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ETF
icon
搜索文档
金工ETF点评:宽基ETF单日净流出109.69亿元,煤炭、石化、交运拥挤低位
太平洋证券· 2025-08-15 22:40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监测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拥挤度,识别当前市场热点行业及潜在机会行业[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各行业指数的历史滚动窗口(如30日)内价格、成交量、波动率等指标的标准化值 2 综合多个指标(如价格偏离度、换手率分位数)构建拥挤度得分,公式示例: $$ \text{Crowding Score} = w_1 \cdot \text{Price Z-score} + w_2 \cdot \text{Turnover Rank} $$ 其中权重$w_1$、$w_2$根据历史回测优化确定 3 按得分排序,划分高/低拥挤度行业[3][9] - **模型评价**:能够有效捕捉市场情绪极端状态,但需结合资金流向数据验证[3] 2 **模型名称**:溢价率Z-score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ETF溢价率的统计特征筛选套利机会标的[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ETF溢价率的滚动窗口(如20日)Z-score: $$ Z = \frac{P_{\text{溢价率}} - \mu_{\text{溢价率}}}{\sigma_{\text{溢价率}}} $$ 2 设定阈值(如|Z|>2)生成交易信号[4][14] - **模型评价**:对短期套利有指导意义,但需警惕市场流动性风险[4]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高拥挤度行业(如建材、军工)近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00亿元[12] - 低拥挤度行业(煤炭、石油石化)资金流出规模较小(<3亿元)[12] 2 **溢价率Z-score模型**: - 筛选标的示例:电池龙头ETF(159767 SZ)规模1.13亿元,跟踪新能电池指数[14]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主力资金净流入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监测行业主力资金流向判断资金偏好[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计算单日主力净流入额 2 滚动3日求和得到短期资金动向[12] 2 **因子名称**:ETF资金流动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跟踪各类ETF资金净流动捕捉市场风格切换[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分类统计宽基/行业/跨境ETF单日净流入额 2 计算资金流动排名(如TOP3净流入/流出)[5]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因子**: - 银行、非银金融近3日净流入分别为6.94亿、21.99亿元[12] - 军工、机械设备净流出超100亿元[12] 2 **ETF资金流动因子**: - 宽基ETF单日净流出109.69亿元(科创50ETF流出35.12亿)[5] - 跨境ETF净流入26.68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流入8.16亿)[5]
一场资金与中国资产的“正向循环”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02:18
中国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 - 中国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资金与中国资产形成正向循环 [2] - A股方面,7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行业主题ETF,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机构仓位持续抬升 [2] - 港股方面,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8000亿元人民币,超过2024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2][11] A股市场资金流向 - 行业主题ETF成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7月以来资金主要涌入三大领域:红利主题ETF、AI板块ETF、反内卷主题ETF [4][5] - 红利主题ETF中,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 ETF净申购额39.45亿元,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为30.54亿元 [4] - AI板块ETF中,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净申购额28.14亿元,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净申购额均超20亿元 [5] - 反内卷主题ETF中,国泰中证煤炭ETF净申购额32.09亿元,国泰中证钢铁ETF、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均超10亿元 [5]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收益超14%,多只产品年内净值翻倍,数百只产品复权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 [6] - 7月以来,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发行规模24.61亿元,为年内最大 [6] - 多只新发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如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基金、泰康资源精选股票基金等 [6] - 绩优基金批量限购,7月以来超30只绩优产品宣布限制大额申购 [6] 机构仓位与自购行为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连续3周上行,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约90.55%,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约87.03% [7] - 南方基金公告称,将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1年以上 [8] - 海富通基金认为A股向下有底,中长期市场情绪乐观,权益资产吸引力优于债券、房地产 [8] - 富国基金预计存款、理财收益率降低将推动"居民存款搬家",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9]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今年以来跨境ETF资金净流入额排名前十均为港股产品,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22.42亿元居首 [10][12] - 内地资管龙头重仓港股,北京一家知名百亿级私募港股仓位较重,另一家知名私募港股仓位约七成 [13] - 景林资产认为港股行情支撑力十足,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信心持续提升 [13] 全球资产配置逻辑变化 - 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超13%,若美联储9月降息,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资本对美国资产兴趣减弱 [15] - 港股市场流动性预期改善,推动反弹行情,近四成港股个股曾陷入"零成交"或"低成交"困境 [15] - 景林资产认为港股已形成较好赚钱效应,震荡向上趋势基本形成,板块轮动健康 [15] 港股投资机会 - 科技板块是机构普遍看好的投资主线,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成交额靠前 [17] - 港股通科技指数滚动市盈率23.8倍,处于近10年较低分位点,安全边际较好 [17] - 红利与新消费板块受关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高股息标的及大麦娱乐、小米集团等新消费标的表现活跃 [18] - 港股通净买入额最大行业为金融、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均超1000亿港元,金融板块超3000亿港元 [18] 基民情绪与市场阶段 - 7月基金销售平台注册及新增交易客户数变化不明显,基民仍持观望态度 [19][20] - 市场走强初期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往往"不升反降",需持续阿尔法收益才能吸引资金 [20] - 当前市场阶段类似2019年,基民处于"将信将疑"状态,行情可能处于较早期 [21] 后市关注方向 - 基民最看好创新药与AI科技,创新药板块投票占比42.7%,AI科技占比32.3% [22][23] - 创新药板块受益于"BD爆发"与临床突破,重仓产品出现多只"翻倍基" [23] - AI领域重点关注算力芯片设计及制造、IDC、光模块等基础设施及大模型和应用领域 [23]
金融工程市场跟踪周报:震荡上行仍是市场主基调-20250810
光大证券· 2025-08-10 16:29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情绪指标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近期正收益的个数来判断市场情绪,强势股的持续上行能为整个板块带来机会[2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过去N日收益大于0的个股数占比 - 公式:$$沪深300指数N日上涨家数占比 = \frac{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过去N日收益>0的个股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总数}$$ - 当市场中正收益股票增多时处于行情底部,大部分股票正收益时可能过热[23] **模型评价**:能较快捕捉上涨机会,但会错失持续亢奋阶段的收益,对下跌市场判断存在缺陷[25] 2. **模型名称**: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择时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对情绪指标进行不同窗口期平滑来捕捉市场情绪拐点[2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对上涨家数占比指标进行N1=50和N2=35的移动平均(慢线和快线) - 当快线>慢线时看多市场[28] - 截至2025年8月8日快线在慢线上方,维持看多观点[26] 