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琪安科技6月10日港股上市,净利润缩水、家族式管理仍受关注
贝壳财经· 2025-06-07 21:30
上市进程 - 公司计划全球发售1058.54万股H股,每股发售价介乎18.90至20.90港元,最多募资约2.21亿港元,预计6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2] - 公司最初目标是A股上市,2023年7月收到江西证监局辅导备案函,但最终转战港股,2024年6月28日第一次向港交所递表[3]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于食品级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的生产及销售,按2023年销量及销售收益计,公司是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制造行业排名第一[1][2] - 三氯蔗糖和食品级甘氨酸是公司营收主力,2022年-2024年三氯蔗糖销售额分别占总收益约49.6%、51.1%及41.8%,食品级甘氨酸销售额分别占总收益约40.6%、40.1%及42.0%[3]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可口可乐、雀巢、亿滋、高露洁等全球消费品牌[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61亿元、4.47亿元、5.6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5.6%、17.9%、17.9%,年内溢利分别约为1.22亿元、0.45亿元、0.43亿元[4] - 2023年业绩骤降与食品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的平均售价下降有关,三氯蔗糖平均售价从2022年约31.17万元/吨降至2024年约18.48万元/吨[4][5] 行业竞争 - 2022年-2024年三氯蔗糖行业急速扩张导致供大于求,生产商为降低库存低价销售产品,引发价格竞争[4] - 公司选择不参与价格竞争,通过按可接受的价格销售较少的三氯蔗糖以维持毛利率[5] - 2024年8月及9月中国多家主要三氯蔗糖生产商提高售价,市场价格由2024年6月每吨约10.58万元上升至2024年9月每吨约19.13万元,表明价格竞争已结束[6] 公司治理 - 公司家族色彩浓厚,创始人王小强和丁丹等共同构成控股股东,合计持股54.8%,执行董事中4名为王小强家族成员[6] - 2022年-2024年公司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益约56.2%、53.9%及55.6%,存在大客户依赖[7] 海外布局 - 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设有2座工厂,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海外生产工厂的三氯蔗糖生产商[8] - 2022年-2024年海外销售产生的收益分别约5260万元、3310万元及1.14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约6.9%、7.4%及20.1%[8] - 公司计划扩大泰国工厂的三氯蔗糖产量,充分利用约500吨的设计年产能[8] - 公司计划在泰国建设异麦芽酮糖醇生产线,预计年产能为1.5万吨[9]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股东大会召开情况 - 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5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民主路2号平安大厦召开 [1] - 会议召集和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长焦振营主持 [1] - 公司15名在任董事、9名在任监事全部出席,董事会秘书许尽峰及两名副总经理列席 [1] 议案审议结果 - 议案《关于控股股东拟变更同业竞争承诺的议案》获通过 [1] - 议案《关于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暨关联交易的议案》获通过 [1] - 所有议案表决程序合法有效,无否决议案 [1][2] 法律见证 -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刘天意、季烨律师对股东大会程序合法性出具见证意见 [2] - 律师确认会议召集、表决程序及决议均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 [2] 公告文件 - 公告由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6月6日发布 [4] - 附法律意见书及经董事签字的股东大会决议作为报备文件 [4]
吉利汽车杨学良:加强行业自律 共筑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基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7 15:42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呼吁全行业加强自律,坚持公平竞争,共同维护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 - 行业虽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行业自律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3]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恶被放大及法律缺失或执行不力,需依法合规经营并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3] 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危害 - 内卷式恶性竞争是经济界和学术界公认的自杀式行为,可能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 [4]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并可能破坏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产业生态 [4] - 吉利汽车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聚焦价值、技术、品质、服务、品牌和企业道德战 [4] 行业呼吁与未来展望 - 杨学良呼吁全行业珍惜发展成就,避免为私利搞内卷式竞争,强调中国汽车工业成就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财政补贴 [5] - 行业应团结一致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产业生态 [5]
