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型基金
搜索文档
西部利得基金“遭2.91亿元执行”,超过五年净利润总和,公司为何称运营不受影响?
华夏时报· 2025-11-18 16:01
天眼查司法案件数据显示,西部利得基金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为(2025)沪74执1641号,执行 法院为上海市金融法院,执行标的为291,151,872.0元。 这笔巨额执行标的与西部利得基金的盈利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 根据公开资料,西部利得基金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84亿元,净利润仅为0.51亿元。这意味着,此次 执行金额相当于公司2024年收入的76%,净利润的5.75倍。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近日,上海市金融法院的一纸执行文书,让西部利得基金站上了风口浪尖:该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执 行金额高达2.91亿元。 这一数字不仅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575%,更超过了该公司过去五年的净利润总和。 不过,西部利得基金表示,该事件仅涉及一个专户产品,不会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从法律关系角度,西 部利得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负责代表该计划管理和处分财产,计划财产产生的债务应由计 划财产本身承担,而非由基金公司直接承担。也就是说,尽管执行金额较大,但责任主体是专户产品财 产,公司经营不受实质影响。 对此,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 ...
基金申购门槛调整呈现“全渠道、多品类”特征
证券日报· 2025-11-17 01:13
行业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出现申购门槛显著下调的普遍趋势 门槛演化至分角级[1] - 门槛下调基于普惠金融实践 并蕴含渠道适配 投顾需求与存续管理的多重考量[1] - 低门槛是公募基金普惠属性的重要体现 但需与合规运营 投资者保护相结合[4] 具体调整案例 - 先锋基金将先锋日添利B的起投门槛由500万元降至0.01元[1][2] - 天弘基金将旗下56只产品申购门槛统一降至0.1元 覆盖主动权益类基金 债券基金等多个细分品类[1][2] - 银河基金旗下银河银富货币A定投起点为0.01元 而银河银泰混合等产品起投设定为10元或500万元[2] - 德邦基金将部分货币市场型 短债基金最低申购门槛设为0.01元 大成基金 国投瑞银基金也实施类似调整[3] 渠道与产品特征 - 门槛调整呈现全渠道 多品类特征 代销与直销渠道同步发力[2] - 不同基金产品最低申购门槛进行差异化设定 以适配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2] - 互联网代销渠道成为重要推手 部分平台设置0.1元理财体验等低门槛活动[4] 行业趋势与影响 - 低门槛产品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吸引更多投资者以满足零钱理财需求 覆盖长尾市场[3][4] - 部分迷你基金可能借低门槛保壳 投资者需关注基金规模 历史业绩与管理人能力[4] - 行业竞争力仍来自长期业绩与服务能力 基金管理人需持续强化投研能力[4]
【中国银河固收】专题 | 债基规模回落,普遍降杠杆、缩久期、信用适度下沉
新浪财经· 2025-11-07 23:00
基金规模总体变动 - 2025年第三季度全市场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5.4万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增加2.02万亿元,增幅为6.04% [6] - 债券型基金是第三季度唯一规模收缩的基金类型,规模回落0.25万亿元至10.56万亿元,占全市场总规模的比例环比减少2.56个百分点 [1][6] - 股票型基金规模扩张幅度最大,增加1.03万亿元至5.26万亿元,混合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分别增长0.58万亿元和0.44万亿元 [1][6] 纯债基金规模与发行 - 三类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型、短期纯债型、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规模合计回落0.75万亿元 [2][22] - 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环比降幅比例最大,下降0.2万亿元(-17.4%)至0.95万亿元 [2][22][28] - 第三季度纯债基金新发数量27只,发行规模214.12亿元;到期数量20只,到期规模251.82亿元,发行规模略小于到期规模 [1][10]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到期纯债基金约有3只,规模约10.14亿元 [1][10] 资产配置结构变化 - 纯债基金的债券持仓市值占基金总值比为96.75%,环比第二季度减少0.9个百分点 [1][17] - 