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中基金(FOF)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榜单来了,排名大洗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3:54
【导读】2025年三季度公募非货规模出炉,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增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三季度A股强势上涨,公募基金规模迎来全方位扩容。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除债券基金外,其余各类基金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受益于权益市场 回暖,主动权益类基金与股票型指数基金表现尤为亮眼,规模分别增长近7000亿元和1.1万 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公募指数产品规模已逼近8万亿元,易方达、华夏两家基金公司 的指数基金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 权益资产再度成为市场的焦点,这既为擅长主动权益投资的机构,也为股票ETF领域占据头部 地位的公募基金提供了规模增长的重要机遇,同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也出现相应调整。其 中,权益投资规模占比高、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基金公司,在三季度实现了更为显著的规模增 长。 权益基金规模全面增长 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长超万亿元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6.45万亿元,相比二季度末 增长2.41万亿元,增幅为7.07%。 此外,三季度美股表现依然强劲,港股科技股表现亮眼,海外投资基金规模增加2254亿元, 增幅33.18%,位列各类基金首位。 伴随着金价的一路上扬,商品基金的规模在 ...
建信基金:坚持以投资者为本,加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浪基金· 2025-09-22 17:52
行业核心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成为行业发展的纲领性分水岭,后续将有20余件配套法规 [1] - 政策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 - 政策体现了精准行业定位、加速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坚定决心 [1] 投资者利益绑定与费率改革 - 建立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引导公司专注于提升产品业绩 [2] - 将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切实降低投资者成本 [2] - 推动绩效考核改革,提升高管和基金经理绩效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的权重 [2]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2] - 强化长周期考核,要求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 服务能力与产品创新 - 引导公司优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资源配置以提升服务能力 [3]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严格监管其选用和调整,防止“风格漂移” [3] - 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3] - 鼓励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以数字化手段改善投资者交互体验 [5] - 明确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提升资本市场资产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 [5] - 研究创设更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修订完善FOF、养老目标基金等规则 [5] 行业活动与价值导向 - 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主题为“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旨在强化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6] - 活动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与互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6] - 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对公司在前瞻布局和逆向布局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需发掘潜在产业价值 [6]
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产生的赎回费,应当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0:13
基金赎回费新规 - 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产生的赎回费应当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1] -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FOF对持有期少于7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5%的赎回费 [1] - 对持有期满7日少于30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的赎回费 [1] - 对持有期满30日少于6个月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0.5%的赎回费 [1] - 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可另行约定赎回费收取标准 [1]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利润超3850亿元;公募最新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出炉丨天赐良基早参
搜狐财经· 2025-07-22 16:10
