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S)

搜索文档
Goldman Sachs (GS) Increases Despite Market Slip: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ZACKS· 2025-05-24 06:46
股价表现 - 高盛(GS)最新收盘价为59854美元,单日涨幅005%,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067%)、道指(-061%)和纳斯达克指数(-1%) [1] - 过去一个月股价累计上涨969%,跑赢金融行业同期涨幅(627%)但落后标普500指数涨幅(1065%) [1] 即将发布的财报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16日发布财报,预计每股收益982美元,同比增长1392% [2] - 预计季度营收1371亿美元,同比增长769% [2] - 全年共识预测显示每股收益4441美元(增长955%),营收5552亿美元(增长376%) [3] 分析师预期调整 - 过去30天Zacks共识EPS预期下调232% [5] - 正向的盈利预测修正通常反映市场对公司业务前景的乐观态度 [3] 估值指标 - 当前远期市盈率为1347倍,低于行业平均的1472倍 [5] - PEG比率为081,显著低于金融-投行行业平均的12 [6] 行业排名 - 金融-投行行业当前Zacks行业排名为204,处于全部250个行业中后18%分位 [6] - Zacks行业排名前50%的行业平均表现是后50%的2倍 [7] 投资评级 - 当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 [5] - Zacks评级系统1(强力买入)股票自1988年以来年均回报率达25% [5]
30年日债这么跌,会把30年美债一起拖下水?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17:20
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至历史高位,目前已与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当,这一上升趋势始于4月中旬并持续至今 [1] - 自4月初以来,30年期日债收益率已经飙升了85个基点,同期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了60个基点 [3] - 30年期日债货币对冲后收益率对美元投资者高达7.03%,高于30年期美债的4.96%;对欧元投资者高达4.68%,较该地区同期限债券高出162个基点 [4] 价值陷阱与供需失衡 - 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日债陷入"价值陷阱",即便货币对冲后债券看起来"便宜"但可能进一步下跌 [2] - 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国债市场52%的份额,但随着央行开始逐步缩减其庞大的债券持有量,日本国债需求面临考验 [6] - 技术性和仓位因素加剧了抛售,包括杠杆做空和长期债券需求问题,抛售主要集中在长期债券 [6] 全球债市的结构性问题 - 全球债市面临共同的三重压力:持续通胀压力、ALM投资者需求下降、政府融资需求高企 [2] - 日本核心通胀率已连续两年超过日本央行2%的目标 [8] - 各国政府的大规模融资需求对长期债券供应造成巨大压力,大多数发达市场国家的财政赤字率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 [8] - 30年期日债对G4债券产生了约80个基点的上行压力,是G4市场中最大的看跌冲击源 [9] 对美债市场的影响 - 日债持续走弱暗示美国长期国债也面临同样命运,美债收益率曲线可能进一步陡峭化 [3] - 长期美债的收益率与久期风险相比性价比不高:2年期及以下美债每单位DV01风险收益率为0.91个基点,21年期以上仅为0.28个基点 [12] - 对冲后的日债收益率对美国投资者具有明显吸引力,可能导致投资组合重新配置,进一步打压美国长期债券市场 [12] 日本央行可能的政策应对 - 降低发行债务期限(类似英国DMO做法),但不太可能改变长期债务的根本价格 [14][15] - 财政约束短期内不太可能 [16] - 调整量化紧缩(QT)路径,包括对长期债券的购买 [17] - 预计日本央行将在通胀压力下最终回归渐进式加息路径,终端利率将达到1.5% [18]
高盛:调查显示,企业已开始经历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快讯· 2025-05-23 17:09
企业成本上升 - 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已经经历了成本上升,主要由于关税和贸易不确定性 [1] - 企业预计短期和长期成本都将进一步上升 [1] 供应链影响 - 供应链延误预计将对收入造成冲击 [1] 商业模式调整 - 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正在重新思考长期商业模式 [1] - 战略适应需要灵活性和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持续增长 [1]
美债问题有出路吗?高盛交易员:有三条路,黄金和数字币已经体现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11:09
美债-美股恶性循环的解决方案 - 市场对美国财政前景担忧加剧 导致20年期国债拍卖结果糟糕 市场局势恶化 [1] - 德意志银行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修订特朗普减税法案并实施更严格财政政策 二是使美元贬值以增强美债对外国买家吸引力 [1] - 高盛交易部门指出美债收益率飙升对风险资产造成压力 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和黄金 加密货币等非传统资产崛起 [1] - 收益率与股市关系呈非线性 超过阈值后将对股市产生实质性影响 [1] 市场反射性循环与资产配置转向 - 财政支出持续且美国经济保持韧性将导致压力集中在长期利率和美元两个关键排气阀 [2] - 解决方案包括大规模削减政府支出 金融抑制政策管控收益率曲线 美联储或财政部干预美元汇率 [3] - 资金正涌入黄金和加密货币等非传统资产 因上述解决方案均不支持美元走强 [2] - 黄金 加密货币及非美股市优异表现显示市场已开始为结构性压力定价 [2] 美股基本面与前景分析 - 近期美股受技术性需求推动 但净额不高且波动性压缩推动股票需求 [3] - 高关税税率将间接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形成新税收效应 [3] - 利率水平上升 基本面增长难受益 临时性需求前置已结束 [3] - 波动性被重置且存在上升空间 股市风险回报比较差 [3]
Goldman Vs Evercore: Which Investment Banking Stock is a Smarter Bet?
