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澜德(688273)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设备公司财务总监PK:麦澜德徐宁薪酬增幅最大 同比涨幅达165.59%
新浪证券· 2025-08-08 11:28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A股医疗设备公司CFO年薪平均值为106.52万元,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2] 薪酬分布 - 医疗设备公司CFO年薪区间占比:50万以下31%、50万-100万43%、100万-200万20%、200万以上6% [2] - 医疗设备行业年薪前三CFO:迈瑞医疗赵云841.34万元、鱼跃医疗刘丽华431.36万元、万东医疗井晓权164.12万元 [2] 薪酬变动 - 医疗设备行业CFO薪酬变动幅度:港通医疗张秋同比降幅31.23%,麦澜德徐宁同比涨幅165.59% [2] 年龄结构 - A股CFO年龄分布:40-50岁占比54%、50岁以上35%、40岁及以下11% [1] - 最年轻CFO为博迅生物金曼30岁,最年长为超研股份陈小波65岁 [1] 学历背景 - A股CFO学历分布:大专3%、本科71%、硕士23%、博士3% [1] - 唯一博士学历CFO为阳普医疗闫红玉 [1]
脑机接口确认重要时间节点,医疗器械ETF直线拉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0:48
政策动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2027年及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 [1] - 政策文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及17项具体举措 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政策旨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新赛道 助力全球科技竞争抢占先机 [1] 市场反应 - 医疗器械板块持续活跃 医疗器械ETF短暂调整后直线拉升 发稿时涨幅超1% [1] - 持仓股赛诺医疗20厘米涨停 利德曼 麦澜德 尚荣医疗 美好医疗涨幅居前 [1] 产品结构 - 医疗器械ETF(562600)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 选取100支覆盖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 医疗信息化等核心医疗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中脑机接口权重达21.9%(截至2025年8月6日Wind数据) [1] - 行业结构显示医疗器械行业占比89.08% 集中度突出 精准捕捉医疗器械领域发展红利 [1]
辅助生殖概念探底回升,利德曼涨超18%
新浪财经· 2025-08-08 10:44
辅助生殖概念股市场表现 - 利德曼股价上涨超过18% [1] - 南模生物股价上涨超过15% [1] - 麦澜德股价上涨超过14% [1] 相关跟涨企业 - 广生堂跟随上涨 [1] - 康德莱跟随上涨 [1] - 达嘉维康跟随上涨 [1] - 众生药业跟随上涨 [1] - 美诺华跟随上涨 [1]
七部门出台重磅利好政策,脑机接口商业转化持续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8-08 10:34
政策规划与产业目标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突破 初步建立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1][3] - 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目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领域加快应用[3] - 2030年形成安全可靠产业体系 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及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 - 国家医保局新增100多项医疗新技术价格项目 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并加速收益回报[3] 市场表现与个股动态 - 受政策利好影响脑机接口概念早盘拉升 倍益康涨停涨幅13.57%现价47.70元[1][2] - 三博脑科涨11.69%现价66.09元 创新医疗和际华集团均涨停涨幅分别为10.02%和10.00%[1][2] - 麦澜德涨9.42%现价40.75元 爱朋医疗涨8.63%现价37.24元 博拓生物涨8.15%现价35.31元[2] - 翔宇医疗涨7.63%现价63.60元 乐普医疗涨6.56%现价17.21元 伟思医疗涨6.35%现价56.95元[2] 行业分析与商业化进展 - 国内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情绪管理领域加速落地应用 市场前景广阔[4] - 侵入式脑机接口2025年将开展首例临床 国产企业加速自研与合作布局[4] - 产业链中上游技术进步推动下游应用突破 国内公司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4] - 地方性鼓励政策和医保接入政策频出 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商业化落地进程[4]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监事会会议情况 - 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7月25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由监事会主席周干主持,应到监事3人全部出席[2]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使用不超过5.2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3] - 表决结果为全票通过(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500万股A股,发行价40.2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0.0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9.10亿元[7] - 募集资金已全部存入专项账户,并与保荐机构、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8] - 截至2024年底部分募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具体使用情况详见2025年4月披露的专项报告[9] 现金管理方案 - 拟使用最高5.2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期限12个月[11][12] - 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不得用于证券投资或高风险理财产品[12] - 实施方式为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额度内决策,财务部门具体操作[14] 资金使用影响 - 该举措不影响募投项目正常实施,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计增加投资收益[17] - 现金管理收益将优先补足募投项目资金缺口,到期后资金归还专户[16] - 保荐机构南京证券认为该方案符合监管规定,对核查意见无异议[23][24] 审议程序 - 议案已通过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22] - 监事会认为该方案程序合规,未损害股东利益,有利于提升资金回报[22] - 公司承诺将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改变募集资金用途[15][20]
