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

搜索文档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增加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旗下基金的销售机构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1 14:49
业务拓展 - 交银施罗德基金自2025年9月1日起新增宁波银行作为旗下基金的销售机构 [1] - 交银施罗德基金自2025年9月1日起新增珠海盈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作为旗下基金的销售机构 [4] 合作范围 - 新增销售机构适用于交银施罗德旗下全部基金产品 [2][5] - 具体销售业务时间、流程及费率优惠以销售机构实际安排为准 [2][5] 投资者服务渠道 - 宁波银行客户服务电话96528(上海地区962528)官网www.nbcb.com.cn [2] - 盈米基金销售客户服务电话(020)89629066 官网www.yingmi.cn [6] - 交银施罗德统一客服热线400-700-5000及官网www.fund001.com [2][6]
宁波银行(002142):营收利润增速提升,资产质量稳健
中泰证券· 2025-09-01 10:4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0.85X、0.76X、0.68X [4][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9% 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2% 较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 [6] - 市场化机制是宁波银行稀缺性和成长性的保障 资产质量优异且历经周期检验 [6]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1.1%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3% 较一季度-5.8%明显改善 [6] 财务表现 - 单季年化净息差环比下降9bp至1.69% 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行20bp至3.43% 负债成本环比下降9bp至1.72% [6] - 生息资产环比增长2.3% 以量补价推动单季净利息收入环比提升0.4% [6] - 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0%(一季度为-1.3%)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0.5%(一季度为-7.2%) [6] - 净资产收益率预测:2025E为13.38% 2026E为13.18% 2027E为12.70% [4] 资产负债结构 - 2Q25信贷单季新增330.44亿元 同比少增141.74亿元 企业贷款(不含票据)同比多增58.95亿元 个人贷款单季减少176.58亿元 [6] - 存款占比计息负债比重下降4.9个百分点至66.2% 活期存款占比上升至34.7% 定期存款占比降至62.9% [6][15] - 上半年信贷增长主要由基建类贡献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达38.9% [15] 资产质量 - 不良率0.76% 环比持平 关注类占比1.02% 环比上升2bp [6] - 逾期率0.89% 较年初下降6bp 拨备覆盖率374.19% 环比提升3.62个百分点 [6] - 拨贷比2.84% 环比提升3bp [6]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85.5亿元(前值287.5亿元) 2026E调整为305.5亿元(前值303.9亿元) 新增2027E预测329.1亿元 [6]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695.15亿元、741.66亿元、785.01亿元 对应增长率4.3%、6.7%、5.8% [4]
宁波银行(002142)详解2025中报:营收利润增速提升 资产质量稳健
新浪财经· 2025-09-01 10:38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同比增长7.9%,较1Q25提升2.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2%,较1Q25提升2.5个百分点 [1]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1.1%(1Q25为11.6%),净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3%(1Q25为-5.8%) [1] - 2Q25单季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0.4%,生息资产环比增长2.3% [2] 息差与资产负债 - 2Q25单季年化净息差环比下降9bp至1.69%,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行20bp至3.43%,负债成本环比下降9bp至1.72% [2] - 2Q25信贷单季新增330.44亿元,同比少增141.74亿元,其中企业贷款(不含票据)同比多增58.95亿元,个人贷款单季减少176.58亿元 [2] - 2Q25单季存款减少1061.9亿元,同比少增1286.03亿元,活期存款占比总存款较1季度末上升4.48个百分点至34.7% [2] 非息收入 - 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0%(1Q25为-1.3%),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0.5%(1Q25为-7.2%) [3] 资产质量 - 上半年累计不良生成率1.05%,较1Q25下降10bp,不良率0.76%环比持平,关注类占比1.02%环比上升2bp [3] - 逾期率0.89%较年初下降6bp,逾期占比不良116.82%较年初下降7.45个百分点 [3] - 拨备覆盖率374.19%环比提升3.62个百分点,拨贷比2.84%环比提升3bp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E-2026E盈利预测至285.5亿元和305.5亿元(原预测287.5亿元和303.9亿元),新增2027E盈利预测329.1亿元 [3] - 公司2025E-2027E PB分别为0.85X/0.76X/0.68X [3]
