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 A股港股科技股下半年都会再有新高,两类新资产亮点纷呈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18:21
市场展望 - 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包括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1][4][23] - 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降是推动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将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市场 [2][6][7][8][11] - 历史上2014-2015年和2019-2021年股市表现较好的年份均受益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3][6] 无风险利率影响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面临无风险收益率降低,导致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市场兴趣提升 [2][6][8][11] - 类似现象曾在1998年日本和2011年美国出现,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债券规模下降,股市表现增强 [5][8][10][11] - 当前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债券价差和票息利率降低,投资者需寻找新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 [11][12] 资本市场改革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以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回报 [13][15][16] - 新规包括退市、减持、信息披露违规追责、财务造假重罚等措施,制度完善力度为30年来罕见 [14][15] - 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首次强调投资者回报与融资功能并重 [15][16] 行业与资产机会 - 新兴科技是主线,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 [24][26][27] - 周期和金融是黑马,推荐券商、银行、高速公路运营商等稳定类别公司 [7][25][27] - 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类公司如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也有机会 [27] - 新消费领域如港股互联网、传媒、零售、化妆品、国潮品牌等表现活跃 [24][26][27] 市场结构分析 - 港股过去三年调整75%,创业板指调整65%,风险计价已充分 [21] - 上证指数从2635涨至3600,但除金融板块外多数权重股仍处于低位 [21][22]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活力上升 [24][26]
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出炉!入选品牌集中在这八大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6:07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首位,提出实施消费专项行动和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4]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释放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潜力,消费市场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特征[5]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万亿元,同比增长5%,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汽车等重点商品销售[5] 消费市场新特征 - 入境游爆发式增长,体验式消费、情绪价值消费、国潮文化、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热点涌现[5] - 经济学家建议通过财政政策转型和深化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探索零利率或负利率货币政策[5] - 企业需通过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创造新需求,例如企业家创新驱动的消费场景和生活方式[5] 品牌战略与创新方向 - 品牌需与消费者"玩"在一起,童趣成为跨越年龄的消费共振点,满足"大小孩"和"小大孩"不同需求[7] - 出海成为全行业共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不可逆,需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和多元化销售网络[9] - 企业出海需注重品牌本土化,文化出海和服务出海成为新趋势,例如黑神话·悟空和哪吒案例[13] 高品质消费四大趋势 - 健康生活意识驱动养生与运动消费兴起[12] - AI加持推动产品与服务升级,近九成企业认为AI将带来重大变革[12][13] - 新奇体验点燃消费热情,如文旅消费中的"跟着演唱会去旅行"等跨界业态[12] - 情绪价值解锁消费新场景,潮玩IP周边向社交货币场景转化[12] AI与数字化应用 - 超八成企业计划引入或加大AI投入,重点方向包括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市场预测和产品设计[13] - AI硬件如AI眼镜、AI录音机最先出圈,游戏和金融行业成为AI技术应用较多领域[13] - 数字化转型助力品牌穿越周期,Z世代偏好线上真实评价和科技结合的身体检测服务[19][20] 品牌出海与市场策略 - 超八成企业受关税影响,六成选择市场多元化战略,五成启动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品牌溢价[13] - 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拉美成为出海重点市场,企业从销售转化转向长期品牌建设[13] - 分众传媒提出穿越周期的三大能力组合:供应链创新、深度分销壁垒和心智首选能力[19] 行业标杆案例 - 欧莱雅中国、MUJI無印良品、科沃斯等入选"年度十大高品质品牌"[23] - 星巴克中国、得物、52TOYS等获"年度十大高品质消费创新案例"[23] - 京东、抖音电商、分众传媒被评为"品牌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