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BHP)
搜索文档
力拓重大接纳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为何坚决说不?中澳铁矿石博弈内幕披露
搜狐财经· 2025-10-07 07:03
力拓 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 坚决 ?中澳铁矿石 披露 力拓集团率先迈出关键一步,果断采纳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新方案。 必和必拓集团却选择维持原有结算模式,未对人民币结算机制表示认可。 面对完全相同的商业谈判框架,这两家澳大利亚矿产巨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取向。 铁矿石贸易始终超越单纯的商业范畴,涉及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维度。 中国市场对矿产资源稳定供应的需求正持续深化。 澳大利亚矿产企业则面临着维持全球市场份额的战略压力。 结算货币的选择已成为检验企业战略灵活性的重要标尺。 力拓的决策建立在对现实利益的深度考量之上。 该集团在中国市场已建立起覆盖多个领域的长期投资布局。 青岛港专用堆场内始终存放着标志性的红褐色铁矿石原料。 采用人民币结算能有效规避跨境汇率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必和必拓的决策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战略侧重。 该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关联更为紧密。 其美元计价的债务结构规模相当可观。 贸然调整结算货币可能对国际信用评级产生连锁影响。 金融领域的决策思维通常倾向于保持现有格局。 据分析该企业内部曾就此事展开多轮深度讨论。 最终风险控制部门的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占据主导。 谈判桌上的最终结果无法反映这些潜在的 ...
铁矿石风波让澳洲人慌神了!澳媒喊话,事情变了,美元地位有待观察
搜狐财经· 2025-10-07 03:27
中国一纸禁令,让澳大利亚价值1160亿澳元的铁矿石贸易陷入停滞。 2025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铁企业发出通知,要求暂停采购所有以美 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 这一决定直接击中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该国总理阿尔巴尼斯在24小时内紧急表态,称对中国的决定"感到失望",并强 调铁矿石贸易对两国经济的重要性,希望问题能"迅速解决"。 然而,这一次中方的行动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长期战略布局的精准反击。 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定价权博弈首次迎来实质性转折。 必和必拓作为澳大利亚三大矿业巨头之一,在与中国进行的长期采购协议谈判中坚持两个条件:继续 使用美元结算,并在现有基础上加价15%。 这一要求与当前每吨约80美元的现货价格形成巨大反差。 而中方则明确要求采用人民币结算,并以现货市场价 格为基准签订长期合同。 9月28日举行的第七轮经贸磋商中,双方因立场悬殊不欢而散。 中国市场对必和必拓而言意味着每年超过5000亿人民币的贸易额。 暂停采购令发布后,必和必拓股价应声下跌约3.4%,市值蒸发超过120亿澳元。 澳大利 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被迫紧急会见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商讨对策。 铁矿石出口收入 ...
有关消息称,中国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这貌似全球贸易战的外延,其实是汇率战的前奏曲
搜狐财经· 2025-10-07 01:28
你有没有发现,这事有点蹊跷?表面上是铁矿石采购暂停,其实更像是汇率战的序幕。看新闻那一瞬间,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只是矿 石,这是人民币定价权的加速器。 很多人还在纠结是不是贸易战,其实已经超出了那个层面。2018年的关税战,重点在货物本身。现在的争夺点在于谁说了算。价格谁来定,结 算货币谁来用。这才是命门。必和必拓的单子一停,相当于把话筒直接递到人民币市场,看你接不接。 我有个很直观的感受。资本市场已经在提前反应。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7.3附近回到7.1,这不是纯粹的市场情绪,更多是政策定力。 再看大宗商品指数,路透社的数据,全球矿业股在消息传出当天整体下跌超过2%。钱已经用脚投票了。 还有一个细节。澳大利亚财政部在今年的预测里,把2024年的铁矿石出口价下调到每吨约85美元,而2023年的均价是117美元。这说明他们自 己也预期中国不会再无条件接单。出口大国心里都清楚,靠美元结算的舒适期快到头了。 我翻了下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23年进口量超过11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七成,这是海关总署的数据。必和必 拓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概在20%左右,它和力拓、淡水河谷三家加起来几 ...
