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2025中国(长沙)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21:22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长沙)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于11月2日在长沙开幕,旨在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1] 与会嘉宾与公司案例 - 大会特邀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鸿飞、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启舟等嘉宾,从全球视野、前沿科技、产业落地维度诠释"科技+产业"协同突破 [2] - 刘鸿飞的公司奥谱天成致力于高端光学仪器自主研发与国产化替代,是拉曼光谱中国第一、光纤光谱全球前三的仪器生产公司,并在长沙设立集团第二总部及全球研发中心 [2] - 三一重工、爱尔眼科、蓝思科技等湖南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标杆,在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创新平台与项目签约 - 大成柔性智能制造全球研发中心、大成低空技术合作创新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创新中心长沙中心及"国际碳码研究实验室"四大前沿创新平台宣布启动建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技术研发 [3] - 新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项目、大修渣&碳渣提取碳酸锂项目、湖南省交通行业数据联合实验室共建项目、中南大学-大汉集团社区AI研发中心项目等一系列校友回湘及重大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3] 平行活动 - 10月30日至11月3日期间,大会同步开展"低空经济+AI科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法律赋能科创企业"、"中医药数智化与健康体重管理"、"青年科学家创新发展"等平行会议与创新创业项目路演、高新企业考察系列活动 [3]
2025年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
中金在线· 2025-10-28 15:32
大会概况 - 2025年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于10月26日在四川宜宾开幕,主题为“创新融合 绿色智造” [1] - 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五粮液集团子集团四川省川红茶业集团承办 [3] - 近300名来自全国茶学机构、高校及茶企的代表参会,共商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3] 科技创新成果与规划 - 会议集中展示了“十四五”期间红茶八大类科技创新成果,涵盖生物基因组学、品种培育、生态低碳茶生产、绿色防控、数字化加工等领域 [3] - 大会启动了“十五五”红茶科技创新计划 [3] - 与会代表围绕茶树育种、绿色防控、数字化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交流 [3]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宜宾等主产区政府、企业签署了10余项合作协议,旨在构建“科研—产业—市场”协同发展链条 [3] - 通过产学研协同,推动“宜宾红茶”“宜宾早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从2015年的不足20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120亿元以上 [5][6] - 合作实现了全产业链升级 [6] 公司实践与行业影响 - 四川省川红茶业集团作为承办方分享了高质量发展实践,其融合两项非遗技艺打造的“长江红”紧压红茶成为创新亮点 [6] - 公司作为五粮液非酒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 [6] - 公司通过标准输出与合作,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提升产业链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
仙作产业创新融合 打造跨界消费方阵
新华财经· 2025-10-14 19:09
产业实力与规模 - 仙作三季度产业实力指数报13247点 环比微增02% 同比提升21% [1] - 仙作产业产值2025年上半年突破390亿元 展现出良好的扩张潜力与产业韧性 [1] - 产业已集聚2300余家工艺企业 22万余户个体工商户 带动就业人口超20万人 [2] 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策略 - 2025年三季度仙作品牌影响力指数达到18617点 环比增长53% 同比增长198% [3] - 行业坚持高端品牌与大众市场并行的发展策略 巩固提升高端红木家具产业 推动大众化古典工艺家具和龙头企业品牌传播 [3] - 三福集团在电商与直播渠道的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预计2025年全年可达2亿元 [2] 数字化转型与赋能 - 2025年三季度数字赋能指数达到42704点 环比增长02% 同比增长09% [3] - 合作电商线上门店数量达到7580家 再创新高 [3] - 行业通过共建AI设计中心提升数字化产品设计水平 依托工业互联网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 [2] 产业升级与业态创新 - 行业推动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定制、个性化服务转型 鼓励开展电商直播拓展销售渠道 [2] - 政策精准赋能、品牌深度塑造、业态创新融合三大亮点推动核心指标稳步向好 [1] - 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升级 催生兼具东方审美与现代效率的新业态 [3]
2025年河南省工业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大赛概况 - 2025年河南省工业设计大赛正式开启,报名通道已开通,官网为www.hngysjds.com [1] - 大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主办 [1] - 大赛主题为“设计赋能 智造河南”,旨在推动设计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赛程安排 - 大赛分为产品(作品)征集、初赛、决赛、成果推广、表彰五个阶段,线上线下结合进行 [1] - 参赛产品(作品)征集工作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7日 [1] - 初赛将于2025年12月8日进行,通过专家线上评审选出优质产品(作品) [1] - 决赛将于2025年12月29日进行,采用“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的方式 [1] 参赛组别与领域 - 初赛和决赛均分产品设计组、概念设计组、工业文化设计组三个组别 [1] - 大赛聚焦装备制造类、汽车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等十个行业领域 [1] 奖项设置 - 产品设计组、概念设计组、工业文化设计组均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 [1] - 三个组别共评选出27名获奖者 [1] 成果推广与表彰 - 在成果推广阶段,将组织获奖作品展览展示、知名奖项推荐及设计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2] - 在表彰阶段,将举办大赛颁奖典礼和行业论坛,旨在擦亮河南工业设计品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苏州高新区“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再提速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力超6亿美元
