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举办 顶尖机器人创业者、投资人、产业代表云集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0:09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期间举办"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聚焦"机器人量产元年"关键节点,探讨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融资环境演进等热点话题 [2][4] - 具身智能代表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技术复杂度远超LLM大模型,VFM和LLM为解决机器人任务规划及运动规划提供强大工具 [6] - 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展现独特优势,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界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未来20-30年黄金发展期 [7] - 2025具身智能破局的两条技术路线:模仿人类智能深度泛化构建世界物理模型和以智能定界方向推动PMF商业闭环迁移,预计2025-2026年后者将占上风 [7]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核心在于合成数据突破,银河通用独创万亿级合成数据管线,支撑具身大模型在分拣、操作等场景实现生产力级应用 [7] - 飞行机器人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密闭空间自主决策系统已在矿山、隧道等未知环境实现全自主勘探,飞行操作一体化机械手拓展至快递递送、残疾辅助等场景 [8]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超万台,超过1000台的企业将达五六家 [8] - 机器人投资风向从看重Demo和团队背景转向更关注量产和落地能力 [8] 公司动态 - 首程控股(00697 HK)主办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旗下首程资本与CANPLUS联合承办 [2] - 首程控股重点关注机器人前沿技术,2024年参与设立并管理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2] - 首程控股已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等头部企业 [2] - 首程控股完成近20家高成长企业布局,构建完整投后赋能生态,通过DemoDay平台一年举办近10场对接会,汇聚80余项目,服务超1500人次机构 [4] - 首程控股希望成为机器人企业从0到1、从1到N的全程合伙人,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 [6] - 首程资本将持续围绕人形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垂类应用深入布局 [8] 榜单发布 - 现场发布"202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机器人公司TOP 20"榜单,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动易科技、非夕科技、加速进化等 [9] - 现场发布"2025中国最具成长潜力机器人公司TOP 30"榜单,包括阿迷奥机器人、长木谷医疗、光轮智能等 [9]
透视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加速场景化应用落地
广州日报· 2025-08-11 00:06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加速场景化应用落地,核心竞争力聚焦"能否更快上岗",工厂搬运等模拟场景已大量呈现 [1] - 行业从"秀技术"转向探索商业化落地,厂商积极为机器人寻找"干活场景",如仓库分拣、商业导览等 [3] - "先上岗、再进家"成为普及路径,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如药房搬运、园区巡检)将率先落地 [4] 应用场景拓展 - 中国电子学会列出十大潜力场景:3C制造质检、电力站操作、船舶打磨、灾害救助、商业导览、家居服务、农业精细作业等 [3] - 工业场景强调多机协同系统化优化,多家企业已展示多机协同作业能力,提升生产线效率 [4] - 专业场景(工厂、医院)优先于消费市场探索,因任务明确且环境可控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近24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工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35.6%和25.5% [6] - 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50%-100%,需求端拉动显著 [6] - 瑞银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超200万台,2050年达3亿台,市场规模1.4-1.7万亿美元,成本或降70%以上 [7] 技术突破方向 - 当前瓶颈在于模型架构不统一,需全链路整合能力(供应链、交付服务)确保稳定性 [6] - 未来2-5年技术重心: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低成本高寿命硬件、超大批量制造及低成本算力 [7] - 行业预测机器人能力3年增10倍、5年达100倍,1-3年内或迎来"ChatGPT时刻" [7]
688228,重大资产重组,周一停牌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23:55
