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六大行将分红超2000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8-30 18:41
行业整体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9万亿元 同比增长逾1%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1] - 银行业经营质效和发展韧性突出 在让利实体经济前提下保持稳定 并为数智化转型进行战略布局 [2] - 上市银行从依赖单一息差转向多元收入 非息收入贡献提升 资产负债分布更均衡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3] 国有大行业绩 - 六大行营收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合计营收1.8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 [3] -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 [3]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 同比增长1.57% 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下降1.39% [5] - 建设银行营收3942.73亿元 同比增长2.15% 归母净利润1620.76亿元 同比下降1.37% [5]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 同比增长0.85% 归母净利润1395.10亿元 同比增长2.66% [5] - 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 同比增长3.76% 归母净利润1175.91亿元 同比下降0.85% [5] - 交通银行营收1333.68亿元 同比增长0.77% 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5] - 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 同比增长1.50% 归母净利润492.28亿元 同比下降0.85% [5] 资产规模变化 - 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约21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约7% [5]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达52万亿元 客户贷款和存款规模保持同业引领 [5]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9.52% [7]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6.86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37% [7] - 中国银行资产规模36.7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93% [7]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16% [7] - 交通银行资产规模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7] - 邮储银行资产规模18.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7% [7] 股份制银行表现 - 除民生银行总资产缩表0.59%外 其余8家股份行资产规模均保持正增长 [5][9] - 招商银行资产规模达12.66万亿元 仅次于交通银行 [5] - 股份制银行合计资产规模71.5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37% [9] - 上市银行息差收窄速度放缓 商业银行通过压降负债成本缓解息差压力 [9] 分红方案 - 六大国有银行合计现金分红总额达2046.57亿元 [2][10] - 工商银行分红总额503.96亿元 位居上市银行之首 每10股派发1.414元 [10][12] - 建设银行分红486.05亿元 农业银行分红418.23亿元 中国银行分红352.5亿元 [12] - 邮储银行分红147.72亿元 交通银行分红138.11亿元 [12] 数字化转型进展 - 人工智能应用成为银行发展转型重要引擎 多家银行将AI提高到战略位置 [13] - 工商银行开展领航AI+行动 在个人金融 金融市场等重点领域新增100多个AI应用场景 [13] - 农业银行加快推进全行AI+规模化应用 邮储银行成立企业级大模型工作组 [13] - 建设银行全面赋能274个行内应用场景 重点支持授信审批 智能客服等核心领域 [13] - 招商银行在零售 对公 风控等领域落地184个场景应用 [13] - 浦发银行支撑200多个数字员工应用场景建设 落地超50个标杆应用场景 [13] 信贷投放与服务实体经济 - 42家A股上市银行贷款余额约18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约6% [14] - 国有大行贷款余额超120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59% 是信贷投放主力 [14] - 信贷投放聚焦普惠小微 绿色金融 科技金融 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加大个人消费信贷投放 [14] - 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6.73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3% 增速位居大行首位 [14] - 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7.1% 绿色贷款增长14.6% 普惠贷款增长17.9% 养老产业贷款增长94.6% [14] - 兴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 科技贷款 绿色贷款 普惠贷款 养老产业贷款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增长12.5% 25.5% 11.5% 43% 11.5% [14]
32股净利猛增20倍,最高暴增500倍,A股半年报赚钱名单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8:25
