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骨骼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外骨骼机器人火了!能干啥?哪儿能买?贵不贵?
机器人圈· 2025-08-01 19:55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概况 - 外骨骼机器人在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因景区推广而迅速走红,多个景区推出租赁服务,主打"无痛登山"概念 [1][4] - 2025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为42亿元人民币 [4] - 产品价格区间跨度极大,从几十元到30万元/台不等,覆盖康复、工业搬运、登山助力等场景 [5] 景区应用现状 - 泰山景区"五一"假期前三天100多台设备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老年游客占比62%,租金约80元/3小时 [4][15] - 武功山景区提供12小时200元的低价租赁服务,设备电量可支撑全天使用 [4][16] - 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分别收费100元/3小时和35元/小时,黄山景区已暂停运营租赁服务 [13][14][16] 康复医疗领域应用 - 北京阳光大艾康复中心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脑瘫患儿康复,单次训练收费150元(办卡可降至100元),较传统人力康复成本降低50%以上 [6][7] - 家用版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售价已降至10万元以下,公司开发了7个系列产品覆盖不同康复场景 [7][8] - 冬残奥会火炬手曾穿戴"艾行"、"艾动"系列产品完成火炬传递,部分用户可实现全程马拉松 [8] 产品技术特点 - 高端康复机型(30万元/台)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工业搬运机型价格区间为数万至十几万元 [5] - 登山助力机型售价普遍在几千至一万多元,存在肌肉依赖和膝盖磨损的潜在问题 [10] - 专家指出当前技术仍处初级阶段,未来需结合脑机接口实现神经信号直接控制 [11] 销售与推广模式 - 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店稀少且多为短期展示 [5][7] - 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成为产品推广重要阵地,衍生出日租金99-139元的租赁业务 [5] - 康复中心兼具服务与展示功能,是用户接触产品的重要窗口 [7]
总融资1.37亿美元,与英伟达合作,这家外骨骼机器人公司凭什么?
36氪· 2025-07-20 18:02
融资与资金用途 - Wandercraft完成7500万美元D轮融资,由雷诺集团、Bpifrance旗下PSIM基金、Teampact Ventures和Quadrant Management等机构参与 [1] - 资金将用于推进Eve系统商业化、Atalante X国际部署、Calvin-40量产验证 [1] - 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融资达1.37亿美元,包括2015年A轮400万欧元、2017年B轮1780万欧元、2022年C轮4500万欧元 [1] 公司背景与发展 - Wandercraft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Matthieu Masselin、Nicolas Simon与Alexandre Boulanger基于全球2000万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需求创立 [5] - 公司拥有30余项核心专利,在动态平衡控制、步态神经网络建模等领域取得突破 [5] - 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外骨骼行业标杆,产品应用覆盖医疗、消费、工业三大领域 [6] 产品与技术 Atalante X医疗外骨骼 - 专为脊髓损伤、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及帕金森病患者设计,获欧美双认证 [7][11] - 采用智能自平衡系统和12自由度仿生驱动,可实时调节辅助强度并追踪患者数据 [9][10] - 已在全球100多家康复中心部署,累计服务2500名患者,完成超1400万步训练 [11] Eve家庭外骨骼 - 面向家庭康复场景,搭载NVIDIA Jetson平台芯片和自研神经网络模型 [13] - 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计划2026年在美国上市,纽约已设试点中心 [13] Calvin-40工业机器人 - 专为工业高风险劳动设计,整合NVIDIA Isaac GR00T与Jetson控制系统 [14] - 原型开发周期40天,2025年底将在雷诺工厂首批部署 [14] 行业合作与战略 - 雷诺集团以产业伙伴身份支持Calvin-40商业化,提供工厂试点和制造资源 [15] - 与英伟达合作技术对接,用于物理AI训练、仿真和机器人开发 [15] - 产品策略形成医疗-消费-工业协同生态,展现商业韧性 [14] 行业发展与市场 - 外骨骼机器人从1960年军用起源拓展至医疗、民用、工业多领域 [4]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CAGR约50% [16] - 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大,企业如傅利叶智能、大艾机器人等在细分领域突破 [18] 技术特点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电机、传感器、控制系统协作增强人体运动能力 [2] - Atalante X采用ZMP算法实现动态平衡控制,EarlyGait模式支持小步幅训练 [9]
A股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微涨0.04%,托育、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
凤凰网财经· 2025-07-09 09:29
