 后续进展 - 划转尚需金融监管机构批准[2] - 汇金获批后披露相关文件,公司持续关注进展[2][3]
东兴证券(601198) -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更暨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2025-02-14 20:32
股权划转 - 2025年2月14日公司接通知,财政部拟划转中国东方股权至汇金公司[3][5] - 划转前中国东方持股公司45.14%,财政部持中国东方71.55%股权[7] - 划转后汇金公司将持中国东方71.55%,中国东方持股比例不变[7] 影响与进展 - 划转按无偿方案执行,不影响公司治理及经营[7] - 收购人可免发出要约,尚需获金融监管机构批准[3][4][8][9]
东兴证券(601198) -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
2025-02-14 20:32
收购情况 - 收购人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间接持有东兴证券1,459,139,984股股份,占比超30%可免于发出要约[6] - 本次收购为无偿划转,已获财政部批复,尚待金融监管机构批准[29][30] - 本次收购前未直接持有东兴证券股份,收购后间接持有[33] - 划转标的中国东方普通股数量为48,829,977,540股,股份比例71.55%,划转后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45.14%[36] - 中国东方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东兴证券1,459,139,98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5.14%,无权利限制[37] 收购人信息 - 收购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2,820,862.72万元人民币,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00%持股[14] - 收购人持有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34.79%、40.14%等[22] - 2025年2月14日,汇金公司获财政部通知,财政部将所持中国东方股权全部划转至汇金公司[27] - 截至报告签署日,收购人无未来十二个月内直接增持或处置上市公司股份计划[28] 业绩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收购人总资产69,200.85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64,106.95亿元[20] - 2023年度收购人营业总收入5,783.51亿元,净利润5,646.72亿元[20] - 2023年收购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0%,资产负债率7.36%[20] - 2022年12月31日收购人总资产63,684.59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58,628.64亿元[20] - 2022年度收购人营业总收入5,524.73亿元,净利润5,387.81亿元[20] - 2022年收购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6%,资产负债率7.94%[20] - 2021年12月31日收购人总资产62,354.03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57,735.49亿元[20] - 2021年度收购人营业总收入5,656.54亿元,净利润5,493.23亿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