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盛(GS)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后续改革举措可期
证券时报· 2025-03-26 08:20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有4家外资独资券商(法巴证券、高盛中国证券、摩根大通证券、渣打证券)和8家外资控股合资券商在华展业,其中摩根士丹利证券、星展证券、汇丰前海证券外资持股比例达90%以上 [3] - 中外资机构双向合作加强,易方达基金与巴西伊塔乌资产管理公司开展ETF互挂合作,汇添富基金与安中集团探索中阿ETF互联互通,利安-招商新兴亚洲精选指数ETF在新加坡上市 [3] - 监管部门推动制度型开放,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文件支持外资机构在华设立机构,推进"基金互认""ETF互挂""跨境理财通"等试点 [4] 中国资产吸引力 - 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资产,高盛、富达国际、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密集发声,认为中国股市经历有史以来最强开年表现,政策支持及科技突破将推动涨势持续 [6] - A股和港股稳中向好,科技成长板块表现突出,TMT板块成交占比达40%-50%,外资机构调研聚焦人工智能、医疗、消费等行业 [6] - 贝莱德基金指出中国股票仍处估值洼地,若增量政策持续出台,外资有望加速回流 [6] 外资机构布局与政策支持 - 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企业全球化将消除估值折价并转为溢价,2025年成为全球重新认识中国竞争力的关键年 [1] - 证监会持续优化外资政策,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推动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提升外资参与便利性 [8][9] - 外资机构呼吁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加快展业审核速度,丰富跨境投资产品供给 [9]
Goldman Sachs (GS) Outperforms Broader Market: What You Need to Know
ZACKS· 2025-03-26 06:56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高盛集团展开,介绍其股价表现、盈利预测、估值等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 [1][2][7] 股价表现 - 最新交易时段收盘价为585.94美元,较前一日上涨1.01%,跑赢标普500指数、道指和纳斯达克指数 [1] - 过去一个月股价下跌7.35%,逊于金融板块和标普500指数表现 [1] 盈利预测 - 即将公布的财报预计每股收益12.57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5%,预计营收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7.16% [2] - 整个财年预计每股收益46.13美元,营收569.8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增长13.79%和6.48% [3] 分析师预测 - 分析师预测的调整反映短期业务趋势,积极变化表明对公司业务和盈利能力看好 [4] - 过去一个月,Zacks共识每股收益预估下降2.1%,目前Zacks排名为3(持有) [6] 估值情况 - 目前远期市盈率为12.57,低于行业平均的15.29,处于折价交易 [7] - 目前PEG比率为0.82,低于金融投资银行行业平均的1.09 [8] 行业排名 - 金融投资银行行业的Zacks行业排名为36,位居所有超250个行业的前15% [8] - Zacks行业排名衡量行业组实力,前50%的行业表现优于后50%一倍 [9]
Fleetio Raises over $450 Million Series D and Acquires Auto Integrate to Create Customer-Centric One-Stop-Shop for Fleet Maintenance
Newsfilter· 2025-03-25 23:00
