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浙江省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 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持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促进形成规模适度 布局合理 运作规范 科学高效 风险可控的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格局 [1] - 产业投资类基金重点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存续期不超过15年 创业投资类基金重点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可提高政府出资比例 存续期不超过20年 [1] - 明确分级管理要求 控制基金层级 防止多层嵌套 建立省市两级联动投资重大战略性项目机制 推动政府投资基金与国有企业基金协同联动 [2] - 因地制宜支持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鼓励创新创业 [2] 政府投资基金运作机制优化 - 规范基金管理运作 建立科学规范的基金运作管理和投资决策机制 [2] - 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容忍正常投资风险 对重大战略性项目进行差异化评价 [2] -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符合尽职合规要求的予以免责保障 [2] - 优化基金退出机制 [2]
1岁工作22岁退休?必须堵住养老保险管理漏洞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04:13
6月24日,审计署公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 对养老保险基金等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情况。该报告介绍,审计署重点审计了25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14万亿元,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 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47.7万名应保未保;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多个 省份未清理不符合全国统筹要求的"小政策"……报告披露的问题触目惊心。 舆论更注意到,报告还揭示了一些典型案例。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中介2019年以来,长期向4名公职人员 行贿,通过在材料审核、劳动仲裁等环节造假,至少为不符合条件的271人违规办理参保,预计形成基 金支出损失1.15亿元;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 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从审计结果来看,问题的严峻性不言而喻。 47.7万名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应保未保,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这反 映出在养老保险政策落实环节存在严重漏洞,部分基层部门未能精准识别 ...
8年功过是非:章砚带领的中银基金走向了何处?
搜狐财经· 2025-06-26 10:45
中银基金行业影响力在下降,管理金额从2018年的第11名滑落至2024年的19名。 文/每日财报 徐鹏 2017 年 8 月,章砚接任中银基金董事长,2025 年 6 月,章砚因工作调整离任,执行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务。 资料显示,章砚历任中国银行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总行金融市场总部、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17年8月,出任中银基金董事长,掌舵近 八年。 暂代董事长职务的张家文也是来自股东方,历任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太仓支行副行长,苏州分行风险管理处处长,苏州分行工业园区支行行长,苏州分行副 行长、党委委员;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现任执行总裁,是公司资深元老。 行业地位下滑的8年 中银基金前身为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29日正式开业,由中银国际和美林投资管理合资组建,2007年12月25日,经证监会批准,被中 国银行直接控股,后于2008年1月16日正式更名为中银基金。 章砚是中银基金历任董事长中任职时间最久的管理层。对于章砚的下一站,根据报道称,或将回归控股股东中国银行体系,就任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 业务总部常务副总裁。 评价一个核心领导人8年功过是非,最直接的便是业务数据, ...
超万亿元广东政府基金迎收费改革 管理费禁止从本金列支 倒逼行业优胜劣汰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19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费原则上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不允许在本金中列支,若暂未产生收益可预支但需后续补回 [1] -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达155只,认缴总规模1.77万亿元,实缴1.24万亿元,计划整合组建超万亿元产业和创业投资基金 [1] 管理费规则调整对行业的影响 - 打破私募股权行业"2%管理费+20%收益分成"惯例,要求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存续期满后不得收费 [2] - 行业普遍按认缴规模2%/年收取管理费(退出期1.5%-2%),收益分配时先向投资人分配6%-8%后再提取20%分成 [2] - 调整后机构可能面临现金流压力,或导致投资周期缩短,影响长期价值生态形成 [6] 政策对市场结构的重塑作用 - 新规精准打击依赖管理费但缺乏专业能力的机构,为优质机构释放更大投资空间 [3] - 政府基金出资占比提升背景下,新规降低LP投资成本,通过零管理费机制筛选专业机构 [3] - 明确尽职免责条款和损失容忍度放宽,激活政府基金投资效率 [3] 行业分化与监管差异化需求 - 创投机构日常运营成本(人工、尽调等)高度依赖管理费,新规将加速行业洗牌 [6] - 建议对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基金及子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避免统一标准造成监管越位 [6] - 政府出资基金核心目标是引导地方产业发展,但现行机制普遍未实现市场化运作效果 [4]
中银基金董事长离任!年内十余家公募“掌舵人”变动
券商中国· 2025-06-19 15:08
根据公告,章砚于6月16日正式离任董事长,同时不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在新任董事长履职前,暂由执行 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务,并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 资料显示,章砚历任中国银行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总行金融市场总部、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并于2017年8月起担任中银基金董事长。 6月18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章砚因工作调整正式卸任。这也标志着章砚自2017年履职以来, 近8年的董事长任期正式画上句号。 校对:赵燕 百万用户都在看 突发!集体大跳水,发生了什么? 接替章砚临时履职的张家文于6月16日上任代董事长。资料显示,张家文于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现任执行总 裁。他曾在中国银行系统内历任多个管理岗位,包括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太仓支行副行长,苏州分行风险管理处 处长,苏州分行工业园区支行行长,苏州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等,后任中银基金执行总裁、党委委员。 公开信息显示,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目前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3.50%,贝莱德投资管理(英 国)有限公司持股16.50%。公司的最新管理规模约6509.91亿元,旗下共有165只基金,45位基金经理。其中, 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债 ...