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 - 5424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99万亿元 同比增长0.02% 实现归母净利润2.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1] - 4178家公司实现盈利 占比77% 2908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占比54% 其中66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100% [1] 高净利润公司及金融行业表现 - 48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 9家超500亿元 净利润TOP10公司中7家来自金融行业 [3] - 四大行归母净利润均超1100亿元 合计5872亿元 工商银行日赚9.29亿元 建设银行日赚9亿元 农业银行日赚7.71亿元 中国银行日赚6.5亿元 [3] - 四大行中仅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为正(2.66%) 工商银行(-1.39%) 建设银行(-1.37%) 中国银行(-0.85%)净利润增速为负 [3][4] - 农业银行股价年内上涨37% 领跑银行股 [3] 高增长公司及行业分布 - 2908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661家业绩翻倍 32家增长超20倍 6家增长超100倍 [6] - 万辰集团净利润增长50358.80% 为增速最高公司 新特电气增长49775.01% 位列第二 [6][7] - 净利润增幅超20倍个股中 6家来自机械设备行业 4家来自计算机行业 3家来自建筑材料行业 [6] 高营收公司及行业特征 - 56家公司营收超千亿 6家超五千亿 3家破万亿 [10] - 营收TOP10以中字头企业为主 中国石油(1.45万亿元) 中国石化(1.41万亿元) 中国建筑(1.11万亿元)位列前三 [10][11] - 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0% 为营收TOP10中唯一汽车行业公司 [10][11] 营收高增长公司及科创板表现 - 7家公司营收增长超10倍 4家超20倍 营收增速TOP3均来自科创板 [13] - 智翔金泰-U营收增长358429.65% 海创药业-U增长11899.08% 寒武纪-U增长4347.82% [13][14] - 寒武纪-U营收28.81亿元 股价超1492元 市值突破6200亿元 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13] 行业景气度分析 - 综合行业净利润增长868.45% 农林牧渔增长170.06% 钢铁增长157.17% 为增速最高行业 [16][17] - 电子行业营收增长19.10% 计算机行业增长11.40% 位列前二 [16][18] - 大消费及大科技板块表现亮眼 计算机 电子 农林牧渔等行业营收和净利增速均位居前列 [16] 亏损公司及行业压力 - 1246家公司净利润亏损 33家亏损超10亿元 18家超20亿元 [21] - 亏损TOP10公司中6家来自房地产行业 3家来自电力设备行业(均属光伏领域) [21] - 万科A亏损超110亿元 为亏损最高公司 [21]
国有大行“期中考”答卷: 扩规模、稳息差、向中间收入要效益
经济观察网· 2025-08-30 18:21
核心观点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中期业绩整体呈现资产规模增长但经营指标分化的态势 三家银行净利润出现下滑 净息差普遍承压但降幅边际收窄 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成为重要收入补充[2][4][9][12] 资产规模表现 - 工商银行总资产达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3] - 农业银行资产总额46.8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8.37%[3] - 建设银行资产总额44.43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9.52%[3] - 中国银行资产总额36.79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4.93%[3] - 邮储银行资产总额18.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7%[3] - 交通银行资产总额15.44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3.59%[3] 经营业绩分化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 净利润1399.43亿元增长2.53%[6] - 交通银行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同比增长0.77% 净利润460.16亿元增长1.61%[6] - 邮储银行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0% 净利润494.15亿元增长1.08%[7]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增长1.6% 净利润1688.03亿元下降1.5%[7]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3942.73亿元增长2.15% 净利润1626.38亿元下降1.45%[7]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3290.03亿元增长3.76% 净利润1261.38亿元下降0.31%[7] 净息差变化 - 工商银行净息差1.30%同比下降13个基点 降幅边际收窄[9] - 建设银行净息差1.40%同比下降14个基点[9] - 农业银行净息差1.32%同比下降13个基点[9] - 中国银行净息差1.26%同比下降18个基点[9]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0%同比下降21个基点[9]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1%同比下降8个基点[9] 收入结构优化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6.43% 占比从28.48%升至34.71%[14]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增长6.5% 占比从25.34%升至26.58%[15]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874.64亿元增长15.1% 占比从20.71%升至23.64%[16] - 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1075.64亿元增长19.64% 占比提升约4个百分点[16]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增长19.09% 占比从19.18%升至22.51%[17] - 邮储银行中间收入同比增速达11.59% 占比提高0.85个百分点[18] 业务策略调整 - 农业银行通过优化生息资产结构提高收益资产占比 人民币新发放贷款利率保持同业较优水平[11] - 中国银行境外机构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超70% 有效对冲净息差下降影响[13] - 邮储银行通过信贷规模增长和负债成本管控改善利息净收入表现[18]
32股净利猛增20倍,最高暴增500倍,A股半年报赚钱名单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8:19
