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牛市
搜索文档
超4500亿资金回流,刷新近十年纪录!中国资产重估,股市迎来上升周期
雪球· 2025-10-25 21:01
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美联储降息及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跨国资金正加速回流,这将推动股市继续其上升周期 [3][4][29] - 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是现金流而非利润,资金回流将有效解决国内因"账期"过长导致的通缩压力和经济体感差的问题 [20][21][40][41][42] - M1增速的回升是股市向好的领先指标,且其回升趋势有望延续,外资在资产配置上呈现出"卖债买股"的迹象 [23][25][35][38] 跨国资金回流创十年纪录 - 9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整体顺差为510亿美元(约3626亿人民币),处于有史以来的高位区域 [5] - 经常项目顺差为639亿美元(约4500亿人民币),创下近十年新高 [10] - 资本项目为逆差121亿美元,但证券投资逆差为579亿人民币,直接投资逆差为15.77亿人民币 [11][34][35] 利润与现金流的区别及其影响 - 自2012年以来,中国累计进出口顺差接近10万亿美元,但同期结售汇差额几乎为零,表明大量外贸利润留存海外 [15][17] - 国内经济面临三大"账期"问题:地方政府付款延迟、地产及国企甲方付款延迟、以及因美联储加息导致外贸资金滞留海外 [21] - 资金流转速度慢是经济难以走出通缩的关键原因,打通结账通路和促进资金回流对激活国内经济至关重要 [21][22][42] M1定买卖 - M1增速的拐点出现在去年9月,其回升与股市走牛存在相关性,M1仍有继续回升的空间 [23][25] - M1回升的动力包括美联储持续降息并停止缩表、中美博弈中中国输出确定性吸引资金回流避险、以及央行政策引导 [25][26] - 股市对资金的敏感度高于经济,因此股市率先走牛,而经济复苏的体感将随着利率跨过临界点而逐渐显现 [29][30] 外资卖债买股 - 资本项目下的证券投资呈现逆差,数据显示外资在抛售国内证券,从国债利率走势判断主要抛售对象为债券 [31][35] - 根据EPFR统计,主动基金流出速度已显著放缓,而被动基金正在大幅加仓,外资整体呈现"卖债买股"的趋势 [36][38] - 外资卖债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掉期点补贴减少使得套息交易收益下降,央行同时释放流动性以平抑债市波动 [38] 资金回流解决问题的逻辑 - 通缩、股市熊市及地方债务等问题的本质是现金流问题,而非营收或利润问题 [40][41][43] - 现金流回归和账期缩短是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关键,GDP数据与民众体感之间的差异源于前者反映利润而后者依赖现金流 [41][43] - 过去三年控制现金流有助于避免资产泡沫过度膨胀,为经济软着陆创造了条件,当前周期已进入攻守易型阶段 [44][45]
【笔记20251024— 岁月如梭,大A真强】
债券笔记· 2025-10-24 21:47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 - 央行开展16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1648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2亿元 [3] - 央行宣布将于2025年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此次操作较到期量增量续作2000亿元 [3][5] - 银行间资金面均衡偏松,隔夜回购利率(DR001)在1.32%附近,7天回购利率(DR007)在1.41%附近 [3] -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总成交额达75698.66亿元,其中隔夜品种(R001)成交67285.83亿元,占比88.89% [4] 债券市场表现 - 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6)收益率上行1.20个基点至1.8450% [5][7] - 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15)收益率上行1.10个基点至1.9170% [7] - 3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06)收益率上行2.00个基点至2.2125% [7] - 债市情绪受公募赎回费新规传闻影响,市场期待正式稿出台以消除不确定性 [6] 股票市场表现 - 股市强势上涨,刷新年内新高,主要股指距离4000点仅一步之遥 [5][6] - 知名投资者林园提出“4300点是牛市的起点”的观点,市场情绪高涨 [6] 重大事件与政策 - 消息称中美元首将于2025年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会晤,此消息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积极影响 [3][5] - 四中全会解读发布会释放的增量信息有限,对市场影响不大 [5] - 政策表述出现边际变化,十五五规划中关于两岸关系的表述较十四五更为积极,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
人民币升值发出年内最强音!外资流入A股助涨汇率,破7不远了?