6500亿公募巨头老帅离场,继任者如何破解“跛脚”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4:42
公司高管变动 - 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因工作安排离任 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由执行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责 [1] - 章砚是中银基金任职时间最长的董事长 执掌近8年 2017年8月30日至2025年6月16日在任 [1][3] - 章砚下一站或将回归中国银行 就任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常务副总裁 [1][3] 公司基本情况 - 中银基金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8年更名为中银基金 现由中国银行直接控股 [1]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资产总额64.82亿元 净资产55亿元 2024年净利润7.9亿元 同比增长12.54% [3]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17日 中银基金总规模6510亿元 全市场排名第18位 货币基金规模3300亿元 [1]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7030.29亿元 其中公募基金6187.97亿元 非货币公募3164.28亿元 [3] - 章砚任期内公司管理规模从2017年三季度末的3264.29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500亿元 [3][4] 产品结构分析 - 固收类产品规模从2017年三季度末2881.15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6200.71亿元 增幅超一倍 [4] - 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从375.87亿元缩减至264.92亿元 缩水近30% [4] - 截至2025年6月18日 固收类产品占比超95% 权益类产品仅占4% [5] 行业对比 - 在银行系公募规模前五中 中银基金固收占比95% 权益占比4% 结构失衡问题最突出 [6] - 建信基金固收占比94% 权益占比5% 招商基金固收占比79% 权益占比19% [6] 运营挑战 - 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75只 其中24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 占比1/3 [7] - 45位基金经理中1/3任职年限不足3年 近三年16位基金经理离职 [7] - 2025年以来已发行6只主动权益基金 但面临"迷你基金"清盘压力 [7] 行业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13家公募基金发生董事长变更 包括易方达、景顺长城等 [9]
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卸任 年内十余家公募换帅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3
公司人事变动 - 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因工作调整于6月16日正式卸任,结束近8年任期[1] - 执行总裁张家文暂代董事长职务,张家文2013年加入中银基金,曾任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多个管理岗位[1] - 红土创新基金原董事长阮菲于6月5日离任,由总经理冀洪涛代任董事长[2] - 景顺长城基金原董事长李进5月29日卸任,由总经理康乐接任董事长职务[3] 公司基本情况 - 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中国银行持股83.50%,贝莱德持股16.50%[2] - 中银基金管理规模6509.91亿元,旗下165只基金,45位基金经理[2] - 中银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3346.53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2854.18亿元[2] 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已有1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董事长变动[2] - 行业管理层新老交替成为企业制度化运作与传承机制完善的重要标志[2]
我国7月1日起全面实施医保药品扫码结算
北京商报· 2025-06-18 08:52
医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进展 - 国家医保局联合八部门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处多起案件并打击倒卖"回流药"违法行为 [1] - 7月1日起全面实施医保销售环节扫码结算以杜绝违法行为 [1] - "回流药"指已流出正规流通环节重新流入市场的药品,经药贩子回收转卖牟利,侵蚀医保基金 [1] - 部分"回流药"存在过期或储存不当情况,严重威胁公众用药安全 [1] - 已形成开药人、药贩、批发公司、医药机构等多主体勾连的非法链条 [1] 药品追溯系统建设 -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开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药店扫码可识别"回流药" [1] - 患者可扫描药品追溯码了解药品基本信息和真伪情况 [1] - 累计归集药品追溯码398.85亿条助力打击"回流药"问题 [2] - 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 [2] - 一盒药品追溯码只应有一次扫码销售记录,重复出现可能为假药或"回流药" [2] 监管措施与处罚 - 收售"回流药"将面临货值金额2至30倍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许可证 [1] - 相关责任人可能终身禁业甚至被拘留 [1] - 出现扫码异常时建议拒绝收货并保存证据举报 [2] - 收售"回流药"可面临罚款、行政处罚等处置措施 [2] 专项行动时间表 - 2025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 [2] - 已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专项行动并完成第一阶段核查 [2] - 2025年8月部署第二阶段专项核查工作 [2] - 10月至12月开展第三阶段集中攻坚行动 [2]