公司控制权变更 - 佳创视讯控股股东陈坤江拟将控制权变更为毛广甫与李莉夫妇,股票8月11日复牌 [2] - 杭州高新控股股东东杭集团拟以每股20.5253元转让19.03%股份予巨融伟业,总价4.95亿元,控制权变更为林融升 [2][3] - 启迪药业控股股东启迪科服58,606,962股被裁定过户至湖南赛乐仙,持股比例从26.37%降至1.9%,湖南赛乐仙持股24.47%成为新控股股东 [3] 赴港上市计划 - 万兴科技拟发行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 [4] - 普源精电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24个月 [4] - 可孚医疗拟发行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24个月或延长 [4] 重大投资与并购 - 万通发展拟投资8.54亿元取得数渡科技62.98%股权,后者核心产品为PCIe5.0高速交换芯片 [5][6] - 世运电路拟投资1.25亿元取得新声半导体3.8238%股权,布局SAW/BAW滤波器及FEM模组领域 [7] 半年度业绩 - 工业富联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35.58%),净利润121.13亿元(+38.61%) [9] - 燕京啤酒上半年营收85.58亿元(+6.37%),净利润11.03亿元(+45.45%) [9] - 双一科技上半年净利润9987.03万元(+324.5%),硕世生物净利润399.26万元(-86.35%) [9][10] 资产重组动态 - 开普云筹划收购金泰克半导体控制权,股票8月11日起停牌 [12] - 新相微终止收购爱协生科技100%股权,因交易方未达成一致 [12] - 金利华电终止收购海德利森100%股权,因关键条款未达成一致 [13] 其他重大事项 - 中国核电浙江金七门核电站1号机组开建,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装机容量121.5万千瓦 [21] - 招商蛇口1-7月累计签约销售金额1045.53亿元,7月单月156.59亿元 [21] - 正邦科技7月销售生猪69.52万头(+202.44%),销售收入7.41亿元(+91.38%) [22]
万通发展拟8.54亿元取得数渡科技62.98%股权 注入优质芯片设计业务资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10 23:52
公司投资动态 - 万通发展拟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合计投资8.54亿元取得数渡科技62.98%股权 [1] - 数渡科技核心产品为PCle高速交换芯片,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1] - PCle高速交换芯片广泛应用于服务器、AI计算及存储领域,是AI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芯片 [1] - 数渡科技已研发出支持PCIe5.0协议的PCle交换芯片,与业界头部客户厂家建立合作关系 [1] - 数渡科技是国际UEC联盟、UALink联盟和国内高通量以太网联盟成员 [1] 行业现状与前景 - 中高端PCle交换芯片目前依赖进口,美国厂商博通高度垄断市场 [2] - 2022年全球PCl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约45.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35.3亿美元 [2] - 2022-2030年PCl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4.5% [2] - AI服务器领域PCle交换芯片需求增长最快,2025-2029年国内加速计算服务器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5% [2] - 单台AI服务器通常需配置2至4颗交换芯片 [2] - 高速互连芯片还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存储服务器、边缘计算、通信、工业控制、自动驾驶等领域 [2] 战略意义 - 本次交易是万通发展落实数字科技领域发展目标,切入高价值数字芯片领域的关键机遇 [3] - 交易将优质的芯片设计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有助于落实向数字科技业务转型的战略 [3] - 交易将开拓上市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发展质量 [3] 市场反应 - 万通发展发布收购公告前一个交易日股价盘尾涨停 [3] - 截至8月8日收盘,股价报收7.63元/股,总市值144.2亿元 [3]
人形机器人撕掉“花瓶”标签还要多久?亿元大单“破冰”,商业化元年终于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23:48
行业趋势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百万人参观,人形机器人成为重点和亮点,技术长足进步和市场买单意愿推动行业热度 [2]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取得突破,优必选、智元、宇树等公司近期获得亿元级订单,验证工业场景需求 [2] - 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在3至5年内实现工厂"上岗",出货量大幅提升并催生领域内巨型企业 [2] 商业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厂商开始明码标价,价格区间为数万元至近百万元,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开业,展示100余款产品 [3] - 订单场景从实验过渡到工业应用,优必选中标车企近亿元采购项目,智元与宇树科技中标运营商代工服务项目 [3] - 乐聚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和交付,与红旗等车企合作进入工厂训练,一度"爆单" [3] - 服务场景"散单"增长明显,宇树科技客户采购人形机器人建立租赁市场等新生态体系 [4] 应用场景探索 - EX机器人公司开设无人类员工的"机器人餐厅",并布局人形机器人为主的文商旅综合体,计划今年新建3至5个 [5] - 厂商路径分化:优必选、海克斯康、越疆科技主攻工业场景,宇树科技、智元侧重服务场景,乐聚机器人兼顾两者 [6] - 低速、高频、刚需场景(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方向 [6] 家庭应用挑战 - 家庭场景复杂度高,存在物品摆放、行动轨迹、安全性等不确定性因素,预计至少还需十年才能普及 [8] - 人形机器人目前更适合单一、规模化、半结构化场景,如养老陪伴,但个性化定制能力不足 [8] - 宇树科技王兴兴认为技术成熟前可先发展表演或格斗应用,行业进步可能在2至5年内显现 [8] 工业场景价值 - 人形机器人可填补工厂30%的劳动力缺口,解决机械臂和AGV无法完成的灵活任务 [11] - 工厂环境适配人形机器人,无需改变现有动线和布局,长期成本低于人类员工 [11] - 海克斯康计划2026年商业化人形机器人产品,未来或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但全面替代需等到2030年后 [12] 技术瓶颈 - 人形机器人发展受限于AI发展水平和数据训练,硬件能力已够用,但具身智能模型未达突破临界点 [15] - 数据训练依赖仿真平台,真实场景数据采集成本高,厂商探索"双数据飞轮"模式但标准化尚未实现 [15] - 生态建设不足,产业链成本需优化,消费者可接受价格在10万元以下,目前行业难以达到 [16] 产业支持 - 京东宣布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元资源,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快速发展 [16] - 行业处于关键拐点,找到刚需场景并率先盈利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胜出 [16]
