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瑞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概念活跃,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冲高涨近3%,创新药ETF南方(159858)涨近2%,“创新 + 国际化”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
新浪财经· 2025-07-03 11:49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板块强势反弹 神州细胞20%涨停 华海药业、长春高新、佐力药业、君实生物等个股跟涨 [1] - 港股康方生物领涨 亚盛医药-B、科伦博泰生物-B、信达生物、康基医疗等涨幅居前 [1]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盘中涨近3% 创新药ETF南方(159858)早盘涨近2% 成交额迅速走阔 [1] 政策支持 - 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5方面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 包括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开启目录调整工作 [1] 行业分析 - 兴业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 "创新+国际化"产业趋势不变 中国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赛道具备竞争优势 [2] - 全球大药企从中国企业引入的分子数量占比快速提升 [2] 相关ETF产品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覆盖香港上市最大的50间生物科技公司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 [2] - 创新药ETF南方(159858)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 选取不超过50只创新药研发上市公司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科伦药业等 [2]
百利天恒全球首个双抗ADC III期研究成功,港股医药ETF(159718)上涨近2%,医疗创新ETF(516820)多只成分股飘红
新浪财经· 2025-07-03 10:27
市场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上涨1.77%,成分股亚盛医药-B(06855)上涨7.04%,康方生物(09926)上涨6.73%,科伦博泰生物-B(06990)上涨5.71% [1] - 港股医药ETF(159718)上涨1.67%,最新价报0.85元,近1年净值上涨65.46% [1] - 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上涨1.01%,成分股长春高新(000661)上涨8.33%,康弘药业(002773)上涨3.85%,爱美客(300896)上涨3.26% [6] - 医疗创新ETF(516820)上涨0.57%,最新价报0.35元,近5个交易日合计资金净流入1245.88万元 [6] 行业动态 - 百利天恒双抗ADC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治疗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成为全球首个完成III期研究的双抗ADC [2] - 阳光诺和与乐旷惠霖达成合作,共同开发STC007项目并签署2亿元合同 [2] - 迪哲医药核心产品舒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实现中美双认证里程碑 [2] - 美诺华2025H1归母净利润预计4600-5200万元,同比大增143%-175%,显著超越市场预期 [2] 政策与市场展望 - 2025年《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政策聚焦数据赋能研发、支付体系创新、国际协同发展三大核心机制 [3]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1.3万亿元,预计2025年增速将维持在12%-15%区间 [3] - 双抗、ADC药物等前沿领域实现全球突破,AI赋能研发缩短周期30%,基因治疗技术加速临床转化 [3] 指数成分与权重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4%,包括信达生物(01801)、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等 [8] - 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3.62%,包括药明康德(603259)、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等 [11] 个股表现与权重 - 药明生物(02269)上涨0.58%,权重11.32%;百济神州(06160)上涨3.10%,权重10.67%;信达生物(01801)上涨3.28%,权重7.42% [10] - 药明康德(603259)上涨0.71%,权重11.68%;恒瑞医药(600276)上涨0.44%,权重10.22%;迈瑞医疗(300760)下跌0.17%,权重9.20% [13]
★变革、出海与政策红利叠加 港股IPO好戏连台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港股IPO市场爆发 - 港股IPO市场迎来爆发,宁德时代H股上市募资规模达410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1] - 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总额突破7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逾7倍,接近2024年全年募资总额的90% [1] - 恒瑞医药、吉宏股份等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股,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1] 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资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港交所持续深化市场改革是主要驱动因素 [1] - 港交所推出的"科企专线"市场反馈特别好,科技企业上市热潮将持续 [2]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拟上市企业数量激增,后续融资项目储备坚实 [2] 