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

搜索文档
搁浅的硅基梦:从“芯片希望”到“僵尸工厂”
是说芯语· 2025-07-12 10:02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晶圆制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已具备7纳米逻辑芯片及3D NAND/DRAM存储设备的先进生产能力 [2] - 截至2024年初,全国拥有44家晶圆厂(25家300mm/5家200mm/4家150mm/7家停产),另有32个在建项目(24家300mm/9家200mm)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组成部分 [3] - 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计划2024年底前新增10座晶圆厂(9家300mm/1家200mm) [5] 失败晶圆厂案例分析 典型失败项目 - **武汉弘芯(HSMC)**:190亿美元投资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摆,从未实现14/7纳米芯片量产 [10][12] - **泉芯(QXIC)**:作为HSMC姊妹公司,14纳米计划仅停留于宣传阶段,2021年终止运营 [14][15] - **GlobalFoundries成都**:100亿美元项目因战略调整中止,后由华力微电子接盘重启 [17] - **德海半导体**:30亿美元项目涉嫌欺诈,仅完成场地平整即宣告破产 [18] - **福建金华(JHICC)**:56亿美元DRAM项目因窃取美光技术被美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发展停滞 [20] 失败共性特征 - 过度追求先进制程(14/7纳米)而缺乏技术积累,依赖地方政府资金但监管缺位 [6][8]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10纳米以下设备断供,加剧技术突破难度 [7] - 存储器领域尤为艰难,江苏先进半导体18亿美元PCM项目及清华240亿美元3D NAND项目均告失败 [21][23] 行业经验总结 - 半导体制造需要长期技术沉淀,英特尔/台积电等龙头企业均经历数十年技术积累 [8] - CIS等相对简单领域亦存在失败案例(德淮/塔科马半导体),显示全产业链均需专业能力 [25] - 成功要素包括:持续研发投入、供应链深度布局、市场化运营机制 [25]
【国信电子|半导体7月投资策略】TI扩产以支持未来需求,存储价格继续上涨
剑道电子· 2025-07-11 09:15
半导体行业投资策略 - 2025年6月SW半导体指数上涨5.96%,跑赢沪深300指数3.46pct,但跑输电子行业2.90pct [3][5] - 集成电路封测(+9.24%)、分立器件(+8.18%)、半导体设备(+7.05%)表现最佳,模拟芯片设计(+3.88%)表现较弱 [3][5] - 海外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6.57%,台湾半导体指数上涨8.15% [3][5] 行业估值与基金持仓 - SW半导体指数PE(TTM)为84.24x,处于2019年以来64.82%分位 [5][15] - 集成电路封测和半导体设备PE较低,分别为52倍和54倍,半导体设备估值处于19.83%历史分位 [5][15] - 1Q25基金半导体持仓占比12.0%,超配7.3pct,重仓股市值3098亿元 [6][19] - 前五大重仓股占比从63.8%降至52.8%,芯原股份新晋前二十取代沪硅产业 [6][23] 全球半导体市场表现 - 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89.8亿美元,YoY +19.8%,连续19个月正增长 [7][26] - 中国销售额170.8亿美元,YoY +13.0%,环比+5.4% [7][26] - 存储价格全面上涨:DRAM合约价从1.65涨至2.10美元,NAND Flash从2.79涨至2.92美元 [7][28] 台股半导体企业表现 - 5月台股IC制造营收3578亿新台币(YoY +34%),IC设计924亿新台币(YoY +4%) [35][39] - 台积电5月营收3205亿新台币(YoY +40%),联电195亿新台币(YoY +0%) [39] - 存储芯片企业分化:旺宏、威刚收入增长,华邦电、南亚科收入下滑 [45]
这些芯片,登上热搜榜
36氪· 2025-07-10 18:38
芯片热搜榜单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芯片热搜TOP20中MCU和电源IC占比超五成 [2][4] - 榜单中有10款芯片曾出现在过往榜单 包括TL431 LM358 UC3842 S8050 AMS1117 NE555 L7805等 [4] - 新上榜产品中有4款MCU芯片 包括STM32F103C8T6 STM32F103RCT6 dsPIC30F2010-30I/SP TMS320F28P559SJ-Q1 [5][12][13][14] 热门芯片特点 - 排名前三的TL431 LM358 UC3842均为通用性强 技术成熟的经典料 [7] - TL431优势为高精度 稳定 便宜 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领域 [8] - LM358优势为灵活 省电 适用范围广 用于信号处理和工业控制领域 [9] - UC3842优势为高效 简单 节能 适用于开关电源设计 [10][11] - STM32F103系列凭借性价比和成熟生态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领域保持竞争力 [13] - TI的TMS320F28P559SJ-Q1凭借车规级特性和技术优势契合新能源汽车核心需求 [14] 国产芯片发展 - 国产厂商在模拟芯片领域推出对标产品 如帝奥微信号链产品 上海贝岭BL358等 [16][17] - 国产MCU厂商如纳芯微 极海半导体 兆易创新等推出对标国际品牌的产品 [18] - 国产芯片凭借价格优势在部分市场实现替代 如GD32成功替代STM32案例众多 [18] - 国产厂商通过成熟型号积累经验 逐步向高端模拟芯片渗透 [16] 市场趋势展望 - MCU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产中高端MCU有望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19] - 功率半导体如IGBT MOSFET将迎来新增长契机 受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 [20] - 国产替代芯片如UC3842 STM32F103C8T6的替代产品已在多个领域得到验证 [20]
纳芯微跌4.81% 2022年上市超募48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6:51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0日讯纳芯微(688052.SH)今日收报159.90元,跌幅4.81%,总市值227.90亿元。该股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纳芯微于2022年4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2526.60万股,发行价格为230.00元/股,保 荐机构(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保荐代表人为佀化昌、姜涛。 纳芯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58.11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55.81亿元。纳芯微实际募资净额 比原拟募资多48.31亿元。纳芯微于2022年4月18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原拟募资7.50亿元,拟分 别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纳芯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费用总额为2.30亿元(不含增值税),其中,保荐及承销费2.03亿元。 保荐机构安排其依法设立的相关子公司光大富尊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本次发行战略配售,跟投的股份数量 占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比例为2.00%,即50.5320万股,跟投金额为1.16亿元。光大富尊投资有限公 司本次跟投获配股票的限售期为24个月,限售期自本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在上交所上市之日起开始计算。 纳芯微2023年5月24日披露 ...
港股“狂飙”:一日五锣敲响上市盛宴,上市潮汹涌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7-09 22:50
港股IPO市场概况 - 7月9日港股市场5家企业集体上市 包括蓝思科技 极智嘉 峰岹科技 讯众通信 大众口腔 创下单日最多上市记录 [2] - 2024年上半年港股主板IPO数量超40家 募资总额达1067亿港元 同比激增688.56% [7] - 港交所CEO透露2025年初筹备IPO超100宗 财政司司长表示已收到约200宗申请 [7] 重点上市公司分析 - 蓝思科技从递交招股书到上市仅用100天 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 苹果为其最大客户 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 [4] - 极智嘉为仓储机器人领域独角兽 服务806家终端客户 覆盖40余国 累计交付AMR设备56000台 上市市值220亿港元 [4] - 峰岹科技专注BLDC电机驱动芯片 2022年已登陆科创板 讯众通信和大众口腔均有新三板背景 开盘均大涨 [5] 行业上市趋势 - 消费领域形成上市热潮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 蜜雪冰城等股价大涨 带动布鲁可 沪上阿姨等消费公司集中登陆 [8] - 半导体企业加速赴港 兆易创新 豪威集团已公告计划 纳芯微 芯迈半导体等递交申请 江波龙 天岳先进披露计划 [8] - "A+H"模式受追捧 立讯精密等市值超2500亿的A股公司宣布赴港上市 [8] 市场资金动态 - 上半年42家港股IPO中36家获基石投资 基石金额占比达43.7% 高瓴 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积极参与 [10] - 宁德时代 蜜雪冰城等超级IPO基石投资者实现可观盈利 蜜雪冰城基石持股浮动收益显著 [11] - 港股成为海外资金投资中国公司主要渠道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窗口期可能仅剩一年半 [11]
