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销售

搜索文档
小熊电器:公司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线上渠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20:45
销售渠道布局 - 公司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线上渠道 线下渠道作为线上销售的补充 [1] - 一二三线城市市场以商超 百货渠道为主 [1] - 三线以下下沉市场以县城为主线 通过京东专卖店 天猫优品等完成全国大部分县城与镇级市场覆盖 [1]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分为自主品牌出海 跨境电商和代工 [1] - 未来将继续加大海外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 [1] - 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渠道的选品 运营 推广等工作 提高渠道运营质量 [1]
瑞银:降巨子生物(02367)目标价至79.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9 17:31
核心观点 - 瑞银维持巨子生物买入评级但下调目标价至79.5港元 因调整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并部分抵消销售费用率改善影响 [1] - 公司上半年营收保持23%同比增长 净利润率达38% 营销费用率收缩1.1个百分点至34% [1] - 管理层维持2025年销售额25%-28%增长指引及25亿-25.5亿元人民币利润目标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至2027年净利润预测下调4%-10% [1] - 目标价从93.1港元下调至79.5港元 [1] - 下调主因Comfy业务营收增长预期下修 [1]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 主要驱动力来自线上销售而非经销商渠道 [1] - Comfy品牌胶原蛋白棒维持近30%品牌销售贡献度 尽管曾受涉嫌造假事件影响 [1] - 营销费用率同比收缩1.1个百分点至34% [1] 市场沟通与战略 - 投资者担忧公司增长与盈利能力 源于6月18日购物节期间声誉事件 [1] - 管理层持续与顶尖网红合作推动消费者教育 [1] - 双11活动筹备按计划推进 [1]
“亏本算我的,赚钱大家分” :从华强北“一米柜台”,带出百人乡亲创业团
搜狐财经· 2025-08-26 22:5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鲍磊于1991年底加入巨人集团负责销售巨人汉卡 该硬件解决早期电脑内存不足无法运行中文排版系统的问题[1] - 1997年巨人集团因资金链问题陷入危机 鲍磊成为深圳分公司最后离开员工 1998年从赛格电子市场一米柜台开始自主创业[1] - 创业初期柜台月租金达8000多元 月收入超1万元 销售覆盖全国 主营显示器组装电脑和局域网组建[3] - 2002年起逐渐获得三家品牌电脑深圳总代理资格 从个体户转向区域性销售[4] - 2008年前后线下销售达巅峰 赛格电子市场人山人海 每个档口日销十几二十台电脑[4] - 2024年开始尝试抖音直播等线上销售 在沙井设置数百平方米直播间 目前仍处略亏状态[6] 业务模式演变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向深圳全市扩张 高峰时在深圳拥有四五十个销售点 采用收入分成模式合作 亏损由创始人承担[4] - 1998年起陆续带领上百名安徽乡亲来深创业 培训后在关外电脑城开设新店铺 几乎无人亏本[3][4] - 从单纯个体户转向区域性销售 三十四年专注电脑销售 在华强北属罕见[4] - 近年来侧重华为等国产品牌销售 2016年华为笔记本未面世时已提供产品建议 将市场分为轻薄办公本普通办公本和游戏本三类[7] 行业环境变化 - 2008年起线上电商冲击加剧 线上价格与线下趋同 传统线下优势不再[4] - 华强北目前已成为多类电子产品线上销售发货源头[4] - 销售方式从线下柜台逐步转向线上直播 但行业热爱未变[6][7]
“制造”网红村支书
虎嗅· 2025-08-25 12:54