硬科技企业崛起 - 港交所新增特专科技公司18C章节,允许尚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新、国富氢能、赛目科技等科技企业上市 [3] - 后备上市力量包括泽景电子、诺比侃科技、中鼎集成、英矽智能等,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热门赛道 [3] 内地企业全球化跳板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3] - 港交所优化上市机制,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快速审批时间表缩短至30个工作日 [3]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建设,恒瑞医药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是其"出海"战略关键一步 [4] 上市企业储备与预期 -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海天味业、安井食品、三花智控等5家企业已通过备案准备赴港上市 [6] - 三一重工与赛力斯等18家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材料,韦尔股份与牧原股份等25家公司已公告H股上市计划 [6] - 德勤中国预计2025年港股上市新股或将达约80只,融资约1300亿至1500亿港元 [6] 香港金融地位重塑 - 大量优质公司赴港上市将提升港股市场活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7] - 香港作为国际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吸引更多对内地企业较为友好的投资者 [7] - 科技企业通过赴港上市能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7]
一文读懂:创新药投资常见的洋词汇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46
创新药出海 - 国产创新药通过License-out模式将海外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2] - 2024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总交易金额达523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2025年前5个月已超455亿美元 [5]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BD合作,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刷新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首付款纪录 [7] - New-Co模式通过成立新公司吸引外部投资者共同推动药物研发和商业化,如信达生物与赛诺菲合资成立公司研发肿瘤药 [8] 国际会议与行业风向 - ASCO、AACR、ESMO是全球药企展示实力的重要平台和行业风向标 [9] - 2025年ASCO会议上中国学者主导的研究摘要达70多项,创历史新高 [11] 创新药分类与研发 - FIC(首创药)是创新药价值最高的细分种类,中国已在双抗、ADC等领域完成FIC突破 [12] - Bio-tech侧重核心产品研发,Big-pharma侧重商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13] - 全球制药行业进入"大单品稀缺"时代,Big-pharma与Bio-tech相互依赖 [14] 药品审批与上市 - NDA、IND等是新药申请的不同阶段,2015-2024年国产创新药NDA占比不断提升 [15] CXO产业链 - CXO包括CRO、CMO、CDMO、CSO等细分领域,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外包服务 [20] - 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等是CXO领域龙头企业 [22][23] - AI技术为CXO赛道提供新的增长动能,AI制药能力成为未来竞争关键 [24] 热门药物品种 - ADC药物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0亿美元,最大单品Enhertu达37亿美元 [25] - GLP-1靶点药品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900亿美元 [25] - 国内ADC龙头包括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复宏汉霖等 [25] - 国内GLP-1产业链龙头包括信达生物、博瑞医药、华东医药等 [26] 资本市场与上市 - 港交所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吸引大量内地创新药企 [27] - 恒瑞医药赴港股二次上市,百利天恒也将赴港上市 [28] - 科创板未盈利医药公司股票代码带U,如百济神州-U、泽璟制药-U等 [30]
双融日报-20250703
华鑫证券· 2025-07-03 09:33
核心观点 当前市场情绪较热,综合评分为 63 分,市场逐渐进入上涨态势,可适度增加投资,但需警惕市场过热风险,同时关注光伏、能源金属、创新药等热点主题相关标的 [5][11][23] 市场情绪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昨日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 63 分,处于“较热”状态,近一个月行情显示,情绪值低于或接近 30 分时市场获支撑,高于 90 分时出现阻力 [5][11] - 不同市场情绪对应不同市场特征和策略建议,较热状态下可适度增加投资,但需警惕过热风险 [23] 热点主题追踪 光伏主题 - 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 7 月开始集体减产 30%,部分玻璃企业堵口计划增多,预计 7 月国内玻璃产量降至 45GW 左右,相关标的有石英股份、爱旭股份 [6] 能源金属主题 - 刚果金自 2025 年 6 月 21 日起,将钴出口临时禁令期限延长三个月,相关标的有华友钴业、天齐锂业 [6] 创新药主题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措施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相关标的有恒瑞医药、贝达药业 [6] 资金流向 主力资金 - 前一交易日净流入前十的证券有御银股份、融发核电等 [12] - 前一交易日净流出前十的证券有际华集团、欧菲光等 [14] - 前一日净流入前十的行业有 SW 电力设备、SW 农林牧渔等 [18] - 前一日净流出前十的行业有 SW 传媒、SW 公用事业等 [19] 融资资金 - 前一交易日净买入前十的证券有豪威集团、北方铜业等 [14] - 前一日净买入前十的行业有 SW 电力设备、SW 有色金属等 [21] 融券资金 - 前一交易日净卖出前十的证券有中国船舶、海尔智家等 [15] - 前一日净卖出前十的行业报告未详细列出 [24]