券种配置上,利率债比重减少0.64%,信用债比重增加1.08% [1][14] - 金融债是主要配置券种,占比59.09%,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占36.88%,商业性金融债占22.21% [14] - 纯债基金全部券种市值环比减少,金融债、国债、中期票据减持较多,分别减少6060.81亿元(-9.14%)、1877.6亿元(-30.44%)、1272.18亿元(-6.91%) [20] 细分纯债基金配置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规模环比下降0.55万亿元(-8.5%)至5.91万亿元,债券仓位下降0.71个百分点至97.04%,金融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合计占比89.72% [22][23] - 短期纯债型基金债券仓位下降2.24个百分点至95.57%,金融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合计占比88.05% [28][29] -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规模略降31亿元(-0.4%)至0.85万亿元,债券仓位下降0.73个百分点至95.9%,金融债配置比例环比上升3.15个百分点 [35] 投资绩效指标 - 第三季度债券型基金整体平均收益率为0.52%,环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3][42] - 短期纯债型、混合一级债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19%、0.57%、-0.33%,环比分别下降0.47、0.62、1.31个百分点 [42][43] - 整体债基最大回撤中位数由-0.15%扩张至-0.54%,短期纯债基回撤走阔幅度最小,为0.06个百分点 [3][46] - 整体债基夏普比率和卡尔玛比率分别为-0.01和8.03,较上期的0.26和39.8明显回落 [3][49] 持仓策略调整 - 整体债券型基金平均杠杆率为114.53%,环比下降3.34个百分点,短期纯债基杠杆率下降幅度最大,达4.53个百分点 [4][54] - 全部债基平均久期为2.71年,环比缩短0.74年,混合一级债基久期降幅最大,达1.26年 [4][55] - 整体债基前五名重仓集中度为40.04%,环比回升2.79个百分点,中长期纯债基重仓集中度最高,为41.96% [4][58] - 中长期和短期纯债基信用策略适度下沉,AAA级债券持仓比例分别下降2.99和3.45个百分点 [4][60]
公募分红逼近1700亿 债基独占七成份额 ETF也是分红大户
搜狐财经· 2025-10-29 02:09
2025年公募基金分红总体情况 - 截至10月27日,公募基金年内累计分红3359次,总金额达1689.09亿元,同比增长21.94% [1] - 分红行为走向常态化,并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共有138家公募基金公司实施分红 [1][4] 不同类型基金的分红表现 - 债券型基金是分红市场主力,分红2455次,金额1199.95亿元,占总分红的71.04%,同比增长6.31% [2] - 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大幅增长,股票型基金分红336.78亿元,混合型基金分红50.6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99.72%和90.67% [2] - QDII基金分红总额17.3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91.56%,显示出海外资产配置的红利释放效应 [2] - REITs基金分红83.92亿元,同比增长44.84% [2] - 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成为分红新贵,在分红金额超10亿元的11只基金中占7席 [2] 重点基金产品分红案例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次分红83.94亿元,领跑所有产品 [2][3] - 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分红金额分别为55.58亿元、55.54亿元和24.35亿元 [2] - 债券型基金中,中银丰和定期开放分红20.03亿元,中银睿享定期开放分红10.01亿元 [4][6] 基金公司分红策略与格局 - 头部效应显著,易方达基金分红总额122.54亿元居首,涉及58只产品共140次操作 [5] - 华泰柏瑞基金凭借单只产品高额分红,累计达107.74亿元,体现单点爆发策略 [5] - 基金公司策略分化,博时基金分红162次体现高频策略,嘉实基金则注重单次大额分红 [5] - 中型基金公司积极跟进,永赢基金、兴业基金、华安基金分红金额分别达35.11亿元、30.88亿元和28.69亿元 [5] - 年内有45家公募基金公司分红金额突破10亿元,113家公司分红超1亿元 [4][5]
行动方案开展5个月以来,哪些基金的基准发生了变化
Morningstar晨星· 2025-10-16 09:05