市场表现 - 沪指高开0 04%至3498 72点 深成指高开0 04%至10592 51点 创业板指低开0 08%至2179 32点 [1][2] - 托育、机器人板块涨幅居前 贵金属、保险板块跌幅居前 [1] - 北证50指数上涨0 37%至1426 22点 成交金额1 56亿元 [2] 外围市场 - 道琼斯指数下跌0 37%至44240 76点 标普500下跌0 07%至6225 52点 纳斯达克微涨0 03%至20418 46点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0 71% 富途控股涨6 01% 蔚来涨2 64% 京东涨2 12% [3]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并购、国际化趋势推动中国龙头向全球龙头发展 [4] - 医疗设备板块受益招标数据高增长和库存消化 高值耗材板块受益新产品放量和集采优化政策 [4] - 看好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AI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新科技方向 [4] 消费行业 - 大众食品基本面自3月起边际改善 下半年有望稳中向好 [5] - 辣味零食、健康饮品、气泡黄酒等新消费趋势景气度保持 休闲零食、软饮料子板块受看好 [5] - 白酒板块估值回调但配置价值渐显 基本面处于筑底阶段 [5] 钢铁行业 - 钢铁反内卷行动催化供给侧改革 加速产能调控 [6] - 普钢龙头企业有望受益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特钢板块基本面良好 [6] 储能行业 - 海外户储&工商储处于困境反转拐点 库存消解+份额集中+新兴市场需求释放 [7] - 预计头部企业2025年二季度改善超预期 澳洲、欧洲及新兴市场复苏推动行业增长 [7]
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马斯克再出重磅消息!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涨1.39%,有望终结两连阴!
新浪财经· 2025-06-30 13:56
机器人ETF基金表现 - 6月30日A股多数上涨,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涨1.39%,有望终结两连阴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冲高,晶品特装涨超15%,科沃斯涨超6%,均普智能涨超5%,博杰股份、景气智能等涨超4%,双环传动涨超3%,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涨幅居前 [3] - 前十大成分股中,汇川技术(机械设备)涨1.18%成交额9.19亿权重10.51%,科大讯飞(计算机)涨1.23%成交额5.55亿权重9.96%,科沃斯(家用电器)涨6.08%成交额4.73亿权重2.16% [4][5] 脑机接口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进展 - Neuralink已有7名受试者(4名脊髓损伤+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设备平均周使用时长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脊髓损伤患者未来将连接擎天柱机械手实现复杂操作 [6] - 脑机接口技术可通过解析脑电信号实现"意念驱动"控制外骨骼,国内外多家公司研发集成产品,中信建投认为该技术增强人机智能协同 [6] - 外骨骼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可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民用领域适用于消防/救灾等负重场景,医疗领域辅助康复训练,应用前景明确 [6]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2024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17.6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24.9亿美元,2032年增至305.6亿美元(CAGR 43.1%) [7]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6年0.03亿元增至2021年4.4亿元(CAGR 171.19%),预计2025年达42亿元 [7] 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 - 中金公司预测人形机器人远期潜在市场空间超万亿元,适合力量型/灵巧型/移动导航任务及教培/服务/关怀等场景,可覆盖制造业/医疗/餐饮等多元行业 [9][10] - 东吴证券预计人形机器人远期需求1亿台+,对应市场空间超15万亿,2025年为量产元年 [12]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全产业链:上游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中游算法/系统集成,下游服务/巡检/特种机器人 [13]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4%,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7:56
重要市场新闻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22%,纳指涨0.32%,标普500指数涨0.01% [1] -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Meta涨超3%,博通、AMD涨超1%,特斯拉跌超3% [1] - 汽车制造、油气板块跌幅居前,路特斯跌超5%,贝利石油跌超3%,通用汽车、本田汽车、Rivian跌超2%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4%,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蔚来涨超6%,阿里巴巴、小鹏汽车、金山云涨超3%,京东涨超2%,百度、哔哩哔哩涨超1% [1] - COMEX黄金期货收涨0.6%,报3397.4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收涨0.06%,报34.655美元/盎司 [1] - WTI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2.85美元,下跌56美分,跌幅0.88% [1]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集体上涨,德国DAX指数涨0.7%报24259.51点,法国CAC40指数涨0.58%报7808.5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16%报8801.29点 [1] 行业掘金 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 - 香港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并制订稳健的风险管理措施 [2] -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探讨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优势与虚拟资产领域的技术创新 [2]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包括将虚拟资产纳入可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 [2] - 此举或推动更多虚拟资产ETF、结构性产品上市,推动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技术结合 [2] - 概念股包括朗新集团、新国都、科蓝软件等 [2] 