麦澜德: 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25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7月25日以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周干先生召集和主持,应到监事3人,实到监事3人 [1] - 会议的召集召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 [1]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52,600万元(含)的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 - 该议案内容及审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 [1]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实施,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1] - 表决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 其他事项 -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同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26) [2]
麦澜德(688273) -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2025-07-25 17:46
募资情况 - 公司获准发行2500万股,每股40.29元,募资100725万元,净额90975.85万元[1] 项目投资 - 三个项目合计总投资65000.48万元,拟投募集资金57377.94万元[4] 现金管理 - 拟用不超52600万元闲置募资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6] - 2025年7月25日董监事会通过现金管理议案[17] - 现金管理收益优先补足募投项目,到期归还专户[12]
麦澜德(688273) - 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2025-07-25 17:45
募资情况 - 公司获准发行2500万股,发行价40.29元,募集资金总额10.0725亿元,净额9.097585亿元[2] - 募投项目总投资额6.500048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737794亿元,自有资金7622.54万元[4] 现金管理 - 公司拟使用不超5.26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16] - 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2025年7月25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6][8][17] - 投资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满足保本要求的产品[1][6][7][16] - 现金管理收益优先补足募投项目投资金额不足部分,到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11]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额度范围内行使投资决策权并签署相关文件[9] - 监事会和保荐机构认为现金管理合规,不影响募投项目,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17][18]
麦澜德(688273) - 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25 17:45
会议情况 - 公司于2025年7月20日发出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通知[2] - 会议于2025年7月25日以通讯方式召开,应到监事3人,实到3人[2] 资金安排 - 公司拟使用不超526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3][4] 表决结果 - 该议案表决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5]
研判2025!中国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细分市场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行业集中度十分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1
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概述 - 产后护理及修复指女性生产后身体恢复与保养,涵盖身体状况恢复及心理调节 [1][2]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13.6%),其中产后修复227亿元(+18.8%),产后护理448亿元(+11.2%) [1][8] - 服务类型分为月子中心(专业化/标准化服务)和月嫂(居家灵活服务),两者价格与服务模式差异显著 [10][1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生育女性群体规模仍较大: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人(同比+52万人),为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 [4] - 消费能力提升:202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47元(2015年为1165元),2025Q1医疗保健消费占比达8.4% [6] - 健康观念升级:现代女性对产后身材恢复/心理健康/科学护理的投入意愿增强 [1][6] 细分市场现状 月子中心 - 市场规模从2020年113亿元增至2024年296亿元(CAGR 27.2%),渗透率持续提升 [1][12] - 价格分层明显:6万元以下大众型占比54%(主导),6-10万元中端占比23% [14] - 服务优势:配备专业团队/营养餐定制/产后形体修复/婴儿看护等 [12] 月嫂市场 - 2024年市场规模151亿元(同比+4.1%),受消费观念转变及工资上涨推动 [1][16] - 特点:依赖个人经验,价格低于月子中心但缺乏系统化培训 [10][1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6300家月子中心,前五企业份额仅3.7% [18] - 头部品牌包括圣贝拉(02508)、爱帝宫(00286)、喜之家等 [18] 未来趋势 - 规模扩容:2030年行业规模预计超2000亿元,下沉市场潜力显著 [20] - 规范化发展:监管政策与标准将细化,推动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21] - 服务升级:专业化培训/医疗设备完善,增值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23] - 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