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

搜索文档
对话邢予青:为什么日本这么重视旅游业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15:21
扩内需与高端服务业发展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内需不足问题,消费供给主要停留在"吃喝"等低层次需求,而消费者已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如调查新闻等知识密集型服务[5] - 高端服务业(如医疗、法律、设计等)能创造高技能就业岗位,培育中产阶级群体,是扭转内需不足的关键,但目前发展滞后[5] - 日本旅游业案例显示:2013年访日游客800万人次,通过政策推动2015年达3000万人次目标,现目标提升至6000万人次[8][11] - 服务业相比工业更依赖人力资本,100元收入中人工成本占比更高,能更公平分配财富,避免资本过度集中[9] 服务业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 跨境支付等交易成本过高制约旅游业发展,日本通过兼容Visa/Master支付系统提升便利性[6] - 监管政策需差异化调整:街头表演等文娱领域可放松,医美等专业服务领域需加强监管[7] - 地方政府偏好工业项目因GDP见效快,但旅游业等服务业能带来更普惠的增长模式[9] - 日本经验显示基建过度投资导致设施闲置(如泡沫期1000万日元高尔夫会员卡贬值),倒逼转向服务业发展[10] 反内卷与产业政策调整 - 电动车行业存在400多家厂商的过度竞争,部分企业长期亏损仍存活,需从产业政策找原因[13] - 日本产业政策教训:1961年通产省计划取缔本田汽车,但市场证明其竞争力[14][15] - "内卷"本质是产业扎堆低利润制造环节,需向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价值链上游攀升[23] - 税制改革建议:提高消费税占比、降低增值税占比,减少地方政府对产能扩张的激励[24] 企业全球化与价值链升级 - 跨国公司正调整全球价值链布局,中国企业出海趋势明显,80%零部件仍从中国进口的轻资产模式受青睐[17] - 真正全球化企业需具备品牌、核心技术等能力,如联想具备供应链整合与创新能力[18] - 制造业环节外移是产业升级必然过程,AMD专注设计环节后发展优于一体化的英特尔[19] - 产品价值主要分布在流通环节(如车垫从6美元增值至89美元),需获取品牌与服务附加值[22]
对话邢予青:为什么日本这么重视旅游业
经济观察网· 2025-08-08 11:29
扩内需政策与消费升级 - 政策主线聚焦"扩内需"与"反内卷",通过"两新""两重"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 [1] - 中国消费者需求层次提升,但高端服务业供给滞后,需高知识人才创造新供给 [2][3] - 旅游业存在跨境支付等交易成本问题,影响外国游客决策,日本兼容性支付系统值得借鉴 [4][5] - 医美行业监管不足导致低质量服务泛滥,需加强规范以提升行业价值 [5] - 服务业比工业更依赖人力,能创造普惠性增长,日本通过旅游业应对老龄化需求不足 [7][8] 反内卷与产业政策调整 - 外卖行业价格战低于成本价,反映供给过剩与不合理竞争 [10] - 电动车行业存在400多家企业亏损运营现象,需回归产业政策寻找原因 [10] - 日本产业政策失败案例显示强制缩减企业数量无效,本田逆袭证明市场竞争重要性 [10][11] -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推波助澜内卷,需调整税制(如消费税替代增值税)以改变激励机制 [17][18] - 啤酒行业地域壁垒源于税收分配问题,全国近百家啤酒厂导致资源浪费 [18] 企业全球化与价值链升级 - 跨国公司调整价值链地理分布,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与之契合 [2][11] - 出海企业轻资产运营(如印度分公司80%零部件来自中国),本土化管理岗位创造高价值就业 [13] - 全球龙头企业需品牌、集成等核心能力,联想被视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14][15] - 制造业空心化是产业升级必然过程,AMD专注设计环节优于英特尔一体化模式 [15] - 工业价值应聚焦流通环节溢价(如车垫从6美元增值至89美元),而非单纯扩大产能 [16]
全球价值链演进与中国产业发展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8-05 07:32
□ 刘志彪 当今全球大国竞合博弈愈演愈烈,经贸问题日益政治化、工具化和武器化,WTO规则下形成的全球价 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正在被重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先后大致经历了全球价值链客场切入和全球价 值链双重嵌入两个典型阶段。面临当前的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态势,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全球价值链动态演 进与重组规律,总结中国产业发展实践并制定正确的战略与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全球价值链的客场切入 全球价值链的本质是涉及生产、贸易、投资等多层次的立体式网络分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了各环 节的国际分工体系。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跨国公司往往采取保留产品研发设 计、品牌营销等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生产工序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策略。这种垂直形态的价值链分 工,为中国企业承接代工业务、融入国际循环提供了契机。 改革开放初始,中国要素禀赋极度失衡,劳动力极为富余,而资金和技术则极为短缺。按照要素禀赋理 论,中国应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先进设备、原材料和引进资金与技术。为此中国瞄准全球 市场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客场切入"全球价值链,发挥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了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市场和 ...