3. **模型名称**:均线情绪指标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八均线体系判断指数趋势状态[3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沪深300收盘价的8条均线(参数:8,13,21,34,55,89,144,233) - 统计当日收盘价大于均线的数量,超过5条时看多[32] - 截至2025年8月8日处于情绪景气区间[32]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横截面波动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指数成分股间收益离散程度,反映Alpha环境强弱[3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指数成分股日收益率的横截面标准差 - 统计结果显示:沪深300近一季度横截面波动率1.63%,处于近半年48.86%分位[40] 2. **因子名称**:时间序列波动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指数成分股时间维度上的波动特征[4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指数成分股加权时间序列波动率 - 沪深300近一季度时序波动率0.47%,处于近半年33.13%分位[4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择时模型: - 快线/慢线金叉信号持续有效[26] - 策略净值在情绪景气区间显著跑赢基准[29] 2. 均线情绪指标模型: - 八均线指标值与指数净值呈现正相关性[35] - 在情绪区间7-9时超额收益明显[32]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横截面波动率因子: - 沪深300近一年均值1.87%,当前1.63%[40] - 中证1000近半年均值2.31%,当前处于29.88%分位[40] 2. 时间序列波动率因子: - 沪深300近两年均值0.59%,当前0.47%[42] - 中证500近半年均值0.41%,当前处于34.13%分位[42]
超2800亿资金,涌入这类ETF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20:20
市场表现 - 8月1日恒生消费ETF涨幅达4.69%居全市场第一,光伏、中药主题ETF涨幅居前,光伏ETF龙头涨2.53%,中药50ETF涨2.36% [1][4][5] - 跨境ETF普遍回调,161只跨境ETF中135只下跌,法国CAC40ETF、美国50ETF、德国ETF跌幅均超2% [7][8][9] - 债券ETF交投活跃,短融ETF成交额265.48亿元居首,科创债ETF南方和华夏换手率分别达187.24%和115.51% [2][10][11] 资金流向 - 前7个月全市场ETF净流入超3700亿元,债券型ETF净流入2814亿元为主要方向,股票型和货币型ETF呈净流出 [3][14] - 4只ETF净流入超200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00.06亿元居首,华夏沪深300ETF净流入284.21亿元 [12][13] - 跨境型ETF和商品型ETF分别净流入超1000亿元和600亿元 [14] 行业分析 - 光伏行业回归规范化竞争,供给侧改革政策完善将夯实基本面,龙头品种具备量价回升弹性 [5] - 中药板块关注OTC边际拐点,精品中药品牌效应显著,创新中药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商业化放量 [6] - 风电行业需求复苏,陆风中标价格企稳回升,深远海政策催化打开成长空间,海外市场拓展带来盈利空间 [15]
四万亿ETF排位赛:百亿阵营扩容,掉队者是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50
ETF市场整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ETF数量达1207只较2024年底增加161只总规模攀升至43100亿元较去年增长5791亿元 [1] - 百亿级规模ETF数量创历史新高目前近100只规模超百亿元其中股票型51只债券型15只货币型15只QDII11只另类投资4只 [1] - 规模超千亿元的ETF有6只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374704亿元居首易方达沪深300ETF266516亿元华夏沪深300ETF196701亿元紧随其后 [1][3]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12家头部机构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掌控超80%市场份额 [2] - 上半年华夏基金ETF规模增加9317亿元易方达增加6481亿元富国增加51455亿元海富通南方广发增长均超300亿元 [8] - 华夏基金以753564亿元规模稳居第一易方达670351亿元华泰柏瑞499919亿元分列二三位12家头部合计占比8355% [9] 产品类型与结构特征 - 股票型ETF规模达32300亿元占比75%债券ETF港股ETF黄金ETF等进入百亿俱乐部 [4] - 6只股票型ETF规模超千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环比增长1062%另有4只规模超500亿元包括易方达创业板ETF等 [4] - 博时基金重点布局可转债ETF黄金ETF跨境ETF华安基金侧重黄金ETF跨境ETF海富通专注短融债券ETF [9]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被动投资受政策支持投资者行为转变及市场有效性提升推动指数ETF成为主流选择 [5][6] - 华夏易方达在股票ETF领先华泰柏瑞以宽基股票ETF为主国泰华宝侧重行业主题型ETF如证券军工医疗等 [10] - SmartBetaETF指增ETF跨境ETF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中央汇金增持策略或转向长期均衡配置 [10]
