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金融力撑新型工业化加速前行,七部门意见明确支持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8-05 18:5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适配制造业"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增强服务适配性 [1] - 央行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意见》落地,深化产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强化支撑力度 [1] 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 山东省潍坊市作为国家制造业新兴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指导日照银行潍坊分行创新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建成"数权贷"线上化场景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2] - "脱核"模式以"供应商自身信用+交易数据信用"为授信基础,确保融资资金定向支付,潍坊金普瑞恩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数权贷"授信2000万元,盘活全部应收账款,提高资产周转率 [2] - 截至目前,该场景已累计办理融资近40笔、4700万元,服务8家小微企业 [3] - 宁波银行打造国内首个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设备之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交易+金融+服务"闭环 [3] - 工商银行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以算法模型生成的企业评估报告为决策依据,精准匹配金融产品 [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目标与举措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 [4]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4]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和攻关,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 [4]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5]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5]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 [5] - 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持续加大,工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5]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 A股港股科技股下半年都会再有新高,两类新资产亮点纷呈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18:21
市场展望 - 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包括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1][4][23] - 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降是推动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将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市场 [2][6][7][8][11] - 历史上2014-2015年和2019-2021年股市表现较好的年份均受益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3][6] 无风险利率影响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面临无风险收益率降低,导致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市场兴趣提升 [2][6][8][11] - 类似现象曾在1998年日本和2011年美国出现,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债券规模下降,股市表现增强 [5][8][10][11] - 当前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债券价差和票息利率降低,投资者需寻找新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 [11][12] 资本市场改革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以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回报 [13][15][16] - 新规包括退市、减持、信息披露违规追责、财务造假重罚等措施,制度完善力度为30年来罕见 [14][15] - 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首次强调投资者回报与融资功能并重 [15][16] 行业与资产机会 - 新兴科技是主线,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 [24][26][27] - 周期和金融是黑马,推荐券商、银行、高速公路运营商等稳定类别公司 [7][25][27] - 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类公司如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也有机会 [27] - 新消费领域如港股互联网、传媒、零售、化妆品、国潮品牌等表现活跃 [24][26][27] 市场结构分析 - 港股过去三年调整75%,创业板指调整65%,风险计价已充分 [21] - 上证指数从2635涨至3600,但除金融板块外多数权重股仍处于低位 [21][22]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活力上升 [24][26]
参股基金板块8月5日涨1.06%,红塔证券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9.5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52
板块整体表现 - 参股基金板块当日上涨1.06%,领涨标的为红塔证券(涨跌幅3.19%)[1] - 上证指数报收3617.6点(上涨0.96%),深证成指报收11106.96点(上涨0.59%)[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9.52亿元,游资净流出4.02亿元,散户净流出5.49亿元[2] 个股价格表现 - 红塔证券(代码601236)收盘价9.06元,成交量86.48万手,成交额7.85亿元[1] - 东兴证券(代码601198)涨跌幅2.96%,成交额8.57亿元[1] - 东方证券(代码600958)涨跌幅2.70%,成交额13.83亿元[1] - 大恒科技(代码600288)跌幅8.71%,成交额7.34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东方财富(代码300059)主力净流入1.58亿元(占比2.41%),游资净流出8426.69万元[3] - 东方证券主力净流入1.48亿元(占比10.67%),散户净流出1.19亿元[3]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1.42亿元(占比5.41%),游资净流出1.28亿元[3] - 西部证券(代码002673)主力净流入9014.83万元(占比12.95%),散户净流出9367.47万元[3]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周期指数报2087.84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香港交易所等