世界首次五百强断崖差距:日本149家,美国151家,中国3家,现在呢
搜狐财经· 2025-07-22 22:29
世界五百强企业数量变化 - 1995年美国以151家企业霸榜,日本149家,中国仅3家(中国银行、中石化、中粮集团)[5] - 2024年中国上榜企业达133家,美国降至139家,日本锐减至40家[5] - 日本企业数量从149家跌至40家,呈现雪崩式衰退[10] 美国企业表现 - 美国企业数量从151家降至139家,但科技和金融领域仍占据头部地位(苹果、微软、亚马逊)[7] - 苹果2024年利润达969.95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四大银行利润总和的1.5倍[7] - 半导体行业由英特尔、高通等公司主导芯片设计和核心技术[8] - 美国企业通过并购强化垄断(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亚马逊投资AI云计算,苹果研发自动驾驶)[21] - 美国研发投入占比为3.5%,高于中国的2.5%和日本的2.1%[19] 日本企业衰退原因 - 日本GDP增速长期低于1%,企业缺乏扩张动力[10] -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2024年上半年超5000家中小企业破产[10] - 电子行业仅剩索尼、松下等少数企业,利润微薄[19] - 汽车行业丰田利润仅为特斯拉的三分之一[10] - 研发投入占比仅2.1%,低于中国和美国[19] 中国企业崛起 - 中国企业从3家增至133家,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加入WTO和"一带一路"政策[12] - 国家电网全球第三,中石油、中石化稳居前十[17] - 10家中国车企首次集体上榜(奇瑞、吉利等),电动汽车出口量超德国成为全球第一[17] - 华为、比亚迪、大疆等民企通过创新科技打破西方垄断[12] - 研发投入占比为2.5%,高于日本但低于美国[19] 行业对比 - 中国在能源和基建领域优势明显(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15][17] - 中国科技领域仍在追赶,高端芯片和工业软件受制于人[17][18] - 日本传统优势行业失守(电子、汽车),市场份额被中韩蚕食[10][19]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回迁本土[21] 企业利润与竞争力 - 2024年中国企业总利润仅为美国的43%,平均利润不到美国一半[13] - 40家中国企业利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3家亏损[13] - 美国企业通过技术壁垒巩固垄断地位(半导体、云计算、自动驾驶)[8][21] - 中国企业需从"做大"转向"做强",提升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13][23]
专访刘尚希:企业要避免“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重在提升全球价值链中地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23:47
产业增长亮点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1][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锂电池产量增长53.3% [1][5]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和35.6% [3] 产业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拉动显著,低空经济、智能化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 - 政策支持包括"两新"政策、税收优惠和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3] - 政策与市场内在动能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3] 全球价值链地位 - 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30%,但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 [7] - 产供链方面竞争力强于价值链方面 [7] - 多数产业需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份额 [8]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 -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核心动力,但需要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 [9] - 商业模式创新决定新技术能否实现价值转化 [10] - 华为成功案例显示技术与商业模式相互成就 [10] 就业市场变化 - 数字化推动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和新型劳动力需求 [11] - 传统岗位减少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12] - 教育体制改革是解决结构性就业摩擦的关键 [12] 金融支持需求 - 产业转型需要长期资本和股权投资,与当前融资结构不匹配 [13] - 应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资本市场和基金市场 [13] - 金融支持方式应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如VC、PE等 [14] 财税政策建议 - 财税政策应避免干扰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融合 [14] - 对高新技术产业可给予短期激励政策但避免长期依赖 [14] - 现有税收政策应定期评估优化 [14]
“拉中关系拥有光明前景”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中哥经贸合作 - 2024年哥中双边贸易额超过193亿美元,与建交初期相比增长超过1900倍,中国是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 [2] - 哥伦比亚期待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加强农业技术、生态保护、减贫等领域合作,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 [2] - 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哥伦比亚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波哥大地铁一号线 [3] 一带一路合作 - 哥伦比亚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将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优化国内供应链并加强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 [2] - 中国上海-秘鲁钱凯港-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港海运航线实现首航,促进哥伦比亚就业与经济发展 [3] 农业与科技合作 - 哥伦比亚丰富物产与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结合,可推动咖啡豆、可可豆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突破 [3] - 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科技革命引领作用 [4] 区域一体化 - 中拉论坛运行10周年,中国成为拉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支持地区一体化进程和多边对话机制建设 [3] - 拉中合作有助于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与话语权 [4]