宁波银行(002142):业绩稳健高增 扩表动能强劲
新浪财经· 2025-09-01 08: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60亿元 同比增长7.91% 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 同比增长8.23% [1] - 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3.80% 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 [1] - 单季度表现亮眼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26%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3% 增速均优于第一季度 [1] 利息收入与息差 - 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257.26亿元 同比增长11.11% 第二季度单季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0.63% [2] - 净息差为1.76% 较2024年下降10个基点 但较第一季度仅收窄4个基点 环比改善趋势显著 [2] - 生息资产收益率和付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45个基点和33个基点 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5个基点 [2]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截至6月末各项贷款总额16,732.13亿元 较年初增长13.36% 其中对公贷款余额9,982.04亿元 较年初增长21.34% [2] - 个人贷款余额下降4.02% 主要受消费贷和经营贷需求疲弱影响 [2] - 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 较年初增长13.07% 企业存款增长15.44% 个人存款增长6.66% [2] 非利息收入 - 2025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114.34亿元 同比增长1.34%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05亿元 同比增长4.04% 较第一季度转正 [3] - 代理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6% 理财规模和AUM较年初分别增长26.94%和11.24% [3] 投资与公允价值 - 投资收益83.76亿元 同比增长32.26% 保持高增长 [3]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盈转亏4.81亿元 外汇交易收益对冲部分压力 [3] - 其他非利息收入86.29亿元 同比增长0.49% [3]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0.76% 与年初持平 [3] - 关注类贷款占比1.02% 较年初下降1个基点 [3] - 拨备覆盖率374.16% 较年初下降15.19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 较年初下降19个基点 [3] 成本管理 - 2025年上半年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微降0.03% [1] 业务优势与展望 - 公司深耕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区位优势显著 小微业务竞争力突出 [4] - 多元利润中心布局完善 夯实盈利能力 [4] - 风控体系成熟保障资产质量稳定 拨备计提充分 [4]
超17家银行将派发2375亿“红包”,国有大行成绝对主力
北京商报· 2025-08-31 22:05
核心观点 - 2025年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达2375.4亿元 国有六大行以2046.57亿元占比86%成为绝对主力 行业呈现"主力领跑、梯队跟进、部分暂歇"的分化格局 [1][3] - 银行分红行为是资本充足率、业务扩张需求、监管要求与股东回报诉求综合权衡的结果 [1][9] 分红总体规模与政策背景 - 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分红总额2375.4亿元 [1][2] - 自2024年新"国九条"提出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以来 银行中期分红明显增多 [2] 国有大行分红情况 - 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分红总额领跑 每10股派1.414元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 [3] - 建设银行分红486.05亿元 每10股派1.858元 农业银行分红418.23亿元 每10股派1.195元 两家银行现金分红率长期维持在30% [3] - 中国银行分红352.50亿元 每10股派1.094元 邮储银行分红147.72亿元 每10股派1.23元 交通银行分红138.11亿元 每10股派1.563元 [3] - 六大行合计分红2046.57亿元 占17家银行总分红额的86% [3] - 国有大行成为分红主力源于雄厚的资本实力、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充裕的现金流 [4] 股份制银行分红情况 - 4家股份行已公布中期分红计划 中信银行拟分红104.61亿元 每10股派1.88元 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 [4] - 民生银行延续中期分红节奏 拟分红59.54亿元 每10股派1.36元 [4] - 平安银行分红45.80亿元 每10股派2.36元 华夏银行分红15.91亿元 每10股派1元 [4] 城农商行分红情况 - 7家城农商行已官宣中期分红 