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方(000725)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方:二季度面板行业坚持按需生产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3 13:55
LCD行业供需情况 - 行业整体库存水平已趋近健康标准,需求节奏逐渐恢复正常,主要得益于面板厂商坚持"按需生产"策略和需求端加速去库存 [1] - 低端产能逐步出清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升级,向"高盈利应用、高附加值产品、高端技术和高价值品牌"四大方向发展,从"拼规模"转向"拼价值" [1] LCD行业稼动率 - 自2024年11月以来LCD行业整体稼动率持续回升,2025年一季度平均稼动率维持在80%以上 [3] - 尽管二季度需求有所回落,公司仍坚持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以确保运营稳健 [3] AMOLED业务进展 - 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进展顺利,已于5月20日提前完成工艺设备搬入,标志着产线正式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营阶段 [3] - 成都项目总投资630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为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基板尺寸2290mm x 2620mm),主要聚焦中尺寸AMOLED面板(中高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类产品),同时具备生产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能力 [3] - 公司已在成都、重庆、绵阳投建三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加上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未来将运行4条AMOLED生产线 [3] 财务与资本支出 - 2024年折旧总额约为380亿元,北京、合肥、重庆、福州四条8.5代LCD生产线已全部完成折旧,B7、B11、B12三条OLED产线完成转固 [4] - 随着新产线投运和部分产线折旧到期,预计今年折旧将达到峰值,公司将持续优化产线布局以提升盈利能力 [4] - LCD生产线已从快速扩张期过渡至成熟期,未来资本开支将聚焦战略方向,以"屏之物联"战略引导,围绕半导体显示核心业务延伸价值链,重点布局物联网创新、传感器、MLED及智慧医工四大潜力赛道 [4] - 资金主要投向新项目建设、既有项目尾款支付及现有产线维护升级 [4] 市场环境与战略 - 中国大陆市场的确定性、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强支撑,尽管外部贸易环境复杂 [4]
【私募调研记录】阿杏投资调研京东方A
证券之星· 2025-05-23 08:09
京东方A调研核心观点 - LCD行业供需趋于正常 中国大陆成为确定性市场 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开始上升 2025年一季度保持在80%以上 二季度将灵活调整 [1] - LCD TV面板价格自2025年1月起上涨至3月 二季度预计逐步降温 5月维持稳定 IT面板价格温和上涨 [1] - 成都第8.6代MOLED生产线提前4个月开始工艺设备搬入 [1] - 2024年公司折旧约380亿 预计今年达到峰值 未来资本支出将围绕战略规划 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及物联网创新等领域 [1] 阿杏投资背景 - 成立于2015年2月 注册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 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 [2] - 主要业务为证券期货投资管理 涵盖股票、新三板、债券、基金、商品及金融期货等市场主要投资品种 [2] - 投资理念为"专业严谨、踏实稳健、严控风险" 坚持"研究创造价值" 通过独立研究挖掘被市场忽视的上市公司价值 [2] - 投资决策基于宏观经济及政策、行业景气周期及供求关系、上市公司价值分析 追求长期超额回报 [2]
京东方A接待6家机构调研,包括中信建投、平安资产、国寿资产等
金融界· 2025-05-22 14:22
行业供需与格局 - LCD行业厂商坚持"按需生产"策略,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产业库存趋近健康标准,行业需求回归正常节奏 [2] - 低端落后产能清退推动行业格局重塑,竞争转向高盈利应用、高附加值产品、高端技术及高价值品牌"四高"领域 [2] - 中国大陆市场确定性高,能够对冲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2] - 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回升,2025年一季度保持在80%以上,二季度将灵活调整 [1][2] 产品价格趋势 - 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2025年1月至3月全面上涨,二季度采购需求预计逐步降温,5月价格维持稳定 [1][3] - LCD IT产品中MNT面板价格温和上涨,NB面板价格整体稳定 [1][3] 产线建设与折旧 - 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提前4个月开始工艺设备搬入,进入运营阶段转换 [1][4] - 2024年公司折旧约380亿,北京、合肥、重庆、福州四条8.5代生产线已全部折旧到期 [4] - OLED产线中B7、B11、B12三条6代AMOLED生产线已完成转固,折旧预计2025年达峰值 [4][5] 资本开支与战略 - LCD生产线进入成熟期,未来资本支出围绕"屏之物联"战略,聚焦半导体显示主业 [5] - 资本开支方向包括新项目、已建项目尾款和现有产线维护,并布局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和智慧医工四个高潜航道 [5]
京东方A(000725) - 011-2025年5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08:32