虚拟电厂建设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提出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等场景,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 [3] - 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等获取收益 [3]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以上 [3] - 概念股包括华自科技、安靠智电、星云股份等 [3] 外骨骼机器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面向60余位偏瘫患者开展100余次临床验证 [4] - 外骨骼机器人今年迈向消费级市场,由医疗康复转向家庭养老,由工业助力转向户外运动 [5] - 商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市场空间远超千亿,概念股包括探路者、金明精机、光大同创等 [5] 避雷针 - 大参林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拟减持不超过2277.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6] - 科兴制药控股股东科益医药拟减持不超过598.92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股份总数的3% [6] - 碧兴物联股东宁波丰图汇烝拟减持不超过235.5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唯捷创芯股东贵人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290.9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利尔化学股东中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2401.31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格林达股东宁波聚合创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过598.6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7] - 佳禾食品股东宁波和理投资拟减持不超过520.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15% [7] - 联测科技股东郁旋旋拟减持不超过54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84%,郁吕生拟减持不超过10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16% [7] - 金凯生科股东启鹭拟减持不超过361.2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股东青岛青松创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120.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8]
中国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迎来新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再提速
选股宝· 2025-06-04 22:58
行业动态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该技术基于自研串联弹性驱动器 具备多模态刚度响应特点 已通过60余位偏瘫患者100余次临床验证 有效实现运动学重塑等关键康复目标 [1] - 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将从医疗场景拓展至消费级市场 材料、元器件、算法突破推动成本大幅降低 医疗康复转向家庭养老 工业助力转向户外运动两条商业化路径并行 [2]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领域快速扩张 涵盖医疗、工业、养老、户外及消费市场 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级别 [2] 公司进展 - 振江股份24年成立子公司海普曼 专注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与仿生学设计 产品定位医疗康复和工业助力领域 计划25年实现量产 [3] - 光大同创将碳纤维材料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 受益于制造业轻量化趋势 该业务板块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3]
医疗ETF(159828)涨超1.2%,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高增长或催化医疗装备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0:57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4年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 预计2030年突破12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8% [1]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外骨骼纳入高端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 多地医保已将部分康复型外骨骼纳入报销范围 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1] - 医疗康复领域场景商业化成熟且受益于政策支持 [1]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机会 - 医药生物行业需结构性甄选投资机会 核心矛盾在于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 [1] - 看好院内政策支持方向 包括创新药械和设备更新 [1] - 人民群众需求扩容方向包括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和减肥药产业链 [1] - 出海周期上行方向包括肝素和呼吸道联检 [1] 中证医疗指数及ETF产品 - 中证医疗指数(代码:399989)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医药商业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中证医疗指数最新交易日涨幅达0.95% 是投资者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参考标的 [1] - 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A(012634)和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C(012635)可供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关注 [1]
