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BHP)
搜索文档
对澳大利亚铁矿石说不!路透社:中国终于等到这一刻,布局已久!
搜狐财经· 2025-10-06 03:50
中国铁矿石战略布局:一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 澳大利亚或许没有料到,中国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彭博社近日的一则报道,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让澳 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措手不及,神色难掩紧张。报道称,中国已指示部分企业暂停从必和必拓采购铁矿石。这看似是简单 的贸易摩擦,实则是中国在铁矿石定价权博弈中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 这场牵动国际贸易格局的博弈,源于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中国钢铁工业的需求占全 球总量的七成,然而,这个最大的买家却始终无法在定价机制中掌握主动权。澳大利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平均 每吨仅10美元的极低成本开采铁矿石,却能以每吨130美元的高价销往中国,巨额的贸易逆差让中国钢铁企业每年额外付出数 千亿美元的成本。长期以来"卖方定价,买方买单"的局面,终于迎来了变革的曙光。 早期博弈:血的教训与战略萌芽 早在2003年,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国际定价权却牢牢掌握在日本新日铁等企业手中,沿用"亚洲公开 价"制度。更令人扼腕的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对中国钢铁企业的真实需求和谈判策略了如指掌。由于中方内部关键商业信息 和谈判数据的泄露,导致200 ...
必和必拓占华矿进口六成,遭中国暂停美元采购后股价下跌12%,澳财长急提市场原则
搜狐财经· 2025-10-05 23:22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知国内所有钢厂,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1] - 澳大利亚总理对此表示失望,并希望问题能迅速解决 [1] - 澳大利亚三大矿企之一的必和必拓,其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超过40% [5] 历史背景与行业格局转变 - 自2004年起,中国钢企在铁矿石谈判中常被迫接受30%至90%的涨价幅度 [3] - 当前中国买下全球七成海运铁矿石,但一直被迫接受别人制定的价格 [7] - 中国拥有世界一半的钢铁产能,年粗钢产量达10亿吨,超过第二至第十名国家的总和 [15] 战略举措与议价能力提升 -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在雄安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整合分散的钢厂采购需求以提升议价能力 [9][11] - 此举旨在改变铁矿石定价机制,推动交易不用美元,改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结算 [11] - 今年第三季度,金属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从2020年的2.1%增至9.2%,增长超过4倍 [13] 市场反应与影响 - 必和必拓股价应声下跌12%,市值蒸发数十亿澳元 [5] - 巴西淡水河谷已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印度钢铁厂商也在考虑类似做法 [17] -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由中国资本投资,可开采量超过24亿吨,品位65%以上,首船矿石将于年底发运,2026年产能达6000万吨 [17] 未来趋势与潜在影响 - 东南亚钢厂开始询问人民币使用方式,力拓和淡水河谷也在私下谈论新结算方式 [19][24] - 国内废钢回收比例提升,电炉炼钢比例增高,降低对进口原矿的依赖 [26] - 一旦人民币在铁矿石贸易中站稳,其他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可能跟进此模式 [28]
中国停购澳矿,打的不仅是价格博弈,还有“权杖”加码
搜狐财经· 2025-10-05 18:17
谈判破裂与行动升级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买家暂停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船货 [1] - 此决定是在多轮磋商未取得成果后做出 标志着自9月初暂停购买特定粉矿后的行动升级 [1] - 谈判核心分歧包括定价机制、运输成本和合同期限等多个问题 [3] 博弈核心:价格与结算货币 - 中方希望铁矿石价格与全球市场价格基本持平 而澳方坚持维持现有价格甚至可能上涨 [3] - 中方提出未来铁矿石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要求 触及国际贸易中深层次的货币权力结构 [3]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 希望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获得更大影响力 [3] 市场与经济的即时反应 - 消息公布当天 必和必拓股价下跌约3.4% 市值蒸发超过120亿澳元 [3] - 澳元对美元汇率出现短暂回落 显示出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即时冲击 [4] - 澳大利亚总理表示中方决定“令人失望” 并希望问题能迅速解决 [3] 中国的战略背景与布局 - 三年前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旨在统一采购铁矿石以获得更多议价权 扭转国际矿商“分而治之”的策略 [5] - 中国加快全球资源布局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实现首批矿石出港 [6][7] - 西芒杜铁矿计划在2026年产能超过1亿吨 将为中国增添新的供应渠道 [8] 中澳贸易关系与影响 - 铁矿石被称为中澳经贸关系的“压舱石” 中国每年进口超10亿吨铁矿石 约60%来自澳大利亚 [9][10] - 2024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铁矿石约7.1亿吨 出口额约1300亿澳元 [11] - 澳大利亚政府报告预测 到明年6月 铁矿石出口收益可能从1160亿澳元降至1050亿澳元 [13] 当前市场状态与未来走向 - 必和必拓在中国保留少量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铁矿石 正在港口市场正常交易 未受新合约暂停影响 [14][15] - 中方采取“新合约暂停、现货保留”策略 旨在减轻对国内钢铁行业的短期冲击 [16] - 随着中国西芒杜项目投产及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由美元和澳大利亚主导的铁矿石格局正在松动 [18]