文章核心观点 - Fleetio收购Auto Integrate,融资超4.5亿美元,合并业务估值超15亿美元,旨在为车队维护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1] 收购情况 - Fleetio宣布收购Auto Integrate,同时成功融资超4.5亿美元用于此次收购,合并业务估值超15亿美元,融资轮由现有投资者Elephant和新投资者高盛另类投资部的Growth Equity共同领投 [1] 合并后业务规模 - 合并实体将服务超800万辆汽车,每年通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超11万家维修店处理超1300万份维修订单 [2] 各方观点 - Fleetio CEO称收购能为客户提供最简单高效的车队维护和管理解决方案 [3] - Fleetio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表示合并对车队和维修店是变革性举措,能消除摩擦 [3] - Auto Integrate CEO称与Fleetio合作可提供客户所需的统一平台,降低成本 [4] - 高盛Growth Equity副总裁认为合并能产生大量数据,洞察车队维护趋势 [5] - Elephant称此次收购是提升客户体验的变革性机会 [5] 公司介绍 - Fleetio是领先的车队优化平台,为超7500个公共和私人车队提供服务,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 [6][7] - Elephant是专注于企业软件、消费互联网和移动市场的风险投资公司 [8] - 高盛是全球领先的另类投资机构,资产超5000亿美元,经验超30年,自2003年以来,其另类投资部的Growth Equity已投资超130亿美元 [9][12]
高盛大幅调低全球AI训练服务器出货量,全线下调相应供应链股价预期
硬AI· 2025-03-25 20:41
高盛下调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 - 高盛将2025年机架级AI服务器出货量从3 1万台下调至1 9万台 2026年从6 6万台下调至5 7万台(144-GPU等效计算)[2][4] - 调整主因包括产品过渡期影响 供需不确定性以及生产复杂性挑战[4][7]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台湾ODM/散热供应链表现强劲 但全年出货量将受2025年第三季度产品转型影响[3] AI服务器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AI训练服务器仍是主要增长动力 受高级AI模型计算需求推动[7] - 2025年AI训练服务器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0%至1600亿美元 2026年同比增长63%至2600亿美元[8] - 高性能AI服务器需求不会被机架级完全取代 主板解决方案因设计灵活性仍受部分客户青睐[5] 供应链公司目标价调整 - 高盛下调广达 鸿海 FII 纬创 艾维克 双鸿等中国台湾供应链公司目标价 降幅7%-21%[3][11] - 广达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 因其目标价上行空间相对较小[3][11] - ASIC AI服务器相关企业表现预计持续优于GPU AI服务器供应商[3] 细分市场预测 - 高功率AI服务器2025-26年出货量预计42 3万台/42 3万台(8PU当量) 市场规模1060亿美元/1040亿美元[12] - AI推理服务器2025-26年销量预计增长41%/39% 价值增长105%/33%[12] - 通用服务器2025-26年销量预计增长6%/4% 收入同比增长9%/7%[12]
高盛资管全球险资调查:仅17%险资增配美股,私募资产最受关注
华尔街见闻· 2025-03-25 20:00
高盛资管全球险资调查:仅17%险资增配美股,私 募资产最受关注 2025年3月25日,高盛资产管理最新发布第十四届全球保险调查《重大转向》。 调查显示在不断变化的地缘环境背景下,全球大多数保险机构担心通货膨胀对其投资组合的影响。52% 的受访保险公司视通胀为最大的宏观经济风险,高于2024年的42%,几乎重回2023年水平。 尽管市场可能受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保险公司对私募资产的配置需求仍然强劲, 只有17%的保险公司计划增加对美国股票的配置,10%计划增加对欧洲股票的配置。 在固定收益方面,35%的保险公司预期在2025年将增加久期风险,低于一年前的42%,这一转向谨慎乐 观的态度显示出,未来利率环境对寻求收益的投资者仍具吸引力。 最受关注的是:高盛资产管理调查显示58%的保险公司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私募信贷的配置。 更看好私募资产 高盛买方部门的调查显示,保险公司认为,会对其投资组合构成风险的前五大宏观经济问题为: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亚太区保险公司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或维持整体组合。与2024年相似,亚太 区内保险公司对信贷风险的偏好仍然最高,为42%,而美洲为16%,欧洲、中东和非洲 ...
