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激发消费潜能、市场活力 银行积极响应贷款贴息政策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05:51
政策响应与落地 - 多家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积极响应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部署政策落地准备工作 [1] - 工商银行表示正在依法依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 [3] - 交通银行已研究制定《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35项具体措施,推出个人贷款整体品牌"交银惠贷",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 [4] - 建设银行表示将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加强与促消费系列政策的协同 [4] - 农业银行已做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政策对接,制定实施专项行动方案,丰富金融产品,创新场景布局 [5] 普惠金融创新 - 工商银行广安分行为餐饮经营者杨先生发放近500万元"烟火贷",解决其资金周转难题 [2] - 工商银行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大对服务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满足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消费者的融资需求 [2] - 农业银行聚焦商圈、商超、电商、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经营场景,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定制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5] 政策影响与建议 - 贴息政策可降低居民及企业融资成本,助力银行开展零售业务,促进消费市场信贷需求回暖,有助于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开辟增量空间 [6] - 银行业可精准对接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针对个人消费端设计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向贷款支持;加强风险管控;配合做好贴息资金核查 [6] - 贴息政策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有助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增强消费贷款及其他相关贷款投放力度 [6]
激发消费潜能、市场活力银行积极响应贷款贴息政策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05:07
政策响应与银行行动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积极响应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部署政策落地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1] - 工商银行广安分行为餐饮经营者杨先生发放近500万元"烟火贷",解决其资金周转难题 [1] - 工商银行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推出针对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消费者的特色金融产品 [2] - 交通银行研究制定《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35项具体措施,推出个人贷款整体品牌"交银惠贷" [2] - 建设银行表示将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3] - 农业银行已制定实施专项行动方案,丰富金融产品,创新场景布局,聚焦商圈、商超、电商、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经营场景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针对个体商户推出"烟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1][2] - 交通银行加大对以旧换新、汽车、家电家居、文旅健康、餐饮零售等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 [2] - 农业银行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定制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3] - 银行业可针对个人消费端梳理汽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设计相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 [5] -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银行业可聚焦餐饮、家政、托育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向贷款支持 [5] 政策影响与市场效应 - 贴息政策将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1][2][3] - 政策有助于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开辟增量空间,促进消费市场信贷需求回暖 [4] - 贴息政策有助于呵护银行净息差,有利于维护信贷市场有序竞争 [4] - 政策落地实施将提振居民消费意愿,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有助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增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 [4][5] - 银行业需加强风险管控,确保贷款资金合规使用,配合财政、监管部门做好贴息资金核查 [5]
六大行火速响应消费贷贴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2:14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提出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并提升市场活力 [4][5] - 政策目标包括对冲外需波动 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 助力经济结构长期转型 [5] 国有银行响应与执行措施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均表态积极响应政策 承诺优化流程 简化手续并确保政策精准高效传导 [1][4][5] - 邮储银行将利用遍布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降低城乡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交通银行计划以数字化手段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提振消费并精准滴灌商圈金融需求 [5] - 银行执行重点包括加强资金合规使用 推动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和服务业主体 并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扩大消费需求 [4][5] 地方先行实践与政策细节 - 2024年以来至少有三地实施消费贷贴息政策 包括四川(2023年9月开始)、重庆和杭州余杭区 贴息幅度多为1.5%左右 [1][6][9] - 四川限定贴息用于购买汽车、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4类商品 重庆限定家装、家电、家具、厨卫等行业商户 杭州余杭区则对申请人群按收入分级限制(从低保边缘户到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 [6] - 贴息资金来源主要为地方财政 例如四川由省与市县按8:2比例负担 杭州余杭区由省级财政承担60% 区级财政承担40% 其余部分由农商行让利承担 [9] 市场影响与预期效果 - 政策可降低居民部门真实利率水平 抑制边际储蓄倾向并刺激当期消费 同时帮助银行扩大消费贷规模(拉大分母)以缓和不良率 [8][9] - 上半年住户贷款仅增加1.17万亿元 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增长缓慢 贴息政策有望缓解消费需求疲软和市场信心偏弱问题 [8] - 专家建议将贴息政策嵌入各类消费场景 覆盖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 并强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等政策工具协同 [8]
