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601825)
搜索文档
上海农商银行新增两位女性副行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基本成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9:56
高管任命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张跃红女士担任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成为该行五位副行长之一 [2] - 张跃红出生于1977年8月,升任前担任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曾历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徐汇支行行长等职 [2] - 占玲灵(1981年9月出生)此前也获副行长任职资格,升任前担任青浦支行行长,曾任职国际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 [2] 领导班子构成 - 待党委副书记汪明的行长任职资格获批后,上海农商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基本成型 [3] - 当前高管团队包括: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党委副书记汪明(行长资格待批),党委副书记应长明,以及5位副行长(张红彪、顾贤斌、沈栋、占玲灵、张跃红) [3] - 沈栋兼任首席信息官,赵立新担任党委委员、纪检监察组组长 [3] 人事背景特点 - 新任副行长张跃红和占玲灵均为内部提拔,拥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 [2] - 两位女性副行长均来自业务一线,张跃红侧重公司金融,占玲灵涉及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等领域 [2] - 领导班子呈现"70后"与"80后"结合的结构,张跃红为1977年生,占玲灵为1981年生 [2][3]
农商行板块8月8日跌0.47%,常熟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1340.7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8 16:35
板块整体表现 - 农商行板块当日下跌0.47%,领跌个股为常熟银行(跌幅0.89%)[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40.7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833.6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492.9万元[1] 个股价格表现 - 无锡银行收盘价6.14元(涨跌幅0%)、苏农银行收盘价5.41元(0%)、张家港行收盘价4.53元(0%)[1] - 渝农商行收盘价6.88元(-0.29%)、紫金银行收盘价3.00元(-0.33%)、瑞丰银行收盘价5.68元(-0.35%)[1] - 青农商行收盘价3.54元(-0.56%)、江阴银行收盘价4.73元(-0.63%)、沪农商行收盘价9.22元(-0.65%)、常熟银行收盘价7.80元(-0.89%)[1] 个股资金流向 - 常熟银行主力净流出3692.94万元(占比8.38%),游资净流出1271.04万元(-2.88%),散户净流出2421.90万元(-5.49%)[2] - 瑞丰银行主力净流入1099.03万元(14.81%),游资净流出503.96万元(-6.79%),散户净流出595.08万元(-8.02%)[2] - 苏农银行主力净流入709.54万元(7.48%),游资净流出764.26万元(-8.06%),散户净流入54.72万元(0.58%)[2] 成交活跃度 - 常熟银行成交量56.42万手(成交额4.41亿元),紫金银行成交量51.68万手(1.55亿元),青农商行成交量39.31万手(1.40亿元)[1] - 渝农商行成交量33.92万手(2.34亿元),张家港行成交量28.90万手(1.31亿元),江阴银行成交量18.95万手(9028.02万元)[1] - 苏农银行成交量17.47万手(9485.61万元),沪农商行成交量16.09万手(1.49亿元),瑞丰银行成交量13.07万手(7422.22万元),无锡银行成交量9.46万手(5824.44万元)[1]
银行App大“瘦身”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银行App整合趋势 - 银行App领域掀起瘦身热潮 多家银行对旗下App进行整合与关停[1] - 信用卡及直销银行是App关停与整合最密集的类型[2] - 珠海华润银行润钱包App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正式停止服务 功能全面迁移至华润银行App[1] 整合驱动因素 - 降本增效是核心驱动力 每个App涉及人力/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投入[2] - 金融监管政策要求优化整合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2] - 信用卡新用户增长乏力 独立App运营成本效益失衡[2] 运营效率优化 - 整合使银行集中优势资源 将资金/人力聚焦于核心业务提升整体运营效率[2] - 银行从繁杂的多线运营中抽身 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创新研发[3] - 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一站式服务 提升用户体验便捷性[3] 技术发展方向 - 数字信用卡成为创新热门方向 利用加密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提供便捷安全服务[3] -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现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实时分析[4] - 银行App向生态化/智能化/差异化发展 超越支付理财功能向生活+金融生态延伸[5]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银行凭借技术优势加速场景化布局 嵌入电商平台/出行平台等应用生态[3] - 中小银行需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围 深耕本地化服务或垂直客群[3] - 中小银行可借鉴轻量化+特色化策略 打造小而美的数字化服务模式[5]
全新发布服务民企二十条 沪农商行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金融界· 2025-08-08 15:24