东大开始全面应对暂停澳铁矿石进口!大豆和铁矿重点被中国掌握了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59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通知,暂停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海运贸易,包括正在执行的合同和已装船、正从澳大利亚驶向中国的货轮 [1]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紧急发声希望进行谈判 [1] 中国铁矿石进口格局与历史问题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全球70%的铁矿石运往中国 [2] - 中国在铁矿石定价上缺乏话语权,成本十几美元一吨的铁矿石到中国港口价格翻至一百三十美元 [3] - 巨大的差价导致中国钢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多支付了数千亿美元 [5] - 以必和必拓为首的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过去在价格谈判中不肯让步 [5] 中国的战略准备与反击底气 - 中国从2022年开始落子,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目的是将分散在各大钢厂的采购权集中,形成统一谈判窗口 [6][8] -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矿源,包括巴西和西非 [9] - 西非西芒杜铁矿勘探结果惊人,全面开采后年产量可达1.2亿吨,相当于中国年进口总量的十分之一 [10][11] - 第一批西芒杜铁矿计划于今年11月份运抵中国 [12] - 新矿源使得澳大利亚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13] 市场环境与时机 -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需求下滑,铁矿石价格已从去年高点回落 [14] - 在全球需求下滑背景下,只有澳大利亚仍坚持高价,导致国际买家转向别处 [15] - 作为全球最大客户的中国一旦停止采购,澳大利亚将面临无人接盘的尴尬局面 [16]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单一,依赖矿产出口作为经济命脉 [16] - 全球其他国家基本已找好卖家,无法消化澳大利亚的庞大产量,只有中国能承接 [16] - 若争端处理不善,澳大利亚下半年矿产出口可能面临全球性停滞 [16] - 消息传出后,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股价应声下跌且跌势不止 [17][18] - 中国此前对澳大利亚大豆出口的反制已让对方尝到苦头,粮食和矿产这两大经济支柱均受影响 [20] 谈判态势与未来展望 - 此次中国的反击准备已久,并非一时冲动 [5] - 澳大利亚目前骑虎难下,硬扛将导致经济损失扩大和政府财政紧张 [20] - 谈判的主动权已不在澳大利亚手上 [20] - 如果中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制措施可能不会轻易终止 [22]
澳大利亚懵逼:中美关税战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打到我的脑袋上?
搜狐财经· 2025-10-06 21:43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所有国有钢铁厂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海运铁矿石,包括已装船出港的货物 [3][6] - 此举旨在推动铁矿石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并获取定价主动权 [10][12]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表示失望,并强调铁矿石出口对两国经济的重要性 [6]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占其总出口量的85%以上 [4][20] - 铁矿石出口是澳大利亚主要收入来源,对华出口总额的60%以上来自铁矿石 [8] - 2024-2025财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收入达1160亿澳元,停购可能导致该收入大幅削减 [8] - 澳大利亚政府报告指出,对华铁矿石出口减少10%将导致其GDP下降1.2个百分点 [20] 中国的战略意图与举措 - 核心诉求是铁矿石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以突破美元定价体系,获取定价权并规避汇率风险 [10][12][22] - 全球铁矿石供应增加,价格较去年下降近20%,但必和必拓仍坚持高价,价格谈判是停购的另一原因 [14] - 中国正多元化铁矿石进口来源,包括从巴西进口量显著增加,以及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预计2024年底投产,年产量6000万吨) [16] - 通过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国内钢企议价权,已与巴西淡水河谷签署低价长期供应协议 [24] - 在海外获取矿场权益,构建“自有矿源+全球采购”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 [26] 行业与市场格局 - 澳大利亚难以找到替代买家,印度需求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日韩及欧美市场无法消化其庞大产能 [18] - 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成本约为每吨十几美元,但对中国售价可高达成本的十倍 [10] - 中国钢铁行业7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长期依赖澳大利亚存在供应链风险 [26] - 中国此举可能削弱澳大利亚在铁矿石市场的垄断地位,重塑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规则 [30]
全球钢铁行业变天?中国暂停购买澳洲铁矿,背后是怎样的布局?