村支书网红现象背景与动因 - 村支书通过搞笑、蹭饭等短视频内容频繁出圈,并尝试直播带货模式,代表人物包括山东省昌乐县埠南头村王江堂和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乡村振兴天团"村支书群体 [1] - 村支书成为网红的动因包括疫情催化的线上化需求、农产品滞销压力以及政策引导(如区农业农村局自2022年推动电商助农) [4][21] - 媒介变革与职能转变推动村支书主动拥抱流量,部分案例中镇级政府通过定主题拍摄、流量矩阵等方式规范化引导 [4][21] 流量获取与变现模式 - 王江堂以直播带货农产品为主,2023年首场直播销售额达1000万元,主要销售合作社产品及区域品牌"火山农八鲜" [4][7][8] - 四海镇村支书以内容型短视频吸引游客为主,直播带货为辅,通过花海夜市、民俗民宿等内容形成抱团发展模式,带动跨区域定居和旅游消费 [9][10] - 平台算法升级推动内容池与交易池融合,具备娱乐性的农产品直播更易获得流量推荐,但村支书需平衡娱乐性与干部形象 [20] 农产品供应链挑战 - 季节性供应限制导致直播断档,例如王江堂销售的葫芦因自然生长周期短缺,需通过外地产品维持粉丝黏性 [14] - 物流成本高企制约山区农产品变现,四海镇因地块分散、物流成本高(如红薯运输)而不鼓励大规模带货 [15] - 品控问题导致重大损失案例频发:田志彬因外包选品失误导致店铺评分骤降,王江堂因姜品问题赔偿客户并补发5斤/人,贝贝南瓜批次亏损600多单 [17] 资源与能力瓶颈 - 缺乏年轻人才阻碍运营优化,王江堂因普通话不标准损失东南沿海高端客户群三分之二潜力,且无法有效维护私域流量 [23] - 技术能力不足限制内容质量,葛良因缺乏剪辑能力和文案创作支持,难以有效传递产品优势 [23] - 供应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田志彬退播后转向建设4000平方米大棚基地,整合直播间与仓库,通过订单种植模式将收购价提高0.5-1元/斤 [22][23] 政策与组织支持作用 - 区镇两级政策主动引导,昌乐县组织村支书培训电商知识,四海镇通过创客直播间和主题拍摄形成规范化流量矩阵 [4][21] - 村支书身份背书增强信任度,多数账号名称突出"村支书"标识,内容接地气易引发情感共鸣 [18] 风险与身份平衡 - 娱乐化内容与干部形象存在张力,部分村支书通过搞笑视频获取流量但面临公众质疑 [19][20] - 网络安全问题造成个人风险,田志彬因真实信息泄露遭遇PS色情图像恐吓,最终退出短视频平台 [22] - 流量波动性与不可控性带来经营风险,村支书群体既担忧流量不足又害怕爆单后的供应链承压问题 [17][20]
周六福(06168)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4.15亿元 同比增加约11.9% 中期息每股0.45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1: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人民币31.5亿元,同比增长5.2% [1] - 毛利8.27亿元,同比增长8.7% [1] - 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11.9% [1] - 中期股息每股0.45元 [1] 线上业务 - 线上渠道收入16.32亿元,同比增长34% [1] - 线上全平台618活动期间自营GMV超7亿元,同比增长36% [1] - 天猫平台黄金品类店铺排名稳居第四 [1] - 线上增长得益于运营效率优化、电商平台合作深化及年轻化高性价比策略 [1] 产品策略 - 探索轻质化、时尚化产品设计,采用IP联名和材质组合策略 [2] - 线下标价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3.2%,销售额增长44.4% [2] - 线下零售业务毛利率提升12.2%至41.7% [2] 门店网络 - 净关闭门店272家,加盟店3,760家,自营店97家(含21家子品牌) [3] - 一二线城市门店占比近50% [3] - 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门店占比超55% [3] - 单店平均面积提升至约110平方米 [3] - 63%关闭门店为街铺/专卖店 [3] 行业环境 - 金价因地缘政治和关税不确定性急剧攀升 [3] - 宏观经济不明朗导致终端消费承压 [3] - 公司引导门店基于商圈变迁和品牌定位进行优胜劣汰 [3]
新加坡线上消费增长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08 06:49