行业供需与格局 - 行业面板厂商坚持“按需生产”,调节产线稼动率,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产业库存趋近健康标准,行业需求回归正常节奏 [1] - 随着低端落后产能清退,行业格局重塑,从“规模和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四高”领域,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未来,中国大陆将成为确定性市场,对冲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2] 行业稼动率 - LCD 行业平均稼动率自 2024 年 11 月开始回升,2025 年一季度持续保持在 80%以上,二季度随需求回落,面板厂灵活调整 [3] 产品价格趋势 - LCD TV 主流尺寸面板价格 2025 年 1 - 3 月全面上涨,二季度采购需求预计降温,5 月价格维持稳定 [4] - LCD IT 方面,MNT 面板价格温和上涨,NB 面板价格整体稳定 [4] 项目进度 - 5 月 20 日,公司成都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提前 4 个月开始工艺设备搬入,向产线运营阶段转换 [5] 折旧情况 - 2024 年公司折旧约 380 亿,部分高世代线和 OLED 产线已折旧到期或完成转固,2024 年折旧较 2023 年增加 [7] - 随着新项目转固和成熟产线折旧到期,公司折旧预计今年达峰值 [7] 资本开支 - LCD 生产线进入成熟期,公司未来资本支出围绕“屏之物联”战略,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及四个高潜航道布局 [8] - 具体资本支出方向包括新项目、已建项目尾款和现有产线维护等 [8]
中证城镇化指数报1823.5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三安光电等
金融界· 2025-05-21 16:28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 21% 中证城镇化指数报1823 55点 [1] - 中证城镇化指数近一个月上涨3 18% 近三个月下跌3 43% 年至今下跌2 37% [1] 指数构成 - 中证城镇化指数系列包含1条主指数和5条子指数(智慧城镇 绿色城镇 城镇交通 智能交通 城镇消费) 基日为2012年06月29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 15% 比亚迪(4 5%)和贵州茅台(4 47%)为最大成分股 [1] 市场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2 92%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7 08% [2] - 工业(30 69%)和信息技术(17 41%)为前两大行业 可选消费(15 64%)与主要消费(9 76%)合计超25%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京东方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设备搬入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1 13:43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进展 - 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提前4个月开始工艺设备搬入 [1] - 项目于2024年3月27日奠基,9月26日提前完成全面封顶,历时183天 [2][3] - 预计2026年底量产,2029年实现满产 [2] 项目投资与产能 - 总投资630亿元人民币 [2] - 设计产能为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基板尺寸为2290mm x 2620mm [2] - 主要聚焦中尺寸AMOLED面板,用于中高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类产品,同时具备生产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的能力 [2] 行业地位与布局 - 相较于同业其他尚处于建设规划阶段的8.6代线,京东方已率先由建设阶段向产线运营阶段转换 [3] - 京东方已在成都、重庆、绵阳投建三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加上第8.6代AMOLED生产线,未来将运行4条AMOLED生产线 [3]
显示产业持续升级,驱动上游设备企业实现国产化突围
CINNO Research· 2025-05-21 11:22
国内显示产业升级与上游设备市场增长 - 国内显示产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下向高端领域升级,产能扩张催生庞大上游设备市场 [2] - 国产厂商从非核心领域逐步突破,如中导光电在Array AOI等细分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2] - 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显示装备自主化生态已站稳脚跟并向半导体检测延伸 [2] 面板巨头财报表现与市场动态 - 京东方2025年Q1营收506亿元(同比+10 3%),归母净利润16 1亿元(同比+64 1%),扣非净利润13 5亿元(同比+126 6%) [3] - TCL科技同期营收401亿元,归母净利润10 1亿元(同比+322%) [3] - 面板市场供应端实现按需调控,需求侧受国补政策刺激呈现结构性增长 [3]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全球产能布局 - 2024年中国大陆LCD产能占全球近七成,OLED产能占全球近三成 [4] - 京东方成都G8 6 AMOLED产线(总投资630亿元)和维信诺合肥G8 6 AMOLED产线(总投资550亿元)为代表的高端产线加速建设 [4][5][6] - 中尺寸IT专用OLED产线成为投资新周期主题,华星、和辉、天马等厂商积极评估扩产 [4] 面板制造设备国产化进展 - Module段设备国产化率超85%,技术门槛低且已实现国产全替代 [8] - Cell段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0%,OLED蒸镀设备等核心领域仍由Canon Tokki垄断 [9] - Array段设备国产化率低于20%,但湿刻设备国产化率从2020年<10%提升至2024年40%,检测设备从10%提升至50% [11][12] 中导光电在Array AOI领域的突破 - 中导光电2024年在中国大陆Array AOI市场份额超70%,取代Orbotech(份额萎缩至6%)成为行业第一 [16][17] - 公司检测灵敏度达亚微米级,算法与数据库积累助力面板厂良率提升 [16] - 计划向半导体晶圆检测领域扩展,最高检测灵敏度达30nm并获复购订单 [17] 全球面板产业格局与国产设备挑战 - 2024年全球TFT-LCD/AMOLED面板产值12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占比48%(575亿美元) [19] - 设备行业与国际巨头差距仍存,需长期投入,半导体领域成为国产设备商下一拓展方向 [19]