金融界· 2025-08-05 16:45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周期指数报2087.84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36%,近三个月上涨12.58%,年至今上涨12.44%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汇丰控股(6.52%)、建设银行(3.68%)、友邦保险(2.95%)、中国平安(2.65%)、招商银行(2.35%)、香港交易所(2.06%)、工商银行(2.03%)、兴业银行(1.6%)、中国平安(1.54%)、中国银行(1.47%) [1] - 市场板块分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4.04%、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41.04%、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4.92% [1] - 行业分布:金融占比58.03%、原材料占比19.29%、工业占比10.27%、能源占比6.73%、房地产占比5.68%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8月5日涨1.57%,农业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7.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16:37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单日上涨1.57% 领涨标的为农业银行[1] - 上证指数上涨0.96%至3617.6点 深证成指上涨0.59%至11106.96点[1] 个股价格表现 - 农业银行收盘价6.54元 单日涨幅2.35% 成交量491.07万手[1] - 邮储银行收盘价5.85元 涨幅1.56% 成交量185.88万手[1] - 交通银行收盘价7.77元 涨幅1.44% 成交量182.62万手[1] - 中国银行收盘价5.65元 涨幅1.25% 成交量320.88万手[1] - 工商银行收盘价7.76元 涨幅1.04% 成交量340.32万手[1] - 建设银行收盘价9.64元 涨幅0.94% 成交量98.22万手[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7.22亿元 游资净流出6.21亿元 散户净流出1.0亿元[1] - 农业银行主力净流入2.64亿元(占比8.27%) 游资净流出1.81亿元[2] - 中国银行主力净流入2.36亿元(占比13.11%) 游资净流出1.52亿元[2] - 工商银行主力净流入1.42亿元(占比5.41%) 游资净流出1.28亿元[2] - 交通银行主力净流入7023.6万元(占比4.98%) 游资净流出1.04亿元[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入3783.86万元(占比4.02%) 游资净流出5990.83万元[2] - 邮储银行主力净流出2838.18万元(占比-2.62%) 游资净流入323.94万元[2]
中特估概念5日主力净流入2.06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居前
搜狐财经· 2025-08-05 15:51
市场表现 - 中特估概念单日上涨0.67% 主力资金净流入2.06亿元[1] - 概念股62只上涨 13只下跌 上涨个股占比82.7%[1] 资金流向 - 农业银行获主力净流入2.64亿元 居概念股首位 净占比8.27%[1] - 中国银行获主力净流入2.36亿元 净占比13.11%[1] - 中国石油获主力净流入1.44亿元 净占比12.37%[1] - 工商银行获主力净流入1.42亿元 净占比5.41%[1] - 中国人保获主力净流入1.03亿元 净占比14.56%[1] 个股涨跌幅 - 中国人保单日涨幅2.56% 位列涨幅前列[1] - 中国银河上涨2.52% 主力净流入9681.66万元[1] - 海康威视上涨2.66% 主力净流入8626.70万元[1] - 农业银行上涨2.35% 中国银行上涨1.25%[1] - 中国石油上涨1.42% 工商银行上涨1.04%[1]
贷款贴息政策惠企利民
经济网· 2025-08-05 13:48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简称"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1] - 政策目标包括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鼓励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1][4] - 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从年初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到国常会部署的两项贷款贴息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着力促消费的决心[5] 银行落实措施 - 农业银行简化申请流程,提升办理效率,确保贴息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2] - 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工作,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3] - 中国银行全力抓好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推动政策尽快落地,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金融服务[3] - 建设银行切实做好贴息政策的传导落实,让消费市场参与方便捷获得国家政策红利[3] - 交通银行制定《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6大行动、35项具体措施,从供需两端加大对消费的支持[3] - 平安银行针对个人消费者和个体工商户优化贷款产品,优质客户利率可低至3%,小微企业客群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4] 政策影响与效果 - 湖南高桥大市场个体商户佘羽获得农业银行200万元经营贷款,解决流动资金缺口问题[2] - 重庆市江北区个体工商户阎华获得平安银行150万元贷款,解决扩大经营计划的资金问题[4] - 贴息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复苏和消费增长,也有利于银行净息差的企稳,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占比较高的银行增益更明显[6]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应设计贴息贷款产品,精准对接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7] - 针对个人消费端,梳理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设计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明确贴息后利率、额度、期限等核心要素[7] -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聚焦餐饮、家政、托育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主动摸排融资需求,提供贷款支持[7] - 加强风险管控,严格审核贷款用途,确保资金真正用于个人消费或服务业经营,保障资金使用透明、高效[7]
工商银行取得产品推荐方法相关专利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24
公司动态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产品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15757946B 申请日期为2022年11月 [1] - 公司注册资本35640625 7089万人民币 位于北京市 成立于1985年 主营业务为货币金融服务 [1] 企业投资与知识产权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1085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1]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988条 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77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