中报披露季来了,多家半导体公司业绩预增,科创芯片ETF(588200)近5日“吸金”4.5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09 11:21
市场表现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下跌0 53% 成分股唯捷创芯领涨4 06% 芯源微上涨2 17% 纳芯微上涨1 01% 安集科技领跌 [1] - 科创芯片ETF(588200)下修调整 [1] - 科创芯片ETF近1年净值上涨66 77% 居可比基金第一 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88/2901 居于前3 03% [3] - 科创芯片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 18%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6 01%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 40% [3]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科创芯片ETF盘中换手1 4% 成交3 96亿元 近1年日均成交23 37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科创芯片ETF最新规模284 32亿元 创近半年新高 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近1周份额增长1200 00万份 [3] - 科创芯片ETF最新资金净流入1 00亿元 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4 55亿元 [3] - 科创芯片ETF最新融资买入额9448 02万元 融资余额14 90亿元 [3] 行业动态 - 49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业绩预告 37家业绩预增 科创板半导体公司泰凌微 芯动联科 芯朋微等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增 [4] - 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商加速扩产 预计2024~2028年300mm产能以7%的CAGR增至1110万片/月 [4] - 上交所受理国产GPU公司摩尔线程 沐曦股份的IPO申请 人工智能推动半导体需求 [4] 指数成分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 76% 包括中芯国际(10 08%) 海光信息(9 35%) 寒武纪(8 61%) 澜起科技(8 25%) 中微公司(7 40%)等 [4]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0 51% 海光信息下跌0 31% 寒武纪下跌0 79% 澜起科技下跌0 76% 中微公司下跌0 24% [6]
半导体7月投资策略:TI扩产以支持未来需求,存储价格继续上涨
国信证券· 2025-07-08 22:10
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推动半导体需求,资本市场助力国内AI全产业链发展,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商加速扩产,存储价格上涨,推荐半导体生产制造、AI端侧SoC相关企业,关注存储相关公司,看好模拟芯片需求[6]。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2025年6月SW半导体指数涨5.96%,跑输电子行业2.90pct,跑赢沪深300指数3.46pct;海外费城半导体指数涨16.57%,台湾半导体指数涨8.15% [3][14] - 子行业中集成电路封测、分立器件、半导体设备涨跌幅居前;模拟芯片设计、数字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涨跌幅居后 [3][14] - 6月费城半导体指数30只成分股全涨,SW半导体163只个股中146只上涨 [23] - SW半导体估值处2019年以来64.82%分位,半导体设备处较低估值水位 [25] 基金持仓分析 - 1Q25基金重仓持股中半导体公司市值3098亿元,持股比例12.0%,环比提高0.6pct,超配7.3pct [4][42] - 1Q25前五大半导体重仓持股占比降至52.8%,第一大占比降至13.5% [42] - 芯原股份进入前二十大重仓股,取代沪硅产业 [44] - 1Q25前二十大原重仓股中部分公司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有增有降 [44] 行业数据更新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89.8亿美元,同比增19.8%,连续19个月同比正增长 [45] - 5月DRAM和NAND Flash合约价上涨,6月DRAM现货价上涨明显 [5][53] - 1Q25主要客户缩减订单,Enterprise SSD平均售价下滑近20%,预计2Q25恢复正增长 [53] - 1Q25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8.8%,各细分数据有不同表现 [63] 台股月度营收数据 - 5月台股半导体各环节合计营收中,IC制造/设计/封测同比增长,环比减少;DRAM芯片同比减少,环比增长 [64][65] - 不同类型代表企业5月营收有不同的同比和环比变化情况 [74][75][77][81] 投资策略 - 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商加速扩产,预计2024 - 2028年300mm产能以7%的CAGR增至1110万片/月 [6][82] - 上交所受理国产GPU公司IPO申请,推荐半导体生产制造、AI端侧SoC相关企业 [6][82] - 存储价格上涨,建议关注存储相关公司 [6][82] - 看好模拟芯片需求,推荐模拟芯片企业 [6][7][82]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4
东海证券· 2025-07-04 15:58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6月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价格涨幅扩大,关注AI算力等结构性机会;美国恢复对华乙烷出口,卫星化学具备稀缺性和成长性;国内经济下半年外需或有压力内需重要性凸显,资产配置建议关注科技+消费主线等;银行业竞争加剧区域性银行改革深化,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A股上交易日主要指数多收涨,日线技术条件未明显走弱 [6][13][19][22][28] 半导体行业6月份月报 - 6月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价格涨幅扩大,7月需求或继续复苏,供需格局向好,关注AI算力等结构性机会 [6] - 6月全球半导体需求持续改善,手机等保持增长,7月需求或延续复苏;供给端价格上行涨幅扩大,7月供需格局向好 [6] - 细分赛道上,6月消费电子新品密集释出,AI积极信号不断,相关产业链有望长期收益,国产化有望加速 [6] - 6月电子和半导体板块有涨幅,半导体估值处于历史一定分位数,申万电子和半导体行业涨幅高于沪深300 [7] - 6月半导体需求回暖价格涨幅扩大,7月需求或进一步增长,供给端短期充裕但价格上行,预计7月供需向好 [8] - 半导体下游TWS耳机等需求复苏好,新能源车保持高速渗透,带动半导体需求,但部分产品价格因供给充足保持低位 [9] - 以AI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品引领端侧AI创新,AI基建节奏加快,ASIC市场有望扩容 [11] - 建议逢低布局,关注AIOT、AI创新驱动、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汽车电子等领域相关公司 [12] 卫星化学公司简评报告 - 2025年7月2日美国对我国乙烷出口禁令解除 [13] - 卫星化学拥有美国乙烷出口核心资产,Nederland Terminal将为其提供乙烷并签署排他性协议 [14][15] - 美国新建乙烷码头可能性低,目前出口产能充足 [15] - 公司有14艘VLEC船运输乙烷,还将再建6艘,构筑高行业壁垒 [16] - 公司占据国内乙烯成本最低区间,具备较强竞争力 [17] - 看好公司股价超跌反弹,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情况 [18] 2025年中期宏观经济及资产配置展望 - 上半年国内经济“抢出口”带动工业生产有韧性,“两新政策”驱动相关产业较好,地产端有压力 [19] - 下半年外需或有压力出口增速中枢或回落,内需重要性凸显,预计Q2 GDP增速维持在5%以上,Q3、Q4逐季回落 [19] - 积极政策基调有望延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落地,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下半年降准降息有空间 [20] - 海外不确定性仍存,美国政策影响需求信心,库存分化,通胀、就业、财政等方面有压力,日本通胀压力大加息空间大 [20] - 资产配置建议关注A股科技+消费主线和周期板块,10Y国债四季度或做多,美元承压,美债趋陡,人民币汇率有支撑,黄金短期震荡 [21] 银行业研究框架暨2025中期投资策略 - 全国性银行占据市场高地,区域性银行改革深化,迎来重组兼并潮 [22] - 近年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均面临不同程度下行压力 [23] - 规模上对公信贷承压,个人信贷压力缓解,投资端提速;息差压力或趋于平缓;非息业务有修复窗口;资产质量预计保持稳定;税费降本增效;分红意愿积极 [24] - 预计头部银行利润规模与分红比例保持稳定,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均衡布局 [25] 财经新闻 - 工信部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26] - 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超预期,失业率为4.1% [26] - 美国取消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 [26] - 美众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推进“大而美”法案 [27] A股市场评述 -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小幅震荡收红,深成指、创业板双双收涨,主要指数多呈收涨 [28] - 上证指数日线技术条件未明显走弱,周线技术条件变化不明显 [28] - 深成指、创业板日线技术条件未明显走弱,两指数相关指标有所修复 [29] - 上交易日市场情绪活跃,元件板块涨幅居首,部分板块大单资金有净流入或净流出 [29] - 元件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量能放大,可加强个股甄别 [30] 市场数据 展示了2025年7月3日融资余额、逆回购、国内外利率、股市、外汇、国内外商品等市场数据及变化情况 [33]