核心观点 - 上海农商银行推出二十条举措全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聚焦融资支持、重点客群服务和综合服务三大方面 旨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2][8] 融资支持措施 - 对公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2800亿元 占对公贷款余额近60% [2] - 2025年一季度投放对公民营企业贷款超500亿元 其中为800余户民营首贷户发放贷款超70亿元 发放信用贷款超30亿元 融资成本降低超30BP [3] - 无缝续贷发放额近130亿元 其中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累计发放额超60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3] - 推动智慧风控系统建设 推广线上产品包括银税贷、积数贷、商e贷等 [4] 重点客群服务成果 - 科技型民营企业贷款服务超4000户 余额近800亿元 [5] - 普惠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850亿元 涉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30余亿元 [5] - 支持780余家绿色低碳型民营企业 绿色信贷余额达280亿元 覆盖光伏、风电、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6] 综合服务体系 - 服务A股民营上市企业超200户 提供上市培育生态圈和专业咨询服务 [7] - 通过"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 对各级商协会成员单位整体授信规模超1800亿元 [7] - 打造"以交易银行为引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以十鑫十易为抓手满足客户金融与非金融需求 [7] 服务覆盖与走访成效 - 实地走访民营企业客户超1.8万户 其中"千企万户大走访"对接超6000户 累计授信金额达200亿元以上 [2] - 构建梯度客户服务体系 分层提供差异化服务 [3][5]
沪农商行助力新微集团成功发行银行间市场全国首批、 上海市首只科技创新债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4
政策支持与债券发行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旨在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并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领域 [1] - 上海农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之一成功为新微集团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募集资金2亿元 期限3年 票面利率2.37% 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科创企业股权直投 [1] - 该项目是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推出后全国首批项目之一 同时也是上海地区首只纳入创新试点的科技创新债券 [1] 新微集团业务与债券资金用途 - 新微集团扎根集成电路领域 形成从材料、设备、FAB到先进封测及应用的完整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条 [1] - 新微体系投资企业达150余家 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家 上市企业17家 [1] - 本次债券募集资金将通过股权直投方式全额用于科技创新领域 助力半导体产业四链协同发展并突破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瓶颈 [1] 上海农商银行合作历史与服务模式 - 上海农商银行自2016年成为新微集团首批授信行 持续帮助探索创新表内外融资工具 [2] - 2021年在新微集团无主体评级背景下主承并投资其首单债权融资计划 2023年承销科创票据并全额创设风险缓释凭证 2024年作为独立主承销商发行上海地区首单混合型科创票据 [2] - 银行还与新微集团投资的早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信贷合作 行业覆盖太赫兹军民应用、半导体先进封装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本次债券成功落地是上海农商银行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案例 [2] - 银行持续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型企业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2] - 债券发行践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政策导向 有效赋能科技创新企业 [1][2]
构建“金融+科创”生态 沪农商行激活科技企业“鑫”动能
金融界· 2025-08-08 15:23
科技创新大赛与金融支持 - 科技创新大赛是培育科创企业的重要平台 为科技产业注入新活力 例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举办的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挖掘并培育众多潜力企业[1] - 上海农商银行以科创更前 科技更全 科研更先为指引 深耕科技金融 聚焦服务早小硬科技企业 成为科创策源发掘者和硬核科技赋能者[1] - 银行与大赛平台构建金融+科创协同生态 提供全流程陪伴式服务 并推出专属金融产品创在上海—鑫动未来贷[1] 企业案例与金融解决方案 - MO公司是领先的光电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2024年大赛中荣获20强优胜企业称号 2025年初因项目交付压力和研发投入导致资金需求大增 现金流临时性不足[2] - 上海农商银行通过大赛了解企业困境 提供600万元低利率快速审批贷款 及时缓解资金难题 保障项目顺利推进[2] - FT公司主营芯片光电设备生产 因下游客户付款方式与周期调整需优化资金配置 银行提供1500万元三年期授信额度 涵盖流动资金贷款 银行承兑汇票和外汇贷款等产品[3] - FT公司成为银行鑫动能客户 享受六维赋能服务包括产业资源整合 政策对接 投资机构引荐 专业辅导 人才管理和成果转化赋能[3] 科技金融战略与生态合作 -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 上海农商银行坚持科创更前 科技更全 科研更先理念 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深化创·在上海生态合作[4] - 银行升级创·在上海金融赋能 以开放姿态创新服务机制 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企业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4]
上海农商行拒2万枚硬币兑换 银行回应客户无法说明硬币来源
新京报· 2025-08-08 15:19