公募基金重仓股 - 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小米集团-W、立讯精密、阿里巴巴-W、新易盛、中芯国际(HK)[1] - 公募基金持有腾讯控股总市值592亿元,重仓基金数量1039只[1] - 公募基金持有宁德时代总市值521亿元,重仓基金数量1150只[1]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单季度增长2.24万亿元[2] - 股票基金规模47439.87亿元,混合基金33166.26亿元,债券基金107668.09亿元,货币市场基金139349.34亿元,海外投资基金6791.6亿元,商品基金2683.10亿元,FOF基金1650.62亿元,其他基金1711.2亿元[2] 公募基金盈利情况 - 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利润3850.98亿元,实现逐季递增[3] - 股票型基金利润1204.79亿元,债券型基金利润1029.64亿元,混合型基金贡献超16%利润[3] 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 - 易方达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1.52万亿元,位居市场第一[4] - 华夏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1.33万亿元,排名第二[4] - 广发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8946亿元,排名第三[4] - 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均超6000亿元,分列第四至第八[4] - 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均超5000亿元,跻身前十[4] QDII基金调仓动向 - 部分医药主题QDII基金增配港股并减仓美股[5] - 部分QDII基金同步增配港股、A股和美股,更重视均衡配置[5] - 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持有A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47.53%,较一季度末54.96%下降[5] - 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持有港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45.56%,较一季度末29.40%大幅提升[5]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码创新药,百利天恒、信立泰、百济神州-U、新诺威新进前十大重仓股[6] - 迈瑞医疗、爱尔眼科、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退出中欧医疗健康前十大重仓股[6] -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重仓创新药,信达生物、诺诚健华、蓝思科技进入兴全合宜前十大重仓股[7] - 高伟电子、比亚迪股份退出兴全合宜前十大重仓股[7] 市场行情及ETF表现 - 沪指涨0.62%,深成指涨0.84%,创业板指涨0.61%[8] - 沪深两市成交额1.8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931亿元[8] - 工程机械、煤炭、水泥建材等板块涨幅居前[8] - 钢铁、煤炭、水泥等"反内卷"方向集体走强,煤炭ETF领涨8.25%[8] - 标普油气ETF领跌2.18%[9]
如何给投资者稳稳的幸福?从“收益竞技”到“风险适配”,加大这些基金的创设力度
券商中国· 2025-06-09 12:00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和资产配置型产品的创设力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行业从追逐相对排名向提升真实持有体验转型 [1] -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存在"基金行业蓬勃发展与基民投资体验不佳"的矛盾,高波动赛道型基金导致投资者净值损失惨重,中证偏股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一度超40% [2] - 投资者对稳健收益产品需求强烈,传统固收产品收益难以满足需求,而纯权益产品波动大,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配置能力 [3] - 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和资产配置型产品有望成为长期资金"压舱石",如固收+基金、FOF等,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FOF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5] - 产品创设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产品设计与需求错配、同质化竞争、投研能力不足、投资者认知偏差等 [8][9][10] - 机构建议通过多维创新破局,如智能动态调仓、量化对冲、跨境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创新等 [11][12][13][14] 行业痛点 - 基金公司经营理念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 [2] - 高波动赛道型基金导致投资者净值损失惨重,中证偏股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一度超40% [2] - 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配置能力,投资行为过于保守或激进,实际收益远低于基金净值涨幅 [3] - 产品同质化严重,如行业轮动基金加剧投资者亏损 [3] - 无风险收益中枢下行叠加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迫切需要平衡风险与收益的产品 [3] 产品类型 - 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包括固收+基金、可转债基金、绝对收益策略基金等 [5] - 资产配置型产品包括FOF、MOM、养老目标基金和投顾组合等 [5] - 固收+基金2025年一季度规模迅速回升,FOF产品经历连续三年下降后在今年一季度迎来增长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FOF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5] 产品价值 - 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能提供相对稳健且高于纯固收的收益 [6] - 资产配置型产品可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适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 [6] - 中低波动产品能减少"拿不住"的问题,减少"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情况 [6] - 聚焦多类资产,发挥各类资产之间低相关性优势,帮助产品穿越周期 [7] 产品挑战 - 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匹配难度大,市场波动加剧低波动策略易失效 [9] - 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固收+基金以利率债+消费/金融股为主,缺乏特色策略 [9] - 资产配置模型适配难题,国外成熟模型难以适配国内市场 [9] - 风险管理复杂,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对风险控制要求更高 [9] - 投资者认知偏差,容易因阶段性波动频繁申赎,影响持有回报 [10] 创新方向 - 智能动态调仓的固收+策略,AI驱动风险预算模型动态调整权益仓位 [12] - 量化固收+及量化对冲策略产品,利用量化模型结合衍生品对冲市场波动 [12] - ESG稳健收益产品,筛选ESG评级高的企业降低"黑天鹅"事件冲击 [12] - 多资产FOF升级版,核心仓位配置宽基指数基金,卫星仓位轮动行业ETF或另类资产 [13] - 跨境资产配置FOF,纳入美股、港股、新兴市场债券和股票等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13] - 运用人工智能结合机器学习技术研发创新型量化固收+产品 [14] - 引入更多海外资产、另类资产如REITs、商品等纳入资产配置型产品 [14] - ETF-FOF形式的产品将迎来新发展期,涵盖更多细分赛道和策略型主题 [14]