宁波银行每10股派3元 分红金额19.81亿元 上海银行每10股派3元 分红金额42.63亿元 [5] - 上海农商行中期分红23.24亿元 长沙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 拟派发8.04亿元 [5] - 常熟农商行每10股派1.5元 张家港农商行每10股派1元 苏州农商行每10股派0.9元 [5] 推进中分红计划 - 招商银行中期利润分配计划已获股东大会批准 将以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5%用于现金分红 [6] - 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兰州银行、重庆农商行、紫金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通过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为中期分红铺路 [7] 暂不分红银行情况 - 浦发银行、郑州银行、青岛农商行明确2025年上半年暂不分红 [1][8] - 贵阳银行表示暂无中期分红安排 [8] - 部分银行因业绩压力或补充资本金需求迫切而选择暂不分红 [9] 分红决策考量因素 - 资产质量与经营能力是分红的核心基础 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是硬性前提 [8][9] - 需平衡当期分红与中长期资本实力增强的关系 过度分红可能制约内源性资本积累 [9] - 需响应中小投资者分红诉求 特别是在新"国九条"背景下 [8] - 持续分红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和股东信任 吸引投资者关注 为再融资提供支撑 [10]
“红包群”扩大!超20家上市银行预告中期分红,7位新成员加入
券商中国· 2025-08-31 15:39
银行股中期分红实施概况 - 至少21家A股上市银行将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 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参与 [2] - 17家银行已披露分红方案 7家为上市以来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包括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等 [2] - 国有大行领衔分红 六大行合计现金分红总额达2046.57亿元 [2] 国有大行分红方案 - 工商银行分红总额503.96亿元 为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最高 每10股派发1.414元 [2] -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均公布中期分红方案 [2] 股份制银行分红动态 - 5家股份行确认实施中期分红 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2] - 招商银行首次启动中期分红 分红比例35% 拟分红金额262.26亿元 [2] - 中信银行中期现金分红104.6亿元 分红比例30.7% 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2] 城商行分红进展 - 十余家城商行宣布中期分红 包括上海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等 [3] - 江苏银行及南京银行拟实施中期分红 后续将推进具体方案 [3] - 常熟银行分红4.97亿元 每股派0.15元 分红比例25.27% [4] - 宁波银行每10股派3元 总额19.81亿元 分红比例13.41% [4] - 长沙银行每10股派2元 合计派现8.04亿元 [4] 行业政策与经营背景 - 中期分红是落实新"国九条"及证监会要求的具体措施 旨在增强投资者信心和稳定股价 [5] - 银行需平衡股东利益与长期发展 2025年面临息差缩窄及盈利下滑压力 [5] - 二季度银行业息差降幅收窄 资产质量平稳 业绩增速改善 预计趋势延续 [6] - 银行板块经历净资产重估过程 估值修复至1倍净资产前仍有修复空间 [6]
宁波银行(002142):质量前瞻改善 中期分红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8-31 00:38
核心业绩表现 - 25H1营收同比增7.9% PPOP同比增11.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8.2% 较25Q1增速分别提升2.3pct/1.8pct/2.5pct [1] - 业绩正贡献来自规模增长/成本收入比下降/有效税率下降 主要拖累为息差收窄/非息收入/拨备计提 [1] - 25H1净息差1.76% 较25Q1收窄4bp [4] 资本与分红 - 25Q2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 较25Q1大幅提升0.33pct 受益利率回落使OCI浮盈增加 [1] - 25Q2单季度其他综合收益24亿元 占风险加权资产比例0.11% [1] - 中期现金分红0.3元/股 占归母净利润比率13.41% [1] 资产规模与结构 - 25H1末生息资产同比增14.9% 贷款同比增18.7% [2] - 零售贷款主动压降 个人贷款较年初下降224亿元 占贷款增量11.4% 其中按揭贷款正增28亿元 消费贷降123亿元 经营贷降129亿元 [3] - 对公贷款增量占贷款增量89.1% 租赁商服贷款占比38.9% 基建贷款占比14.9% [3] 资产质量指标 - 25Q2末不良率0.76% 环比持平 拨备覆盖率374% 环比升4pct [3] - 关注率1.02% 环比微升2bp 逾期率0.89% 较年初降6bp [3] - 25H1不良生成率1.05% 同比下降23bp [3] 收入结构 - 25H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4% 增速较25Q1升5.4pct 主因财富代销及资管收入增长 [3] - 代客交易中收有望支撑增长 因跨境资金回流加速及外汇对冲需求恢复 [3] 成本与税率 - 25H1所得税率7.56% 同比回落4.43pct [3] - 税率下降因不良生成现拐点后核销力度回落 [3] 息差与定价 - 25H1资产收益率较年初降47bp 因贷款久期较短 新发放贷款收益率企稳后资产端有望率先企稳 [4] - 负债成本率较24年末降27bp 存款活化背景下负债成本改善将持续支撑息差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10.6%/11.5% EPS为4.39/4.91元/股 [4] - 当前股价对应25/26年PE为6.45X/5.76X PB为0.80X/0.72X [4] - 基于每股净资产1.00倍PB 对应合理价值33.31元/股 [4]