最高单日获得6.79亿元净流入,科创芯片ETF(588200)连续3天“吸金”14.2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03 11:06
科创芯片ETF表现 - 科创芯片ETF盘中换手率达1.63%,成交额4.60亿元 [1] - 近1年日均成交23.25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近1周规模增长11.26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最新份额达186.58亿份,创近半年新高 [1] - 近3天合计净流入14.22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6.79亿元 [1] - 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6137.14万元,融资余额15.32亿元 [1] - 近1年净值上涨64.87%,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18%,最长连涨涨幅36.01%,年盈利百分比100.00% [1] 半导体行业前景 - 全球半导体制造业预计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7%,产能将达每月1110万片晶圆 [2] - 半导体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建议关注先进制程产业链突破 [2]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76% [2]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成分股 - 中芯国际权重10.08%,涨跌幅0.17% [4] - 海光信息权重9.35%,涨跌幅-0.10% [4] - 寒武纪权重8.61%,涨跌幅0.11% [4] - 澜起科技权重8.25%,涨跌幅1.87% [4] - 中微公司权重7.40%,涨跌幅-0.86% [4] - 芯原股份权重3.42%,涨跌幅-4.65% [4] - 沪硅产业权重2.82%,涨跌幅-0.22% [4] - 恒玄科技权重2.69%,涨跌幅-1.33% [4] - 晶晨股份权重2.57%,涨跌幅0.61% [4] - 思特威权重2.50%,涨跌幅-1.31% [4]
★链接科技企业与全球资本 港股市场重塑新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港股科技企业上市热潮 - 港股市场正迎来科技企业上市热潮,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热门赛道,包括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新、国富氢能、赛目科技、宁德时代等已上市企业,以及泽景电子、诺比侃科技、中鼎集成、英矽智能、赛力斯、纳芯微、天域半导体等后备企业 [1][2]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科企专线"市场反映热烈,上市部门接到大量科技企业咨询,预计热潮将持续 [2] -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登陆港交所,市值达万亿,彰显港股对国际级科技企业的吸引力 [3] 港股市场转型与制度优化 - 港股市场正演变为全球科技资本重要枢纽,链接内地科技企业与全球资本,港交所成为"超级纽带" [1] - 港交所通过改革上市制度(如同股不同权、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及推出18C章特专科技制度,为高研发投入、长盈利周期的科技企业提供友好融资环境 [3][4] - "科企专线"优化审批流程,允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降低企业信息泄露风险,吸引高潜力科技企业 [4] 科技企业与港股市场良性互动 - 宁德时代H股股价高于A股,显示港股对龙头科技企业估值更趋合理,未来有望提供更理性、国际化的估值平台 [5] - 港股严格的财务披露和公司治理标准为企业提供国际认可的合规性认证,提升国际市场信任度 [5] - 科技行业需持续融资投入研发,港股稳定的融资环境和国际化资本支持符合其长期发展需求 [6] 港股市场战略地位 - 香港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成为内地科技企业对接国际资本的重要桥梁,吸引在美上市科技公司回流 [6] - 科技产业集聚效应促使更多企业选择港股上市,推动产业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