澳大利亚对稀土开“首枪”,中方将订单全部叫停,澳总理求助无门
搜狐财经· 2025-10-05 12:28
澳大利亚选择站在美国一方,针对中国的稀土资源采取对抗的态度,并不是第一次。近年来,澳大利亚在中美关系中频频偏向美国,从南海问题到台湾问 题,再到科技与军事合作,都明显站队美国。这次,澳大利亚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的稀土资源,等于是向资源领域"开了第一枪"。 中国的反应非常迅速,但没有直接回应稀土问题,而是通过影响澳大利亚经济命脉——铁矿石出口来表达立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暂停了对必和必拓的铁矿 石采购订单,并巧妙地通过"货币策略"传递了信息。知情人士透露,已经以人民币结算并运到中国港口的澳大利亚现货铁矿石仍可正常清关,这显示出中国 在反制措施中保持了克制。如果澳方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中国则不排斥继续合作;但如果坚持美元结算,交易就只能暂停。 这次,中国没有发出警告或声明,而是直接采取了行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做出了反应,表示"失望",并希望两国的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然而,他的回应显得软弱且无力,并未改变局势。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宣布停止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之间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海运订单,这一决定迅速影响了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铁矿 石出口。必和必拓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几乎代表了澳大利 ...
中国开始全面反击,暂停澳铁矿石进口,大豆与铁矿关键让中国抓住了
搜狐财经· 2025-10-05 11:03
10月2日,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用"令人失望"四个字回应中国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时,他背后的焦虑几乎溢出屏幕,毕竟,中国这一刀精准切中 了澳大利亚最痛的神经:铁矿石出口每年为澳方贡献超过1380亿澳元的收入,占其GDP的5%。 而中国,这个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75%的超级买家,第一次 用"集体断供"的方式告诉世界:买方凭什么不能定价? 这场风暴并非突如其来。 9月30日,彭博社曝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已要求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暂停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船货采购,甚至连已 从澳大利亚发运的在途货物也不放过。 表面看,这只是价格谈不拢的商业博弈,必和必拓坚持按去年109.5美元/吨的年度长协价结算,而中方要求按更低的 现货价执行季度调整。 但深层次里,这是一场酝酿了二十年的复仇。 时间倒回2008年,当时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铁矿石价格暴涨96%的耻辱条约。 此后十多年,三大矿商(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通过操控普氏指 数、联手金融资本,让中国多付出了数千亿美元的"学费"。 最讽刺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却长期被迫接受"中国溢价",2024年,必和必拓对华报 价仍比其他地区高出35%。 国家队的降维 ...
中国暂停进口以美元计价的澳洲巨头铁矿石,定价权争夺开始了
搜狐财经· 2025-10-05 09:37
全球铁矿石的定价权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1 根据彭博社等一些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本周已要求国内买家暂停 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BHP)海运船货。 而对于那些已经通过货轮运到中国境内港口的矿石,则可以正常以人民币计价进行交付。 为什么中国突然要暂停以美元计价的澳洲铁矿石呢? 这可能跟双方新一轮谈判有很大的关系。 综合一些媒体报道的消息来看,目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在跟澳洲的一些铁矿石巨头就新一轮铁矿石合 同进行磋商,但双方的争议比较大,至今仍然没有能够谈成。 目前双方的争议主要聚焦在两个地方。 从中方的角度来看,我们肯定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 一方面是定价周期。 据说澳洲的矿石巨头仍然坚持他们的一贯作风就是坚持长约 ,比如必和必拓坚持沿用年度长协价,他 们要求将2025年报价较2024年上涨15%至109.5美元/吨。 而中方则要求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机制,当前现货价约80美元/吨。 这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定价周期价格相差大约是30美元,这不论是对于澳洲铁矿石巨头还是对于中国来 说,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按照必和必拓的报价,我们每吨要多出30美元,这样每年需要多支付 ...
