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增长
搜索文档
发起式基金优胜劣汰加速 少数成功突围多数陷规模之困
证券时报· 2025-11-10 03:53
发起式基金清盘风险加剧 - 多只发起式基金因规模不达标面临清盘,例如华泰紫金沪深300指数增强发起基金若在2025年11月17日规模低于2亿元将进入清算程序[2] - 截至三季度末,部分成立于2022年11月的养老FOF等产品规模仅数千万元,若无资金介入或将清盘[2] - 发起式基金清盘呈加速趋势,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资源向优质基金集中[6][7] 发起式基金规模困境与“自救”现象 - 发起式基金普遍面临规模困境,2亿元的规模门槛是主要清盘风险点[2] - 部分基金通过短期资金“冲规模”以规避清盘,例如某债基在三季度获2.91亿份申购后规模达5600万元,但随后出现2.46亿份赎回,资金呈现“快进快出”特点[2][3] - 较小的管理规模导致运营成本较高,侵蚀基金收益并难以吸引资金,形成恶性循环[6] 成功突围的发起式基金特征 - 部分发起式基金凭借优异业绩实现规模大幅增长,例如永赢科技智选累计涨幅达246.27%,规模达115.21亿元;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规模超200亿元[4] - 优秀业绩源于市场低迷期成立,可投资低估优质资产并在市场回暖时获得显著估值修复[5] - 基金公司自有资金投入及长期持有机制激励注重长期投资,产品设计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5] 发起式基金发行与清盘并存现象 - 尽管清盘加速,发行端仍持续上新,10月以来有近20只主动权益发起式基金成立[7] - 基金公司通过发起式基金在市场冷清时“保成立”和逆向销售,或在市场火热时“抢赛道”快速建立标志性产品[5] - 大量清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促使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对业绩、规模和管理能力要求更高[7]
天赐良基日报|跨境ETF规模突破9000亿元;“百亿基金经理”重回百人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15:40
今日基金新闻速览 - 跨境ETF总规模达到9154.71亿元,突破9000亿元大关,较年初增长4912.51亿元,产品数量增加48只 [1] - 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达到109人,较二季度扩张近三分之一,计入新发产品后增至112人,业绩表现是规模增长核心驱动力 [2] - 有10只去年年末净值低于0.6元的基金在11月5日净值重回1元以上,其中一只基金年内收益达137.02% [3] 知名基金经理最新动态 - 鹏华基金基金经理闫思倩、王子建在朋友圈澄清,否认网传关于两人发生冲突并报警送医的消息,称相关内容属于恶意诽谤,与事实不符 [4] 今日ETF行情点评 - 市场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冲高回落,锂电板块午后爆发,化工板块持续走高,福建板块反复活跃,有机硅板块集体走强,机器人板块下挫 [5] - 化工相关ETF涨幅超过3%,例如化工ETF现价0.801元涨3.4%,化工龙头ETF现价0.834元涨3.4% [6] - 港股互联网相关ETF跌幅超过2%,例如港股互联网ETF现价0.571元跌2.89%,港股通互联网ETF现价0.929元跌2.62% [7][8][9] ETF主题机会 - 当前化工品价格和价差处于底部区域,龙头白马估值亦跌至底部水平,该估值具有强安全边际 [10] - 龙头白马凭借产业链一体化、规模成本优势及充足储备项目,有望在扩产周期中保持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增长,化工核心资产或迎来盈利与估值修复,可关注化工ETF等产品 [10] 明日重点关注新发基金 - 博时创业板综合ETF联接基金类型为ETF联接基金,基金经理为万琼,业绩比较基准为创业板综合指数收益率×95%加银行活期存款税后利率×5% [10][11] - 广发中证港股通互联网基金类型为股票型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为夏浩洋,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收益率 [12][13]
淡化业绩重风格?赛道基金最新变化
券商中国· 2025-11-03 21:07
核心观点 - 在公募基金产品货架丰富的背景下,业绩指标对基金规模增长的影响降低,产品风格稳定、持仓透明度和策略连续性已成为吸引资金、驱动规模增长的关键因素 [1][2] 赛道冠军产品规模竞争现象 - 医药主题基金中,业绩最高的产品年内收益率达118%,但规模仅约5.3亿元,而收益率分别为99%、97%、77%、62%、58%的五只产品规模分别达到24.03亿元、83.83亿元、22.76亿元、15.87亿元、16.06亿元,在规模上形成碾压 [3] - 部分基金实现规模惊人逆袭,例如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从今年1月初的约1.12亿元和1.76亿元规模,增长至24.03亿元和83.83亿元,规模增长约20倍和46倍,但其业绩并未超越冠军产品 [3] - 冠军产品规模竞争落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其基金合同未强制约定只投资医药行业,尽管其实际持仓几乎全为医药股,这影响了其风格的可预测性 [4] 同基金经理"双胞胎产品"规模分化 -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持仓高度相似的产品出现规模与业绩倒挂,例如平安核心优势基金收益率75%规模仅2.45亿元,而平安医疗健康基金收益率67%规模却达41.52亿元 [6] - 鹏华创新增长基金收益率93%规模0.93亿元,鹏华医药科技基金收益率81%规模37.18亿元,业绩领先12个百分点的产品规模仅为后者的约3% [6] - 工银新经济基金收益率78%规模不足4亿元,工银前沿医疗基金收益率28%规模突破100亿元,业绩领先约50个百分点的产品规模远逊于后者 [7] - 产品大幅度换仓会影响规模增长,例如创金合信全球医药基金三季度实施大规模换仓,前十大重仓股均被替换,尽管其74%的收益率领先于另一只产品(收益率44%),但规模仅约4200万元,远低于后者的4.85亿元 [7] 规模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 投资者在赛道化行情中更偏好持仓内容透明、风格稳定的品种,指数基金规模爆发也因其可预测性更高 [8] - 基金合同对投资范围的强制约定是保证基金投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的关键,即使产品实际操作风格稳定,若合同未强制约定单一赛道,投资者会担心基金经理变更后可能出现赛道切换,降低申购兴趣 [8] - 面对同类产品或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持仓内容可预测的基金,尤其是被基金合同强制约定的行业基金,可预测的持仓内容已成为比业绩指标更关键的吸引资金要素 [9]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任内:规模稳第七,增速掉队
搜狐财经· 2025-10-31 15:27
公司规模与行业排名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约为1.2万亿元,行业排名第七 [1] - 在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24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公司单季规模增量约为646.56亿元,排名第13位 [1] - 三季度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环比增长2.23万亿元,其中股票指数基金单季新增1.06万亿元,混合基金新增约6000亿元 [4] 各业务条线规模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单季规模增量为119.66亿元,环比增长8.63%,行业排名第15位,期末规模约1506.43亿元 [1][4] - ETF业务规模为3388.63亿元,单季增量748.02亿元,在ETF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基金公司中,其单季增量排名倒数第三 [1][5] - 公司三季度产品为投资者实现超过1000亿元的利润,在162家基金管理公司中位列前三,盈利主要来自宽基ETF的回升 [7] 公司治理与团队动态 - 公司董事长于2024年9月由安国勇接任,总经理经雷自2018年起持续任职 [1][6] - 截至10月末,公司年内已有14名核心人员离职,按离任基金经理计算相关人数或达16人,涉及主动权益、量化及综合投资等条线 [6] 增长动能分析与市场背景 - 公司呈现出“位次稳固但增速放缓、被动支撑而主动乏力”的特征,主要增长由被动端驱动,主动权益的资金回流尚未形成趋势 [4] - 在行业整体规模普遍增长、ETF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公司增速相对温和,意味着其在申赎节奏、产品发行及机构配置等环节上未能完全同步行业热度 [1][4] - 公司ETF布局偏重宽基与传统主题,在新兴赛道与跨境产品上动作较为谨慎,被认为是单季增量落后的重要原因 [5]
公募三季度排名出炉:招商出局,景顺长城单季狂揽972亿跻身前十!兴证全球成TOP20中唯一负增长机构
新浪基金· 2025-10-30 16:09
行业整体格局 - 公募基金行业非货币规模呈现“强者恒强、中部胶着、尾部异动”的竞争态势 [1] - 行业梯队分化显著,千亿规模以上公司达47家,三千亿以上19家,四千亿以上18家,五千亿以上机构共14家 [1] 前十强基金公司表现 - 易方达基金以18,096.71亿元规模稳居行业第一,单季增长2,866.30亿元,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2][3] - 华夏基金规模突破1.5万亿元至15,213.67亿元,单季增长1,955.89亿元,与易方达形成双寡头格局 [2][3] - 景顺长城基金单季增长972.32亿元,以5,690.32亿元规模强势晋级前十,取代招商基金 [2][3] - 富国基金表现突出,单季增长1,541.32亿元,排名第四;南方基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五,规模突破8,500亿元 [2][3] - 嘉实基金与博时基金规模增速相对放缓,排名均下降一位 [3] 第11至20名基金公司动态 - 招商基金单季仅增长316.21亿元,排名下降1位至第11,跌出前十,且较年初规模下降23.22亿元 [5][6] - 国泰基金单季激增967.66亿元,排名上升2位至第13,与第12名鹏华基金的规模差距缩小至49亿元 [5][6] - 兴证全球基金是TOP20中唯一规模出现负增长的公司,单季规模下降5.30亿元 [5][7] - 中欧基金与永赢基金单季规模增长可观,分别超过775亿元和703亿元,排名未变 [6] 第21至30名基金公司变化 - 海富通基金单季增长328.66亿元,排名飙升4位至第27,年初至今排名狂升13位,成为最大黑马 [8][11] - 华宝基金单季增长527.22亿元,排名上升2位至第26;大成基金与银华基金排名分别上升2位和3位,规模均突破2,800亿元 [8][11] - 兴业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五家公司出现规模收缩,单季规模分别下降191.19亿元和153.77亿元等,排名下滑 [8][11] 第31至40名基金公司亮点 - 华商基金单季增长317.63亿元,排名跃升10位至第37,增速领跑该段 [12][14] - 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排名上升7位至第39,显示出外资系公募的强劲势头 [12][14] - 浦银安盛基金单季规模缩水204.32亿元,年初至今下降286.82亿元,调整压力显著 [12][14] 第41至50名及中小机构表现 - 财通证券资产单季规模大幅下滑94.34亿元,年初至今暴跌192.08亿元,规模跌破千亿至914.90亿元 [17][18] - 国联基金单季规模收缩80.32亿元,排名骤降5位,年初至今排名下降8位,是组内压力最大的机构之一 [17][18] - 在51-70名阵营中,睿远基金单季规模暴增271.20亿元,排名上升18位至第58;财通基金与中航基金单季增长均超143亿元,排名分别跃升10位和14位 [21] - 中信保诚基金遭遇151.72亿元的大幅缩水,排名下降3位;信达澳亚基金年初至今规模缩水152.63亿元,排名暴跌10位 [22]
三季度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十强座次生变:招商基金跌出TOP10 景顺长城增超970亿强势晋级
新浪基金· 2025-10-30 10:18
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全行业16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披露三季报,整体规模达36.45万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7.07%,同比2024年三季度增长14.96% [1] - 剔除货币基金后,全市场非货基金规模为22.05万亿元,较二季度的20.11万亿元增加1.94万亿元 [1] - 行业头部公司格局稳定,但中腰部公司排名竞争激烈 [1] 头部基金公司表现 - TOP10基金公司合计非货币资产规模增长超过10.15万亿元,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 [1] - 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达18097.48亿元,环比增长2866.18亿元,龙头地位巩固 [2] - 华夏基金非货规模为15214.80亿元,环比增长1951.46亿元,与易方达共同构成行业双雄 [2] - TOP10公司中有7家单季度规模增长超过950亿元,其中5家增量突破千亿 [3] 公司排名变动与竞争格局 - 富国基金非货规模为9198.62亿元,环比增长1540.74亿元,增量位居行业第三 [2] - 南方基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5,非货规模8501.45亿元,环比增长1073.94亿元 [2] - 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2位跻身前十,非货规模5691.76亿元,环比增长973.75亿元,增速超过20% [2][3] - 招商基金排名从第10位下降至第11位,跌出行业前十,其规模增量仅为315.46亿元,增速约5.9% [3] - 汇添富基金非货规模6558.54亿元,环比增长981.86亿元,华泰柏瑞基金非货规模7253.78亿元,环比增长1051.80亿元 [2][3]
三季度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十强座次生变:南方超越嘉实升至第5位 华泰柏瑞超越博时升至第7位
新浪基金· 2025-10-30 10:12
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达36.45万亿元,环比增长7.07%,同比增长14.96% [1] - 剔除货币基金后,全市场非货基金规模为22.05万亿元,较二季度增加1.94万亿元 [1] - 头部公司格局稳定,中腰部公司排名竞争激烈 [1] 头部公司表现 - TOP10基金公司非货币资产合计规模超过10.15万亿元,是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1] - 易方达基金与华夏基金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非货规模分别达18097.48亿元和15214.80亿元 [2]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规模增量分别高达2866.18亿元和1951.46亿元,领先优势扩大 [2] - TOP10公司中有7家单季度规模增长超950亿元,其中5家增量突破千亿 [3] 公司排名变动 - 南方基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5,规模增长1073.94亿元 [2] - 华泰柏瑞基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7,规模增长1051.80亿元 [2] - 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2位跻身前十,规模增长973.75亿元,增速超20% [2][3] - 招商基金排名下降1位至第11,跌出行业前十,规模增量仅为315.46亿元,增速约5.9% [3] - 富国基金规模增长强劲,增量达1540.74亿元,规模站稳9000亿关口 [2]
盘点基金三季报:行业狂飙!公募非货规模破22万亿,易方达、华夏单季猛增超千亿
新浪基金· 2025-10-30 10:08
