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
icon
搜索文档
扎心了!40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至今惨遭腰斩,广发基金6只居首
搜狐财经· 2025-08-25 08:55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22日上证指数收涨逾1%至3825.76点,为近十年来首次站上3800点,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达2.58万亿元 [2] - 自二季度以来A股市场持续反弹,相对4月7日低点,上证指数大涨近14% [2] - 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初至今分别大涨24.96%和24.72%,仅次于万得QDII混合型基金指数的27.12% [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年内净值增长率翻倍的主动权益基金共计22只,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中银港股通医药A/C等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C今年净值增长率分别高达130.76%和129.97% [2] - 部分翻倍基金为发起式基金且成立不足一年,如华安医药生物A/C和中航优选领航A/C成立仅8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达113.64%/113.04%和101.15%/100.36% [3] 基金业绩分化 - 截至2025年8月22日,40只主动权益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跌幅超50%,分属24家基金管理人 [3][4] - 广发基金为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唯一上榜者,旗下6只产品净值跌幅超50% [5] - 11家管理人各有2只基金净值腰斩,包括创金合信碳中和A/C、东方品质消费A/C等 [5] 长期业绩表现 - 太平灵活配置成立超十年(2015年2月10日),自成立以来净值回报为-56.50%,同类排名垫底(329/329) [6][8][9] - 该基金在2016-2024年九个年度中六个年度亏损,2025年净值回报仅1.64%,同类排名2129/2307 [8] - 摩根整合驱动A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回报-54.04%,同类排名倒数第三(389/391) [9] 广发基金个案分析 - 广发基金旗下6只净值腰斩产品均成立于2021年1月至2月,包括广发诚享A/C、广发优势成长A/C等 [11] - 郑澄然管理的广发兴诚A/C和广发诚享A/C发行规模分别达119.54亿元和79.23亿元 [11] - 郑澄然在管8只产品中6只为新发基金,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A任职回报-47.95%,同类排名3012/3029 [14] - 广发基金2021年新发基金67只募资近2100亿元,2024年新发规模降至221.20亿元,2025年进一步降至138.83亿元 [13] 行业现象与影响 - 40只净值腰斩基金中55%成立于2021年牛市高峰期 [11] - 广发基金"造星运动"、赛道押注及风控缺失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16] - 部分产品如广发优势成长A/C单位净值仅0.4849元和0.4762元,累计回报低于-51% [16]
12只翻倍基曝光 基民们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4:57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 创近4年新高 [2] - 自去年"9·24"以来 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 - 年内翻倍基达到12只 主要为创新药主题基金 [2][5] 翻倍基详情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2.55%回报率位居年内基金冠军 [3][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回报率128.53% 规模11.317亿元 [3] - 永赢科技智选A回报率119.80% 规模11.665亿元 重仓人形机器人 [3][5]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回报率116.19% 规模7.404亿元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回报率112.33% 规模30.428亿元 [3] 创新药ETF表现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回报率102.74% 规模78.019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1.91% 规模134.241亿元 [3]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回报率101.45% 规模6.736亿元 [3]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回报率100.50% 规模27.274亿元 [3] 行业特征 - 12只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5]
12只翻倍基曝光,基民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8: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2025年内新增12只翻倍基 [1][6]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上涨19.67%,自2024年"9·24"以来累计涨幅达43.18% [6] 翻倍基特征 - 12只年内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仅永赢科技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2%收益领跑,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6] - 219只基金年内收益介于50%-100%,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领域 [6] 基金净值修复情况 - 2019-20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规模加权均值2%),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收益均值为-5% [8][9] - 85%主动权益基金回本,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仍距回本有20%-30%差距 [9]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158只2021年成立基金累计跌幅超30% [9] 资金流向 - 