突发!000573,重大重组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6-07 12:48
重组终止事件 - 粤宏远A筹划5个月收购博创智能60%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因价格分歧终止 [2] - 交易原计划以现金方式完成 旨在拓展智能注塑成型装备领域 打造"房地产+高端装备"双增长曲线 [4] - 公司已支付1.3亿元诚意金 交易对方质押30%股份并提供银行保函作为担保 [4] 交易细节与障碍 - 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导致协议无法签署 [5] - 博创智能曾两次科创板IPO撤回(2020年11月及2024年6月) 此次借壳上市计划再度受挫 [5] 公司财务与战略背景 - 2024年营收4.9亿元(+38.98%) 但净利润亏损4769.84万元 房地产主业持续承压 [6][7] - 总资产22.25亿元(-5.66%) 净资产15.84亿元(-5.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2% [7] - 公司明确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此次重组失败或导致战略空窗期 [6] 市场反应与公司声明 - 终止公告后股价报4.53元/股 对应市值28.91亿元 [9] - 公司强调1.3亿元诚意金回收有保障 承诺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重组 [8] 企业历史与业务构成 - 东莞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上市) 主营房地产开发 配套水电工程 环保再生资源及原煤开采业务 [8]
宣布终止!000078“深表歉意”
中国基金报· 2025-06-07 10:07
控制权变更与定增计划终止 - 海王生物宣布终止控制权变更及定增计划,该计划自2024年初启动后突然终止 [2] - 原计划包括海王集团向丝纺集团协议转让3.157亿股(占总股本12%)[5] - 配套措施包括海王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放弃9.007亿股表决权,其他一致行动人放弃476.6万股表决权 [5] - 同步终止的还有与广新集团、丝纺集团签署的6.2亿股定增认购协议 [6][8] 交易终止细节 - 各方采用"无过错终止"模式解除协议,不存在违约责任追究 [8] - 海王集团需在5日内无息退还丝纺集团1000万元意向金 [8] - 终止决议经独立董事会议、董事局会议及监事会会议一致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 [9] 终止后影响 - 公司控股股东仍为海王集团,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11] - 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示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降8.8%),归母净利润2372万元(同比降44.4%)[12] - 公司表示将持续聚焦医疗器械业务整合,并透露仍有意向与国资主体展开股权合作洽谈 [11] 市场数据 - 截至公告日股价报2.56元/股,总市值67.36亿元 [13] - 当日换手率1.13%,成交金额7581万元 [14]
研判2025!中国玻璃钢渔船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渔船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玻璃钢渔船成为行业新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7 10:04
玻璃钢渔船行业概述 - 玻璃钢渔船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制造,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特性,通过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基体提升性能 [3] - 全球渔业发达国家玻璃钢渔船占比达80%-90%,而中国目前仅占2%,木质渔船仍为主流但50%已严重老化 [1][14] - 玻璃钢渔船采用整体成型工艺,表面光滑使航速提升0.5-1节,横摇周期缩短2-3秒,抗风能力显著增强 [3] 经济与性能优势 - 节能表现突出:导热系数仅为钢材1%,节冰率20%-40%,同马力下节油率10%-15% [4] - 使用寿命达50年(钢质船10-15年),30米渔船年均维修费仅为钢质船1/10 [4][5] - 压载重心更低,起浮性和回复能力优于钢质船,适合恶劣海况作业 [3] 行业发展历程 - 1974年天津建成首艘玻璃钢渔船,80年代因技术/材料限制发展受阻 [7][8] - "九五"期间国家启动研发项目,"十五"期间给予20%造船补助但2004年事故导致停滞 [7][8] - 2018年自主设计的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船投产,标志技术突破 [7][8] 产业链与上游供应 - 上游原材料:液态合成树脂(2024年产量1.2亿吨,CAGR4.35%)、玻璃纤维(2024年产量756万吨) [8][10][12] - 中游制造企业分为国有(主导)、军工和民营三类,代表厂商包括江龙船艇、中复西港等 [16][17][19] - 下游应用于海洋捕捞、养殖、科研等领域,辽宁等沿海省份已出台政策推动老旧渔船更新 [1][14] 市场现状与政策驱动 - 2025年中国玻璃钢渔船数量预计达1.2万艘(+20%),辽宁省2024年10月发布设备更新政策 [1][14] - 相关上市公司涵盖材料/制造环节:中国巨石(玻璃纤维)、江龙船艇(船艇制造)等 [1] - 江龙船艇2025年Q1营收1.5亿元(-58%),亏损261.83万元,主营公务/旅游/特种船艇 [17] 未来趋势 - 需求增长:海洋经济开发带动渔业/旅游/工程领域应用,成本优势加速替代木质船 [21] - 智能化:集成导航/健康监测系统,自动化成型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2] - 绿色化:采用可回收材料、太阳能/风能辅助动力,降低碳排放 [23][24]
中国宏桥(1378.HK)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公司价值或迎来重估
格隆汇· 2025-06-07 09:58