宁波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非利息收入超百亿,62岁董事长陆华裕年薪275万
搜狐财经· 2025-08-30 23:05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91%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23% [1] - 非利息收入114.34亿元人民币 占营业收入比例30.77% [1] - 营业利润161.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47.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6% [1] 资产负债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3.47万亿元人民币 较年初增长11.04% [2] - 存款总额2.08万亿元人民币 较年初增长13.07% [2] - 贷款及垫款总额1.67万亿元人民币 较年初增长13.36% [2]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不良贷款余额126.88亿元人民币 不良贷款率0.76% [2] - 拨备覆盖率374.16% [2] - 资本充足率15.21% 一级资本充足率10.7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 [2]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2020-2024年薪酬分别为290万/295万/295万/275万/275万元人民币 [4] - 同期行业平均薪酬从179.7万元降至128.3万元人民币 [4]
260万银行人,半年平均薪酬“曝光”,5家月薪超4.5万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20:41
行业薪酬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260万员工平均薪酬为18.1万元,人均月薪3.02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1300元(月薪增加214元)[1][2] - 股份制银行与东部城商行薪酬水平行业领先,国有大行因员工基数大且基层网点多导致平均薪酬较低[2] - 行业呈现薪酬分化态势,约半数银行涨薪、半数降薪,与2024年上半年整体降薪5300元形成对比[1] 高薪酬银行具体数据 - 招商银行以5.05万元人均月薪居首,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700元[2][3] - 南京银行(4.82万元)、宁波银行(4.54万元)、兴业银行(4.54万元)、北京银行(4.52万元)人均月薪均超4.5万元[1][2] - 宁波银行月薪同比增幅最大(增加4100元),南京银行(增加1700元)和北京银行(增加2300元)涨幅显著[3] 国有银行薪酬特点 - 六大国有银行员工总数183.79万人,占行业总人数70%[5] - 农业银行(2.52万元)和邮储银行(2.49万元)月薪垫底,工商银行(2.63万元)、建设银行(2.62万元)处于行业中下游[5] - 国有大行明确薪酬资源向基层倾斜,农业银行56.6%网点在县域并配置专项薪酬资源,工商银行同步推行基层激励政策[5] 方法论说明 - 薪酬计算采用"期工资总额=支付给职工现金+期末应付薪酬-期初应付薪酬"公式,员工数按上年末统计[4] - 上半年薪酬数据可能包含年终奖金,且合并报表数据与员工实收工资存在差异[4]
260万银行人,半年平均薪酬“曝光”,5家月薪超4.5万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20:39
行业薪酬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约260万员工平均薪酬为18.1万元,人均月薪3.02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1300元(月薪增214元)[2][4][5] - 股份制银行及东部城商行薪酬水平行业领先,国有大行因员工基数大、网点下沉导致平均薪酬较低[5] - 行业呈现薪酬分化态势,约半数银行涨薪、半数降薪,与2024年上半年整体降薪5300元形成对比[2][4] 高薪酬银行梯队 - 招商银行以5.05万元人均月薪居首,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700元[5][6] - 南京银行(4.82万元)、宁波银行(4.54万元)、兴业银行(4.54万元)、北京银行(4.52万元)人均月薪均超4.5万元[3][5][6] - 中信银行(4.40万元)、浙商银行(4.18万元)等10家银行人均月薪超过4万元[5] 国有银行薪酬情况 - 六大国有银行人均月薪区间为2.49-2.82万元,邮储银行最低(2.49万元),中国银行最高(2.82万元)[7][8] - 工商银行(2.63万元)、建设银行(2.62万元)、农业银行(2.52万元)月薪同比均增长900元[7][8] - 交通银行月薪同比下降200元至2.75万元,邮储银行同比下降1100元[8] 薪酬变动显著机构 - 宁波银行月薪同比增幅最大(增加4100元至4.54万元),南京银行(增1700元)、北京银行(增2300元)涨幅居前[5][6] - 浙商银行月薪降幅最大(减少5600元至4.18万元),江苏银行(减4700元)、沪农商行(减6300元)降幅显著[6] - 国有行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实现900元月薪增长,邮储银行降幅最大(1100元)[8] 薪酬政策导向 - 国有大行推行薪酬资源向基层倾斜策略,农业银行56.6%网点位于县域并配置专项薪酬资源[10][11] - 工商银行明确加强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以激活各级机构经营活力[11] - 行业薪酬计算包含年终奖及福利待遇,实际到手工资可能与统计值存在差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