改革锚定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 公募基金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4:29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要点 1) 产品供给侧改革与多元适配 - 修订《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完善产品成立标准、存续条件及退出机制,细化分类标准,拓展投资范围和策略 [2] - 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修订FOF和养老目标基金规则,适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 [2] - 快速注册机制加速权益类基金创新,中低波动含权产品和资产配置型产品开发更好适配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2] - 创设适配个人养老金的创新产品,弥补低波动、长期稳健型产品不足,提供"一站式"养老配置方案 [3] 2) 服务能力提升与中长期资金引导 - 启动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提供集中式、标准化、自动化"一站式"数据信息交互服务,降低机构投研和运维成本 [4] - 构建全周期投资顾问服务体系,通过"专业赋能+服务渗透"双轮驱动,将投研能力转化为持续回报 [5] - 利用智能投顾技术延伸服务半径,覆盖长尾客群,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重构以优化客户体验 [5] - 鼓励金融科技应用(如AI、大数据),支持设立科技及运营服务子公司,帮助中小机构低成本实现能力跃升 [5] 3) 投顾业务规范与生态发展 - 出台《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和《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推动投顾试点转常规落地 [6] - 投顾服务将从"小众服务"转向"大众普惠",向中产、养老等长尾群体渗透,建立全链条服务机制 [6] - 行业生态趋向跨机构合作(如银行、互联网平台),投顾机构间合作增加,形成开放共赢格局 [6] - 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投资建议和陪伴服务,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6]
基本功 | 养老目标基金有什么不一样?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13 17:39
基金投资基础知识 - 投资基金需从基本功开始 强调夯实基础对投资和选基金的重要性 [2] - 提供1分钟快速学习知识点的方式 帮助投资者轻松起步 [2] 养老目标基金特点 - 养老目标基金是专为养老理财设计的基金产品 名称中带有"养老目标"标识 [3] - 采用FOF形式运作 80%以上资产投资于其他基金 [3] - 分为两类: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设定目标日期)和另一类未完整说明的基金 [3] 营销活动 - 推出持有人认证活动 4月15日前持有指定资管产品的新用户可获影音会员月卡 [5]
证监会: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
快讯· 2025-05-07 16:18
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 [1] - 修订《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完善优化公募基金成立标准、存续条件及退出机制 [1] 产品创新与优化 - 进一步细化产品分类标准,有序拓展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提升公募基金运作灵活度 [1] - 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 [1] - 修订完善基金中基金(FOF)、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规则 [1] 投资者需求适配 - 适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促进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协调发展 [1]
公募产品去年实现利润约1.28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4-01 04:40
全市场基金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募基金全市场实现利润约1.28万亿元 [1] - 股票型基金利润约4445亿元,从2024年年中亏损1614.8亿元转为全年正利润,是自2022年以来首度年度利润为正 [1] - 债券型基金利润约4102亿元,连续第三年利润为正,且2024年利润较2023年增长超过70% [1] - 货币型基金利润2253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28亿元 [1] - 商品型基金利润159亿元,较2023年增长超过160% [1] - 混合型基金、QDII和FOF均在2024年利润为正,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其中混合型基金和QDII利润均超过800亿元,FOF利润不足百亿元 [1] 产品层面利润表现 - 利润居前四位的基金均为沪深300ETF [1]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利润564亿元,位居首位 [1] - 易方达沪深300ETF利润约401亿元,位列第二 [1] - 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利润均超过250亿元 [1] 基金公司层面利润表现 - 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公司2024年利润为正,仅10余家出现亏损,且以中小公募机构为主,旗下产品最高亏损约9亿元 [2] - 利润前十的基金公司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金、华安基金 [2]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利润均超过1400亿元,构成第一梯队 [2] - 华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利润均超过720亿元 [2] - 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利润均超过400亿元 [2] - 前十家基金公司利润总和占全市场利润的一半以上,超过其余约150家公募机构利润总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