A股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 - 5424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99万亿元 同比增长0.02% 归母净利润2.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1] - 4178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占比77% 2908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占比54% 其中66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100% [1] 头部企业盈利格局 - 48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 9家超500亿元 [4] - 净利润TOP10公司中7家属于金融行业 四大行包揽前四且净利润均超1100亿元 合计净利润5872亿元 [4] - 工商银行日赚9.29亿元 建设银行日赚9亿元 农业银行日赚7.71亿元 中国银行日赚6.5亿元 [4] - 四大行中仅农业银行净利润实现正增长2.66%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9%、-1.37%、-0.85% [4] 高增长企业特征 - 3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20倍 6家超100倍 [6] - 万辰集团净利润增长50358.80% 为增速最高企业 但净利润仅4.72亿元 [6][8] - 净利润增幅超20倍个股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6家)、计算机(4家)、建筑材料(3家)行业 [6] 营收规模与增长 - 56家公司营收超千亿元 6家超五千亿元 3家破万亿元 [11] - 营收TOP10以中字头企业为主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营收均超1.4万亿元 中国建筑营收1.11万亿元 [11][12] - 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0% 成为营收TOP10中唯一汽车行业公司 [11][12] - 7家公司营收增长超10倍 4家超20倍 [13] - 智翔金泰-U营收增长358429.65% 海创药业-U增长11899.08% 寒武纪-U增长4347.82% [13][15] 行业景气度分析 - 综合行业净利润增长868.45% 农林牧渔增长170.06% 钢铁增长157.17% [18][19] - 电子行业营收增长19.10% 计算机行业营收增长11.40% [18][19] - 银行行业净利润11001.41亿元 同比增长0.77% [19][20] - 房地产行业净利润-378.38亿元 同比下降246.87% 石油石化行业净利润下降14.57% [20] 亏损企业分布 - 1246家公司出现亏损 33家亏损超10亿元 18家超20亿元 [22] - 亏损TOP10企业中房地产行业占6家 电力设备行业占3家 [22] - 万科A亏损119.47亿元 为亏损最高企业 [22][23] - 光伏领域企业通威股份、TCL中环、天合光能均出现大幅亏损 [22][23]
上海大消息!六大行等超20家银行宣布:调整房贷利率,这些存量房贷利率可下调!9月1日起启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18:16
新政核心内容 - 上海发布楼市新政 调整二套商业住房贷款利率 多家银行跟进执行利率优化调整 [1][3] - 新政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涵盖调减限购 优化公积金 调整信贷利率及完善房产税政策 [16][22] 利率调整细则 - 新增房贷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利率水平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及银行经营状况 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4][7] - 当前上海首套房商贷利率为3.05% 二套房利率为3.45%或3.25%(差异化地区) 以贷款200万元30年期为例 首套月供8486元 二套非差异化地区月供8925元 新政后二套非差异化地区月供减少439元 [4]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的可申请调整 重新约定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 [5][8]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较上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存量二套房贷款利率3.45%可申请降至3.36% [5] - 利率调整不收取任何费用 自9月1日起启动 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线下贷款服务行申请查询 [5][10] 限购政策调整 - 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包括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及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17] - 成年单身人士按照居民家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沪籍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外环内限购2套 [17] - 非沪籍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年及以上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在外环内限购1套 [17] 公积金政策优化 - 购买二星级及以上新建绿色建筑住房的 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5% 首套最高贷款额度从160万元提高至184万元 多子女家庭首套从192万元提高至216万元 二套最高贷款额度从130万元提高至149.5万元 [18] - 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新建预售商品住房购房首付款 并可同时申请公积金贷款不影响额度计算 [19][20] 房产税政策完善 - 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给予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扣除 [22] - 个人住房房产税按年征收 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享受该政策 [22] 市场影响与实施 - 超20家银行包括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邮储银行 交通银行等已发布公告调整二套房房贷利率 [3] - 专家认为上海属于全国优质房地产市场 新政恰逢"金九银十"销售旺季 市场表现有望更加活跃 [22]
“国家队”二季度持仓重磅出炉,10股涨超100%!多只AI算力概念股被重仓!