中证A500ETF争夺战:国泰基金降百亿,华泰柏瑞登顶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9:03
ETF市场整体规模增长 - 截至7月15日ETF市场规模达4.39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6610亿元,增幅17.7% [2][3] - 新成立基金200只,总发行份额1310.1亿份,均超去年全年规模 [2] - 股票型ETF占比最高达69.8%,跨境ETF和债券型ETF分别占13.7%和9.1% [3] 主要ETF类型及规模分布 - 股票型ETF中规模指数ETF占比最高达50.7%,主题指数ETF和行业指数ETF分别占11.5%和4.8% [3] - 规模指数ETF以跟踪宽基指数为主,如沪深300、中证500等 [3] - 主题指数ETF聚焦未来趋势或热门概念,如人工智能ETF、新能源ETF [3] - 行业指数ETF专注于单一行业,如半导体ETF、医药ETF [3] 债券型ETF表现突出 - 债券型ETF规模达4006.1亿元,较去年末大增2266.4亿元,增幅130.3% [5]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加速资金流入 [5]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中发行并"一日售罄",总募集规模近300亿元 [5] 跨境ETF和黄金ETF增长显著 - 跨境ETF规模较去年末增加1778.2亿元,仅次于债券型ETF [6] - 挂钩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规模均增加超300亿元 [6] - 挂钩SGE黄金9999指数的ETF规模增加778.7亿元,带动商品类ETF年内增加844.4亿元 [6] 主题ETF吸金能力强劲 - 机器人相关ETF规模增加近200亿元,人工智能、军工相关ETF增加超百亿元 [7] - 红利主题ETF也吸引了不少资金,部分规模年内增加数十亿元 [7] 中证A500ETF规模大幅下滑 - 中证A500ETF规模年内缩水631.4亿元,成为"失血王" [8] - 国泰中证A500ETF规模减少117.5亿份,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以179.6亿元登顶 [11]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在6月最后一周规模猛增111.1亿份,但此后持续下降 [11] 中证A500ETF竞争格局变化 - 2024年中证A500ETF规模迅速突破千亿大关,创下指数基金历史纪录 [9] - 截至2024年末,国泰中证A500ETF规模达281.5亿元,占据榜一位置 [10] - 截至7月15日,市场已无规模200亿元以上中证A500ETF [11] 中证A500指数特点 - 中证A500指数覆盖沪深两市各行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公司 [14] - 引入ESG评价和互联互通筛选机制,更符合国际投资标准 [14] - 截至7月15日,去年成立的22只中证A500ETF年内涨幅普遍在3%以上 [14]
境外账户穿透进行时:港股美股投资者为何要补税20%?
和讯· 2025-07-16 17:32
核心观点 - 中国税务部门加强对个人境外投资收益的征管,要求补缴20%个人所得税,释放出构建海外资金回流通道的信号 [1][2] - 境外投资收益征税有明确法律依据,但征管操作存在一定弹性空间 [3][4] - 税务稽查力度加大源于CRS和金税四期系统的完善,以及境外投资规模扩大带来的征管需求 [6][8] - 政策趋严可能引导资金回流A股,提升市场公平性和活跃度 [9] - 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跨境ETF等合规方式优化税务负担 [12] 法律依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居民个人从境内外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所得需缴纳20%个人所得税 [3] - 当前对个人境外投资收益主要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税,采用"单次交易计税"模式 [3] - 实际操作中存在"年度盈亏互抵"的弹性空间,但跨年度盈亏不能互抵 [3] 征管现状 - 国内境外投资者以散户居多,存在账户分散、数据繁杂、申报难度大等问题 [4] - 税务稽查优先针对高净值人群,后续可能扩大至小额散户 [4] - 纳税人需自行申报纳税,具体补缴方式需咨询当地税务局 [3] 监管升级 - CRS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2025年将扩展至150余个司法管辖区 [6][7] - 金税四期系统实现跨境资金流的精准监控 [2] - 技术升级和境外投资规模扩大是加强征管的主要原因 [6][8] 市场影响 - 政策趋严可能引导部分资金从港股、美股回流A股 [9] - 健全税收体系有利于吸引高质量外资,促进A股长期健康发展 [9] - 税收公平性提升将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9] 合规避税 - 通过港股通账户投资港股主要标的,转让差价所得暂免个人所得税至2027年底 [12] - 购买跨境ETF可暂免个人所得税 [12] - 增加非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可优化税务负担 [12]
东海证券:券商行业马太效应强化 关注并购与ROE提升等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4:21