苏州日报· 2025-10-09 06:41
项目开工与投资 - 总投资7亿元的新磊半导体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开工 [1] - 总投资4.4亿元的珂玛总部基地在苏州高新区启用 [1] 工业与外贸发展举措 - 持续深化企业走访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向总部争订单、促投资 [1] - 持续抓好“一稳五新”,积极推动“百团千企”出海和苏品苏货、外贸优品“三上”等行动 [1] 外资引进与项目建设 - 加大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外资招引力度,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超6亿美元 [1] -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1] 产业创新与研发 - 全力保障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全脑在体”科学装置建设 [1] -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今年有效国家高企超2000家 [1] 消费市场与业态培育 - 做优重点商圈,拓展“赛事+”、“演艺+”、“旅游+”等新场景,培育壮大直播经济等新业态 [2] - 加强消费新融合,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户外休闲运动目的地 [2]
南京大学与中国联通深化交流合作 共探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融合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9-26 06:00
合作背景 - 南京大学与中国联通集团于9月19日在仙林校区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 [1] - 双方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算力支撑等领域展开创新协同探讨 [1] -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与中国联通集团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等高层参会 [1] 合作领域 - 重点合作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医疗健康中试基地和算力基础设施 [1] - 联通在工业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已有布局成果 [1] - 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积累优势 [1] 合作模式 - 双方将通过苏州校区产业优势深化产学研协同 [1] - 探索算力支撑、模型开发和工业场景落地的具体合作模式 [1] - 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1] 合作预期 - 双方将在苏州重点产业方向实现强强联合 [1] - 合作内容包括算力共享、联合科研和人才培养 [2] - 助力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研究院建设 [2] - 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融合新路径 [2]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开幕信长星出席并启动开幕 许昆林致辞
新华日报· 2025-09-12 07:34
大会概况 -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于9月11日在南京开幕,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启动,省长许昆林、科技部党组成员吴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致辞 [1] - 大会开幕前,信长星、许昆林等参观了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大科研设施等科技成果展区 [1] - 50多位院士、70余名高校院所负责人,境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央企及江苏省科技型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3] 政府战略导向 - 江苏省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高质量成果转化应用 [1] - 科技部支持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希望江苏聚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 - 中国科学院将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需求,落实新一轮院省合作协议,通过布局重大创新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 合作成果与活动 - 现场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1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3600余条 [3] - 大会组织校企对接洽谈、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对接、苏港澳产学研对接、专家江苏行等活动 [3] - 现场发布了中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榜单 [2] 产业融合重点 - 强调将科研优势与江苏产业优势紧密结合,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 [1] - 重点关注领域包括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大科研设施等 [1] - 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分享科研心得并对江苏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2]