2025Q2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56.43%,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分别净赎回3.22%/4.75% [10]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248.33亿份,部分医药ETF单月赎回超50亿份 [10] - 股份制银行固收+产品占月销量50%-70%,新增资金明显流向固收+领域 [1][11]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调仓,仅鹏华医药科技疑似7月底减仓创新药(净值波动差异显示仓位可能下降) [13] - AI/算力/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坚守仓位,产业趋势强劲且研究跟踪密切 [13][14]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对估值过高的算力产业链(如英伟达供应链)进行减仓,转向液冷/电源端/国产算力 [14] 行业指数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10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51% [13] -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43%,中证算力指数涨34% [13]
翻倍基来了 谁在落寞?谁在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21:15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 2025年以来出现12只翻倍基 [2][4]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9.67% 自2024年"9.24"以来涨幅达43.18% [6] 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超132%收益成为年内冠军 [4] - 219只基金收益在50%-100%之间 [5] - 2019-2021年新发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规模加权后收益均值为2% [7] - 85%主动权益基金已回本 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距回本仍有20%-30%差距 [9] 行业赛道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109% 创新药指数上涨51% [12] - 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43% 中证算力指数上涨34% [13] - 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 1只重仓人形机器人 [4] - 高收益基金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赛道 [6] 资金流向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加56.43% [9] - 偏股混合型基金净赎回3.22% 普通股票型基金净赎回4.75% [9]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规模扩大至248.33亿份 [9] - 股份制银行每月销量50%-70%为固收+产品 [2][11] 基金经理操作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减持 鹏华医药科技可能减仓创新药 [14][15] - 金笑非表示可能择机兑现估值高的创新药个股收益 [16] - AI硬件板块仓位保持较高 未现降仓迹象 [17]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减仓估值较高的科技股 [18] 投资者行为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 [8] - 投资者呈现"解套即赎"特征 2021年成立的158只基金累计跌幅仍超30% [9] - 机构客户对含权产品持续净申购 [2][11] - 赎回压力最大的是重仓电新、医药、食饮行业的基金 [10]
百亿基金经理收益回暖!张坤规模领衔 王明旭7产品年内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16:0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8月7日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5.03% 其中95%实现正收益[1][2]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超越股票指数基金11.8%的表现 较沪深300指数4.6%和中证500指数10.6%产生显著超额收益[2] - 医药行业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4只基金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中银港股通医药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和华安医药生物[1][3] 百亿基金经理规模与业绩 - 90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元 易方达基金张坤以550.47亿元管理规模居首[1][5] - 百亿基金经理偏股型指数平均收益14.3% 其中86人取得正收益 汇添富张韡65.8%和永盈张璐53.4%领跑[1][6] - 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和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分别为9.8%和12.5% 均低于百亿基金经理平均水平[6] 个别基金经理表现分析 - 张坤偏股型指数年内涨幅7.5% 在管4只基金均实现正收益但跑输业绩基准 易方达蓝筹精选任职回报87%[6] - 广发基金王明旭偏股型指数收益-7.4%垫底 在管8只基金中7只年内浮亏 5只任职回报为负[8] - 王明旭管理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广发价值稳进A自6月19日成立至8月7日收益为-1.1%[9] 基金规模与份额变动 - 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达3.39万亿元 但上半年份额减少1982.4亿份 显示投资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3] - 广发基金拥有9名百亿基金经理数量最多 易方达8人 中欧7人 富国6人紧随其后[5] 长期业绩与投资者回报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3年收益-6.4% 近5年收益-1.2% 普通股票型基金近3年收益-2.7% 近5年收益4.9%[4] - 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近3年收益-2.6% 近5年收益8.2% 显示五年前买入的投资者普遍开始盈利[4] 投资风格与持仓结构 - 张坤投资风格侧重深度价值投资 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等龙头企业[6] - 王明旭投资风格均衡 重仓股覆盖四方精创 江苏银行 美的集团和长江电力等多行业标的[9]
基金业绩回暖!超90%主动权益基金正收益,翻倍产品涌现
