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技术
搜索文档
京东物流一号位变动,「老将」王振辉接任丨36氪独家
36氪· 2025-11-14 21:36
核心人事变动 - 王振辉被任命为京东物流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CEO)[6] - 原CEO胡伟另有任用,王振辉于2024年已低调入职京东,从事前沿技术创新工作[4][6] - 王振辉是京东物流首位CEO,曾成功推动京东物流的社会化开放转型,并主导过"京准达"、"无人仓"等项目落地[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4.1%[6] - 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33亿元,同比增长10.2%[6] - 2025年第二季度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达65.6%,收入为338.04亿元[7] 科技创新战略 - 公司未来5年计划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6][8] - 近一年重点布局"超脑大模型"与"狼族机器人",其产品已覆盖仓储运营、分拣、无人车等环节[8] - 计划于2026年4月建成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全流程自动化操作[8]
京东物流一号位变动,“老将”王振辉接任 | 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11-13 16:57
管理层变动 - 王振辉被任命为京东物流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CEO)[3] - 原CEO胡伟另有任用[3] - 王振辉是京东物流首位CEO,曾成功推动京东物流社会化开放转型[4] 新任CEO背景与战略契合度 - 王振辉于2024年已低调入职京东,从事前沿技术创新工作[3] - 其近几年在AI、机器人、无人技术等领域经历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相契合[3] - 任职期间主导过"京准达"、"无人仓"等项目落地,推动公司向供应链智能平台转型[4] - 历史表现显示其关注5G、无人技术、人工智能等物流技术创新[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4.1%[5] - 2025年上半年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10.2%[5] - 2025年第二季度外部客户收入338.04亿元,占比增长至65.6%[5] - 公司继2023年迈入盈利拐点后,2024年实现全年盈利[5] 科技创新战略与规划 - 未来5年将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4][6] - "狼族机器人"系列(如"智狼"、"异狼"、"独狼")已覆盖仓储运营、分拣、无人车等环节[6] - 计划于2026年4月建成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整合无人机、无人配送小车和机器人[6] - 公司多次对外提及"超脑大模型",加速科技创新布局[6]
报告称无人技术在中国快递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20:45
无人技术应用现状 - 无人车在快递领域实现广泛应用,顺丰、通达系、极兔以及京东物流均在加速推进其落地应用[1] - 随着技术成熟,无人车性价比越来越高,1535个网点计划采用无人车以提升末端效能和降低运营成本,占样本总量的20.7%[1] - 无人机在农特产品“产粮区”网点具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茶青、松茸等高价值农产品需要快速处理的场景[1] 新型末端交付方式 - 以智能快件箱和服务站为代表的新型末端在快件交付中发挥巨大作用[1] - 调研显示1538个网点配备了智能快件箱,占样本总量的20.74%[1] - 570个网点设置了无人驿站,占样本总量的7.69%[1] 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 寄递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2] - 末端智能化装备加速落地,无人机寄递试点不断扩大[2] - 无人车应用在末端投递环节逐渐规模化,有效助力提升末端服务水平[2]
经济日报:武汉智能交通产业聚链成势
经济日报· 2025-11-02 14:21
武汉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 自动驾驶技术已融入武汉市民日常通勤,应用场景包括乘用车、物流车、无人船和无人机,呈现“上天入地”的多样化趋势 [1][18] - 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通行效率比普通巴士高出12% [2][18] - 极景智能的L4级无人驾驶物流车订单已排到年底,具备自主避障、路线规划和夜间行驶能力 [2][18]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 - 2023年9月发布《武汉经开区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是武汉市首个针对自动驾驶装备的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将商业化试点场景从乘用车拓展至装备领域 [1][17] - 武汉已获得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牌照、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首个开放市中心测试道路等多项“第一”,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掌握主动权 [7][19] -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生效,支持产业发展并明确安全保障 [7][19] 基础设施与测试环境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已建设106公里智能化道路,部署1800多个智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感知设备,覆盖160平方公里范围 [6][23] - 全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突破3829公里,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成为全国测试范围最广的城市 [10][23] - 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5G车联网,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融合算法接口实现统一,城市级车路协同通信标准不断完善 [25] 招商引资与项目进展 - 2024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引进52个招商项目,其中23个为汽车全产业链项目,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等领域 [8][20] -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上148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达984.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力 [22] - 2024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7家,同比增长7.7%,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稳居中部第一 [9][22] 企业投资与技术突破 - 采埃孚集团两年内在武汉布局第三大项目,新工厂于10月18日投产,持续引入新工艺和新技术 [5][21] - 科大讯飞投资50亿元建设华中总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和研究院,布局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技术 [5][21] - 东风汽车牵头研发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DF30填补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动力控制、驾驶辅助等领域 [25] 产业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超40%,企业总数达1300余家 [5][21] - 2024年1-6月全市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1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69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 [9][22] - 武汉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100多家,培育引进200多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企业 [25] 低空经济与多元化应用 - 武汉低空试点航线从2023年11月的18条增至2024年初的24条,其中载人航线8条、无人机航线16条,覆盖短途运输、空中游览和物流运输 [3][19] - 长江航运无人船具备动态避障、智能停泊能力,数百组数据可自动上传至智能航运系统 [2][18] - 正在形成“车—船—机”一体化的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7][19]
C9之后看N9?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搞事情”!