零售销售指数表现 - 2025年6月新加坡零售销售总额达40亿新加坡元,线上零售销售占比13.6%,较5月的12.3%提升 [1] - 剔除汽车销售后零售总额为33亿新加坡元,线上销售占比16.2% [1] - 零售销售按年增长2.3%,延续5月1.3%的增速,但季节性调整后环比下降1.2%(不含汽车销售环比降1.4%) [1] 零售细分行业表现 - 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4.6%,受益于拥车证配额增加 [2] - 计算机与通信设备(+7.3%)、光学产品与书籍(+5.9%)、休闲用品(+5.6%)领涨 [2] - 加油站(-5.9%)和食品与酒精零售商(-5.2%)同比下滑 [2] - 计算机与通信设备(-5.1%)、迷你超市与便利店(-4.1%)、超市与大型超市(-3.8%)环比下降 [2] - 百货商店(+3.7%)和手表与珠宝(+3.0%)环比增长 [2] 食品及饮料服务行业 - 6月销售额9.62亿新加坡元,线上销售占比26.7% [2] - 按年微增0.1%,但环比下降1.5% [2] - 餐厅销售额同比下降5.6%但环比增0.9%,快餐店同比增2.3%环比降1.0% [2] - 食品供应商同比大增18.5%,咖啡馆等场所同比降1.0%环比降3.5% [2] 线上销售渗透率 - 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行业线上销售占比达56.2%,家具与家居设备占32.8%,超市与大型超市占12.3% [3] - 餐饮服务线上渗透率26.7%(5月为26.6%),显示送餐平台深度渗透 [3] 市场趋势总结 - 线上销售增长显著,反映消费模式结构性变化 [1][3] - 零售市场短期波动但整体复苏,线上渠道为关键驱动力 [1][3] - 行业需适应线上化趋势以把握增长机遇 [3]
简讯:锅圈从居家餐饮趋势中取增长
BambooWorks· 2025-08-05 15:49
锅圈食品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至32.4亿元(约合4.5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飙升123%至1.9亿元 [2] - 营收由去年同期的26.7亿元增至32.4亿元,净利润翻番 [2] - 行业多数餐饮公司客流与销售降低,公司是逆势突围的少数企业之一 [2] 门店扩张与运营优化 - 全国门店数量达10,400家,以加盟店为主,保持2024年末增长势头 [2] - 逾2,000家门店完成24小时无人值守零售模式智能化改造 [2] - 公司深化自动化应用与建设集中化生产中心提升运营效率 [2] 市场拓展战略 - 重点布局价格敏感型下沉市场 [2] - 计划在海南儋州设立生产基地以拓展区域覆盖 [2] - 正积极探索开拓海外市场 [2] 线上渠道发展 - 抖音账号矩阵累计取得超32亿次曝光 [2] - 抖音营业额同比涨超100% [2] - 积极发展线上销售渠道迎合年轻消费群体 [2]
下滑32%,古典艺术不好卖了?从佳士得2025年中“成绩单”看投资市场风向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22: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拍卖成交总额20.61亿美元 同比下滑1% 成交比率88% 落槌价总额为低估价的115% [1][4] - 五大主营板块中三个下滑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12.92亿美元(-2%) "亚洲艺术/世界艺术"1.56亿美元(-28%) "古典艺术"9000万美元(-32%) [4][5] - 两个板块增长 "雅逸精品"4.68亿美元(+29%) "古典大师"5500万美元(+15%) [4][5] - 全球成交价前十的艺术品中有七件由公司拍出 是唯一有成交价超3000万美元艺术品的拍卖行 [7] 区域市场表现 - 美洲区买家贡献45%收入 欧洲中东及非洲买家占比34% 亚太区买家占比21% [4] - 线上拍卖成交总额1.67亿美元 80%竞价通过线上完成 [4][9] 奢侈品板块表现 - "雅逸精品"板块表现亮眼 同比增长29%至4.68亿美元 [10] - 奢侈品板块吸引41%新买家 推动珠宝类别成交总额增长25% [10] - 全球最高成交价十件珠宝中有九件由公司售出 [10] 买家结构变化 - 千禧新世代及Z世代买家占比攀升至31% [13] - 年轻买家从珠宝手表起步 逐步升级至艺术品收藏 [13] 战略发展方向 -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持续推进 客户持续通过数字工具互动 [9] - 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需在展示方式倾注更多心思 [13] - 需向寄售人明确合理定价策略 坦诚告知市场现状 [13]
吃货又立功!又一老字号要上市 靠一颗野果能否圆梦?