拒用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铁矿石竟遭拒收,美元吸引力真的不再?
搜狐财经· 2025-10-05 08:51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知国内钢厂暂停卸货必和必拓的铁矿石 原因是对方坚持使用美元标价结算 [1] - 事件标志着结算货币成为核心争议点 而非矿石质量或价格 [1]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表示失望 [1] 中国方面的战略与优势 - 2022年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数十家钢企采购权 增强对外议价能力 [1] - 中国对铁矿石的年需求量为11亿吨 占全球海运量的75% [1] - 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度从两年前的62%降至不足50% [3] - 几内亚西芒杜矿预计年底投产 年供应量达1.2亿吨 相当于澳大利亚对华供应量的20% [3] - 国内废钢回收率达到85% 粗钢中有25%为再生料 [3] - 2024年中国购买了价值1200亿澳元的澳大利亚铁矿石 [5] - 澳大利亚去年对华贸易顺差高达900亿澳元 [8] 市场背景与时机 - 今年前八个月铁矿石价格下跌10% 必和必拓利润下降近25% [3]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本世纪初的72%下降至58% [3] - 2021年必和必拓曾与中国宝武进行过人民币结算试点 [3]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与影响 - 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中国企业稳定成本 规避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汇率波动和额外利息支出 [6] - 铁矿石年交易额达1500亿美元 若30%改用人民币结算 将带来450亿美元的人民币增量 [6] - 铁矿石作为工业"口粮" 其定价权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 [6] - 全球出现去美元化趋势 俄罗斯、伊朗、沙特、印度等国家均在寻找美元替代路径 [6] 行业格局与未来展望 - 中国拥有全球独有的完整产业链:进口矿石—炼钢—制造—出口 [8] - 澳大利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 严重依赖采矿出口 [8] - 预计必和必拓最终将接受人民币结算 以保住中国市场 [8] - 全球贸易体系正逐渐走向多货币共存 [8]
这只是第一枪!拿澳铁矿石开刀,必须用人民币交易,该美元颤抖了
搜狐财经· 2025-10-04 13:03
事件背景与直接起因 - 中方在与必和必拓的合同续签谈判中提出人民币结算试点方案,起初被澳方视为试探性提议[3] - 随着中方态度日趋坚决,甚至直接暂停了部分长协订单的执行,引发澳方紧张[3] - 消息导致澳洲政商界震动,金融市场出现轻微震荡[1] 中澳铁矿石贸易格局 - 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其中近一半(约50%)来自澳大利亚[3] - 必和必拓、力拓、FMG三大澳大利亚矿业巨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3] - 澳大利亚铁矿石缺乏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印度消化不了相应体量,东南亚基础设施跟不上,欧洲自身在减产[3] 中国的长期战略布局 - 此次行动是酝酿了十几年的战略反杀,源于2010年代铁矿石价格因中国需求暴涨而一度飙升至每吨190美元,中国缺乏定价权[4] - 为降低对澳大利亚的依赖并掌握资源主动权,中国在几内亚开发西芒杜铁矿,并在西非、加拿大、智利、巴西等地布局锂矿、铜矿等资源[4] - 到2025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占比已从巅峰期的65%降至52%,澳大利亚虽仍是最大来源国但已非唯一选择[4] 人民币结算的深层意义 - 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实质是金融主权的争夺,旨在降低汇率风险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6] - 此举可能促使海外矿企持有人民币头寸,并倒逼国际投行推出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期货,类比美国通过石油绑定美元建立霸权的模式[6] - 此次对必和必拓的行动具有“杀鸡儆猴”的象征意义[6] 对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直接影响 - 事件导致必和必拓股价一度下跌8%,股东压力显著[7] - 澳大利亚企业非常焦急,尽管政客表态强硬,但澳财长已秘密接触中方,试探分阶段推进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7] 全球贸易秩序的潜在演变 - 铁矿石交易规则的松动是全球贸易秩序结构性松动的体现,与俄罗斯用卢布结算天然气、印度推卢比结算、沙特接受人民币买石油等趋势一致[7] - 中国正利用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杠杆,而非军事或制裁手段,来重构全球贸易话语权[7] - 未来类似的“结算之战”可能延伸至铜、锂、镍、天然气等中国依赖的大宗商品领域[8]
突发!澳矿美元船遭全面喊停,3句话揭开人民币结算时代来临
搜狐财经· 2025-10-04 13:03
