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VEMLY)

搜索文档
创业板指涨逾1% 上涨个股超4100只
快讯· 2025-06-24 09:38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上涨超过1% [1] - 沪指上涨0.22% [1] - 深成指上涨0.71% [1] - 上涨个股数量超过4100只 [1] 行业板块涨幅 - 网约车板块表现强势 [1] - 游戏板块涨幅居前 [1] - 无人驾驶板块表现突出 [1] - 航空机场板块涨幅领先 [1]
上证指数开盘报3380.08点,跌0.04%。深证成指开盘报10074.27点,涨0.26%。创业板指开盘报2024.70点,涨0.35%。沪深300开盘报3862.39点,涨0.12%。科创50开盘报963.79点,涨0.24%。中证500开盘报5683.46点,涨0.16%。中证1000开盘报6082.74点,涨0.07%。
快讯· 2025-06-24 09:34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开盘报3380 08点 跌0 04% [1][2] - 深证成指开盘报10074 27点 涨0 26% [1][2] - 创业板指开盘报2024 70点 涨0 35% [1][2] - 沪深300开盘报3862 39点 涨0 12% [1][2] - 科创50开盘报963 79点 涨0 24% [1][2] - 中证500开盘报5683 46点 涨0 16% [1][2] - 中证1000开盘报6082 74点 涨0 07% [1][2] 指数成交额 - 上证指数成交额45亿 [2] - 深证成指成交额76亿 [2] - 北证50成交额3 3亿 [2] - 万得全A成交额124亿 [2] - 科创50成交额1 0亿 [2] - 创业板指成交额34亿 [2] - 沪深300成交额16亿 [2] - 中证500成交额9 1亿 [2] - 中证800成交额25亿 [2] - 中证1000成交额27亿 [2] - 中证2000成交额46亿 [2] - 万得微盘股指数成交额3 5亿 [2] 年初至今表现 - 上证指数年初至今涨0 84% [2] - 深证成指年初至今跌3 27% [2] - 北证50年初至今涨31 72% [2] - 万得全A年初至今涨2 28% [2] - 科创50年初至今跌2 54% [2] - 创业板指年初至今跌5 46% [2] - 沪深300年初至今跌1 84% [2] - 中证500年初至今跌0 74% [2] - 中证800年初至今跌1 56% [2] - 中证1000年初至今涨2 10% [2] - 中证2000年初至今涨9 65% [2] - 万得微盘股指数年初至今涨29 64% [2]
从 5 次投资 Manus 肖弘聊起:一场仍在进行时的创业长跑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33
投资历程 - 真格基金对肖弘团队进行了5次连续投资,从2016年夜莺科技到2022年Monica和Manus,每次投资估值均提升[1][2][5] - 首次投资夜莺科技100万人民币天使轮,团队为华中科技大学在校生,产品用户达千万级,最终收购退出获得十几倍回报[5][7] - 第二次投资转向中国版Benchling工具"简记",团队已具备完整创业周期经验[1][8] - 第三次投资源于GPT-3技术突破,肖弘迅速转型开发Monica,10天内完成产品立项并在ChatGPT发布后爆发增长[8][11] - 第四次投资Monica时ARR已达几百万美元,红杉、腾讯等机构跟投,产品进入a16z Top 100 GenAI榜单[13][14] - 第五次投资支持浏览器项目Manus开发,促成与猛犸浏览器创始人季逸超合作[13][15] 产品演变 - 产品路径从校园工具"夜莺科技"到企业工具"简记",再转型AI插件"ChatGPT for Google"和Monica,最终升级为AI浏览器Manus[8][11][13] - Monica通过收购命名巧妙的"ChatGPT for Google"插件实现快速增长,该插件与OpenAI/Google无关但名称带来流量红利[11] - 浏览器项目Manus坚持不发布未达标产品,创始人认为"不存在用户的错",最终版本创新性获得认可[15] - 产品策略强调独立发展,Monica与Manus互不导流,体现长期思维[12] 创业者特质 - 创始人肖弘展现快速捕捉技术拐点的能力,从GPT-3到ChatGPT均迅速反应[8][11] - 具备战略取舍魄力,曾自掏腰包收购关键插件并砍掉即将交付的"简记"项目[11] - 坚持产品高标准,浏览器项目因未达创新要求延迟发布[15] - 创业使命始终围绕"为人类打造好用的工具"[7] 行业观察 - AI投资热潮再现,红杉等机构会议室供不应求,创近三年新高[3] - 早期项目估值分化明显,成型产品Monica未获估值提升,市场更关注浏览器概念[14] - 大厂竞争压力显现,字节跳动等企业布局同类产品可能改变创业公司生存环境[63] - 技术迭代带来持续威胁,OpenAI等企业的创新可能直接颠覆现有产品[57] 投资策略 - 重点关注"黑马型"创业者而非传统明星背景创始人,案例包括霸王茶姬、泡泡玛特等[36] - 判断标准从"商业逻辑推导"转向"自下而上"的产品理解,弱化市场规模等问题[38][39] - 建立系统化项目覆盖机制,每周例会追踪GitHub/Product Hunt热点及融资动态[54] - 容错率调整成为关键挑战,需平衡早期项目的高标准与不错失潜力创始人[64]
中国上证综指6月24日(周二)开盘下跌1.5点,跌幅:0.04%,报3380.08点;中国深证成指6月24日(周二)开盘上涨25.88点,涨幅:0.26%,报10074.27点;中国沪深300指数6月24日(周二)开盘上涨4.49点,涨幅:0.12%,报3862.39点;中国创业板指数6月24日(周二)开盘上涨7.07点,涨幅:0.35%,报2024.7点;中国科创50指数6月24日(周二)开盘上涨2.3点,涨幅:0.24%,报963.79点。
快讯· 2025-06-24 09:30
中国股市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6月24日开盘下跌1.5点,跌幅0.04%,报3380.08点 [1] - 深证成指6月24日开盘上涨25.88点,涨幅0.26%,报10074.27点 [1] - 沪深300指数6月24日开盘上涨4.49点,涨幅0.12%,报3862.39点 [1] - 创业板指数6月24日开盘上涨7.07点,涨幅0.35%,报2024.7点 [1] - 科创50指数6月24日开盘上涨2.3点,涨幅0.24%,报963.79点 [1]