第一财经· 2025-10-21 00:19
新型研究型大学联盟(N9)的成立与定位 - 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讨论建立N9联盟 [1] - 联盟旨在9所高校间于教育、访问、访学、人才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形成虚拟大学,覆盖中国经济活动最强地区 [1] - 联盟定位并非与C9等传统名校竞争,而是作为中国3000所大学的侦察兵、排头兵,在教学、科研、产业化、国际化方面形成经验以供参考 [3]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义与战略意义 - 新型研究型大学被定义为在双一流基础上,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未来产业需求的新形态大学,亦称第四代大学 [3] - 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解决国家高精尖技术卡脖子难题,并推动国家教育改革 [4] - 此类大学是使命驱动型,例如康复大学探索推动国家康复一级学科设立,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4]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与成员构成 - 共同标签为高起点、小而精、创新型、国际化 [4] - 目前国内有8所明确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N9联盟可能由这8所加深圳技术大学组成 [4] - 8校中办学历史最长为13年(南方科技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为202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5]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表现与社会认可 - 在高考录取中受到追捧,投档分超过很多985高校成为常态,例如在广东,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本科批次投档分位居省内高校前两名 [5]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次招生,投档分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 [5]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排全球第160名、中国内地第12名 [8]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与深圳先进院共同发表论文2840篇,其中SCI论文2244篇,CNS及其子刊论文149篇 [8] 深圳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探索与成果 - 深圳是全国最早探索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城市,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是代表性成果 [6][7] -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高教改革试验田,开创性尝试包括出台高校管理规章、实行党委领导理事会决策的校长负责制、以及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7] - 深圳理工大学实行三院一体协同育人,并对本科生全员开展每周4天上课、1天进实验室的41教学安排,后升级为43连续三天科研现场研学 [7][8] - 中央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提出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深圳计划持续建设此类大学 [8] 代表性大学的办学重点与区域服务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无人技术等六大前沿领域,根植宁波创新创业沃土,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 [4] - 南方科技大学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学科设置,重点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并与龙头行业企业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7]
大数据观察|无人配送车 迈向规模化
人民日报· 2025-10-14 11:08
行业应用规模与现状 - 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 [1] - 中通快递的无人车队规模超2000台,每天在20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累计运行里程已逾2000万公里 [5] - 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6] 具体应用场景与模式 - 韵达快递湖南岳阳市云溪网点投用6台无人车,覆盖周边50多个社区,单日配送量上万件 [2] - 顺丰无人配送车在江苏无锡市阳山水蜜桃采摘季用于果园田间的揽收点串联接驳 [2] - 美团在北京顺义区推出骑手+无人车组合配送模式,由无人车完成批量订单运输至中转驻点,骑手完成最后上门配送 [3] - 菜鸟无人配送车在安徽合肥为连锁零食品牌门店提供从仓库到门店的自主补货服务 [3] 产业经济效益 - 使用无人车的运营成本相较人工配送能降低近一半 [4] - 美团骑手与无人车配合后,每月平均交付订单量比去年增长10%,收入增加数百元 [4] - 无人配送车硬件成本从5年前的30万元至50万元降至目前的10万元以内,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0 [6] 产业链协同与发展动力 - 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无人车签署合作协议,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收转运派各环节 [6] - 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探索适配多场景的新车型与商业模式 [6] - 新石器无人车去年年交付量首破千台,今年实现单月交付量超千台 [5] 未来发展趋势 - 无人配送车正加快从末端配送拓展至干支线物流等多环节,并与低空经济、商超零售等新业态深度融合 [7] - 随着上路运营车辆增多,数据训练模型持续进化,自动驾驶的流畅度、安全性、可靠性将大幅提升 [7] - 不同场景需求将催生更多符合车规的自动驾驶货车及多种专用车型 [7]
无人配送车 迈向规模化
人民日报· 2025-10-14 10:18