文章核心观点 - 自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以基准重构为核心的深度调整,旨在强化基准的约束作用,使其真正发挥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的功能 [2] - 此次基准调整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具象化体现,承载着夯实浮动管理费机制落地基础、提升投资者认知度、推动考核评价体系底层变革的多重政策深意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有57只基金启动基准调整,主要集中在债券型、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调整方向呈现出从宽泛到精细、从单一到多元的显著特征,以更精准地匹配投资策略 [6][28] 基准调整的总体情况 - 《方案》实施五个月间,共有57只基金启动基准调整,债券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是调整主力,数量均为18只,合计占比超过63% [6] - 股票型基金有14只进行基准调整,FOF产品有5只参与调整,另类投资基金与货币市场型基金调整数量较少,分别仅为1只 [6] - 基准调整集中于市场规模占比高、策略复杂度高的基金类型,与政策要求“强化基准约束、明晰产品定位”的导向高度契合 [6] 债券型基金的基准变更 - 债券型基金基准变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指数选取的精细化,许多基金从较为宽泛的指数转向更具针对性的中债系列指数 [8][9] - 例如,浦银安盛稳健增利债券(LOF)的基准从“中证全债指数10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5% + 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5%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9] - 不少债基在基准中加入了活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等多元收益因素,以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基金业绩表现 [9] - 部分债基根据投资期限特点设置基准,如华夏恒泰64个月定开债券的基准纳入了多家大型银行的五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现了对长期投资收益的考量 [10] 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的基准变更 - 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的基准变更总体呈现出变更后的基准更精确、与策略更适配的特征,从“宽基泛化”转向“细分聚焦” [14][15] - 行业主题基金优先选择对应主题指数,例如招商体育文化休闲股票将基准中的“沪深300指数”替换为“中证体育产业指数”和“中证申万传媒行业投资指数” [16] - 风格型基金向特色指数倾斜,如浙商汇金平稳增长一年混合将“中证800指数”换为“中证红利指数”,创金合信专精特新股票发起引入“中证专精特新100指数” [17] - 被动指数基金以提升指数覆盖度为目标,如深证100ETF将跟踪标的从“深证创新100指数”替换为覆盖更全的“深证100指数” [18] - 基金对港股基准的权重根据跨市场投资比例进行动态调整,聚焦沪港深策略的基金提升港股权重,而以A股为主要投向的基金则降低港股权重 [19] - 基准中的固收或现金类成分根据基金风险定位灵活调整,高权益占比基金多用“活期利率”替代“债指”,低权益占比基金则调整债指权重以匹配风险定位 [20][21] - 主动管理型基金普遍采用“多指数组合”基准替代简单的“单一权益指数+单一债指”结构,以更完整地映射其投资逻辑 [23] FOF型基金的基准变更 - 5只进行基准变更的FOF基金中,4只晨星分类为保守混合、1只为标准混合,变更核心呈现“资产多元扩容、股债精准调整、贴合稳健定位”的特点 [25] - 超80%的FOF基金在原有股债基准基础上引入了非传统资产,如黄金或商品类标的,部分基金还新增了海外资产,以通过低相关性资产对冲风险 [25] - 股债端统一贴合“稳健”定位进行调整,权益端或降低权重,或优化标的,债券端则将宽泛债指细化为期限明确的标的 [25][26] - 基准结构从原2-3因子的简单组合升级为4-6因子的复合组合,更完整地映射FOF多元配置策略 [26]
官宣!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荣退,十年任期规模增长超11倍!董事长何方代任职务面临治理挑战
新浪基金· 2025-10-10 09:13
核心人事变动 - 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于2025年10月4日到龄退休 [1] - 公司董事长何方将代任总经理职务 [1] - 贺燕萍女士自2015年11月16日起担任总经理,为公司连续服务近十年 [3] 贺燕萍任内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从2015年末的93.7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158.25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11倍 [5] - 公募产品数量从6只扩充至74只,产品线不断完善 [5] - 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在管规模达1166.5亿元人民币 [7] 公司当前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债券型基金是核心业务,规模达788.98亿元人民币,占总规模比重较高 [7] - 