财富管理 - 居民存款持续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低利率环境和地产投资收益下行推动这一趋势 [1] - 市场情绪升温带动客户数与托管资金规模增长 推动APP月活和用户黏性提升 [1] - 监管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建立浮动费率制度并实施长周期考核 降佣让利投资者 [1] - 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长势头强劲 券商通过"固收+"和跨境ETF等产品丰富供给 [1] - 投顾业务发展为财富管理转型关键 券商通过智能投顾平台和多元组合策略提升护城河 [1] 自营投资 - 金融投资资产规模近6年CAGR达15%+ 占总资产比重维持在45%-52%高位区间 [2] - 自营业务投资占比达90%以上 呈现"固收主导 权益波动"特征 [2] - 2024年自营权益投资规模扩张但占比收缩 反映券商风险偏好仍谨慎 [2] - 头部券商进行防御性调整 中小券商保持较高权益敞口 体现行业策略分歧 [2] - 固收类资产配置提升至90%+ 受益于利率下行趋势 结构优化转向"高质量" [2] - 风险对冲等衍生品产品创新加速 头部机构竞争优势明显 [3] 主题热点 - 券商并购重组项目推进中 市场关注整合后业绩成果 超预期或加速并购节奏 [4] - 券商分类评价标准修订 鼓励业务细耕与效率提升以推动ROE增长 [4] - 虚拟资产交易牌照获批提速 监管制度逐步成熟与常态化 [4]
83只!百亿级ETF,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21:12
百亿级ETF市场发展 - 国内ETF市场规模达4.32万亿元,83只产品规模超100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3] - 新晋“百亿俱乐部”包括10只债券ETF、5只港股ETF及黄金ETF、军工ETF等创新品种 [3] - 百亿级ETF中宽基ETF占比35%,跨境ETF、债券ETF和行业主题ETF各占17%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如新“国九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ETF快速审批通道落地 [3] - 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向港股ETF、行业ETF及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式回购后吸引力增强) [3] - 宽基ETF集中度提升,2023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大幅增长带动百亿级产品数量增加 [4]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ETF规模年内增953.98亿元,以7535.64亿元居首,易方达(6703.51亿元)、华泰柏瑞(4999.19亿元)紧随其后 [6][7] - 12家基金公司ETF规模超1000亿元,合计占比达83.55%,市场集中度显著 [7] - ETF费率下调趋势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存量玩家博弈”压力,入场积极性受抑制 [7] 未来趋势与创新方向 - 年内ETF规模增长5930.71亿元,总规模达4.32万亿元 [9] - 宽基ETF、黄金ETF或持续受青睐,细分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ETF需求潜力大 [10] - 产品同质化加剧可能挤压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间,主动管理基金业绩反弹或分流部分资金 [10]
今年上半年ETF规模座次出炉:债券ETF和商品ETF规模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20:46
ETF市场总体规模 - 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场ETF总规模达4.31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5802.86亿元,增幅15.57% [1][2] - 债券型ETF和商品型ETF增速最快,分别增长120.71%和107.96%,规模达3839.76亿元和1573.70亿元 [1][2][3] - 规模指数ETF(宽基ETF)占比51.77%,最新规模2.23万亿元,环比增长2% [1][4] 各类型ETF表现 - 股票型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环比增长5.09%,但占比从77.50%降至70.47% [2][3] - 跨境ETF规模增长33.23%至5649.04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增长257.27亿元至479.17亿元 [3][5] - 主题指数ETF和策略指数ETF增速超18%,规模分别达4873.86亿元和1129.36亿元 [4] 头部产品动态 - 18只ETF规模增长超百亿元,沪深300ETF华夏、黄金ETF、港股通互联网ETF分别增长326.95亿、311.47亿、257.27亿元 [5][6] - 宽基ETF仍占主导,沪深300ETF易方达等7只产品增长显著,而中证A500ETF出现97.14亿元规模缩水 [6][7]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单周净流入112.79亿元,规模突破200亿元 [7] 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以7513.36亿元管理规模居首,上半年新增931.70亿元 [1][8] - 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规模增长超500亿元,海富通基金因债券ETF布局新增439.44亿元 [8] - 头部效应显著,前三名公司管理规模均超4000亿元,而尾部20家公司合计规模不足100亿元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