ZACKS· 2025-05-23 00:47
投资银行行业概况 - 投资银行行业长期前景乐观但短期动能减弱 2025年初因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的商业友好政策和放松监管预期而乐观 但关税提议导致市场波动和经济放缓担忧 并购活动复苏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显现 [2] - 行业过去六个月平均增长0.8% 高盛股价同期微跌0.1% Evercore则大幅下跌28.7% 反映短期投资银行业务前景疲软 [9] 高盛(GS)分析 - 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 受企业债务和股权发行及交易活动推动 但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滑8% [3] - 保持全球并购市场领导地位 客户信任度高且交易积压增加 待运营环境改善后将转化为更高收入 [4] - 战略退出非核心消费银行业务 包括终止与苹果在Apple Card和储蓄账户的合作(可能早于2030合约到期) 并已出售GM信用卡业务和GreenSky平台 聚焦高利润的投行和交易业务 [5][6] - 当前12个月远期市盈率12.72倍 高于五年中位数10.17倍 但低于行业平均13.73倍 股息率2.02%高于行业1.12% [11][14] - 2025年二三季度收入预计同比增长7.7%和6% 盈利预计增长13.9%和20.9% 盈利预测一周内未调整 [18] Evercore(EVR)分析 - 2025年3月31日投行及股票业务占总收入95.9% 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8.6% 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趋势 [7] - 积极扩充投行团队 截至2025年3月31日拥有197名高级董事 计划通过扩大客户群和地域覆盖推动收入增长 [8] - 当前12个月远期市盈率18.06倍 显著高于五年中位数12.4倍和行业平均13.73倍 股息率1.43% [11][14] - 2025年二三季度收入预计同比下滑7.1%和1.2% 盈利预计下降22.7%和3.4% 盈利预测一周内未调整 [19] 两家公司比较 - 高盛在估值(行业折价vs Evercore溢价)、股息率(2.02% vs 1.43%)和盈利增长稳定性方面占优 [11][14][18][19] - Evercore规模较小但专注投行业务 近年保持收入增长但短期业绩预期逊于高盛 [7][19] - 高盛Zacks评级为"持有"(Rank 3) Evercore为"强力卖出"(Rank 5) [22]
Goldman Consolidates Asia IB Businesses, Boosts Regional Synergy
ZACKS· 2025-05-23 00:36
高盛亚洲投行业务整合 - 高盛集团将亚洲三个独立的投行业务部门合并为一个单一单元,以整合区域交易咨询和资本市场能力 [1] - Iain Drayto被任命为新统一的亚太投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将负责除日本外的亚洲市场,并与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管紧密合作 [2] - 公司表示新结构将实现更全面的客户参与、更有效地部署全球和区域专业知识,并为员工提供更多职业机会 [3] 高盛战略调整聚焦投行业务 - 公司重新聚焦投行和交易等核心优势业务,同时缩减消费者银行业务 [4] - 2024年10月将GM信用卡业务转让给巴克莱银行,巴克莱将在今年收购该业务的应收账款 [4] - 2024年完成出售家居装修贷款平台GreenSky给投资者财团,退出消费者金融业务,将资本重新配置到利润率更高、更具扩展性的投行业务 [4] 高盛股价表现 - 过去六个月高盛股价下跌0.2%,而行业增长0.8% [7] 其他银行重组动态 - 汇丰控股计划在2025年3月加强亚洲和中东的投行业务,此前已退出欧美关键业务 [9] - 汇丰将专注于全球债务和其他融资活动,以及在亚洲和中东的并购和股权资本市场业务 [10] - 巴克莱银行计划削减无利可图的客户关系,减少投行资本配置比例,将资本重新部署到更高收入业务 [11] - 巴克莱在2024年2月宣布三年计划,计划从成本基础中节省20亿英镑,并将资本重新配置到国内业务 [11]
2025年《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财富FORTUNE· 2025-05-22 22:07
榜单评选标准 - 采用更复杂的评分系统,结合业务指标(12个月和三年周期数据)、高管影响力、创新能力、职业轨迹及改善业务努力等维度[1] - 系统更倾向于首席执行官群体,导致部分非CEO高管排名下滑[1] - 以数据为导向,依据企业规模、运营状况或损益表进行评选[1] 地域分布 - 美国上榜女性占比略超半数,大幅领先其他国家[2] - 中国有10人上榜,法国和英国各7人,巴西3人[2] - 华为孟晚舟、百胜中国屈翠容、京东许冉等10位中国女性上榜[2] 行业趋势 - 企业规模作为商业影响力评估标准的绝对性正在减弱[3] - OpenAI前CTO米拉·穆拉蒂成为唯一执掌种子阶段企业的上榜者[3] - 通用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翻倍,营收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6] 