优必选谭旻:陪伴是人形机器人消费者市场的切入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23:48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主要依赖大脑感知环境 但在家庭场景中缺乏足够数据和固定规则 导致人工智能无法完全自主 [1] -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于标准化流程和半结构化产品阶段 难以处理复杂个性化需求 [1] - 在消费者场景中 陪伴功能被视为比复杂物理操作更可行的切入点 [1] 优必选公司技术应用方向 - 公司3年前收到养老企业"抱老人起床"功能需求 但现有人形机器人技术无法实现此类复杂定制化动作 [1] - 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更适合单一化 规模化 半结构化的应用场景 而非高度个性化服务 [1] - 技术限制导致人形机器人当前主要聚焦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场景 回避非结构化环境 [1]
600246,筹划重大投资事项!切入芯片领域
投资交易 - 万通发展计划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投资约8.54亿元取得北京数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62.9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数渡科技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1] - 具体交易结构包括:1亿元现金认购数渡科技9.09%股权,6.05亿元受让43.19%股权,5201.04万元间接收购3.72%股权,9774.71万元间接收购6.98%股权 [4][5] - 该交易无需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将于8月13日审议,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5] 标的公司情况 - 数渡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国产高速互联芯片企业,核心产品为PCIe高速交换芯片,应用于服务器、AI计算及存储领域 [6] -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营收1581万元,2024年营收3238万元,2025上半年营收1628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257万元、-1.38亿元、-3598万元 [6][7]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总资产3.3亿元,负债2.66亿元,净资产6460万元 [7] 战略意图 - 万通发展主营房地产,此次交易旨在切入高价值数字芯片领域,落实数字科技转型战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8] - 公司认为该交易将注入优质芯片设计资产,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新业务增长点 [8] 公司近期动态 - 2025年1月曾终止收购光模块供应商索尔思光电60.16%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 [9] - 2024年营收4.95亿元(同比+1.59%),净利润-4.57亿元,2025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2200万至3300万元 [9][10] - 亏损主要因市场需求未好转,但索尔思可转债公允价值上升使亏损同比收窄 [10] 市场反应 - 8月8日公告前万通发展股价已出现涨停 [1]
【对话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小脑”水平已不错,“大脑”能力尚不足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3:41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表现强劲,人形机器人指数(8841699)今年以来大涨41.92% [1] - 行业活动频繁,松延动力机器人参与多项展会,宇树机器人格斗赛从上海扩展到北京 [1] - 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关键技术突破目标 [5] 技术瓶颈 - 人形机器人"大脑"能力不足是商业化主要痛点,当前国内头部企业智能化水平仅达L2级 [1][3] - 与语言类大模型相比,人形机器人需处理物理世界复杂信息,技术难度更高 [2] - 当前机器人泛化能力有限,仅能完成短程任务,复杂任务成功率低 [3] - 具身智能大模型架构不够完善统一,导致数据利用效率低下 [4] 商业化现状 - 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提供娱乐价值,投入产出比较低 [2] - 工业场景仍以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为主,人形机器人应用集中在分拣、搬运和质检 [4] - 行业预计需要5-10年真实场景积累和千亿元级投入才能实现核心岗位应用 [4] 技术发展 - 行业共识认为需要统一的端到端大模型,预计2-3年内实现突破 [5] - 具身智能大模型的"ChatGPT时刻"预计还需5年左右 [5] - 国际巨头如谷歌已推出多个具身大模型,特斯拉坚持端到端算法路线 [5] - 国内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厂商已推出相关具身智能产品 [5] 企业观点 - 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指出硬件水平已达标,但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化不足 [2] - 宇树科技CEO认为硬件技术够用,但软件层面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尚不完善 [2] - 优必选高管表示需要更长时间和资金投入才能实现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突破 [4]