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236.13亿元人民币 [7] - 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70.15亿元人民币和66.40亿元人民币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2% [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09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09% [6] 公司投资业绩 - 近五年产品累计回报达14.48%,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的0.51% [9] - 自成立以来总回报74.36%,年化回报3.86%,持续优于市场基准 [9] 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理念 - 贺燕萍任期被视为公司的“二次创业”历程,从零开始搭建业务体系 [12] - 公司初期通过“修路搭桥、内通外联”,一年内与超百家机构建立合作 [12] - 公司坚持左侧布局和绝对收益理念,将“让持有人赚钱”作为核心目标 [12] - 公司秉持“回归资管本源”的哲学,体现对长期主义的坚定践行 [12] 近期负面事件与治理挑战 - 2025年9月7日,公司经理解文增因参与赌博被查获,公司已免去其职务并解除劳动合同 [13] - 该事件引发市场对公司内部风控机制和管理有效性的质疑 [13] 新任代总经理背景与未来展望 - 代任总经理何方拥有丰富的证券行业管理经验,曾担任西部证券总经理等职 [13] - 何方自2019年3月起出任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13] - 市场关注公司能否在延续稳健发展理念的同时,完善内部风控机制、解决治理争议 [14]
金融和理财市场9月报:储蓄迁移与分流加速,基金市场结构性扩张-20250920
华创证券· 2025-09-20 17:02
储蓄与资金流向 - 居民储蓄8月新增1094亿元,但同比少增约6000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30] - 居民存款7月净流出1.1万亿元,8月逆转但增量显著放缓[23][30]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7月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月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23][30] 理财市场 - 银行理财规模7月达30.83万亿元(较6月增长5724亿元),8月增至30.86万亿元[26][34] - 固收类理财规模7月达23.57万亿元(增长4872亿元),8月增至23.63万亿元,占比76.55%[35] - 全市场理财近1月规模加权收益率7月末2.13%,8月末2.14%,较6月末下降约70个基点[38] 公募基金市场 - 基金市场总规模8月末达34.62万亿元(环比+1.68%),创历史新高[61] - 股票型基金规模单月激增4855亿元(环比+10.95%),月末规模4.92万亿元[24][61] - 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732亿元至11.13万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收缩345亿元至14.19万亿元[61] 权益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8月涨幅7.97%,万得全A指数涨幅10.93%,创业板50指数涨幅27.74%[8][13]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月单月收益率达11.91%,年收益率28.29%[13] - A股8月日均成交额超2万亿元,8月25日成交额突破3.18万亿元创历史第二高[13] 债券与利率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8月末1.860%,较7月末上行了14个基点[9] - 1年期国债收益率8月末1.365%,较7月末1.376%基本持平[9] - 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8月末较上月末下降2.16%,10年期下降0.45%[9] 政策环境 - 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14] - 公募基金销售降费新规预计使整体销售费用降低34%(约300亿元)[25] - 新发行国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银行理财按3%税率缴纳[17] 跨境资金流动 - 南向通8月末累计净流出185.64亿元,单月扩容6.05亿元(环比+3.37%)[83] - 北向通8月末累计净流入2.48亿元,单月净流入减少151万元[83] - 南向通个人投资者累计达16.71万人,较年初增加3万余人[84]
管理规模“过山车”,业务“偏科”,千亿元公募基金新帅能否“破局”
华夏时报· 2025-09-18 08:25