外骨骼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5-21 05:57
行业概况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在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提升续航能力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突破 [1] - 应用场景从工业、医疗向消费级市场延展,技术加速迭代 [2] - 2025-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以47.7%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58亿美元,中国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42亿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0% [3] 技术进展 - 肯綮科技产品重量从20公斤降至1.8公斤,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AI算法,"五一"期间在泰山投放500台新一代产品"π"并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 [2] - 杭州智元研究院的"踏山"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实现个性化体验 [2] - 国民技术推出N32H7系列芯片,采用双核架构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提升计算能力 [4]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对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商业化调试 [4] - 格林美研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致力于缩小电池体积并减轻重量 [5] 应用场景 - 工业领域:上肢外骨骼机器人提升装配效率 [3] - 军事领域:增强士兵负重和持续作战能力 [3] - 应急救援:消防员可携带重型装备攀爬高楼 [3] - 养老护理:辅助失能老人独立行走,已进入社区试点 [3] - 消费级市场:景区租赁模式推动商业化,如黄山、泰山、华山等 [1][2] 政策支持 - 2023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 [7]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等技术 [7] - 上海市2024年方案提出推广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四川省2025年计划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规模化生产 [7] 资本动态 - 上海傲鲨智能累计完成5轮融资,2024年5月获彬复卿云和国仪福光投资 [8] - 优龙机器人2024年5月获长沙领新基金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研发、产线扩建和场景开拓 [8] - 探路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合作开发智能穿戴设备 [8] 商业化挑战 - 续航能力普遍仅几小时,理想需达1天以上且需减轻电池重量 [5] - 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较高,需依赖AI、芯片、新材料等技术突破以降低成本 [6] - 当前主要采用景区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普及 [6]
卧龙电驱:外骨骼机器人样机正在内测中
快讯· 2025-05-20 16:13
公司动态 - 卧龙电驱正在内测外骨骼机器人样机 [1] - 该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集运动辅助、损伤预防和健康监测功能于一体 [1] - 产品定位为消费级智能外骨骼机器人 [1] - 目标用户包括户外运动爱好者、户外工作者、游客、老年人及髋关节损伤患者 [1] 产品信息 - 外骨骼机器人致力于满足多样化需求 [1] - 目前处于内测阶段 [1]
外骨骼机器人变身“登山外挂”
每日商报· 2025-05-20 06:14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现状 - 国内多家景区引进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登山 游客花80元即可体验 五一以来反响良好 [1] - 产品重1.2公斤 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 可承受200公斤瞬时拉力 内置AI系统自动调节助力强度 续航8小时 节省30%-50%体力 [2] - 泰山景区部署四五百台外骨骼机器人 节假日供不应求 穿戴后登山速度提升至少1小时 [2] 应用场景拓展 - 农业领域用于搬运农具 养老护理领域帮助老年人行走 日常搬运场景降低工人腰部损伤风险 [2] - 杭州茶农使用髋部助行外骨骼采茶 多家养老社区引进外骨骼机器人用于送餐、康复训练等场景 [2] 资本市场表现 - 相关概念股较年初大幅上涨:伟思医疗涨超70% 振江股份涨超20% 信隆健康2连板累计涨幅20.97% [4][5] - 航天晨光单日涨幅超7% 主力资金净流入8384.75万元 慈星股份、振江股份涨幅均超2% [4][5] - 傲鲨智能完成两轮融资 优龙机器人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程天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4] 商业化进展 - 振江股份计划2025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外骨骼机器人 [4] - 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达18亿美元 预计2030年突破12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8% [6]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外骨骼纳入高端医疗装备重点领域 多地医保已覆盖康复型外骨骼 [6] 行业发展趋势 - 外骨骼机器人呈现从特种向民用发展的特征 逐步渗透居家养老、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市场 [1][3] - AI与材料科学突破叠加老龄化需求 推动市场潜力释放 消费级场景占比持续提升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