六大行火速响应消费贷贴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1:56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并提升市场活力[1][3] - 政策核心是通过降低真实利率水平抑制储蓄倾向,刺激当期消费,同时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助力经济结构转型[6][8] 国有大行响应情况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均表态积极响应政策,优化流程并简化手续以推动政策落地[4][5] - 邮储银行将发挥城乡网点优势降低城乡居民消费信贷成本,交通银行计划以数字化手段和创新产品精准滴灌商圈金融需求[5] 地方先行实践与政策细节 - 四川、重庆、杭州余杭区已实施消费贷贴息政策,贴息幅度多为1.5%(四川1.5%、重庆初始1.5%后提至2%、余杭不超过1.5%)[6][9] - 地方实践差异:四川限定商品品类(汽车、电子产品等4类),重庆限定商户行业,余杭限制申请人群收入(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6] - 资金来源主要为地方财政,如四川由省与市县按8:2分担,余杭省级财政承担60%、区级40%,银行部分让利[9] 政策影响与行业展望 - 贴息新政可帮助银行在不追求下沉客户的情况下扩大消费贷规模,拉低分母缓和不良率,同时增量收益可用于处理存量不良贷款[9] - 专家建议政策需嵌入消费场景简化流程,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并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协同形成叠加优势[8] - 当前消费需求疲软,上半年住户贷款仅增1.17万亿元(经营性贷款占9239亿元),短期消费贷增长缓慢需政策刺激[8]
中国工商银行正式签约成为十五运会银行合作伙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5 20:16
公司合作与角色 - 公司正式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银行合作伙伴 提供独家全面金融服务保障 [1] - 合作主题为"活力工行 全运同心 湾区同行"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和体育强国建设 [1]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8日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金融服务发布会 深化银政联动与产融结合 [9] 金融服务体系 - 公司湾区各机构已构建覆盖赛事保障 金融支持 宣传推广 票务对接及志愿者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2] - 依托服务大型国际赛事经验及湾区近1500家网点渠道优势 深化线下服务场景建设 [2] - 将推出手机银行"全运专区" 实现金融服务与全运盛会同频共振 [2] 支付与消费场景 - 围绕参赛选手和观众"衣 食 住 行 游"等消费需求 深化支付便利化场景建设 [4] - 提升体育赛事金融服务质效 让选手无碍竞技 居民丝滑观赛 [4] 产品创新与产业支持 - 将推出十五运会主题卡 全运专属数币硬钱包 全运数字藏品等一系列产品 [6] - 深化金融+体育+文化融合创新 提供独具湾区特色的金融服务体验 [6] - 打造全生命周期赛事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扩大体育消费 助力赛事经济发展 [6] 区域经济影响 - 赛事经济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增长 延伸产业链条 注入持久动能的重要支点 [4] - 广州作为国家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 将加速迈向国际体育名城 [4] - 有力振兴体育经济 带动服务消费增长 [4] 集团战略与区域合作 - 充分发挥集团优势 汇聚湾区机构合力 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湾区服务模式" [6] - 全力支持十五运会成功举办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6][9]
金融力撑新型工业化加速前行,七部门意见明确支持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8-05 18:5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适配制造业"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增强服务适配性 [1] - 央行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意见》落地,深化产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强化支撑力度 [1] 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 山东省潍坊市作为国家制造业新兴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指导日照银行潍坊分行创新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建成"数权贷"线上化场景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2] - "脱核"模式以"供应商自身信用+交易数据信用"为授信基础,确保融资资金定向支付,潍坊金普瑞恩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数权贷"授信2000万元,盘活全部应收账款,提高资产周转率 [2] - 截至目前,该场景已累计办理融资近40笔、4700万元,服务8家小微企业 [3] - 宁波银行打造国内首个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设备之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交易+金融+服务"闭环 [3] - 工商银行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以算法模型生成的企业评估报告为决策依据,精准匹配金融产品 [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目标与举措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 [4]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4]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和攻关,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 [4]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5]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5]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 [5] - 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持续加大,工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5]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 A股港股科技股下半年都会再有新高,两类新资产亮点纷呈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18:21