第一财经· 2025-09-01 19:55
人民币汇率走强驱动因素 -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跌破7.15关口 上周收盘报7.1222 逼近7.1关键点位 [3] - 人民币中间价创年内新低 8月28日报7.1063(2024年10月以来最强) 29日续升至7.1030 [3][14] - 近一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9% CFETS贸易加权指数升值0.8% 表现强于其他货币 [14] 外资流入与股市表现 - 上证综指突破3800点 8月27日总交易量达3万亿元 为历史第四高 较7月日均1.6万亿元高出87% [6] - 沪深300ETF交易量107亿元 较7月日均60亿元增长78% [6] - 寒武纪股价创1587.91元历史新高 单月涨幅134% 年内低点涨幅超20倍 预计2025年营收50-70亿元 [6] - 国际对冲基金持续流入中国股市 长线投资者加仓 推动人民币从8月初7.2升值至7.13 [7] 出口与结汇行为变化 - 7月出口商结汇率从46.1%大幅升至54.9% 创2024年9月以来新高 显示美元抛售力度加大 [10] - 8月在岸银行净海外资产减少160亿美元 逆转去年夏季以来累计增加3000亿美元趋势 [11] 机构观点与预期 - 高盛预计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未来1-2个月下行至7.1 年底前或至7.0 [12] - 瑞银预测2026年9月底目标位6.95 依据包括美联储降息周期收窄中美利差及结汇率攀升 [12] - 巴克莱建议做多CFETS一篮子指数 认为人民币可能对一篮子货币走升 [14] - 野村证券指出牛市非单纯"水牛" AI与创新药领域出现积极迹象 [8] 宏观政策与环境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达85% 理事沃勒支持降息并呼吁未来3-6个月内进一步降息 [11] - 中美关税调整休兵降低风险 政府"反内卷"政策提振股市信心 MSCI中国指数创3年高点 [12]
华尔街最讨厌的九月来了!
美股IPO· 2025-08-31 20:33
历史表现与市场预期 - 九月是欧美股市全年表现最差的月份 道指、标普和纳指传统上在该月录得年内最大跌幅 [1][4] - 八月欧美股市表现强劲 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新高突破6500点 道指触及新高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录得自二月以来首次连续两月上涨 [2] 行业板块分化 - 欧洲市场分化明显 银行股领涨 媒体股垫底 [6] - 欧洲银行股受益于积极盈利报告和并购传闻 八月初触及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 [7] - 德国商业银行年初至今涨幅超过100% [8] - 媒体股过去两个月跌幅超过8% 因市场担忧AI冲击及企业业绩下滑 [9] - 广告集团WPP上半年税前利润暴跌71% 并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9] 机构观点分歧 - 乐观派认为经济软着陆、稳健企业盈利及更低利率将支撑未来12个月市场 [11] - 谨慎派预计美国和欧洲经济将在2025年下半年放缓 但2026年可能反弹 [11]
华尔街最讨厌的九月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31 19:58
欧美股市八月表现 - 标普500指数在八月底创历史新高突破6500点[1] - 道指触及新高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录得自二月以来首次连续两月上涨[1] 九月历史表现特征 - 九月是欧美股市全年表现最差月份 道指、标普和纳指传统上在该月录得年内最大跌幅[3] 欧洲银行业表现 - 欧洲银行股八月初触及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4] - 德国商业银行年初至今涨幅超过100%[4] - 受益于积极盈利报告和持续发酵的并购传闻[4] 媒体行业表现 - 欧洲媒体股过去两个月跌幅超过8%[5] - 广告集团WPP上半年税前利润暴跌71%并下调全年业绩指引[5] - 市场担忧AI冲击导致多家欧洲大型媒体公司股价承压[5] 机构观点分歧 - 乐观派认为经济软着陆、稳健企业盈利及更低利率将在未来12个月支撑市场[7] - 谨慎派指出美国经济虽显示韧性但面临压力增加 3%的年化增长率反映进口大幅下降的假象[7] - 巴克莱预测美欧经济下半年放缓 2026年有望反弹[7]
北京核心次新小区也在加速补跌了
搜狐财经· 2025-08-30 05:09
北京房价趋势 - 北京7月房价环比持平为100 0 同比下跌3 6%至96 4 1-7月平均同比下跌4 9%至95 1 [1] - 多个区域房价出现塌方式下跌 回龙观地区近3个月加速下跌 [6] - 北京房价自2021年起明显回调 但优质次新及海淀房价至2023年3月才开始补跌 下跌周期滞后于其他区域 [7] 典型楼盘价格变动 - 太阳公元最新成交单价11万元/平米 较2021年4月历史最高价16 2万元下跌32% [1] - 清河华润橡树湾最新成交单价9 1万元/平米 较2023年4月历史最高价15 9万元下跌43% [1] - 紫金长安最新成交单价10万元/平米 较2023年12月历史最高价15 29万元下跌35% [1] - 西城晶华最新成交单价13 13万元/平米 较2022年7月历史最高价19 17万元下跌32% [1] 抗跌楼盘特征 - 中信城1-3期价格保持坚挺 2023年3月最高成交价20 4万元/平米 近期南北向房源成交价仍达19万元/平米 [1] - 中信城四期二手房上市未破发 大吉巷改造成功支撑业主信心 [2] - 圆明天颂等优质次新小区在前两年调整中表现坚挺 直至2023年底才开始补跌 [2][8] - 抗跌楼盘普遍具备大户型特征 优质豪宅更具抗跌性 如北五环外圆明天颂和学府壹号院 [8] 市场资金流向 - 当前部分业主抛售房产进入股市 加剧楼市下跌压力 [10] - 股市市值增长预期带动消费复苏 股市增加40万亿市值将推动楼市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复苏 [16] - 160万亿居民存款与宽松信贷环境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撑 资金现阶段集中流入股市 [16] 历史周期规律 - 2007年股市见底后上涨至4300点 楼市启动滞后约一年半 [13] - 2015年股市6月见顶后楼市政策开始救市 北京楼市于2016年春节跳涨 [14] - 历史显示股市与楼市存在周期性轮动 资金最终将在两大市场间实现再平衡 [12][16]