Clinical AI Leader Navina Secures $55M Series C Funding Led by Growth Equity at Goldman Sachs Alternatives
Prnewswire· 2025-03-25 19:00
文章核心观点 - 纳维纳(Navina)完成5500万美元C轮融资,总融资达1亿美元,此轮由高盛另类投资部成长股投资团队领投,资金将推动其人工智能临床智能平台发展,加速在美国医疗市场扩张,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1][2] 公司融资情况 - 纳维纳完成5500万美元C轮融资,总融资达1亿美元,由高盛另类投资部成长股投资团队领投,现有投资者Vertex Ventures Israel、Grove Ventures和ALIVE参与 [1] 公司发展目标 - 投资将加速纳维纳在美国医疗市场扩张,提升其专有AI技术,通过为每次门诊互动提供主动临床智能,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2] - 公司将加速其专有AI开发,成为统一患者数据的权威来源,提高整个生态系统效率和护理质量,扩展平台功能以进一步自动化和优化工作流程 [6] 公司业务情况 - 纳维纳的AI副驾驶已成为基于价值的医疗组织的可靠解决方案,服务1300多家诊所的超10000名医疗专业人员,支持超300万患者护理,已与agilon health等行业领导者建立合作,获2025年KLAS最佳临床医生数字工作流程称号 [3] - 纳维纳为临床医生和护理团队提供实时、数据驱动的见解,其AI副驾驶可提供临床见解,支持整个护理过程的有效决策,同时显著减轻行政负担,每周活跃使用率达86% [5] - 纳维纳的AI副驾驶将临床智能带给临床医生和护理团队,将零散患者数据转化为简洁患者档案,减少漏诊,提高质量指标和风险调整准确性,减轻行政负担 [7] 行业现状 - 医疗行业向基于价值的医疗转变,准确及时的临床智能需求愈发关键,但数据碎片化、手动工作流程低效和行政负担加重,使临床医生难以提供主动、预防性患者护理,导致临床结果不佳和护理成本高昂 [4] 投资方情况 - 高盛是全球领先的另类投资机构,资产超5000亿美元,有超30年经验,投资涵盖私募股权、成长股等全领域,其另类投资平台是高盛资产管理的一部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球监管资产超3.1万亿美元 [9][11] - 自2003年以来,高盛另类投资部成长股投资团队已向由有远见的创始人及CEO领导的公司投资超130亿美元,专注于多个行业的成长阶段和技术驱动型公司投资 [12]
高盛大幅调低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全线下调相应供应链股价预期
华尔街见闻· 2025-03-25 18:59
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下调 - 高盛下调2025年及2026年机架级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从3.1万台和6.6万台下调至1.9万台和5.7万台(以144-GPU等效计算)[1] - 调整主要源于产品过渡期影响、生产复杂性挑战、需求端变数及关税风险[4] - AI训练服务器仍是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但增速低于预期,2025年收入预测从1790亿美元下调至1600亿美元,2026年从2480亿美元调整至2600亿美元[3] 细分市场表现差异 - 高功率AI服务器2025-26年出货量预计稳定在423,000台(以8PU当量计算),市场规模从900亿美元/660亿美元上调至1060亿美元/1040亿美元[5] - AI推理服务器2025-26年销量预计增长41%/39%,价值增长105%/33%,受益于应用领域扩大[5] - 通用服务器2025-26年销量预计增长6%/4%,收入同比增长9%/7%,受更换周期复苏和新CPU平台推动[5] 供应链公司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高盛下调中国台湾ODM/散热供应链公司(广达、鸿海、FII、纬创、艾维克、双鸿)目标价7%-21%,广达评级从"买入"降至"中性"[1][7] - 调整原因包括机架级AI服务器需求不确定性、生产过渡期导致的交付放缓[7] - ASIC AI服务器相关企业表现预计持续优于GPU AI服务器供应商[1] 行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AI服务器产业从狂热增长转向理性扩张,但AI基础设施投资仍是科技行业主要增长动力[8] - 高性能AI服务器需求不会被机架级形态完全取代,主板解决方案因设计灵活性仍受部分客户青睐[2] - 行业增长步伐受多重限制因素影响,将比此前市场预期更为温和[8]
Inside Goldman Sachs' Big Bet on AI at Scale