公司资产重组 - 宏创控股拟以635.18亿元收购宏拓实业100%股权,宏拓实业拥有电解铝年产能646万吨及氧化铝年核准产能1900万吨 [1] - 交易后中国宏桥持有宏拓实业股权比例从95.30%降至88.99%,但资产证券化水平和市场影响力将提升 [1] - 公司2024年分红比例提升至60%以上,高分红属性支撑价值重估 [1] 能源成本与铁矿项目 - 山东地区电解铝产能因煤炭价格下跌受益,秦皇岛港煤价(5500K)2025年前5个月均价703元/吨,较2024年全年下降169元/吨 [1] - 参股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设计产能6000万吨/年,预计2025年底投产,将贡献业绩 [2] 铝价与行业供需 - 短期电解铝需求受季节性影响,但废铝供给紧张限制价格下跌空间 [2] - 中长期电解铝供给受产能天花板约束,新能源汽车、电力领域需求保持高景气,供需偏紧支撑铝价中枢逐年抬升 [2] - 氧化铝短期受几内亚矿停产扰动,但长期供需偏松,电解铝环节利润可能在2025H2-2026年扩张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1.29亿元、177.51亿元、212.85亿元 [2] - 基于24年分红比例上调,给予2025年8.5倍PE估值,目标价15.37港元 [2]
每周股票复盘:中嘉博创(000889)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交易恢复正常
搜狐财经· 2025-06-07 08:5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6日收盘价3.6元,较上周2.7元上涨33.33% [1] - 6月6日盘中最高价3.6元触及近一年最高点,6月4日最低价2.97元 [1] - 本周共计3次涨停收盘,无跌停情况 [1] - 当前总市值33.71亿元,通信服务板块市值排名32/40,两市A股市值排名3952/5148 [1] 交易信息 - 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登上龙虎榜,近5个交易日内第1次上榜 [2][5] - 股票交易自2025年6月4日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中嘉"变更为"中嘉博创" [4][5] - 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4][5] 财务数据 - 2022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912.14万元、-12529.71万元、-3543.34万元,亏损逐年减少 [2] - 2022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510.83万元、-4760.15万元、-5651.03万元 [2]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5518.47万元 [2] - 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扣除特殊事项影响后公司经营情况逐年好转 [2] 法律事项 - 子公司创世漫道被冻结银行存款1582844.15元,占合并货币资金余额2.8683%,不影响资金周转 [3] - 法院强制执行主要为冻结/扣划部分银行存款及冻结子公司股权,对日常经营无重大影响 [3] - 第2564号仲裁案需支付刘英魁等方1.27亿元,截至2024年11月30日未履行金额131243046.11元 [3] - 已退出嘉华信息,相关股权退还,货币资金不存在被强制执行风险 [3]
每周股票复盘:*ST双成(002693)注射用紫杉醇ANDA获FDA批准并完成里程碑款项接收
搜狐财经· 2025-06-07 08:39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6日收盘,*ST双成报收于8.22元,较上周的8.45元下跌2.72% [1] - 本周最高价出现在6月4日盘中,报8.6元 [1] - 本周最低价出现在6月6日盘中,报8.03元 [1] - 公司当前最新总市值34.09亿元,在化学制药板块市值排名123/150,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3924/5148 [1]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NDA获得美国FDA上市许可批准 [1] - 公司已收到全部600万美元里程碑款项 [1] - 公司将研发和生产的制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mg/瓶)在美国地区的独家许可授予Meitheal Pharmaceuticals, Inc.和Hong Kong King-Friend Industrial Co., Ltd. [1] - 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公司陆续收到HKF支付的部分里程碑款项共计300万美元 [1] - 2025年5月,公司实现了美国出口首次发货 [1] - 近日,公司收到HKF支付的剩余里程碑款项300万美元 [1] 财务处理 - 公司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上述里程碑款项确认递延收益 [1] - 公司将在合同约定的独占期内分期摊销确认收入 [1]
“新消费三姐妹”估值争议:40倍PE泡泡玛特是时代红利,还是资本泡沫
华夏时报· 2025-06-07 05:06
新消费三姐妹市场表现 - 老铺黄金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78.04%,总市值1,560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年内涨幅261.64%,总市值3,263.3亿港元 [2] - 蜜雪集团年内涨幅95.86%,总市值2,156.2亿港元,三家公司总市值突破6,980亿港元 [2] - 传统消费龙头贵州茅台、五粮液2025年年初至今累计表现均为负值 [2] 新消费崛起逻辑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06.9%,海外市场增速达475%,通过"盲盒+IP"将博彩心理包装成潮流文化 [3] - 老铺黄金定位"储值+炫耀"双曲线,解决炫耀悖论,满足资产焦虑与炫耀需求 [3] - 蜜雪冰城将奶茶从"小资符号"降维成"5元社交符号",促销活动门店订单量可能翻倍以上 [4]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 - 泡泡玛特会员贡献销售额占比92.8%,复购率49.4% [6] - 蜜雪冰城满足"喝得起的炫耀"需求,通过低价在社交媒体完成心理对齐 [4] - 情绪价值载体随时代变化,从服装颜色、奢侈品到艺术展等 [5] 资本押注与基金表现 - 207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持股总市值99.28亿元 [6] - 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涨幅超92%,泡泡玛特持仓占比10.07% [6] - 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年内涨幅超58%,泡泡玛特为第一大重仓股 [6] 估值争议与机构观点 - 泡泡玛特预测市盈率40倍,老铺黄金单店GMV目标需较2024年增长超2倍 [6] - 中信建投认为短期调整是获利了结,长期看好新消费发展前景 [7] - 富国消费精选30基金经理认为估值仍处合理水平,无泡沫化迹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