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

搜索文档
瀚川智能银行账户资金4268万被冻结 蔡昌蔚及控股股东1397万股将遭拍卖
长江商报· 2025-09-15 07:21
实际控制人股权变动 - 实际控制人蔡昌蔚直接持有的84.14万股及控股股东瀚川投资质押的1313.43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 [2][4] - 合计拍卖股票1397.57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7.95% [3][4] - 若拍卖成交 蔡昌蔚间接持股比例将从18.4776%降至11.0076% 间接控制比例降至26.98% [6] 债务与法律纠纷 - 执行标的金额为2.23亿元 瀚川投资及蔡昌蔚被列为被执行人 [5] - 涉及27个诉讼案件导致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资金合计4268万元 [4][9] - 控股股东股权冻结间接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7.69% 占蔡昌蔚所持股份比例97.36%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4亿元 同比下降64.61% 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 同比下降1204.76%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9亿元 同比下降10.06% 净利润2293.50万元 同比增长118.20% [9] - 计提减值准备及退租闲置厂房导致长期待摊费用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7][8] 资金冻结影响 - 被冻结资金占2024年末净资产6.56% 占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6.32% [9] - 冻结金额占2024年末货币资金23.44% 占2025年半年度末货币资金37.05% [9] - 募集资金账户被冻结金额252.02万元 [4][9] 业务调整 - 汽车装备业务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 新能源电池设备和充换电设备战略性收缩 [7] - 优化人员结构及降低费用支出 支付离职补偿金较多 [7][8] - 调整对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估计 冲回前期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8]
科达制造分析师会议-20250912
洞见研报· 2025-09-12 21: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科达制造展开调研,涵盖公司经营现状、业务发展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海外建材业务,未来将聚焦主业,优化业务结构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23][24][29] 各部分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科达制造,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接待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边程等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通过线上参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主要内容资料 - 资产减值计划:今年上半年计提1.16亿元,应收账款及存货减值已充分反映资产情况,F.D.S. Ettmar存量商誉已全部计提 [23] - 下半年经营预期:海外建材业务新项目点火出砖贡献增量,陶瓷机械业务二季度接单恢复将支撑业绩,锂电材料等培育业务发展良好 [23] - 2025年H1业绩增长原因:营收81.88亿元、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49.04%、63.95%,主要增长来自海外建材业务,营收37.71亿元,同比增长约90%,净利润占比42% [24][25] - 配件耗材业务:上半年增长,占陶机业务营收比重上升,墨水业务增长好,土耳其工厂投产及全球布局将延续增长 [25] - 海外建材业务产能:在7国拥有11个生产基地,运营21条建筑陶瓷产线等,形成年产超2亿平方米建筑陶瓷等产能,2025年上半年产量可观 [25] - 海外建材业务品牌运营:瓷砖“特福”有广泛认知,培育高端品牌“Micasso”;洁具以“Frencia”拓展市场;玻璃沿用“特福”品牌 [26] - 海外建材板块负债:上半年优化融资结构,负债率下降,未来将平衡负债与经营,控制规模与风险 [27] - 陶瓷机械设备增长展望:下游需求有望回暖,公司将提升海外业务规模,推进配件耗材协同,进行跨行业应用 [29] - 布局其他赛道计划:聚焦主业,暂不开辟新领域,考虑主业内产业链延伸等机会 [29] - 蓝科锂业成本:碳酸锂成本低且环比下降,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31%,未来将优化成本与提升效率 [29][30] - 海外建材产品价格展望:瓷砖均价有望延续提升,玻璃价格维持较好水平,将优化销售结构与降本增效 [30][32]
国产男装,集体炒股
盐财经· 2025-09-07 18:05
核心观点 - 七匹狼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亿元中 服装主业贡献不足3000万元 证券投资收益达1.26亿元 形成对投资业务的高度依赖 [2][4][6] - 男装行业集体出现"实业增长停滞 依赖投资盈利"现象 九牧王同期净利润增长200%-260%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雅戈尔亦长期依靠投资业务 [13][14] - 公司面临品牌老化 高退货率 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20天等主业困境 投资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25][27][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仅2910.63万元 同比暴跌61.53% [6] - 非经常性损益中证券投资收益达1.26亿元 占净利润比例达78.75% [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暴跌245.21%至-2260万元 [34] - 计提存货减值准备6064.81万元 减少归母净利润4557.39万元 [32] 投资业务 - 股票投资总额达14.4亿元 重仓腾讯控股(持仓3.66亿元) 中国平安(2.1亿元) 中国海洋石油(1.44亿元)等蓝筹股 [10][11] - 单腾讯控股上半年贡献收益5500万元 中国平安贡献372万元 贵州茅台贡献66万元 [11] - 投资策略自2015年转型 从煤矿股转向科技与消费板块 涵盖芯片 机器人 AI等热点领域 [20][23] - 2024年非主业收益占比达74%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达2.36亿元 [12] 主业困境 - 营收停滞八年 2017年后始终徘徊在30-35亿元区间 较2012年净利润峰值5.61亿元大幅下滑 [4][18] - 电商平台退货率畸高:天猫50.43% 抖音58.9% 唯品会49.53% [27][28] - 存货周转天数持续延长:从2022年中期197天增至2025年中期220天 [33] - 库存商品金额达11.89亿元 存货减值压力显著 [33] 行业背景 - 男装行业面临体育用品分流市场 传统商务装需求萎缩 品牌转型困难 [28][31] - 雅戈尔地产业务2002-2024年累计收入超1100亿元 印证"投资反哺主业"模式普遍性 [23] - 行业共识认为服装实业风险不亚于证券投资 但投资回报波动性可能影响业绩稳定性 [14][24]
