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搜索文档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0-26 07:27
"房地产业过去注重开发端建设,未来,应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效益。'好房子'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 施,同样需要以好服务来提升'软实力'。物业服务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潜力被大大低估。应积极实 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为 百姓居住生活带来更好服务,也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虞晓芬说。(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虞晓芬表示,"十五五"期间房地产业要注重防风险。加强对房地产业准入、建设、运行、退出等全过程 监管,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项目开发、建设、销售等资金都存入主办银行,主办银 行保证项目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项目"白名单"制度,有力保障商 品住房项目建设交付。在商品房销售方面,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做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 交付风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 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调整周期。"十五五"期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将围绕实现更高水平住有 所居展开。以"好房子"建设和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 ...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0-26 06:10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虞晓芬表示,"十五五"期间房地产业要注重防风险。加强对房地产业准入、建设、运行、退出等全过程 监管,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项目开发、建设、销售等资金都存入主办银行,主办银 行保证项目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项目"白名单"制度,有力保障商 品住房项目建设交付。在商品房销售方面,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做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 交付风险。 "房地产业过去注重开发端建设,未来,应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效益。'好房子'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 施,同样需要以好服务来提升'软实力'。物业服务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潜力被大大低估。应积极实 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为 百姓居住生活带来更好服务,也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虞晓芬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 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调整周期。"十五五"期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将围绕实现更高水平住有 所居展开。以"好房子"建设和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 ...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0-26 06:03
 政策导向与行业周期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1] - 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周期 [1] - "十五五"期间行业发展将围绕实现更高水平住有所居展开 [1]   行业发展新抓手 - 以"好房子"建设和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1] - 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1] - 不仅新建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改造成"好房子" [1]   风险防控与监管改革 - "十五五"期间需注重防风险 [1] - 加强行业准入、建设、运行、退出等全过程监管 [1] - 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 [1] - 项目资金存入主办银行,银行保证合理融资需求 [1] - 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项目"白名单"制度以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1] - 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 [1]   行业转型与服务拓展 - 行业过去注重开发端建设,未来应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效益 [2] - "好房子"需良好硬件设施和好服务提升"软实力" [2] - 物业服务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潜力被大大低估 [2] - 应实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2]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生活服务,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2]
 消费频上新,发展有底气
 人民日报· 2025-10-11 16:46
 假期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假期首日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3.36亿人次 [1] - 假期第四天国庆档电影票房已超过10亿元 [1] - 智能家居卖场客流量较平时出现大幅提升 [1]   消费新业态与新供给 - 各地涌现“低空+”、“文化+”、“赛事+”、“科技+”等消费新模式以创造新需求 [1] - 具体案例包括重庆“火锅专列”、浙江平湖“西瓜灯”和内蒙古老牛湾“飞的”游览 [1] - 新场景和新业态不断解锁新的消费体验 [1]   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 - 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组合拳以真金白银滴灌消费 [1] - 政策支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 - 假日消费火热反映内需市场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1]   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 消费活力照见发展底气,传统产业出现老树新枝,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1] - 内需增长背后是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和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1] - 激发消费潜能有助于畅通经济循环,使经济增长主引擎动力澎湃 [2]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 A股港股科技股下半年都会再有新高,两类新资产亮点纷呈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18:21
 市场展望   - 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包括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1][4][23]   - 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降是推动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将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市场 [2][6][7][8][11]   - 历史上2014-2015年和2019-2021年股市表现较好的年份均受益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3][6]     无风险利率影响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面临无风险收益率降低,导致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市场兴趣提升 [2][6][8][11]   - 类似现象曾在1998年日本和2011年美国出现,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债券规模下降,股市表现增强 [5][8][10][11]   - 当前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债券价差和票息利率降低,投资者需寻找新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 [11][12]     资本市场改革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以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回报 [13][15][16]   - 新规包括退市、减持、信息披露违规追责、财务造假重罚等措施,制度完善力度为30年来罕见 [14][15]   - 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首次强调投资者回报与融资功能并重 [15][16]     行业与资产机会   - 新兴科技是主线,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 [24][26][27]   - 周期和金融是黑马,推荐券商、银行、高速公路运营商等稳定类别公司 [7][25][27]   - 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类公司如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也有机会 [27]   - 新消费领域如港股互联网、传媒、零售、化妆品、国潮品牌等表现活跃 [24][26][27]     市场结构分析   - 港股过去三年调整75%,创业板指调整65%,风险计价已充分 [21]   - 上证指数从2635涨至3600,但除金融板块外多数权重股仍处于低位 [21][22]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活力上升 [24][26]
 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出炉!入选品牌集中在这八大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6:07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首位,提出实施消费专项行动和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4]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潜力,消费市场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特征[5]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万亿元,同比增长5%,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汽车等重点商品销售[5]     消费市场新特征   - 入境游爆发式增长,体验式消费、情绪价值消费、国潮文化、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热点涌现[5]   - 经济学家建议通过财政政策转型和深化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探索零利率或负利率货币政策[5]   - 企业需通过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创造新需求,例如企业家创新驱动的消费场景和生活方式[5]     品牌战略与创新方向   - 品牌需与消费者"玩"在一起,童趣成为跨越年龄的消费共振点,满足"大小孩"和"小大孩"不同需求[7]   - 出海成为全行业共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不可逆,需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和多元化销售网络[9]   - 企业出海需注重品牌本土化,文化出海和服务出海成为新趋势,例如黑神话·悟空和哪吒案例[13]     高品质消费四大趋势   - 健康生活意识驱动养生与运动消费兴起[12]   - AI加持推动产品与服务升级,近九成企业认为AI将带来重大变革[12][13]   - 新奇体验点燃消费热情,如文旅消费中的"跟着演唱会去旅行"等跨界业态[12]   - 情绪价值解锁消费新场景,潮玩IP周边向社交货币场景转化[12]     AI与数字化应用   - 超八成企业计划引入或加大AI投入,重点方向包括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市场预测和产品设计[13]   - AI硬件如AI眼镜、AI录音机最先出圈,游戏和金融行业成为AI技术应用较多领域[13]   - 数字化转型助力品牌穿越周期,Z世代偏好线上真实评价和科技结合的身体检测服务[19][20]     品牌出海与市场策略   - 超八成企业受关税影响,六成选择市场多元化战略,五成启动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品牌溢价[13]   - 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拉美成为出海重点市场,企业从销售转化转向长期品牌建设[13]   - 分众传媒提出穿越周期的三大能力组合:供应链创新、深度分销壁垒和心智首选能力[19]     行业标杆案例   - 欧莱雅中国、MUJI無印良品、科沃斯等入选"年度十大高品质品牌"[23]   - 星巴克中国、得物、52TOYS等获"年度十大高品质消费创新案例"[23]   - 京东、抖音电商、分众传媒被评为"品牌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