搜狐财经· 2025-10-06 20:37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宣布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包括已装船的12艘货轮 [2] - 暂停采购的表面原因是必和必拓铁矿石品位下降,但双方在价格折扣上未能达成一致 [2] - 此事件被视为全球铁矿石定价权之争的开端,反映了中国重塑全球钢铁产业的能力 [2] 全球铁矿石市场格局 - 全球铁矿石市场由三大巨头主导: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根基在澳大利亚)和巴西淡水河谷 [4] - 三大巨头掌握定价权,在莫里森时期曾将铁矿石价格炒作至267美元/吨 [4] - 2024年,三大巨头净利润达1840亿元,而整个中国钢铁行业总利润仅为290亿元 [4] - 必和必拓的开采成本约为10多美元/吨,出售价格高达130美元/吨,毛利率超过90% [6]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 中国消化全球75%的海运铁矿石,钢铁年产量超过10亿吨 [4] - 中国钢铁行业利润微薄,每吨利润仅29元 [4] - 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净利率不足3%,马钢、鞍钢、八一钢铁等企业净利率为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6] - 行业分配规则不公平,需降低上游铁矿石价格以保障企业利润空间 [6] 中国的战略布局与应对 - 为提升话语权,中国于2022年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改变钢厂各自为战的局面,实行统一谈判 [6] - 此次暂停采购澳洲铁矿标志着多年布局开始发挥作用 [6] 布局一:深化与巴西的合作 - 巴西淡水河谷是全球三大巨头之一,可抗衡澳洲铁矿 [8] - 巴西铁矿储量全球第二,去年产量创7年新高,达3.28亿吨,今年出口量预计达4亿吨 [9] - 巴西铁矿平均含铁量高达65%,开采成本低 [9] - 中国修建的钱凯港和计划中的两洋铁路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 [9] - 中巴贸易合作加深,中国以汽车、电子产品等工业品换取铁矿石,双方28%的铁矿石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9] 布局二:掌控非洲西芒杜铁矿 - 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是“王炸”级资产,总储量高达50亿吨,矿砂品位多在65%以上,超过澳洲铁矿 [10][12] - 该矿为露天矿,开采成本低,由中国企业(如中铝、宝武)主导从开采到运输的所有环节 [12] - 西芒杜铁矿初期年产能为1.2亿吨,首艘满载矿石的货轮将于10月抵达中国 [12] - 暂停澳洲进口的时间点与西芒杜矿石到港时间相契合,战略意图明显 [12] 行业前景展望 - 中国钢铁产业的技术领先全球,但过去受制于铁矿石进口依赖 [14] - 通过海外布局控制产业链上游,其发展路径可参考中国稀土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组建六大集团、实施总量控制扭转了无序竞争和亏损局面 [14] - 预计中国钢铁产业未来将像稀土一样,成为一张重要的底牌 [14]
中国开始全面反击: 暂停澳铁矿石进口! 大豆与铁矿关键被中国抓住
搜狐财经· 2025-10-06 17:52
事件概述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暂停进口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海运铁矿石 [1] - 此举被解读为旨在夺回铁矿石定价权和撬动美元霸权的战略行动 [1]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称此事“令人失望” [1] 历史背景与市场格局 - 自2000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一度买走全球海运铁矿石的60%以上 [3] - 全球优质铁矿石被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家公司垄断,控制全球70%以上海运量 [5] - 2003年至2010年,中国钢企在年度“长协价”谈判中屡次失败,被迫接受高价 [5] - 2008年谈判中,三大矿山要求涨价65%至71%,并通过金融炒作将现货价推高至200美元/吨以上,最终中国钢企被迫接受80%至96%的涨幅 [7][8] - 2005年铁矿石价格涨幅达71.5% [10] 中国的战略破局举措 - 第一招:开发新矿源,重点投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该矿平均品位超过65%,预计2026年产能达6000万吨,最终实现1.2亿吨满产 [12] - 第二招:整合采购力量,于2022年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统一代表国内钢企进行采购谈判 [14] - 建立自主价格体系,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于9月28日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 [14] - 推进人民币结算,此次禁令精准针对“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旨在斩断华尔街金融投机的影响 [14] 类比案例:大豆贸易战 - 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客户,2025年前四个月采购量超过2300万吨 [18] - 2025年5月贸易摩擦升级后,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订单转向巴西等国 [18] - 导致美国当年产量超过1.2亿吨的大豆价格暴跌,伊利诺伊州农场主每1000亩地净亏损超过10万美元 [20] - 此举影响了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和特朗普核心票仓,展示了中国作为最大市场的力量 [20] 核心战略目标 - 夺回被垄断二十多年的铁矿石定价权 [1][10] - 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结算中的霸权地位 [1][14] - 通过集中买方力量和开发替代资源,改变卖方集中的市场格局 [10][12][14]
澳矿企为何敢逆势抬价?这场中澳铁矿石博弈谁在冒险?