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工艺设备进场;雷军:小米3nm芯片已开始大规模量产|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07:34
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工艺设备进场 - 京东方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提前4个月启动工艺设备搬入 [1] - 该产线为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 [1] - 项目创下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 [1] 小米3nm芯片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 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开始大规模量产 [2] - 搭载该芯片的两款旗舰产品为小米15spro手机和小米平板7ultra [2] - 自研芯片将增强公司与芯片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2] 英伟达回应在上海设立新办公空间 - 英伟达正在上海为现有员工租用新办公空间 [3] - 公司强调遵守出口管制,不会将GPU设计或核心IP发送到中国进行修改 [3] -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 [3]
京东方发布两款高亮玻璃基Micro LED HUD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0 16:30
京东方Micro LED技术进展 - 公司发布两款基于COG技术的Micro LED HUD方案 其中6 2英寸P0 2 RGB方案采用自研芯片和背板工艺 模组亮度达3万nits 结合LTPS背板提升稳定性 支持高PPI无缝拼接 [1] - 另一款单色玻璃基HUD像素密度431PPI 峰值亮度30万nits 采用LTPS高迁移率特性和低电阻材料 驱动能力提升且功耗降低 [3] - 公司在玻璃基量产工艺 主动矩阵驱动等领域形成基础 覆盖LTPS背板 LED芯片 转移与封装等关键环节 后续将优化LTPS+Micro LED技术并拓展车载 商显等多场景应用 [5]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505 99亿元 同比增长10 27% 净利润16 14亿元 同比增长64 06% 均创一季度历史新高 [5] - MLED业务中Mini LED背光器件收入同比增长215% 直显业务在海外推出COB小间距LED屏 国内深化重点客户合作 为北京算力中心等项目提供定制方案 [6] 产能建设情况 - 华灿光电全球首条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实现产品交付 主要生产晶圆和像素器件 面向商用显示 AR/VR等领域 达产后年产能2 4万片晶圆和4 5万KK颗像素器件 [6] - 珠海京东方晶芯COB产线已实现量产交付 [6]
半导体材料:光掩模的国产替代及下游应用分析(附50页PPT)
材料汇· 2025-05-19 23:22
光掩模行业概述 - 光掩模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母版,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电路板等行业,其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下游制品的优品率 [2] - 全球光掩模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2年达到52亿美元 [2] - 光掩模产业链分为上游供应、中游制造和下游应用三个环节,目前国内产业链整体处于较落后位置 [2][28] 光掩模技术发展 - 光掩模由基板和遮光膜组成,石英玻璃因其化学性能稳定、光学透过率高已成为主流基板材料 [7] - 根据基板材料不同可分为石英掩模版、苏打掩模版等,其中石英掩模版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和半导体制造 [9][12] -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CAM图档处理、光阻涂布、激光光刻、显影、蚀刻等十余个精密步骤 [17][19][21] - 技术从早期的接触式光刻发展到现在的EUV光刻,掩模版也经历了五代技术迭代 [25][26] 市场格局与竞争 - 半导体光掩模市场被美日企业垄断,英特尔、三星等晶圆厂自供占65%,其余主要被Photronics、DNP、Toppan三家公司占据 [3][42] - 在平板显示掩模版领域,2022年全球前五企业为福尼克斯、SKE、HOYA、LG-IT和清溢光电 [44][47] - 国内企业如清溢光电、路维光电等已在部分领域实现突破,但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 [35][43] 下游应用分析 - 半导体领域是光掩模最大应用市场,占比达60%,LCD领域占比23% [31][37] - 面板用掩模版呈现逆周期属性,在面板下行周期反而可能因新品开发需求增加而增长 [3][58] - FMM(精细金属掩模版)是AMOLED面板制造核心材料,目前被日企DNP垄断95%市场份额 [76][89] 国产化进展 - 国内掩模版产品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新品推出时间差缩短 [44] - 清溢光电已实现250nm工艺节点半导体芯片用掩模版量产,正在推进180nm产品认证 [124] - 路维光电产品集中在300nm/250nm制程节点,逐步向更先进制程发展 [124] - 在FMM领域,国内企业如寰采星科技已建成首条6代量产线,打破DNP垄断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