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全行业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36.45万亿元,环比二季度增长7.07%,同比2024年三季度增长14.96% [1] - 剔除货币基金后,全市场非货基金规模为22.05万亿元,环比二季度增加1.94万亿元 [1] - 头部公司格局稳定,但中腰部公司排名竞争激烈 [1] 头部公司规模与增长 - TOP10公司合计非货币资产规模超过10.15万亿元,是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1] - 易方达基金与华夏基金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规模增量分别高达2866.18亿元和1951.46亿元,领先优势扩大 [1][2] - TOP10公司中有7家单季度规模增长超过950亿元,其中5家增量突破千亿 [3] 公司排名竞争格局 - 富国基金增长强劲,规模增量达1540.74亿元,位居第三,规模站稳9000亿元关口 [2] - 南方基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5,华泰柏瑞基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7,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2位成功跻身前十 [2][3] - 招商基金从二季度的第10位下降至第11位,跌出行业前十,其规模增量仅为315.46亿元,增速约5.9% [2][3] - 景顺长城基金规模增量高达973.75亿元,增速超过20%,是招商基金增量的3倍以上 [3]
2025年基金三季报资产规模透视:易方达富国华夏等头部公司增长超1400亿 兴业交银等规模减少近200亿
新浪基金· 2025-10-29 21:43
行业整体规模 - 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36.45万亿元,环比二季度34.05万亿增长7.07%,同比2024年三季度31.71万亿增长14.96% [1] - 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股市回暖、新发产品增多以及投资者信心回升等因素 [1] - 前十大公司合计增长超过1万亿元,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引擎 [7] 头部基金公司表现 - 前40大公司占据行业绝大部分份额,是拉动整体增长的主力军,其中35家实现规模正增长 [1] - 以增长额绝对值衡量,易方达基金规模增长3,687.69亿元位列第一,富国基金增长1,702.30亿元,华夏基金增长1,493.24亿元 [1] - 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增长额也超过1,000亿元 [1] 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现 - 部分中小型公司增长率表现突出,北信瑞丰基金规模从27.06亿元增至207.90亿元,增长率高达668%,睿远基金规模从462.15亿元增至733.35亿元,增长58.7% [2] - 但由于规模基数较小,其绝对增量对行业整体贡献有限 [2] 规模收缩公司情况 - 部分公司出现规模收缩,兴业基金减少205.37亿元,国寿安保基金减少197.87亿元,浦银安盛基金减少197.63亿元 [2] - 交银施罗德基金减少119.52亿元,国投瑞银基金减少102.95亿元 [2] - 规模下降可能与产品赎回、市场风格切换或业绩波动有关 [2]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头部公司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预计将持续 [7][8] - 头部公司与中小公司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8] - 基金公司需加强投研能力、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以应对规模分化的挑战 [8]
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20:05
公募基金总规模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6.25万亿元,首次突破3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这是自2024年以来第11次创下历史新高 [3] 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表现 - 开放式基金是推动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截至2025年8月底资产净值为32.53万亿元 [3] - 开放式基金规模、份额和数量较7月底分别增加1.20万亿元、1834.11亿份和117只 [3] - 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为3.72万亿元,其规模、份额和数量均较7月底有所回落 [3] 各类型基金规模及变动 - 截至2025年8月底,股票基金规模为5.55万亿元,混合基金规模为4.16万亿元,债券基金规模为7.21万亿元,货币基金规模为14.81万亿元,QDII基金规模为0.80万亿元 [3] - 2025年8月,股票基金规模增长超6200亿元,混合基金规模增长超3300亿元,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超1900亿元 [1] - 2025年8月,债券基金规模下降超280亿元 [1] - 除债券基金外,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规模均较7月底实现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