行业规模与现状 - 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交付上亿件订单 [1] - 中通快递的无人车队规模超2000台,每天在20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累计运行里程逾2000万公里 [5] - 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6] 应用场景与模式创新 - 应用场景包括城市社区配送、乡村揽收接驳、骑手+无人车组合配送、仓库到门店自动补货等多种模式 [2][3] - 韵达快递在湖南岳阳市云溪网点投用6台无人车,覆盖50多个社区,单日配送量上万件 [2] - 美团在北京市顺义区推出骑手+无人车组合配送模式,实现批量订单中转 [3] 经济效益与产业价值 - 使用无人车的运营成本相较人工配送能降低近一半 [4] - 美团骑手每月平均交付订单量比去年增长10%,收入增加数百元 [4] - 无人车让快递员有机会从事产销对接、管理运营等工作,拓展增值空间 [4]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发展 - 新石器无人车2023年交付量首破千台,2024年实现单月交付量超千台 [5] - 中通快递与新石器、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延伸数字化触角至收转运派各环节 [6] - 单台无人配送车硬件成本从5年前的30万元至50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0 [6] 未来发展趋势 - 无人配送车正从末端配送拓展至干支线物流等多环节,将与低空经济、商超零售等新业态深度融合 [7] - 未来将出现更多符合车规的自动驾驶货车及多种专用车型 [7] - 随着上路运营车辆增多,数据训练模型持续进化,自动驾驶流畅度、安全性、可靠性将大幅提升 [7] 政策支持与行业转型 - 北京、深圳颁发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自动驾驶货运服务进入多场景、规模化发展阶段 [6] - 国家邮政局将印发人工智能+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无人车等规模化应用 [8] - 无人技术有望优化人、车、货、场等要素配置,助力快递物流业向数智化转型 [8]
无人配送车迈向规模化 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投用
新华网· 2025-10-14 07:57
行业应用规模与现状 - 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 [1] - 中通快递的无人车队规模超2000台,每天在20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累计运行里程已逾2000万公里 [5] - 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6] 具体应用场景与模式 - 韵达快递湖南岳阳市云溪网点投用6台无人车,覆盖周边50多个社区,单日配送量上万件 [2] - 在江苏无锡市的阳山水蜜桃采摘季,20多台顺丰无人配送车穿梭果园田间完成揽收点串联接驳 [2] - 美团在北京市顺义区推出骑手+无人车组合配送模式,菜鸟在合肥市为连锁零食品牌实现仓库到门店的自主补货 [3] 产业效益与价值 - 使用无人车的运营成本能降低近一半 [4] - 美团骑手每月平均交付订单量比去年增长10%,收入增加数百元 [4] - 无人车让快递员有机会从事产销对接、管理运营等工作,拓展增值空间 [4] 技术发展与成本趋势 - 无人配送车硬件成本从5年前的30万元至50万元降至现在的10万元以内,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0 [6] - 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同频共振,快递物流企业提供应用土壤进行算法优化和模型验证 [6] - 北京、深圳颁发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自动驾驶货运服务进入多场景、规模化发展阶段 [6] 企业合作与交付进展 - 新石器无人车去年年交付量首破千台,今年实现单月交付量超千台 [5] - 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无人车签署合作协议,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 [5] 未来发展趋势 - 无人配送车正加快从末端配送拓展至干支线物流等多环节,将与低空经济、商超零售等新业态深度融合 [7] - 未来将出现更多符合车规的自动驾驶货车及多种专用车型 [7] - 随着上路运营车辆增多,数据训练模型持续进化,自动驾驶流畅度、安全性、可靠性将大幅提升 [7]
无人配送车 迈向规模化(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20
行业规模与应用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 [2] - 中通快递无人车队规模超2000台每天在20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累计运行里程已逾2000万公里 [6] - 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8] 主要参与企业及模式 - 韵达快递在湖南岳阳市云溪网点投用6台无人车覆盖周边50多个社区单日配送量上万件 [3] - 美团在北京市顺义区推出骑手+无人车组合配送模式 [4] - 顺丰在江苏无锡市阳山水蜜桃采摘季使用20多台无人车进行果园田间揽收点串联接驳 [3] - 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无人车签署合作协议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 [6] 经济效益与产业变革 - 使用无人车的运营成本能降低近一半 [4] - 美团骑手每月平均交付订单量比去年增长10%收入增加数百元 [5] - 无人车让快递员有机会从事产销对接管理运营等拓展增值空间 [5] 技术发展与成本趋势 - 单台无人配送车硬件成本从5年前的30万元至50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0 [7] - 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同频共振快递物流企业进行算法优化和模型验证 [6] - 北京深圳颁发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自动驾驶货运服务进入多场景规模化发展阶段 [8]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无人配送车正加快从末端配送拓展至干支线物流等多环节将与低空经济商超零售等新业态深度融合 [9] - 各地试点政策差异较大企业面临多次申请准入权限不一等问题期待国家层面管理实施细则 [10] - 需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兼顾效率与安全可靠性与成本应对极端天气突发情况等 [11]
国家邮政局: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技术供给 加速创新场景赋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22:34
行业政策与管理框架 - 国家邮政局审议通过《国家邮政局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以加强技术研发中心的管理[1] - 要求严把技术研发中心入口并规范管理 夯实依托单位的运行建设责任[1] - 调动相关各方积极性以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并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1] 技术研发与应用方向 - 技术研发中心将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技术供给以提升行业生产组织效能[1] - 加速创新场景赋能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1] 产业链协同与服务拓展 - 推动邮政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1] - 不断增强行业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交通运输等产业的服务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