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最大失败: 高估了技术,低估了人性
虎嗅· 2025-07-03 21:39
机械收割机的社会影响 - 赛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机械收割机显著提升美国农业生产效率,解决粮食短缺并加速北方工业革命进程 [1] - 小赛勒斯·麦考密克在1883年工厂盈利后削减工人薪酬,引入气动成型机替代技术工人,雇用低技能劳工降低成本 [1] - 气动成型机的使用虽降低零件质量,但实现收割机大规模生产,同时加剧劳工压榨和资本积累 [2][3] 技术决定论与公共财政作用 - 凡勃伦的技术决定论主张技术自主性推动经济发展,需减少政府干预 [4] - 皮奥雷反驳技术决定论,指出美国50%以上研发资金来自政府,技术进步由政府主导并应纳入社会福利考量 [5][6] - 美国DARPA在冷战期间通过资金支持推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奠定行业主导地位 [6] 技术收益分配问题 - 苹果公司依赖政府投资的互联网/GPS/触摸屏技术,但全球化生产使就业外流,美国仅保留低收入零售岗位 [8][9] - 技术创新收益集中于高管和股东,公共财政承担风险却未通过税收或就业获得回报 [9] - 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依赖政府资金支持,因企业资源集中于市场营销而非研发 [6]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入困境 - 阿西莫格鲁指出发达国家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劳工技能不匹配,导致生产率提升有限 [10] - 全球价值链使发展中国家仅能获取片段化生产技术,无法获得高精尖技术 [12] - 自动化/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减少劳动力需求,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优势 [14][16] 技术进步的双面性 - 智能手机降低通信成本,使印度渔民收入增长8%,肯尼亚M-Pesa提升贫困妇女收入 [20][21] - 拉丁美洲农业应用GPS/无人机等技术优化灌溉和供应链,推动作物多样化 [21] - 全球价值链依赖通信技术分割生产链,降低发达国家企业成本但限制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 [21][12]
越南全面开放市场,换取美国20%关税,美越关税协定暗藏杀机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09
美越贸易协议核心条款 - 越南全面开放国内市场换取美国对其出口商品20%的基础关税 [1] - 美国汽车、农产品和能源产品获得零关税准入越南市场 [1] - 对"第三国转运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的条款针对中国产业链转移 [3] 产业冲击分析 - 越南本土汽车品牌市占率不足5% 面临美系品牌碾压 [3] - 美国补贴农产品将摧毁越南数百万稻农生计 [3] - 电子、纺织等中转贸易将因惩罚性关税遭受重创 [3] 数字经济主权让渡 - 美国要求越南全面开放文娱产品市场 Netflix迪士尼等平台将垄断当地文化消费 [4] - 本土影视产业受挤压 年轻一代价值认同可能被改变 [4] - 流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被美国企业掌控 [4] 协议结构性缺陷 - 未设置农产品市场准入过渡期保护 [3] - 美国有权单方面启动"反规避调查" 使越南企业面临40%关税不确定性 [4] - 知识产权强保护和技术转让禁止条款将锁定越南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 [5] 历史经验对比 - 墨西哥1994年签署北美自贸协定后本土玉米产业被摧毁 [5] - 中国2001年入世争取到15年产业保护期 越南未获类似条款 [5] - 协议可能导致越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5]
关税谈判倒计时博弈沪金破782新高
金投网· 2025-07-03 15:10
黄金期货行情 - 黄金期货当前交投于782 24元附近 暂报781 50元/克 上涨0 28% 最高触及782 24元/克 最低下探776 22元/克 [1] - 黄金期货短线偏向看涨走势 [1] - 沪金攀升至783附近 下方存在强劲支撑于775附近 上涨目标指向795 [5] - 融通金有望触及790 [5] 美国关税谈判动态 - 距离7月9日美国关税谈判最终期限不足七日 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华盛顿的多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3] - 欧盟同意10%基准关税框架 同时推进医药专利保护期延长及芯片产业补贴豁免条款 [3] - 欧盟委员会针对美国波本威士忌 哈雷摩托等商品设置50%惩罚性税率 农产品领域预留120%超级关税窗口 [3] - 伦敦在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关税上取得5%降幅 但美钢铝关税战火重燃 面临25%基础税率翻倍至50%的威胁 [3] - 英国商会警告汽车制造业成本线可能上移18个百分点 [3] - 加拿大撤回数字服务税议案 换取半导体产业关税评估延期 [3] - 日本连续七轮磋商未破汽车关税僵局 特朗普政府抛出35%红线论 [3] - 韩国转向萨德系统维护费用分担议题 试图以国防开支换关税缓冲期 [3] 其他经济体关税策略 - 印度坚持将巴斯马蒂稻 阿尔法牛奶生产线列为绝对禁区 秘密拟定涵盖68类关键中间产品的影子关税清单 [4] - 越南达成双轨协议 对美出口商品统一适用20%基准关税 对经越转口货物征收40%过境税 [4] - 越南模式已引发印尼 菲律宾等国效仿 区域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 [4] 市场影响分析 - 华尔街分析师指出当前谈判已演变为技术标准 数据主权 产业补贴的复合型博弈 [4] -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警若最后期限前无法达成框架协议 全球价值链可能面临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大冲击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