市场展望 - 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包括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1][4][23] - 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降是推动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将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市场 [2][6][7][8][11] - 历史上2014-2015年和2019-2021年股市表现较好的年份均受益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3][6] 无风险利率影响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面临无风险收益率降低,导致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市场兴趣提升 [2][6][8][11] - 类似现象曾在1998年日本和2011年美国出现,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债券规模下降,股市表现增强 [5][8][10][11] - 当前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债券价差和票息利率降低,投资者需寻找新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 [11][12] 资本市场改革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以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回报 [13][15][16] - 新规包括退市、减持、信息披露违规追责、财务造假重罚等措施,制度完善力度为30年来罕见 [14][15] - 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首次强调投资者回报与融资功能并重 [15][16] 行业与资产机会 - 新兴科技是主线,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 [24][26][27] - 周期和金融是黑马,推荐券商、银行、高速公路运营商等稳定类别公司 [7][25][27] - 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类公司如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也有机会 [27] - 新消费领域如港股互联网、传媒、零售、化妆品、国潮品牌等表现活跃 [24][26][27] 市场结构分析 - 港股过去三年调整75%,创业板指调整65%,风险计价已充分 [21] - 上证指数从2635涨至3600,但除金融板块外多数权重股仍处于低位 [21][22]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活力上升 [24][26]
参股基金板块8月5日涨1.06%,红塔证券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9.5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52
板块整体表现 - 参股基金板块当日上涨1.06%,领涨标的为红塔证券(涨跌幅3.19%)[1] - 上证指数报收3617.6点(上涨0.96%),深证成指报收11106.96点(上涨0.59%)[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9.52亿元,游资净流出4.02亿元,散户净流出5.49亿元[2] 个股价格表现 - 红塔证券(代码601236)收盘价9.06元,成交量86.48万手,成交额7.85亿元[1] - 东兴证券(代码601198)涨跌幅2.96%,成交额8.57亿元[1] - 东方证券(代码600958)涨跌幅2.70%,成交额13.83亿元[1] - 大恒科技(代码600288)跌幅8.71%,成交额7.34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东方财富(代码300059)主力净流入1.58亿元(占比2.41%),游资净流出8426.69万元[3] - 东方证券主力净流入1.48亿元(占比10.67%),散户净流出1.19亿元[3]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1.42亿元(占比5.41%),游资净流出1.28亿元[3] - 西部证券(代码002673)主力净流入9014.83万元(占比12.95%),散户净流出9367.47万元[3]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周期指数报2087.84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香港交易所等
金融界· 2025-08-05 16:45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周期指数报2087.84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36%,近三个月上涨12.58%,年至今上涨12.44%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汇丰控股(6.52%)、建设银行(3.68%)、友邦保险(2.95%)、中国平安(2.65%)、招商银行(2.35%)、香港交易所(2.06%)、工商银行(2.03%)、兴业银行(1.6%)、中国平安(1.54%)、中国银行(1.47%) [1] - 市场板块分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4.04%、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41.04%、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4.92% [1] - 行业分布:金融占比58.03%、原材料占比19.29%、工业占比10.27%、能源占比6.73%、房地产占比5.68%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8月5日涨1.57%,农业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7.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16:37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单日上涨1.57% 领涨标的为农业银行[1] - 上证指数上涨0.96%至3617.6点 深证成指上涨0.59%至11106.96点[1] 个股价格表现 - 农业银行收盘价6.54元 单日涨幅2.35% 成交量491.07万手[1] - 邮储银行收盘价5.85元 涨幅1.56% 成交量185.88万手[1] - 交通银行收盘价7.77元 涨幅1.44% 成交量182.62万手[1] - 中国银行收盘价5.65元 涨幅1.25% 成交量320.88万手[1] - 工商银行收盘价7.76元 涨幅1.04% 成交量340.32万手[1] - 建设银行收盘价9.64元 涨幅0.94% 成交量98.22万手[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7.22亿元 游资净流出6.21亿元 散户净流出1.0亿元[1]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入2.64亿元(占比8.27%) 游资净流出1.81亿元[2]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入2.36亿元(占比13.11%) 游资净流出1.52亿元[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1.42亿元(占比5.41%) 游资净流出1.28亿元[2]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入7023.6万元(占比4.98%) 游资净流出1.04亿元[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入3783.86万元(占比4.02%) 游资净流出5990.83万元[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出2838.18万元(占比-2.62%) 游资净流入323.94万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