信达生物研发日专题:重磅一代IO疗法的核心专利序列预计集中在2028-2032年过期,MNC对于延续、抢占下一代
长江证券· 2025-07-02 23: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评级;信达生物投资评级为买入 [11][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重磅一代IO疗法核心专利序列预计2028 - 2032年过期,MNC延续/抢占下一代肿瘤基石治疗药物市场需求迫切,二代IO潜在市场规模或达2000亿美元 [4][7] - 信达生物IBI363采用PD - 1单抗/IL - 2融合设计及α偏向性设计,在多个IO治疗耐药热肿瘤、冷肿瘤中显示出Best - in - Class潜力 [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IO疗法:旧势渐退,新潮已起 - 近十年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推动肿瘤免疫治疗发展,2024年全球PD - (L)1市场规模达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K药和O药占据主导 [18][20] - 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 - L1激活PD - 1/PD - L1通路实现免疫逃逸,PD - 1/PD - L1抑制剂阻断该通路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核心策略 [22] - 一代IO疗法存在局限,冷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率低,仅约55%实体瘤患者具备免疫治疗基础条件,真正获益比例不足20%,且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问题 [33][39][41] 多元路径竞发,角逐二代IO疗法两千亿美元规模市场 - 一代IO疗法在冷肿瘤、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及获得性耐药人群中疗效有限,随着K药、O药专利到期,二代IO市场将升温 [44] - 二代IO市场可分为一代IO替代、耐药、冷肿瘤三个赛道,潜在市场规模或达2000亿美元,众多药企布局二代IO疗法 [49] - PD - 1/IL - 2路线潜力大,可实现对T细胞“解封 + 赋能”双重调控,有望在热肿瘤前线和冷肿瘤、经治耐药人群中突破 [53] IBI363:全球首创PD - 1/α IL - 2双抗,新一代肿瘤IO疗法基石产品 - IBI36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 - 1/α IL - 2双抗融合蛋白,采用PD - 1单抗和IL - 2融合设计及α偏向性IL - 2设计,可降低外周毒性 [56][57] - 采用α偏向性IL - 2设计是基于基础研究成果,α - biased IL - 2能刺激激活的CD8 + T细胞,毒副作用小,且PD - 1 + CD25 + CD8 + TIL细胞在肿瘤组织高表达 [62] - IBI363在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临床试验中展现优异疗效,肺癌中高剂量组ORR、DCR、mPFS及OS趋势更优;结直肠癌单药mOS达16.1个月,联合贝伐组疗效更好;黑色素瘤中IBI363相比化疗mPFS优势明显 [68][74][78]
医药生物行业:2025措施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正式迈入2.0阶段或将激活创新药产业链新一轮的机遇
江海证券· 2025-07-02 2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标志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迈入2.0阶段,将激活产业链新一轮机遇 [4][6] - 与2024年方案相比,2025年措施从“框架性支持”升级为“精准化突破”,构建全链条政策闭环,解决创新药发展痛点 [6] - 政策助力加速创新药审评审批,2025年精准细化措施预计激发企业研发动能,加速上市进程 [6] - 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中国创新药行业迈入黄金发展期,2025年措施将推动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6] - 建议重点关注全球化布局者、AI驱动型平台企业、细分领域创新标兵三类企业,政策落地将推动产业从“仿创”向“首创”转型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表现 - 近十二个月行业相对收益1个月为 -0.15%、3个月为5.42%、12个月为4.76%,绝对收益1个月为2.52%、3个月为6.85%、12个月为18.66% [3] 政策对比 - 2024年方案聚焦“全链条支持”顶层设计,但未明确具体实施路径;2025年措施构建全链条政策闭环,以数据赋能、支付创新、国际协同为核心抓手 [6] 市场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5%,预计2025年增速保持在12%-15%区间 [6][7] 技术突破 - 双抗、ADC药物等实现全球突破,AI赋能研发缩短周期30%,基因治疗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突破 [6][7] 国际化进程 -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 out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同比激增42% [6][7] 投资建议关注企业类型 - 全球化布局者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 [7] - AI驱动型平台企业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 [7] - 细分领域创新标兵如美诺华、众生药业、微芯生物 [7]
7月2日工银前沿医疗股票C净值下跌2.48%,近1个月累计下跌0.53%
搜狐财经· 2025-07-02 21:04
