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硅产业(688126)
搜索文档
沪市并购整合步入快车道 “并购六条”以来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搜狐财经· 2025-10-13 17:04
并购项目获批 - 沪硅产业与华海诚科的并购项目已依次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 [1] - 沪硅产业以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收购三家标的公司全部股权 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1]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70%股权 [1] 并购交易战略目的 - 沪硅产业收购的标的公司是其300mm硅片二期项目实施主体 收购旨在整合优质资源并发挥协同效应 [1] - 华海诚科重组完成后 其在半导体环氧塑封料领域的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000吨 稳居国内龙头 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1] 沪市并购市场趋势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 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2] -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14例 对应金额3086.4亿元 另有882单不构成重大的重组项目 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2] - 重大资产重组中 涉及同行业并购的共77单 对应金额超2287亿元 [2]
国家大基金持股概念涨3.18%,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16:38
板块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13日收盘,国家大基金持股概念板块整体上涨3.18%,在概念板块涨幅中排名第4 [1] - 板块内共有37只个股上涨,其中华虹公司以20%的涨幅涨停,有研新材亦涨停 [1] - 华大九天、沪硅产业、南大光电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78%、10.83%、9.66%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中电港、长川科技、思特威,分别下跌3.42%、2.63%、1.45% [1] 板块间相对表现 - 当日涨幅最高的概念板块为稀土永磁,上涨6.92%,其次是兵装重组概念和光刻机,分别上涨3.51%和3.20% [2] - 国家大基金持股概念板块涨幅为3.18%,高于中芯国际概念的3.03% [2] 资金流向 - 国家大基金持股概念板块当日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2.92亿元 [2] - 板块内19只个股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8只个股净流入金额超过1亿元 [2] - 中芯国际主力资金净流入居首,达7.04亿元,有研新材、士兰微、华虹公司紧随其后,分别净流入5.19亿元、4.54亿元、2.91亿元 [2] 个股资金流入详情 - 有研新材、士兰微、沪硅产业的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最高,分别为18.50%、9.87%、5.31% [3] - 中芯国际在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上排名第一,为7.04亿元,换手率为7.02% [3] - 华虹公司涨停,换手率达15.00%,主力资金净流入2.91亿元 [3] - 华大九天主力资金净流入2.15亿元,换手率为6.63% [3] 个股资金流出详情 - 部分个股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长川科技净流出金额最大,为5.49亿元,净流出比率达-10.03% [4][5] - 通富微电主力资金净流出5.69亿元,但其股价上涨3.00% [5] - 中微公司主力资金净流出3.91亿元,净流出比率为-6.14% [5]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已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新华社· 2025-10-13 15:47
并购重组市场总体规模 -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10月12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1] - 新增项目中重大资产重组114例,对应金额3086.4亿元 [1] - 同期新增不构成重大的重组项目882单,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1] 重大资产重组特征 - 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共77单,对应金额超2287亿元 [1] - 沪硅产业与华海诚科两家公司的并购项目已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代表产业链整合的重组正有序展开 [3] 具体并购案例交易结构 - 沪硅产业采用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及新昇晶睿48.7805%股权,交易完成后三家标的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同时将进行配套募资 [3]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7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3]
“并购六条”发布后新增项目近千单 沪市并购整合步入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 2025-10-12 20:37
沪市并购市场整体活跃度 - “并购六条”发布后至2025年10月12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1] - 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项目有114例,对应交易金额3086.4亿元 [1] - 同期新增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并购项目882单,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1] 行业整合趋势 - 在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有77单,对应金额超过2287亿元 [1] - 沪硅产业与华海诚科两家公司以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的并购项目均以产业链整合为目的 [1] 沪硅产业并购案详情 - 沪硅产业以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新昇晶睿48.7805%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三家标的公司将成为沪硅产业全资子公司 [1] - 标的公司是沪硅产业300mm硅片二期项目实施主体,收购有助于整合优质资源并发挥协同效应 [1] 华海诚科并购案详情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70%股权 [2] - 并购前,华海诚科与标的公司分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国内厂商出货量第二位和第一位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在半导体环氧塑封料领域的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万吨,稳居国内龙头地位,并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位 [2]
“并购六条”以来沪市已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8:28
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沪硅产业以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新昇晶睿48.7805%股权,交易完成后三家标的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1] - 华海诚科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70%股权 [1] - 两家公司的并购项目均已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标志着以产业链整合为代表的重组正有序展开 [1] 并购交易战略意义 - 沪硅产业收购的标的公司是其300mm硅片二期项目的实施主体,收购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并发挥协同效应 [1] - 重组前,华海诚科与标的公司分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国内厂商出货量第二位和第一位,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该领域的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万吨 [1] - 华海诚科通过此次重组将稳居国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龙头地位,并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位 [1] 沪市并购市场趋势 - 以提升质量为主线,沪市并购整合步入快车道,截至2025年10月12日,“并购六条”发布后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2] - 新增项目中包括114例重大资产重组,对应金额3086.4亿元,以及882单不构成重大的重组项目,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2] - 在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有77单,对应金额超过2287亿元 [2]
“并购六条”以来沪市新增并购项目近千单
搜狐财经· 2025-10-12 17:25