私募排排网· 2025-08-30 18:06
根据提供的文章内容,以下是总结的关键要点: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国家队”2025年二季度持仓规模显著增长,合计持股市值达44362亿元,环比增加2312亿元,主要集中于金融板块,同时部分重仓股在AI算力和创新药领域表现突出[3][5][8] “国家队”整体持仓概况 - 2025年二季度末,“国家队”现身804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市值44362亿元,较一季度42050亿元增长2312亿元[3] - 中央汇金持股市值最高,达32161亿元;社保基金持股公司数量最多,覆盖582家A股公司[4] - 金融板块持仓占比85%,其中银行持股市值33124亿元(占比74.67%),非银金融持股市值4539亿元(占比10.23%)[5] - 食品饮料、公用事业、建筑装饰行业持股市值均超500亿元,持仓以传统行业为主[5] 重仓股表现 - 持股市值超1亿元的个股中,25家公司4月以来涨幅超60%,其中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各占4家[8] - 10家公司涨幅超100%,主要为AI算力产业链和创新药公司,例如英维克(涨幅168.80%)、源森科技(涨幅168.52%)[8][9] - 33家公司持股市值超100亿元,非银金融占10家、银行占9家;对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持股市值合计超3.16万亿元,占“国家队”持仓比例超70%[10][12] - 农业银行年内涨幅超37%[10] TMT行业持仓 - 19家TMT行业硬科技公司持股市值超5亿元,涉及AI算力产业链(PCB、光模块、液冷)[13] - 菲利华、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算力概念股4月以来涨幅均超100%[13] 持股比例分析 - 62家公司“国家队”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超5%,17家超10%[14] - 5家金融公司持股占比超50%,包括中国银行(94.20%)、中金公司(66.23%)等[15][16] - 非银金融行业占7家,银行占6家,机械设备和建筑装饰各占4家[14] 持仓变动 - 二季度新进155家公司,加仓343家,持股不变327家,减仓136家[17] - 新进公司中持股市值超2亿元的共24家,电子行业占4家,医药生物占3家;深南电路和益方生物涨幅超100%[17][20][21] - 持股市值超5亿元的公司中,23家加仓比例超20%,电子行业占5家,有色金属占3家;例如万达电影加仓179%,通威股份加仓107%[22][26] 成员机构持仓 - 中央汇金前20大重仓股中非银金融占8家、银行占5家,对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持股市值合计超2.85万亿元[28] - 社保基金前20大重仓股中银行占4家,非银金融和机械设备各占3家;二季度加仓9家,持股不变7家,减仓4家[29]
2046亿元!六大行披露“发钱”方案,工行单家豪掷504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30 18:06
六大行中期分红总额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总额合计2046.57亿元 [1] 工商银行分红情况 - 拟每10股派发1.414元(含税),总额约503.96亿元,分红总额位居上市银行之首 [1] - 2024年度现金分红1098亿元,为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最高 [1] - 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 [1] 农业银行分红情况 - 拟每10股派发1.195元(含税),总额418.23亿元 [1][4] - 分红比例占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 [4] 中国银行分红情况 - 拟每10股派发1.094元(税前),总额352.5亿元 [1][4] - 派息比例继续保持在30% [4] 建设银行分红情况 - 拟每10股派发1.858元(含税),总额约486.05亿元 [1][4] - 分红占2025年上半年集团口径下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的30.0% [4] 交通银行分红情况 - 拟每10股派发1.563元(含税),总额138.11亿元 [1][4] 邮储银行分红情况 - 拟每10股派发1.230元(含税),总额147.72亿元 [1][5] - 自2018年以来分红比例稳定在30%,H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1700亿元 [2] - 2024年首次开展中期分红,由一年一次调整为一年两次 [2] 六大行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六大行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合计规模达1.8万亿元 [1] - 工商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上涨11.18% [2] - 农业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上涨37.37% [2] - 中国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上涨4.65% [2] - 建设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上涨7.20% [2] - 交通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下跌1.55% [2] - 邮储银行上半年股价累计上涨11.56% [2] 市场环境与银行股表现 - 8月沪指累计上涨7.97%,深证成指累计上涨15.32%,创业板指累计上涨24.13% [2] - 受益于息差下行趋缓,银行经营压力有所改善 [3] - 银行股对各路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较强,短期回调后投资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3]