基金表现 -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C最新净值2 9870元 下跌2 48% [1] - 近1个月收益率-0 53% 同类排名804|898 [1] - 近6个月收益率18 53% 同类排名133|878 [1] - 今年来收益率16 32% 同类排名134|878 [1] 持仓结构 - 股票持仓前十占比合计59 05% [1] - 恒瑞医药占比10 11% [1] - 科伦药业占比8 01% [1] - 药明康德占比7 72% [1] - 百济神州-U占比6 85% [1] - 信立泰占比4 90% [1] - 泽璟制药-U占比4 77% [1] - 鱼跃医疗占比4 60% [1] - 新诺威占比4 36% [1] - 华东医药占比4 20% [1] - 海思科占比3 53% [1] 基金概况 -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C成立于2020年11月23日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13 80亿元 [1] - 基金经理为赵蓓 [1] 基金经理背景 - 赵蓓女士拥有硕士学历 [2] - 曾在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助理 [2] - 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 [2] - 现任研究部副总监 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 [2] - 2014年11月18日起担任工银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基金经理 [2] - 2015年4月28日起担任工银瑞信养老产业股票型基金经理 [2] - 2016年2月3日起担任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基金经理 [2] - 2018年7月30日至2019年12月23日担任工银瑞信医药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经理 [2] - 2020年05月20日至2022年6月14日担任工银瑞信科技创新6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经理 [2] - 2025年4月9日起担任工银瑞信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基金经理 [2]
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Datayes· 2025-07-02 19:22
钢铁行业 - 唐山钢厂因环保限产30%导致库存降至极低水平,预计影响钢铁产量[1] - 2025年前四个月钢坯出口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协会建议限制出口[1] - 全国钢厂全年减产目标约3000万吨,叠加淡季需求,市场对短期产量削减预期升温[1] - 长江证券认为行政化限产是驱动钢铁板块反弹的看涨期权,7月限产落地概率较高[3] - 钢铁板块午后强势拉升,柳钢股份、重庆钢铁、首钢股份涨停[9] 光伏行业 - 光伏玻璃减产消息获亚玛顿确认,叠加供给侧改革预期推动板块大涨[3] - 多晶硅市场均价小幅回升,n型复投料成交价上涨0.87%至3.47万元/吨[23][24] - 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单日成交11.90亿元[4] - 双良节能、亿晶光电、凯盛新能等多股涨停[9] 港股市场 - 香港上半年完成41宗IPO,融资总额136.6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7] - 立讯精密宣布赴港上市,上半年香港IPO规模全球第一[7] 财政政策 - 2024年底政府债限额空间剩余1.9万亿,2025年政府债限额预计99.8万亿[11] - 政府部门杠杆率从2018年36%升至2024年61%,预计2025年底达67%[13] - 城投有息债务增速显著放缓,2024年同比增幅仅1.1-4万亿[16] 资金动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8.04亿元,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26] - 电力设备、钢铁、农林牧渔获主力净流入前五[26] - 北向资金总成交1454.47亿元,格力电器成交8.59亿元[28] - 龙虎榜机构净买入昂利康1.01亿元,净卖出常青科技1.78亿元[35] 行业估值 - 钢铁、煤炭、建筑材料领涨,电子、通信、国防军工领跌[37] - 农林牧渔、非银金融、食品饮料板块PE处于历史百分位低位[37] - 钢铁板块交易热度提升显著,拥挤度变动居前[38]
7月2日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A净值下跌2.90%,近1个月累计上涨0.77%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08
基金表现 - 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A最新净值1.7050元,下跌2.90% [1] - 近1个月收益率0.77%,同类排名1022|2333 [1] - 近6个月收益率43.88%,同类排名7|2301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41.61%,同类排名7|2301 [1] 持仓情况 - 股票持仓前十占比合计64.17% [1] - 恒瑞医药占比10.23% [1] - 科伦药业占比9.09% [1] - 百利天恒占比8.94% [1] - 海思科占比8.27% [1] - 信立泰占比6.66% [1] - 泽璟制药-U占比6.10% [1] - 新诺威占比4.69% [1] - 荣昌生物占比3.49% [1] - 诺诚健华-U占比3.35% [1] - 微电生理占比3.35% [1] 基金基本信息 - 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A成立于2015年6月18日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基金规模44.08亿元 [1] - 基金经理为张韡 [1] 基金经理背景 - 张韡拥有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 [2] - 曾任东方证券医药助理研究员 [2] - 曾任汇添富基金医药研究员、高级医药研究员及医药行业研究组组长 [2] - 2021年3月25日起担任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 - 2021年9月29日起担任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 - 2022年10月21日起担任汇添富达欣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 - 2023年11月23日起担任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 - 2023年11月23日起担任汇添富全球医疗保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 - 2025年4月10日起担任汇添富创新医药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