并购项目总体情况 -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10月12日,沪市公司合计新增并购项目996单 [1] - 新增并购项目涉及金额总计7535.4亿元 [1] 重大资产重组 - 新增重大资产重组项目114单,对应金额3086.4亿元 [1] - 重大资产重组中,涉及同行业并购的77单,对应金额超过2287亿元 [1] 非重大资产重组 - 新增不构成重大的重组项目882单,对应金额达4449亿元 [1] 项目审批进展 - 沪硅产业、华海诚科并购项目已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 [1]
科创芯片ETF富国(588810)开盘跌1.45%,重仓股中芯国际跌2.91%,海光信息跌2.30%
新浪财经· 2025-10-10 10:54
科创芯片ETF富国市场表现 - 10月10日开盘价报1.829元,较前下跌1.45% [1] - 该ETF自2024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85.38% [1] - 近一个月回报率为34.87% [1] 科创芯片ETF富国持仓个股表现 - 前十大重仓股全线下跌,跌幅介于1.40%至3.88%之间 [1] - 芯原股份跌幅最大,开盘下跌3.88% [1] - 中芯国际开盘下跌2.91%,沪硅产业下跌2.94% [1] - 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分别下跌2.30%、2.31%、1.96% [1] 科创芯片ETF富国产品信息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张圣贤 [1]
A股市场节后走强,沪指强势站上3900点,中证A500ETF(560510)涨超1.5%冲击3连涨,机构预计10月市场仍将震荡向上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22
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9日早盘沪指突破3900点,三大指数飘红 [1] - 中证A500ETF(560510)午间收盘上涨1.54%,成交额达3051.54万元,冲击3连涨 [1] - 其跟踪指数中证A500指数(000510)强势上涨1.72%,成分股西部超导上涨18.79%,迈为股份上涨14.77%,沪硅产业上涨13.22% [1] 资金动向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证A500ETF(560510),连续3天获净买入,最高单日净买入253.67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529.78万元 [1] - 公募和私募融资余额均呈现净流入态势,增量资金持续流入驱动市场稳健上行 [2]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 机构认为经济逐步改善、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维持高位,预计10月市场仍将震荡向上 [1] - 市场处在牛市第二阶段,增量资金流入态势未变,指数上行速度放缓使资金流入更平稳 [2] - 10月下旬重要会议的召开和重要规划的提出有望维持市场风险偏好高位 [2] 投资策略与关注方向 - 10月市场有望围绕三季报展开,建议关注三季报业绩较好或出现拐点的方向、受益于反内卷政策落地的周期方向、产业趋势超预期的高成长行业 [1] - 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三季报预计多数行业盈利增速会出现反弹,从而在基本面强化市场信心 [2] 指数特征与工具价值 - 中证A500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样本,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 - 指数市场表征性强,对新兴领域覆盖度高,兼具行业代表性与成长弹性,其“百业龙头”特性精准契合经济转型升级中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2] - 中证A500ETF是捕捉各赛道核心力量的优质工具 [2]
重视本土晶圆代工的估值扩张,推理需求激化存储涨价周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09 08:56
市场表现与核心观点 - 节前一周上证指数上涨0.21%,电子行业上涨3.51%,其中半导体子行业大幅上涨7.64% [1] - 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58%,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台湾资讯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17%和1.12% [1] - 双节假期间港股半导体表现亮眼,国内两大代工厂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1] - 核心观点是重视本土晶圆代工的估值扩张,以及推理需求激化存储涨价周期 [2] 晶圆代工与半导体制造 - 面对迅速扩张的AI算力需求以及高端芯片设计能力的提升,国内晶圆代工能力在"量"和"质"上都有着超预期的进阶表现 [2] - 预计2024-2028年中国晶圆厂产能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1%,高于全球的5.3% [3] - 按工艺节点看,中国主流节点(22nm-40nm)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6.5%,2024年其产能占全球25%,预计2028年将提升至42% [3] - 国产芯片高端化和制造本土化共同推动对中国产能的需求 [3] 存储芯片与NAND市场 - AI推理需求增长推动NAND景气度提升,传统大容量HDD供不应求,云服务提供商将储存需求快速转向QLC企业级SSD [2] - 根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各类产品合约价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约5-10% [2] - NAND Flash经历了上半年减产与库存去化,原厂库存与价格压力缓解,且产能端资本开支有所收窄 [2] - 国产存储厂商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机遇期 [2] 长江存储动态 - 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9月25日召开股份公司成立大会,标志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 [4] - 长存集团旗下子公司涵盖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多家企业,其中长江存储估值已超1600亿元 [4] - 9月5日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7.2亿元,其中长江存储持股50.19% [4] - 长存在半导体设备方面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率,后续扩产计划有望推动国产前道设备公司订单提升 [4] AI基础设施与面板市场 - 阿里云在2025云栖大会上宣布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5] - 阿里云发布全新一代自主研发设计的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 [5] - 9月下旬32/43/55/65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为35/64/124/173美金,各尺寸价格环比持平 [5] - 供给端面板厂预计10月休假减产,预计10月LCD电视面板产线稼动率下降至79%,面板价格将维持稳定 [5] 重点公司关注 - 晶圆代工及制造链建议关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 [3][4] - 存储产业链建议关注德明利、江波龙、佰维存储、翱捷科技、兆易创新等 [2] - AI基础设施建议关注工业富联、华勤技术、沪电股份、龙芯中科、联想集团、立讯精密、晶晨股份等 [5] - 面板及出海产业链推荐京东方A、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传音控股等 [5]
沪硅产业涨2.05%,成交额8.3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431.4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30 10:3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30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25.89元/股,成交额8.31亿元,换手率1.19%,总市值711.2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431.41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2537.07万元,大单净买入1900万元 [1]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7.57%,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8.87%、18.22%和39.57% [2] 公司基本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及其他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半导体硅片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4.92% [2] - 公司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于2015年12月9日,于2020年4月20日上市 [2] -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概念板块包括中芯国际概念、大基金概念、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概念等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8.16%,归母净利润为-3.67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5.67%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13万户,较上期减少5.37%,人均流通股增加5.68%至44349股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10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9112.10万股,较上期减少216.41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6824.89万股,较上期增加195.10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4231.65万股,诺安成长混合A(320007)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