盛康俱乐部李德康评: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稳定币科普书《与每个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稳定币》
搜狐财经· 2025-08-10 23:13
稳定币市场发展现状 -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超2500亿美元,交易额高达37万亿美元,占加密资产市场的8%以上,远超同期比特币的19万亿美元 [4] - 稳定币已从加密资产支付工具演化为覆盖交易、支付、融资、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 [4] - 中国香港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为法币挂钩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 [5] 行业参与者与产业链 - 稳定币产业链涵盖上游技术支持、中游发行与流通、下游场景应用三大环节 [8] - 上游参与者包括区块链技术公司、智能合约开发商、安全审计机构等,提供技术基础设施 [8] - 中游参与者包括传统金融巨头和科技企业,如渣打银行、蚂蚁数科、京东币链等,负责稳定币发行与交易 [9] - 下游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现实资产代币化等,金融机构、企业与消费者为主要参与者 [10]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 - 跨境支付手续费大幅降低至0.1%以内,企业可使用稳定币支付薪资,避免国际电汇的延迟和高额费用 [10] - 供应链金融通过区块链+稳定币实现应收账款秒级结算,结算时间从3天缩短到5分钟,每笔节省约1.2%的费用 [10] - 现实资产代币化(RWA)加速形成金融代币化生态,涵盖债券、黄金等传统金融资产 [10] 企业动态与监管进展 -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科和蚂蚁国际分别在香港、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积极参与稳定币国际化竞争 [6] - 香港金管局加快推进稳定币牌照审批,鼓励持牌主体在合规框架下开展业务 [5] 稳定币的定义与特点 - 稳定币以法币、黄金或一篮子资产为锚定物,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主要类型包括法币抵押型和加密货币抵押型 [7] - 与数字人民币不同,稳定币通常由私人机构发行,不具备法偿性,但具备价格稳定、交易低成本等优势 [7]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稳定币正在成为"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的银行和抗通胀的资产避风港,改变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12] -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从阿根廷街头到菲律宾码头,覆盖自由职业者薪资到跨境打工者汇款等实际需求 [12]
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 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23:03
政策支持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专项支持政策,通过十条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 [1] - 政策聚焦软硬技术协同攻关、数据要素先行先试、应用场景牵引推广、新业态全链条培育等关键领域 [1] - 全国首创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供应链响应平台支持等措施 [1] 技术创新 - 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白菜心工程"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大脑""小脑"、机器人通用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攻关 [2] - 推动产学研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支持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共性实验室,按照项目总投资情况给予最高500万支持 [2] - 落地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 [4] 数据要素 - 支持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有序推动全域开放真实世界场景数据采集点位,打造标杆具身智能实训场并给予资金奖励 [2] - 探索数据交易共享机制,推动具身智能数据开源开放,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引导企业采购数据产品 [2] - 鼓励企业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共享本体、免费空间、算力补贴等要素支撑,每年最高给予3000万元 [2] 应用场景 - 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开放高端制造、教育教学、产业园区等九大标杆场景资源 [3] - 从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到标杆场景建设,分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 [3] - 着力打造全球首个机器人4S店、机器人主题餐厅等新经济业态 [4] 产业链生态 - 支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发放"打样券"削减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 [3] - 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产线,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柔性模式 [3] - 集聚星海图、北京优必选、安川首钢等知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 [4] - 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场景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