刚刚,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16:2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8月全线大涨 沪指累计涨7.97%站上3800点创10年新高 深成指涨15.32% 创业板指涨24.13% 科创50指数大涨28% [1] - 8月29日三大指数继续上扬 沪指涨0.37% 深成指涨0.99% 创业板指涨2.23% [3] - 当日市场分化明显 1997只个股上涨 3309只个股下跌 总成交额达28301.97亿元 [4][5] 板块表现 - 锂电池板块集体反弹 宁德时代涨超10% 国轩高科等多股涨停 [6] - 先导智能以20.01%涨幅领涨锂电池板块 杭可科技涨20% 德瑞锂电涨19.11% [7] - 军工板块午后异动 北方长龙 长城军工等涨停 [8] - 8月芯片 算力硬件等科技方向受追捧 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 中芯国际 天孚通信等多股创历史新高 [8] - 工业富联总市值超万亿元 [8] 个股异动 - 寒武纪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50-70亿元 提示股价脱离基本面风险 导致半导体板块调整 科创50指数跌近2% [8] - 格力电器大跌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99.8亿元同比下滑12.11% 归母净利润85.08亿元同比下滑10.07% 公司决定不派发现金红利 [8] 机构观点 - 高盛将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从4500点上调至4900点 理由包括估值支撑 高个位数趋势性利润增长和有利的市场定位 [10] - 摩根士丹利提醒市场已出现过热迹象 强调企业基本面改善和政策支持需尽快跟进 [11] - 摩根大通预计到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有24%上行空间 MSCI中国指数有35%上行空间 [11]
上海放大招,楼市春天又要来了?
商业洞察· 2025-08-27 17:31
上海楼市救市政策背景 - 上海作为中国楼市定海神针公布救市大招 但未全面解除限购 旨在为长三角其他城市提供缓冲[2][3][4] - 政策发布时机与当前股市走强相关 居民存款正从债市 理财和存款流向股市 但仍处于初期阶段[7][8][11][12][13] 历史政策周期模式 - 1998-2001年通缩环境下先拉股市后导流资金至楼市 2002-2003年核心城市迎来首波行情[19][21][22] - 2012-2014年出口下滑内需疲软 先鼓励外资入市 2014年底拉股市后2015年3月由上海引爆全国楼市行情[24][25][26] - 2020年疫情初期分三波拉升股市(2月 7月 10月) 带动深圳上海等楼市回暖[28][29] 当前经济与政策逻辑 - 中美金融战期间资金锁死楼市以抵御美元加息 现通过股市拉升修复社会现金流量表[31][32][36] - 政策链条为:股市走强→改善现金流→资金导流至楼市→土地财政修复→地方债务减轻→经济循环启动[35][36][41] - 上海救市旨在配合美联储弱美元周期 驱动人民币资产估值重塑 并通过9月大事件强化资产安全预期[43][44] 资产轮动与窗口期 - 股市牛市暂缓购房计划 形成核心城市楼市上车窗口期 后续股市盈利将传导至楼市购买力[10][44] - 人民币资产涨跌服务于宏观目标 与美元资产定价逻辑存在本质差异[37][38][45] - 政策时滞效应类似2023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中国行情拉升 本次更早发布以强化预期[43]
接下来,还有什么利好?
搜狐财经· 2025-08-26 22:39
楼市政策预期 - 年底前行业不会出台专门针对楼市的超级大招[2] - 超级大招可能选项包括大幅减少卖地或成立3万亿元起跳的房地产稳定基金[2][4] - 停止卖地难度极大 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拿地变相给融资[3] 政策限制因素 - 停止卖地会导致地方稳增长资金紧缺并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3] - 成立3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将加大国债地方债规模并提高政府杠杆率[4] - 股市回暖降低了出台楼市超级大利好的必要性[8] 股市与楼市关联 - A股日成交金额突破3万亿元创历史第二高 市场进入牛市[5] - 4000点不是问题 增量资金持续进入市场[6] - 股市走强中长期将带动楼市走强 降低悲观预期[7] 中等利好政策 - 9月22日LPR可能降息10到15个基点 有利于国庆黄金周卖房[9] - 若美联储年底前降息2次 明年春节前LPR或再降一次[10] -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有望在明年5月前后再次降息[10] 其他政策动向 - 央行可能实施降准 降息降准利好作用持续累积[11] - 深圳可能出台住房新政松绑核心区限购[11] - 一线城市核心区配套好的楼盘将率先企稳回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