六大行上半年净利润达6841亿元,六大行上半年实现营收1.8万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30 18:05
财务表现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元 [1]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6841亿元 [1] - 总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且营收均保持上行态势 [1] 业务发展 - 信贷投放更加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 - 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贷款增长显著 [1] - 持续加大"稳外贸"金融供给以应对外部冲击 [1] 经营战略 - 各家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1] - 聚焦主责主业方面表现突出 [1]
超2000亿元红包!国有大行上半年盈利超6800亿,中期分红30%
第一财经· 2025-08-30 17:55
业绩表现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1.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1.8万亿元小幅增长[1] - 归母净利润合计6825.24亿元,较去年同期6833.88亿元基本持平[1] - 营业收入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中国银行增速最高达3.76%,建设银行2.15%,工商银行1.57%[2][3] - 归母净利润三家实现正增长,农业银行以2.66%领先,交通银行1.61%,邮储银行0.85%[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39%、1.37%、0.85%[3] 分红情况 - 六大行均按归母净利润30%比例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合计派发2046.57亿元[3] -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每10股派1.414元[4] - 建设银行分红486.05亿元,每10股派1.858元[4] - 农业银行分红418.23亿元,每10股派1.195元[4] - 中国银行分红352.50亿元,每10股派1.094元[4] - 邮储银行分红147.72亿元,每10股派1.230元[4] - 交通银行分红138.11亿元,每10股派1.563元[4] - 中期分红总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去年中期分红2048.23亿元)[3][6] 市场表现 - 六大行股息率中位数超3%,工商银行最高达4.15%,建设银行最低为2.03%[5] - 年内股价表现分化显著,农业银行涨幅37.37%领跑,工商银行和邮储银行涨幅近12%[5] - 建设银行涨7.20%,中国银行涨4.65%,交通银行下跌1.55%[5]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营收增长迎来企稳并转向的信号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17:40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1]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82亿元 同比增长1.8%[1] - 净利润1688.03亿元[1] - 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7%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82%[1] 营收增长趋势 - 营收同比增速扭负转正 为近3年同期最好表现[1] - 过去4个季度中有3个季度单季同比录得营收正增长[1] - 营收增长呈现企稳并转向信号[1] 收入结构分析 - 利息净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是营收的主要组成部分[1] - 上半年利息收入微降0.1% 基本持平[1] - 公司作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大型商业银行 利息收入是主营业务[1] 息差管理策略 - 通过平衡量价关系维持息差稳定[1] - LPR下调后同步调降存款挂牌利率[1] - 有效熨平对净息差的影响[1] - 负债成本控制保证了息差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1] 市场定位与经营理念 -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市场在合理价格中枢上开展业务[1] - 公司规模与市场同频共振 准确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状况[1] - 发挥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作用[1] - 秉持匀速发展和平衡理念推动转型与高质量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