基金管理费,到底该怎么收?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7 16:47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费核心观点 - 广东省新规要求管理费优先从基金收益或利息支付,仅允许未产生收益时从本金预支并后续补回,引发行业对管理费模式重构的讨论[1] - 管理费是基金出资人购买管理人服务的基础费用,涉及组织形式、计算方法、来源等多维度设计[1] - 行业正呈现管理费与绩效挂钩的新趋势,政府引导基金成为推动管理费模式创新的主力[32][33] 基金组织形式与管理费 有限合伙型基金 - 采用GP+LP结构,管理费依据合伙协议从基金资产计提,通常按固定周期划拨给管理人/执行事务合伙人[2] - 存在管理人与GP分离架构,管理费支付给外部管理人,GP则享有超额收益[2] 公司型基金 - 自我管理型将管理费内化为公司运营成本,委托管理型则按协议支付给外部机构[3] - 母基金常见公司型,国外市场化母基金采用"1+10"费率(1%管理费+10%超额收益)[6] 契约型基金 - 通过基金合同设立,管理费从基金资产计提,但因"三类股东"问题在股权基金中较少采用[4] - 深圳等地试点契约型基金商事登记,效果待观察[4] 管理费计算方法 费率设计 - 直投基金行业基准为"2+20"模式(2%管理费+20%超额收益),产业基金费率较低(1%-1.5%),早期基金较高(2%-2.5%)[6][7][8] - 存续期分阶段调整:投资期费率最高(如2%),退出期下调(如1.5%),延长期可能免收[10][11] - 常青基金可能采用单一固定费率、分级费率或价外收费等特殊模式[12] 计费基数 - 认缴规模:国外主流,国内因管理人信用问题减少使用,优点为资金效率高但需频繁请款[13][14] - 实缴规模:国内常见,平衡资金可靠性与管理人运营压力,但存在前低后高现象[15][16] - 实投规模:完全挂钩投资进度,可能诱发管理人短期行为[17][18][19] 支付安排 - 起算时间可选择实际到账日或缴付通知书规定日,后者更易平衡多方诉求[21][22] - 支付周期包括年度/半年度计提(主流)或一次性支付(项目基金常见)[23][24][25] 管理费来源与监管要求 - 价内收取(从基金财产计提)是主流,符合中基协合规要求;价外收取(出资人额外支付)较少见且增加违约风险[26][27][28] - 中基协明确管理费需合理,禁止变相保本或非管理人主体收费,双GP模式下仅管理人可收取管理费[29][30][31] 管理费创新趋势 - 政府引导基金推动管理费与返投等绩效指标挂钩,如江苏实行基础+浮动管理费机制[32] - 广东新规要求管理费优先从收益支付,倒逼管理人提升投资效能,打破行业惯例[33]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6 20:50
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突破3.7万亿元 [1][2] - 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7.46% [1][2] - 2023年和202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1%和4.77% [3] 企业年金分产品表现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为3312.44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10.8% [3] - 单一计划中含权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约为2.99万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7.13% [3] - 集合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为1972.92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10.11% [3] - 集合计划中含权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约为1815.51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6.04% [3]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 - 易方达和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118亿元和3151亿元,相比2024年底的3032亿元和2997亿元均有显著增长 [3] - 南方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00亿~3000亿元之间,相比2024年底的约2460亿元有所增加 [3] -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的管理规模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富国基金从2024年底的约1076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 [4] - 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 [4] 养老金产品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数量为573个,期末资产净值约为2.4万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8%,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33.46% [5] 养老金分产品表现 - 权益类资产中普通股票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1241.41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1.68% [5] - 港股股票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125.36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达到7.48%,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28.05% [5] - 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混合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4930.49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1% [5] - 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普通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约为1.26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3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