证券时报· 2025-08-04 18:27
公募基金业绩回暖 - 2025年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业绩翻身,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超过13%,业绩翻倍产品达17只,最高收益超140% [1][2] - 超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近一个月创历史新高,部分基金经理取得近5年最好业绩 [3] - 医药等前期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今年业绩逆袭,有产品斩获超70%正收益,但2020-2022年高位买入的持有人仍亏损 [4] 基金经理策略调整 - 全市场近2500只基金在二季度同时提高股票仓位与持股集中度,部分基金仓位提升幅度达5-8个百分点,聚焦科技成长方向 [5] - 嘉实红利精选A股票仓位从15.82%大幅提升至92.8%,持股集中度从9.88%升至43.58%;中信保诚至瑞A仓位从9.19%提升至81.06%,集中度从2.98%升至41.7% [6] - 基金经理转向"强者恒强"策略,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0%提升至60%,重点配置商业模式清晰、估值调整充分的科技和高端制造龙头 [5][7] 基金发行市场动态 - 7月以来116只权益基金提前结募,大成洞察优势8天募集24.61亿元,创今年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之最 [9][10] - 6月新成立基金155只(仅次于2023年3月),7月成立135只,149只新基金启动发行 [9][11] - 特色行业基金(如机器人、医药、军工)及红利、科创等主题产品规模增长显著,科创综指增强产品销量达目标额130% [9] 市场资金与投资者行为 - 居民储蓄高增长叠加"资产荒",场外资金配置需求强劲,市场或进入资金流入与行情正向循环 [4] - 业绩靠前基金获净申购但未爆发,存量基金中表现不佳产品规模持续缩水,"回本即赎"现象强化 [11] - 被动投资产品热度高于主动权益基金,高弹性产品更受青睐,券商营业部权益基金销售完成率分化(30%-75%) [11] 相关ETF表现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0.54%,主力资金净流入2.1亿元,市盈率43.19倍 [14]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2.22%,市盈率114.70倍,估值分位达91.20% [15] - 食品饮料ETF(515170)份额增加3450万份但主力净流出257.5万元,市盈率19.87倍 [14]
基金渐入夏,超90%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翻倍产品涌现
证券时报· 2025-08-04 16:23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在2025年迎来显著复苏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大幅改善 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业绩翻倍产品批量涌现 基金经理风险偏好提升 股票仓位和持股集中度明显提高 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新产品发行节奏加快 但投资者信心仍需进一步修复 "回本即赎"现象仍存 [1][3][7][12][14]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超过13% 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3] - 业绩翻倍产品批量涌现 7月29日年内翻倍产品总数达17只 业绩最佳基金收益率超140% [3] - 超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在近一个月创出历史新高 [3] - 部分曾连续亏损的基金经理今年业绩惊艳 例如一位曾连续亏损4年的医药基金经理产品一度斩获超70%正收益 [4] 基金经理策略调整 - 全市场近2500只基金在二季度同时提高股票仓位与持股集中度 [1][8] - 上海某新锐基金经理近期仓位提升5到8个百分点 主要加仓科技成长方向 [8] - 另一位上海基金经理将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0%提升至接近60% [8] - 嘉实红利精选A股票仓位从15.82%大幅提升至92.8% 持股集中度从9.88%提升至43.58% [9] - 中信保诚至瑞A股票仓位从9.19%大幅提升至81.06% 持股集中度从2.98%提升至41.7% 持仓从传统消费转向成长性更高股票 [9] 基金发行市场情况 - 7月以来有116只权益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1][13] - 6月共有155只新基金成立 为近年之最 仅次于2023年3月的156只 [13] - 7月有135只基金募集成立 数量与3月份并列第二 [13] - 7月共有149只新基金启动发行 数量与2022年11月持平 [13] - 大成洞察优势基金仅募集8天就提前结束募集 募集24.61亿元 创今年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之最 [12] - 汇添富创新医药、华夏军工安全、中欧红利优享等产品二季度规模增长居前 [12] 市场资金流向特征 - 业绩靠前的基金产品多有净申购 但净申购规模尚未爆发 [13] - 主动权益基金份额并未因业绩回暖出现较大幅度净申购 [14] - 回本即赎回现象在基金投资者中有所强化 [14] - 被动投资产品受青睐程度大于主动权益基金 业绩弹性高产品热度高于稳健型产品 [14] 投资机会领域 - A股在人形机器人、北交所、AI硬件、创新药等领域不断涌现结构性机会 [3] - 新经济领域展现出显著产业竞争优势 长期投资价值不断凸显 [4] - 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估值调整充分 业绩有望率先复苏 [10] - 特色基金产品较受资金青睐 多聚焦机器人、医药、军工等特定行业及红利、科创、小微盘等主题 [12]
权益基金收复业绩失地!近一年业绩翻倍基金已超70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4:33
市场表现与基金业绩 - 截至8月1日上证指数上涨6.21% 沪深300指数上涨3.05% 创业板指上涨8.45% 恒生指数涨幅达22.17% [1] - 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度盈利3850.98亿元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1] - 近一年权益基金收益翻倍产品达72只(截至8月3日) 162家基金管理人中150家实现整体盈利 11家盈利超100亿元 [1] 领涨基金投资方向 - 收益翻倍基金重仓创新药与AI科技领域 典型产品包括易方达先锋成长/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广发成长领航等 [2] - 信达生物/新易盛/中际旭创/胜宏科技被多只领先基金重仓 部分基金单一重仓股持股比例超9% [2] - 易方达先锋成长二季度收益达30% 位列6只收益超30%的主动权益基金之一 [2] 基金经理策略调整 - 降低自动驾驶与机器人配置 转向创新药/TMT修复及新消费领域 [2] - 