中国基金报· 2025-07-05 20:21
核心观点 - 齐云山食品高度依赖南酸枣糕单一产品,2024年该产品贡献86.7%营收,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萎缩至3.8% [1][3] - 公司战略收缩非核心产品产能,集中资源扩大南酸枣糕生产,2024年产能增至9224吨,利用率达78.2% [4][5]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4.7%降至2024年3.5%,远低于23.11%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 [6][10]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12.7%下滑至2024年10.4%,线下渠道贡献89.3%收入 [8][9] - 量贩零食渠道成为新增长点,客户G(推测为零食很忙)单家贡献22.9%营收 [11][12][13] 产品结构 - 南酸枣系列产品占绝对主导,2022-2024年南酸枣糕收入占比分别为88.7%、84.7%、86.7% [1][3] - 南酸枣粒收入从2022年1044.5万元增至2024年3126.3万元,占比提升至9.2% [3]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2年1332.1万元降至2024年1301.5万元,占比从6.1%缩至3.8% [3] - 产品原料高度集中,4款非糕点产品均以南酸枣为核心 [2] 产能调整 - 南酸枣糕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54.1%提升至2024年78.2% [5] - 其他产品产能从1100吨减至677吨,南酸枣粒产能保持1100吨但利用率仅64% [4][5] - 总产能三年维持11000吨,实际产量从5535吨增至8348吨 [5] 渠道分布 - 区域集中明显,江西湖南两省2024年合计贡献53.7%营收 [7][8] - 线下经销商数量达199家,线下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86.9%升至2024年89.3% [8][9] - 线上直销收入2024年为3293.9万元,占比9.7% [9] 营销策略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7583.5万元,占比23.11%,高于溜溜梅(19.24%)和三只松鼠(17.6%) [10] - 推广及广告开支3763.1万元,主要用于线下货架陈列和电商曝光 [10] - 签约杨幂、肖战等明星的溜溜梅广告开支占比仅4.89%,低于公司的11.10% [10]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26.4%升至2024年38.7% [13] - 最大客户贡献率从2022年7.5%跃升至2024年22.9% [13] - 行业趋势显示盐津铺子、有友食品等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比均显著提升 [13] 量贩渠道影响 - 与零食很忙等量贩品牌合作推动2024年收入增速达37.25%,高于2023年13.82% [11][14] - 量贩渠道导致零售商毛利率从2022年48.2%降至2024年36.3% [15] - 行业面临供应链议价弱势和利润空间挤压挑战 [15] 原材料风险 - 主要原料南酸枣依赖农户野生采摘,未签订正式供应协议 [16] - 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存疑,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影响采购 [16]
莎莎国际关闭内地所有门店,多家美妆巨头业绩失速,下滑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莎莎国际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在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店铺[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内地仅有18间线下店铺 占集团174间门店的10%[2][3] - 中国内地线上业务占集团总在线营业额的58.4% 在线营业额同比上升0.6%至4.18亿港元[2] 财务表现 - 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 净利润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2] - 港澳地区营业额下跌12.3%至29.92亿港元 占集团销售额超过80%[7] - 港澳市场线下销售跌幅从上半年的19.4%收窄至下半年的6.3%[7] 业务转型 - 中国内地线上销售占内地营业额的80% 将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3] - 已入驻7个第三方线上平台 预计转型对内地盈利有正面影响[3] - 将继续在香港旅游区开设新店服务内地游客和本地客人[7] 行业趋势 - 韩国Olive Young于2022年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屈臣氏2024年加速关店转型[4] - 资生堂2024年营业利润锐减73.1% 雅诗兰黛2025Q2净亏损5.8亿美元[10] - 欧莱雅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1%至434.8亿欧元[10] 市场变化 - 社交媒体和电商发展改变消费习惯 线下专柜试妆功能被直播取代[11] - 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价格实惠的"平替"产品和拼单销售[11] - 港澳市场受益于签证政策放宽和旅游刺激措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