搜狐财经· 2025-10-06 17:41
核心观点 - 澳大利亚矿企坚持2025年铁矿石长协价为109.5美元/吨并拒绝人民币结算,与国内钢企的降价要求形成直接冲突 [1][3]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宣布自2025年9月底起全面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等美元计价铁矿石,转向多元化采购并以人民币结算 [3] - 澳大利亚矿企面临降价或接受人民币结算的选择,否则可能面临丢失中国市场份额及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 [3][4] 价格立场与分歧 - 澳大利亚矿企(如必和必拓)坚持2025年铁矿石长协价格维持在109.5美元/吨 [1][3] - 国内钢企要求铁矿石价格降至100美元/吨以下,否则每年需多支付超过200亿美元 [3] - 铁矿石现货价格已降至80美元/吨,当价格高于100美元/吨时会挤压钢企利润,价格在70美元/吨时大部分钢企可实现盈利 [3] 结算方式与采购策略转变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将自2025年9月底开始全面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等公司的美元计价铁矿石 [3] - 采购策略转向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矿企以及巴西等新货源,并采用人民币结算 [3] - 巴西已开始对华铁矿石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3] 市场影响与潜在后果 - 澳大利亚矿企若拒绝降价或接受人民币结算,可能面临丢失中国市场份额的风险,进而拖累其GDP增长速度 [3][4] - 中国通过整合采购(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开发新货源(如巴西、几内亚)及技术升级,减少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增强了议价能力 [3] - 全球铁矿石贸易格局正发生变化,尊重买家需求并适应新规则是长远合作的基础 [4]
中国开始全面反击:暂停澳铁矿石进口!大豆与铁矿关键被中国抓住了
搜狐财经· 2025-10-06 10:51
中国暂停进口必和必拓美元计价铁矿石事件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通知主要钢厂和贸易商暂停进口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 [1] - 此举引发澳大利亚恐慌,澳大利亚总理呼吁中国尽快恢复进口铁矿石 [1] - 分析认为中国此举旨在拿回铁矿石定价权并加速脱离美元体系 [1] 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进口约12.37亿吨铁矿石,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7.2亿吨,占总进口量58.2% [3] - 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占全球进口量60%以上 [5] - 全球三大铁矿石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寡头垄断,控制全球70%以上铁矿石海运业务 [5] 历史铁矿石价格谈判困境 - 2003至2010年8年间,中国与三大巨头的铁矿石长协谈判每年失败 [5] - 2007-2008年谈判中,三大矿商要求涨价65%-71%,中国坚持涨幅50%左右,最终被迫接受上涨80%-96%的价格 [6] - 2005年三大矿商联合抬价71.5%;2009年铁矿石需求下滑现货价大跌,但三大矿商仍坚持高价长协 [8] 中国争取铁矿石定价权的策略 - 推动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可开采量超24亿吨,平均品位65%以上,2026年产能达6000万吨,30个月内实现1.2亿吨满产 [9] - 2022年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国内钢企采购需求,以单一大买家身份谈判增强议价能力 [9] - 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推出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构建中国自身价格体系 [10] - 推进人民币结算,直接禁止采购非人民币定价的铁矿石 [10] 中美大豆贸易战案例 - 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单一出口对象,占美国出口1/3以上;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比例最高达40%,总量超3366万吨 [17] - 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再未从美国进口一粒大豆,美国大豆丰收总产量超1.2亿吨但中国订单归零 [17] - 中国将大豆订单转至巴西,美国农场主面临巨额亏损,每1000亩净亏超10万美元 [21] - 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暴跌,可能影响特朗普中期选举,并导致美国大豆种植业萎缩 [21]
澳铁矿棋局生变!中方阳谋直刺美元软肋,全球货币博弈骤然加剧
搜狐财经· 2025-10-06 09:09
铁矿石战局:阳谋布局,撼动全球货币体系 金融界,一场无声的战役已然打响。当全球目光仍聚焦于中东,揣测着"石油人民币"的未来走向,期待 着沙特与美国关系的微妙变化时,中国已将目光投向南半球,悄然布局澳大利亚铁矿石产业,这步棋暗 藏玄机,足以令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为之警觉。 这犹如武林高手过招,世人皆瞩目于双方内力的比拼,而一方却出其不意,撒出一把沙尘,直击对手要 害。这策略看似"不光明磊落",实则精妙绝伦。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向国内主要采购商发出"建议":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以美元结算的海 运铁矿石。必和必拓,矿业巨擘,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企业,每年从中国市场攫取巨额利润。此举,无 疑是对其美元交易体系的精准打击。 人们或许会联想到中澳关系是否再次恶化,毕竟两国贸易摩擦历历在目。然而,若仅止步于此,便忽略 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每一步都蕴含着系统性的战略规划与后续布局。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至"去美元化"的浪潮。呼声虽高,却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因为美元霸权不仅仅是货 币体系,更是一个与石油贸易、军事力量、全球结算网络紧密结合的庞大生态系统。而维系这个体系的 根本,正是石油美元机制。 设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