持续看好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医疗器械与服务等成长性行业 [3] - 关注服务类消费及新兴消费品类(IP消费/零糖饮料/休闲零食/宠物食品) [3] 机构市场观点 - 招商证券指出上半年总需求回升 政府支出发力出口尚可 地产投资承压 [4] - 银河证券强调A股成交额维持高位 融资余额自6月底持续上行至1.9万亿元以上 [4] - 预计沪深300非金融建筑龙头公司将确认自由现金流改善趋势 [4] 板块配置建议 - 银河证券推荐"反内卷"/科技成长/高股息银行/政策提振的大消费 [5] - 招商证券建议质量成长+赛道哑铃型组合 光大证券推崇消费/科技/红利主线 [5] - 创新药板块获基金经理持续看好 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全球领跑 "中国研发海外授权"成跨国药企重要管线 [5] 北交所基金表现 - 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涨幅36.79% 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近一年收益翻倍 [6] - 重仓股包含青矩技术/开特股份/锦波生物等 锦波生物年内涨幅超100% 同力股份/开特股份/国航远洋涨幅超70% [6] - 基金提升半导体产业链/机器人/液冷AI数据中心/新兴消费品配置 降低光伏与新能源比例 [7] 北交所风险提示 - 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呈现一定程度泡沫化 需通过业绩增长消化 [7] - 建议配置估值安全边际高且具业绩反转预期标的 关注技术壁垒与政策共振创新企业 [7] - 部分基金减持超额收益较高的消费医药类资产 增持性价比科技与制造业公司 [7]
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09:52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业绩与规模对比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ETF 但ETF实现规模碾压 [1] - 创新药板块行情推升基金业绩 年内17只基金业绩翻倍 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 7只为创新药主题ETF [2] -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通过精准选股和集中持仓收获业绩大幅领先相关指数基金产品 [2] 创新药主题基金规模变化 - 10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94亿元 二季度仅增加58亿元 [3] - 7只创新药ETF产品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 总规模达284亿元 7月份至今规模再度增加近100亿元 [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80亿元 成为此轮创新药行情中吸金最多的产品 [3]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二季度末规模134亿元 最新规模154亿元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二季度末规模78亿元 最新规模120亿元 [3] ETF相对优势分析 - ETF被动跟踪机制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 投资者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 [4] - ETF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特征吸引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 每日披露持仓和规模避免风格漂移风险 [5][6] - ETF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 具有明显成本与效率优势 [6] - 部分ETF实现T+0交易机制 强化对交易型资金的吸引力 [6] 行业主题ETF规模表现 - 人形机器人 券商等主题ETF规模均比主动权益基金大 [4]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7月至今吸金超百亿元 规模几乎翻倍 一个月涨幅一度超过40% [8] - 港股券商主题ETF成为稳定币行情中资金抢筹工具 易方达基金持有多家港股券商比例超过5% [8] 基金公司战略重心转移 - 基金公司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被动投资 进一步挤压主动权益基金空间 [6] - 2025年新成立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 通用航空主题 港股通科技主题 云计算产业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6] ETF对市场波动影响 - ETF短期交易属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部分高频投资者倾向短期波段操作放大跟踪指数波动 [8][9] - 人形机器人主题ETF行情熄火后规模止步不前或大幅缩水 资金追涨杀跌迹象明显 [8]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近期回撤超过7% 市场波动明显加大 [8]
公募收获“盛夏的果实” 基民“信任裂缝”待修复
证券时报· 2025-08-04 03:47
公募基金市场回暖 - 2025年公募基金热度攀升,主动权益基金年内超九成实现正收益,业绩翻倍产品达17只,最牛基金收益率超140% [1][2]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超13%,超800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近一月创历史新高 [2] - 二季度近2500只基金同时提高股票仓位与持股集中度,7月以来上百只权益基金提前结募加速入场 [1][6] 基金经理操作策略 - 基金经理风险偏好提升,上海新锐基金经理近期仓位提升5-8个百分点,主要加仓科技成长方向 [5] - 组合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从50%提升至60%,基于深度研究强化对盈利确定性和成长韧性的把握 [6] - 嘉实红利精选A二季度股票仓位从15.82%大幅提升至92.8%,持股集中度从9.88%提升至43.58% [6] - 中信保诚至瑞A股票仓位从9.20%提升至83.94%,重仓股从消费切换至高成长股票 [7] 基金发行市场动态 - 6月新成立基金155只创近年之最,7月135只基金募集成立 [9] - 大成洞察优势基金8天募集24.61亿元,创今年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纪录 [8] - 二季度汇添富创新医药、华夏军工安全等特色行业基金规模增长居前 [8] - 7月149只新基金启动发行,116只权益基金结束募集 [9] 市场结构与投资者行为 - 新经济领域展现产业竞争优势,成为资产配置关键选项 [3] - 基金投顾组合业绩回升明显,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3] - 部分营业部权益基金销售完成率超75%,但整体销售差异较大 [10] - 被动投资产品受青睐程度大于主动权益基金,高弹性产品热度高于稳健型产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