企业表现 - 花旗集团净利润从92亿美元增至127亿美元,启动200亿美元股票回购[10] - 超微半导体营收年均增长31%,被视为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最强对手[11] - 桑坦德银行净利润125亿欧元同比增长14%,客户规模突破1.7亿[14] - 立讯精密营收约310亿美元,正探索东南亚和美国新生产基地[79] - 英伟达营收从609亿美元翻倍至1,305亿美元,市值一度逼近3.5万亿美元[120] 领导力案例 - 通用汽车CEO玛丽·巴拉连续两年蝉联榜首,第五次上榜[5] - 埃森哲CEO朱莉·斯威特将敏捷性作为任期标志,员工超80万[7] - 星展集团CEO陈淑珊主导部门扩张,营收从46亿增至170亿美元[16] - 香奈儿CEO利娜·奈尔推动营收同比增长16%至200亿美元[123]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OO格温·肖特韦尔完成多项里程碑发射任务[132] 技术创新 - 超微半导体聚焦高性能AI产品实现复兴[11] - 华为发布性能超越iPhone的新款手机,营收达1,180亿美元[29] - Naver推进"主权AI"概念,营收突破10万亿韩元[89] - 李飞飞创立World Labs开发学习物理规律的AI模型[148] - 微软本财年将投入800亿美元用于AI投资[149]
华尔街两大巨头策略趋同:瑞银高盛齐推消费股+做空利率敏感资产
智通财经网· 2025-05-22 19:23
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与债券收益率上升的投资策略 - 华尔街两大交易部门建议利用贸易紧张局势缓和和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双重趋势获利 买入消费类股票并做空对利率敏感的住房市场 [1] - 特朗普政府降低关税的强硬言论和施压零售商不涨价推动消费类股票跑赢大盘 [1] - 对美国财政前景的担忧推高美债收益率 导致国债下跌 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以上 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升至4%以上 [5] 消费类股票表现 - 瑞银一篮子消费类股票自4月8日以来上涨近28% 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的17%涨幅 [2] - 高盛一篮子消费类股票(特别是面向低收入家庭的股票)周二创下新高 [2] - 低收入消费类股票与住房类股票的比率跃升至2023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2] - 油价下跌使平均汽油价格接近三年低点 低收入家庭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 推动消费 [5] 住房市场与利率敏感领域 - 长期利率上升给购房者带来挑战 抵押贷款利率上升 [5] - 瑞银一篮子美国住房类股票自5月中旬以来下跌3.5% [5] - 做空住房市场的策略得到支持 因利率表现不佳且住房市场难以发挥作用 [5] 期权市场动态 - 消费者必需品精选行业SPDR基金ETF未来一个月下跌10%的期权保护成本与上涨10%的期权成本之比跌破主要移动均线 显示投资者不担心该行业亏损 [8] - SPDR标普住宅建筑商ETF的类似比率50天移动平均线跃升至2024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 [8] - 投资者押注消费者需求持续韧性 尤其是具有上涨势头的股票 [8]
花旗:什么支撑市场走高?看这3个因素就够了
金融界· 2025-05-22 15:34
美股上涨驱动因素分析 核心观点 - 当前美股持续上涨主要由三股力量驱动:程序化交易的CTA、企业股票回购和散户逢低买入资金 [1][3][12] 程序化交易(CTA) - CTA在不同市场行情下均为净买家:横盘时买入146.3亿美元(其中131.9亿流入美国),上涨时买入141亿美元(140.9亿流入美国),下跌时仍买入36亿美元(94.3亿流入美国) [8] - 未来数月CTA仅在市场出现2.5个标准差下跌时转为卖出(984.5亿美元),其他情景保持买入:横盘178.1亿美元(170.2亿流入美国),上涨211.9亿美元(196.1亿流入美国) [10] - Goldman报告显示客户持续关注CTA动向,尽管其在美国市场买入力度有所放缓 [3] 企业股票回购 - 股票回购静默期结束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第二大因素 [2] - 今年回购授权量创历史新高,但实际执行量尚未显著增加,通常执行量占授权量的80-90% [10] - 企业可能保留回购空间,待市场回调时集中操作 [10] 散户资金流向 - 散户单日净买入达54亿美元,其中美东时间12:30前净买入41亿美元,创该时段历史最高纪录(超11个标准差波动) [1] - 散户交易量占比达36%,再创历史纪录 [1] - 散户持续"逢低买入"策略不受市场下跌影响 [12] 市场结构观察 - 标普500 Gamma处于负值区间加剧市场波动 [3] - 机构投资者表现分化:长期机构小幅净卖出,对冲基金整体持平但调整行业配置(回补宏观品种,卖出REITs和公用事业股) [3] - 标普500关键支撑位:短期5650、中期5754、长期5503,均低于当前交易水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