PYMNTS.com· 2025-03-20 23:4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盛在业务中全面推广和扩展人工智能能力,以获取生产力和效率提升的好处,今年重点在于扩大应用规模 [1] 高盛的AI策略 - 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发展AI,创建“AI冠军”团队,负责在各业务线寻找AI的有效用例 [3] - 推出内部AI应用GS AI Assistant,为银行家、交易员等员工服务,目前约10000名员工可使用,今年将在公司全面推广 [4][5] - 构建内部GS AI平台,为不同业务用例的AI应用提供基础,与科技公司合作大规模部署AI能力,并注重安全和治理 [8] AI对高盛的影响 - 利用AI提升工程团队绩效,公司有超12000名开发者,占总员工四分之一,该团队效率提升将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7] - 开发者用例是早期大规模采用且受益的用例,未来12 - 24个月将有更多能力被采用 [8][9] 行业情况 - 行业数据显示企业开始收获AI资本投资的好处,信息公司中57%报告生成式AI部署有非常积极的投资回报率 [2] - 高盛与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美国银行等华尔街银行巨头一样,积极发展AI能力 [6] 未来展望 - 高盛在推出大语言模型的同时,为AI智能体的到来做准备,将其视为重塑整个工作流程而非单一任务 [11] - 公司对文档或生命周期管理的AI用例有浓厚兴趣,认为这是利用技术为业务创造价值的下一代方式 [12]
高盛观点 | 全球卫星市场或将增长七倍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3-20 18:25
卫星市场规模预测 - 未来五年内全球将发射多达70,000颗低轨道卫星,其中约53,000颗可能来自中国 [1] - 到2035年卫星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增长至1080亿美元,最乐观情况下可能达到4570亿美元 [1] - 中国卫星公司非常活跃,至少有三家运营商已提交超过10,000颗卫星的巨型星群网络申请 [9] 卫星发射成本与技术挑战 - 每公斤卫星有效载荷成本或将高达12,000美元,但未来可能降至100-200美元 [4][5] - 需要约46万颗卫星才能覆盖世界一半人口,因每颗卫星带宽为每秒960吉比特但传输速度仅每秒100兆比特 [4] - 卫星寿命较短会产生大量太空碎片,需积极管理 [4] 卫星技术演进与优势 - 火箭推进器重复使用及不锈钢材料替代降低发射成本 [5] - 每颗卫星带宽升级减少组网所需卫星数量,地面站密度增加可降低延迟 [5] - 卫星可辅助海底电缆支持高速跨国网络,无需与本土电信运营商交换数据 [9] 卫星应用场景与市场潜力 - 为缺乏传统基础设施的地区(如飞机、船舶、灾区)提供互联网覆盖 [9] - 全球25亿人无法访问互联网,卫星可提供关键数据服务 [9] - 最终主流用例将是6G通信,并可能纳入移动网络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9][5] 行业竞争与资源分配 - 更多参与者进入市场争夺频率资源,2025年卫星发射数量将加速增长 [6] - 理想高度的最佳轨道资源有限,促使公司加快国际电信联盟申请 [6]
高盛专访|对话王亚军:中国境外IPO市场已开始复苏
高盛GoldmanSachs· 2025-03-20 18:25
中国境外IPO市场复苏 - 中国境外股票发行市场已进入复苏阶段 2024年底感受到复苏迹象 2025年复苏趋势加速[3][4] - 2024年中国境外发行市场融资额达448亿美元 较2023年195亿美元增长超一倍 但与历史平均值750亿美元仍有差距[4] - 2025年前10周港股融资额达130亿美元 同比激增23倍 按此速度推算全年融资额或达650亿美元 接近历史均值[4] - 大型IPO项目密集落地 国际长线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上市后股票表现强劲[5][6] 国际长线投资者回归 - 国际顶级长线投资者(管理资产规模达数千亿美元)自2024年底起爆发性回归 扭转2022-2023年几乎缺席的局面[8][9] - 长线资金具有深度研究基础且持有周期长 其回归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带动股指上涨与IPO认购火爆[8][9] - 投资者行为反映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资金流入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9] 中国资产投资机遇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2024年启动复苏 2025年进入加速阶段 市场估值修复趋势明确[7][9] - 港股市场深度与韧性凸显 超大规模股票发行可行性增强 融资活跃度将显著提升[9] - 政策支持与估值优势使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配置中吸引力提升 新一轮投资机遇正在形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