事件概述 - 客户携带140多斤1角硬币前往上海农商银行兑换被拒 硬币总重140多斤 金额2000多元 涉及20000多枚硬币[1] - 硬币来源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焚烧炉灰筛选所得 经焚烧已发黑不适宜流通 需按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4] - 客户从事烟酒礼品回收生意 2024年底起累计收到几千斤硬币 总金额10多万元 已向十余家银行成功兑换[4] 银行处理情况 - 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及网点均拒绝兑换 未提供具体理由[1][4] - 银行质疑客户无法说明巨额残缺人民币来源 需履行反洗钱尽职调查义务[4] - 银行指出客户提供的公司证明隐去单位名称和联系人 无法核实资金来源[4] - 银行表示硬币损坏程度不一且数量巨大 基层网点缺乏人力进行鉴定清点[6] - 银行总部提议派车送客户至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四家专业兑换网点 但遭客户拒绝[6] 监管合规依据 - 《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第三条规定金融机构应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 不得拒绝兑换[4] - 按规定能辨别面额且票面剩余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民币 金融机构应按原面额全额兑换[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对客户资金来源进行尽职调查[4] 后续进展 - 客户已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12363提交投诉[7] - 客户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维权[7] - 辖区警方曾到场核实 确认硬币无假币嫌疑且来源合法 但银行称未见到书面证明[6] - 银行透露当日系因客户扰乱营业秩序报警 警方未对残缺污损人民币进行鉴定[6]
上海农商银行回应拒收旧硬币:已对符合要求的硬币遵照相关规定予以兑换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19
事件背景 - 客户多次携带焚烧痕迹严重且存在变形磨损的硬币要求兑换 涉及金额2000多元 硬币数量20000多枚 总重140多斤[1] - 硬币来源为垃圾焚烧厂 大多数被烧黑但不存在残缺[1] 银行应对措施 - 建议客户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上海地区相关银行网点兑换 以提高清点效率和鉴别准确度[1] - 提出可提供车辆送客户前往兑换 但客户始终拒绝前往[1] - 最终安排专人专柜当面清点 对符合要求的硬币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兑换[1] 业务处理原则 - 基于维护客户权益和减少客户等候时间的考虑[1] - 为避免误收误兑风险 针对频繁量大特殊的残损硬币兑换业务采取专项处理[1]
电子证章赋能“零跑动” 上海农商银行荣获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奖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03
核心观点 - 上海农商银行凭借电子证章应用创新荣获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体现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和普惠金融服务领域的领先实践 [1][2] 营商环境建设 - 上海市连续八年迭代更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累计发布60件典型案例 [1] - 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440余件申报 最终遴选出30个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2] 技术创新应用 - 公司将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加密认证功能应用于企业预约开户、银企对账、证照更新、账户查询等金融服务场景 [1] - 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线上动态认证和工商信息实时比对技术 实现风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1] - 创新构建全流程线上化对公服务新模式 实现"数据多跑路 企业少跑腿"的服务宗旨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拓展"电子证章+金融服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深化数字金融与政务服务融合创新 [2] - 作为上海国资金融机构 公司坚持金融为民理念 积极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 [1][2] - 数字化转型成果主要应用于普惠金融领域 展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实践 [1][2]
上海农商银行成功发行全国首笔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结构性存款产品
金融界· 2025-08-08 15:02
产品创新与发行 - 全国首只挂钩长三角日气温指数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成功发行 募集规模达5000万元人民币 [1] - 产品采用看涨三层期权结构 收益与长三角日气温指数呈正向关联 极端高温天气下客户可获得最高档收益 [1] - 通过"气象指数+衍生品"创新结构提供气象风险管理工具 有效对冲极端天气风险 [1] 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 2024年12月五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建立气象与金融协作机制 增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1] - 产品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 体现公司在"三农"领域的经验优势 [2] - 公司将持续推出具有"绿色金融"底色和"农"商特色的市场化产品 [2] 应用场景与经济价值 - 产品设计直接针对高温天气对涉农等特定行业客户造成的潜在经营损失 [1] -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气象指数赋能 具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和经济价值 [1] - 属于探索气象指数赋能金融业的先行先试项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