A股开盘,上证指数跌0.04%,深证成指涨0.26%,创业板指涨0.35%。
快讯· 2025-06-24 09:30
A股开盘,上证指数跌0.04%,深证成指涨0.26%,创业板指涨0.35%。 ...
29只创业板股获杠杆资金加仓超10%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9:30
创业板融资余额变动 - 创业板股最新融资余额为3450.83亿元,环比增加10.41亿元,融券余额9.09亿元,环比增加1555.16万元 [1] - 创业板指上涨0.39%,创业板股两融余额合计3459.9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0.56亿元 [1] - 融资余额增长的创业板股有491只,其中29股融资余额增幅超过10% [1] 融资余额增幅显著个股 - 海科新源融资余额增幅最大,达76.65%,最新融资余额9057.02万元,股价上涨13.44% [1][3] - C新恒汇融资余额增幅67.06%,四方精创增幅30.21%,股价分别上涨6.84%和19.97% [1][3] - 融资余额增幅10%以上的个股当日平均上涨3.60%,23只上涨,逸豪新材涨停,涨幅20.00% [1][3] 资金流向分析 - 融资余额环比增幅居前个股中,6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的有16只,四方精创净流入2.22亿元,新国都净流入1.71亿元,逸豪新材净流入1.42亿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的有13只,海科新源净流出7588.48万元,北方长龙净流出4321.08万元,满坤科技净流出2946.25万元 [2] 融资余额降幅显著个股 - 融资余额环比下降的个股有443只,其中25只降幅超过5% [4] - 恒宇信通融资余额降幅居首,达22.88%,最新融资余额1527.29万元 [4] - 浙江华远融资余额下降21.37%,通灵股份下降18.77% [4] 行业表现 - 融资余额增幅显著的个股分布在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如海科新源(电力设备)、C新恒汇(电子)、四方精创(计算机) [3] - 融资余额降幅显著的个股分布在国防军工、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如恒宇信通(国防军工)、浙江华远(汽车)、通灵股份(电力设备) [4]
益丰新材创业板IPO:62岁马韵升与45岁万春玲夫妇合计持股50%,两人均未在公司任职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19
公司概况 - 益丰新材是一家聚焦光学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布局围绕有机硫化学品和硫基新材料展开[3] - 公司创业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上会所[3] - 控股股东马韵升直接持股32.45%,其配偶万春玲直接持股12.66%,通过万韵泰达间接持股4.85%,合计控制49.96%股份[5][9] 募投项目 - 拟募资8.44亿元,其中高折射率光学树脂材料项目投资4.19亿元,高端功能材料环状聚烯烃项目投资1.38亿元[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1.34亿元,数字化建设1.13亿元,营销渠道建设3967万元[3] - 募投项目已全部完成备案,部分项目环评通过[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14亿元、6.25亿元、6.02亿元,呈现连续两年下滑[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37亿元、1.39亿元,保持增长态势[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19.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86%,研发投入占比3.67%[5]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马韵升曾任京博石化董事长,现任京博控股董事局主席,拥有澳门永久居留权[9][10] - 一致行动人包括其配偶万春玲及妹妹马爱凤(持股0.26%),并与5家合伙企业签署一致行动协议[6] - 机构股东中湖南中启持股6.06%,深创投持股0.63%,财金系合计持股5.04%[9]
中金资深投资人离职创业,现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19
威沃敦石油科技 - 公司于6月16日在四川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申港证券 [3] - 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油气开采储层改造专用助剂及工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4] - 主要客户为中石油、中石化及其下属分子公司,2024年助剂和工具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9.15% [4]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71亿元、1.66亿元、2.25亿元,2023年出现下滑 [4] -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715.11万元、2600.71万元、1487万元、3200.56万元,2022-2023年连续两年下滑,未恢复到2021年水平 [4] - 控股股东何伟直接持股51.54%,与妻子段小丽合计控制公司70.04%股份 [5] 爱思达航天科技 - 公司于6月16日在天津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6] - 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结构及功能产品,主要产品为火箭整流罩 [6] - 2024年已助力商业航天火箭公司完成10次成功发射,累计助力中国民营商业航天28次成功发射 [7] - 2018-2022年完成多轮融资,包括天使轮、Pre-A轮、A轮、B轮等,累计融资金额超数亿元 [8][9][10][11][12] - 董事长张毅合计控制公司34.7875%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3] 信诺维医药科技 - 公司近日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14] - 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一家平台型创新药公司,聚焦肿瘤精准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和代谢性疾病等领域 [14] - 研发管线已有10款进入临床研究,10余款在临床前阶段 [14] - 实际控制人强静持股24.36%,曾担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14] - 累计融资超20亿元,2024年完成7亿元E轮系列融资 [15] 中科创新技术 - 公司于6月18日向湖北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东吴证券 [16] - 成立于2003年4月,是无损检测装备制造商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6]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8亿元和1.91亿元,两年增长15% [17] 友邦散热器 - 公司于6月17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8] - 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变压器用散热器领域的龙头企业,片式散热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9% [19] - 2024年出口占比超过35%,客户包括日立能源、西门子能源等全球头部变压器厂商 [19]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5亿元、2.77亿元、3.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90.94万元、6183.31万元、7246.56万元 [20] 百迈科医疗科技 - 公司于6月18日向海南监管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长城证券 [21] - 主要从事外科手术医疗器械及多肽制药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2] - 核心产品"封创翎"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8%,已进入全国3000余家医院 [23]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067.59万元、1.74亿元、1.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49.94万元、7018.16万元、6919.44万元 [23] 锐牛股份 - 公司于6月3日向江苏监管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光大证券 [25] - 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农机胶带行业龙头企业,产品配套量国内领先 [26][27]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亿元、3.08亿元、2.35亿元、3.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90.12万元、6849.91万元、2913.72万元、5764.88万元 [28]
2026年,99%的AI创业公司将会倒闭?
虎嗅· 2025-06-24 08:45
互联网泡沫与AI热潮的相似性 -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流量等同于收入,添加".com"即可吸引投资,许多初创公司缺乏商业模式却获得巨额融资 [2] - 当前AI热潮中,"AI驱动"成为新的".com",初创公司普遍依赖OpenAI等基础模型,缺乏核心技术 [7] - 两次热潮均出现大量同质化产品,商业模式脆弱,最终导致市场回调 [6][7][57] 套壳产品的本质与风险 - 多数AI工具仅是OpenAI API的包装,成本仅为直接调用API的1/15(60美元 vs 4美元) [9] - 典型套壳产品流程:输入→硬编码提示词→API调用→格式化输出,无后端系统或知识产权 [10][24] - 行业形成脆弱闭环:套壳产品依赖OpenAI技术,OpenAI依赖套壳产品获取API收入 [15][18] 关键企业生态位分析 OpenAI - 掌握核心模型技术但缺乏用户触达,90%以上套壳产品依赖其API [13][22] - 商业模式风险:套壳产品倒闭将导致API收入骤减,尤其免费用户消耗算力却不产生收益 [16][19] 英伟达 - 垄断AI硬件层,90%模型训练和70-80%推理依赖其GPU [38] - 控制全产业链:从芯片到CUDA框架,成为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 [39][40] 微软 - 通过Azure掌控OpenAI运行环境,每个API调用均经过其云计算平台 [42][43] - 将GPT-4嵌入Office等产品,形成应用层垄断 [44][45] 典型案例研究 - Jasper:融资超1亿后受ChatGPT冲击,估值缩水并转型企业服务 [31] - Copy.ai:年收入1000万但零技术壁垒,用户切换成本极低 [32] - Writesonic:通过多模型动态调配降低成本,展现运营效率优势 [35] 系统性风险 - 硬件断供风险:英伟达供应链问题将导致全行业停滞 [47][52] - 监管风险:基础模型可能面临政策限制 [53] - 范式革命风险:新架构可能颠覆现有GPU依赖模式 [54] 行业本质规律 - 基础设施层(英伟达/微软)最终掌控最大价值,应用层多数公司将被淘汰 [62][65] - 可持续企业需回答彼得·蒂尔七问,当前套壳产品均不符合标准 [67][68] - 历史重复:如同互联网泡沫,最终存活的是提供核心工具的公司而非概念炒作方 [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