核心观点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指令国内钢厂暂停采购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此举挑战了美元结算体系并旨在获取定价权 [1][3][5] 贸易政策转变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在九月底发出明确指令,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不再接受任何新的美元计价交易 [3][5][9] - 中方推动人民币结算是为了建立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并已与澳大利亚启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试点,首批订单绕开美元直接交易 [5][18] 买方市场与定价权 - 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改变了国内钢厂以往各自为战的采购局面,通过集中需求统一谈判增强了买方话语权 [7] - 过去几十年铁矿石市场由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主导定价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长期在采购上受制于人 [7] 价格博弈与谈判破裂 - 2025财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比去年下降具体比例未披露,但必和必拓在续签长期合同时企图逆势涨价 [9]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铁矿石现货价已跌破具体数值未披露,中方要求价格与市场行情挂钩,导致谈判破裂 [9] 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经过三年努力,将中国铁矿石进口多元化比例从不到具体数值未披露提升到了具体数值未披露以上 [11] - 巴西淡水河谷成为多元化战略受益者,2025年出口量预计能达到创纪录的具体数值未披露,并与中方签订了每年具体数值未披露的长期协议 [11] - 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铁品位达具体数值未披露,比澳大利亚主流矿的60%还高,且全产业链由中方主导,将于11月发运首批矿石,年产能高达具体数值未披露 [12][14] 国内产能与资源替代 - 2025年7月国内铁矿石产量经过智能化改造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具体比例未披露 [13] - 废钢回收产业迅速崛起,2023年中国废钢产量已达具体数值未披露,为资源替代提供支持 [13] 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影响 - 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具体比例未披露,中国市场的流失对澳经济构成重击,可能导致其具体影响未披露 [16] - 中国市场占了必和必拓铁矿石出口的具体比例未披露以上,西澳大利亚州铁矿石行业直接雇佣了具体人数未披露,并间接支撑几十万人就业 [16] - 必和必拓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当天就下跌了近具体比例未披露,而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同时上涨 [16] 对美元结算体系的挑战 - 中国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直接动摇了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垄断性计价与结算地位 [18] - 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显著低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稳定的计价基准 [18] - 采用人民币结算能帮助企业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损失,并削弱美国通过SWIFT系统施加制裁的能力 [18][20]
中国开始全面反击: 暂停澳铁矿石进口! 大豆与铁矿关键被中国抓住了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45
中国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事件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主要钢厂和贸易商,暂停进口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 [1] - 新合约的签署将全面暂停,包括已从澳大利亚矿山运出的铁矿石船货 [5] - 此举被视为对澳大利亚的战略反制,因澳大利亚政府在修复关系中缺乏诚意并持续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5][9] 必和必拓与澳大利亚铁矿石行业依赖度 - 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的综合矿业公司之一,2024财年营收达818亿美元,其中铁矿石业务占比约60% [7] - 澳大利亚62%的铁矿石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必和必拓占澳对华铁矿石出口的40%以上 [7] - 该业务直接支撑澳大利亚3%的GDP和15%的联邦税收 [7] - 若中国长期暂停采购,可能导致西澳州失业率上升1.2个百分点,并冲击港口、运输等配套产业 [7] 铁矿石定价谈判与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与必和必拓进行年度价格谈判,对方坚持109.5美元/吨的年度均价,理由是其2024财年铁矿石业务利润因价格下跌24% [12] - 中国通过整合需求(CMRG)和供应链多元化(如与西非国家合作)重构议价能力,挑战澳大利亚的垄断地位 [12][14] - 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钢铁需求量下降,进一步削弱澳大利亚的议价筹码 [14] 历史案例:中国应对美国大豆依赖的策略 - 美国大豆曾占中国进口总量峰值达41.2%(2008年),形成刚性供应链 [18] - 2018年贸易战后,中国通过提升巴西大豆进口占比至70%、采用人民币结算等策略减少依赖 [22] - 截至今年5月,中国再未从美国进口大豆,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突破4200万吨,引发农业州农场破产潮 [20][22] 中国大宗商品战略的演变 - 中国在2004年大豆危机中,国内97家压榨企业有64家被外资控股,进口大豆80%被美国资本控制 [24] - 通过建立国家储备体系,在2008年粮价高点抛售2000万吨储备粮,击穿国际粮商做空资金链,使其亏损超千亿美元 [26] - 战略储备和供应链重构成为应对大宗商品外部依赖的核心手段,最终实现2025年对美大豆进口归零的目标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