西安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加速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21:55
科技创新成果 -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国际首个十皮秒级、千公里实地光纤传递工程系统 [2] - 中航西飞研制出国内首台、全球加工范围最大的12米级卧式双五轴镜像铣装备 [2] - 西安西电变压器研制出国内首台最大容量三相一体百万机组220千伏电力变压器 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2] 产业政策与企业培育 - 出台《西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统筹机制 [2] - 实施大飞机配套、半导体及光子等产业链专项政策 [2] - 全市瞪羚企业达893家、专精特新企业1254家 规上高新技术企业2661家 [2] 科技服务与人才建设 - 成立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 培养技术经理人4645名 [2] - 累计评估专利项目2.72万件 专利平均授权率由48%提升至65% [3]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5.26件 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944人 [3]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联合咸阳、汉中等市谋划30余项年度协同合作事项 [3] - 推动27项成果转化需求发布 [3] -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正式运行 开展空天科技、复合材料等领域深度合作 [3] 金融支持体系 - 系统推出科技金融11项目标60条举措强化金融支持 [3]
乐陵市2025枣博会味博会食品产业创新融合大会举行
齐鲁晚报网· 2025-08-18 16:30
行业活动与战略合作 - 乐陵市举办2025第14届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和第10届调味品产业博览会 食品产业创新融合大会吸引国内外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1][2] - 乐陵市政府与上海源浓投资签署30万吨调味糖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星光糖业集团与东鹏饮料集团和雅韦安集团分别签署10万吨白糖和10万吨方糖项目合作协议[2] - 星光糖业集团与雅韦安集团 苏克敦集团 丰益糖业和路易达孚公司签署原糖采购战略合作协议[2] 企业发展战略与成就 - 星光糖业集团从小型食品加工厂发展为覆盖食品加工和国际贸易的大型企业集团 年产值突破100亿元[4] - 集团实施"三三一零"工程 建设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绿色高效生态圈 成为大糖产业能源产业链闭环生态圈典范[4] - 星光糖业建成全国最大食糖储备基地和功能糖生产基地 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入选山东省预制菜高质量发展试点[5] 地方产业优势与规划 - 乐陵市依托"中国金丝小枣之乡"资源优势 践行"大食物观"理念 培育食品调味品产业 建设特色食品名市[5] - 全市统筹规划建设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 调味品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三大核心园区[5] - 星光食品(国际)产业园吸引安井食品 好邦食品和美农生物等行业龙头和上市公司落户发展[5]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乐陵市联合江南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健康食品研究院 引进10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累计推出20余项科技成果包括黑金枣制品和微生物多糖[6] - 调味品产业园开发300余种新品 多款产品登上国宴舞台并获得国际认证 供应全国70%火腿肠调料和三分之二方便面料包[6] - 乐陵市红枣 调味品和马铃薯等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雀巢 青岛啤酒 康师傅和海底捞等知名企业的原料保障基地[6] 国际化与产业影响力 - 乐陵市枣博会和味博会首次在越南胡志明市与越南国际食品饮料 加工及包装技术展览会同期举办 30多家企业抱团出海拓展市场[6] - 调味品产业构建"买全球 卖全球"产业格局 希森马铃薯走向"一带一路"并实现太空育种[5] - 乐陵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 面向世界的健康食品产业高地 从地方特色发展到全球市场[6]
江苏亮出科创成绩单 多项指标全国居前
环球网资讯· 2025-08-03 17:42
科技创新成果 -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二,上海—苏州、南京分别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第五和第九位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3.3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50%,2024年达50.7%,2024年上半年持续攀升至51.8% [1]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连续9年保持全国省(自治区)首位 [1] - 3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1] 产业创新进展 - 上市创新药约占全国1/4,生物医药迈入全球并跑阶段 [1] - 动力电池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1] - 由江苏太湖实验室牵头的国内首艘"海上移动实验室"——"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顺利交付 [2] 战略科技布局 - 江苏拥有太湖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聚焦6G)、云龙湖实验室(主攻"深地资源与空间开发")、钟山实验室(瞄准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建设中的苏州实验室以及规划中的空天实验室 [2] - 这些平台覆盖空天、深海、深地、通信、农业等关键领域,形成"上天下海入地"的立体化创新矩阵 [2] - 江苏省牵头建设了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2] 人才政策创新 -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减负增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2] - 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倾向,不拘一格选拔高层次、特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2] - 已有近3000人通过绿色通道获评高级职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