公司领导层变动 - 兴银基金任命黄德良为新任董事长,终结了长达五个月的董事长职位空缺 [2] - 2021年至今公司更换了多位总经理,2025年1月易勇履新总经理,同年3月原董事长离任后由总经理暂代 [8] - 2025年8月公司董事会发生重大人员变动,新一届董事会由黄德良担任董事长,独立董事全部更换 [8] 资产管理规模波动 - 公司管理规模在2023年末达到历史峰值1252.27亿元,成功跻身千亿公募行列 [4] - 2024年末公司整体规模降至1062.77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探至871.62亿元,首次跌破千亿关口 [5]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规模勉强回升至1035.82亿元,在16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3位 [5] 业务结构分析 - 截至近期,公司管理资产净值合计约1115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665.7亿元,占比59.69%,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399.41亿元,占比35.82% [7] - 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仅为26.09亿元和12.47亿元,占比分别为2.34%和1.12%,ETF规模约11.53亿元,占比1.03% [7] - 固收类产品合计规模占比超过95%,构成公司业务的绝对核心,暴露出高度依赖固收产品的业务短板 [2][7] 规模波动的挑战与影响 - 规模大幅波动反映出公司对低风险产品的路径依赖和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不足 [5] - 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当市场风格转变时容易受到较大冲击 [5] - 规模的剧烈波动会影响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让投资者对专业能力和稳健性产生质疑 [6] 新任董事长的背景与潜在影响 - 黄德良为1973年出生的金融老将,职业生涯植根于兴业系,现任华福证券公司董事长、总裁 [8] - 其在华福证券推动的商行加投行协同模式,有望复制到基金领域 [9] - 黄德良在证券行业积累的投研团队建设经验,可能助力公司引进优秀权益人才、完善投研体系 [9]
散户,真跑步入场了?
格隆汇APP· 2025-09-14 17:04
社融与货币供应 - 8月M1同比增速扩大至6.0% M2同比增速维持在8.8% 二者剪刀差收窄至2.8% 创近51个月新低水平 [1] - 本轮M1-M2剪刀差收窄起步于今年4月 M1同比增速从1.5%一路增至6.0% M2同比增速窄幅上升 [3] - M1增速大于M2增速表明资金从沉淀的M2转变为活跃的M1 是强活化信号 但需考虑被动转活期的影响 [3] 存款结构变化 - 8月新增存款20600亿元 其中新增居民存款仅为1100亿元 同比大降6000亿元 新增非银存款11800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4] - 7月新增存款5000亿元 其中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存款激增2.14万亿元 创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5] - 非银存款增速持续高于存款增速 是M1-M2剪刀差收敛的重要原因 [3] 存款搬家趋势 - 存款搬家加速 权益市场可能是重要去处 7月呈现存款非银化特征 8月呈现加速特征 [5][7] - 7月货币基金规模增长3813亿元 理财规模增长1.8万亿元 与7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相吻合 [7] - 8月有12家理财公司规模净增长2857亿元 这12家理财公司7月增幅约为1.8万亿元 [8] 散户与开户数据 - 8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265.03万户 环比7月增长逾三成 较去年8月大增约165% [7] - 开户增长倍数相比起点的192.4万户为1.38倍 历史几轮大行情开户增长倍数都超过2倍 最近三次分别为2.1倍 2.1倍 3.7倍 [8] - 8月居民资金入市速度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之快 绝对规模与2024年10月的685万户存在明显差距 且不及2025年2-3月的284万户 307万户 [7] 基金市场表现 - 8月股票型基金份额净申购1087.93亿份 规模增长4855.40亿元 混合基金份额净申购97.18亿份 规模增长52.17亿元 债券基金份额净申购275.24亿份 规模增长732.22亿元 [9][12] - 货币市场型基金份额减少310.89亿份 规模减少345.44亿元 QDII基金份额增加352.17亿份 规模增加374.12亿元 [9] - 全公募基金市场8月规模增长5716.63亿元 理财规模增长2857亿元 合计约8573.63亿元 与8月新增非银存款11800亿元大致符合 [12] 资金流向与市场影响 - 7月 8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搬家迹象初步显现 可能主要去往股市等权益资产 [7] - 8月境内的公募权益市场新增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承接方之一 [13] - 7月A股流通市值占住户存款的比例为53% 距离前高2021年12月的72%仍有较大空间 居民存款或仍有入市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