*ST生物: 关于娄底金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审计报告(众环审字[2025]1700094 号)
证券之星· 2025-09-06 00:3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1月9日注册成立 初始注册资本为4500万元 2025年7月经增资及股权变动后注册资本变更为9848.67万元 [1] - 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业务 [1] - 母公司为湖南金弘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最终母公司为湖南海弘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李铁祥 [1]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 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 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1][2] - 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除部分金融工具外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 [2] 重要会计政策和估计 - 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 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以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2]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货币为人民币 [2] -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类型 [2][3][4]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 [12][13] -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 领用和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4][25] - 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35年 机器设备10-15年 运输设备4年 办公设备5-10年 [39] - 收入确认在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时点 主要业务为产品生产及销售 在产品提交客户时控制权转移 [48][49][50] -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两类 与实际活动相关的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成本费用 [52][53][54] 合并报表编制 - 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 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 [6][7] - 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调整 抵销集团内重大往来余额及未实现利润 [8] -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及净损益中不属于公司的部分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及损益单独列示 [8]
山东路桥(000498) - 000498山东路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1
2025-09-01 21:10
现金流与财务管理 - 2025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3.79% [2] - 成立清收专班加强两金清收,优化付款模式减少资金错配 [2] - 融资渠道丰富且利率低,保障资金充足和现金流安全 [2] - 计提资产减值主要针对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严格按会计准则执行 [3] - 通过加强双清工作、优选客户及把握市场机遇降低减值计提 [3] 海外业务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中标额94.34亿元 [3] - 重点开拓南美、中亚、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3] - 拥有完善产业链、多类施工资质及海外竞标平台 [3] - 通过多年海外经验培养自有团队并建立当地合作关系 [3] 投资者回报策略 - 2024年起增加半年度及三季度分红,并实施股份回购 [4] - 未来将通过回购、提升现金分红频次等方式维护股东权益 [4] 山东省市场前景 - 2025年山东综合交通投资确保完成2500亿元 [4]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300公里,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36% [4] - 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10000公里 [4] - 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规划里程15000公里以上(含研究线位3000公里) [4] - 山东高速集团2025年建设任务:6条通车、4条开工、432亿元投资 [5]
北控水务集团(0371.HK):减值拖累利润 中期每股派息额提升5.0%
格隆汇· 2025-08-30 11: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04.6亿元同比下降7.5% 归母净利润8.97亿元同比下降20.0% [1] - 中期每股派息7.35港仙较去年同期7.0港仙增长5.0% [1] 业务收入结构 - 运营服务收入占比86.1%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 建造服务收入占比6.8% 技术咨询及设备销售占比7.1% [1] - 水处理服务营收45.2亿元同比增长3.0% 国内业务毛利率60%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1] - 供水服务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0.40% 国内业务毛利率4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1] - 建造服务营收7.12亿元同比下降56.6% 主要因轻资产策略及在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2] - 技术服务及设备销售营收7.42亿元同比下降35.5% 毛利率34%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2] - 城市资源服务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3.1% 毛利率20%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2] 成本与费用控制 - 确认北控城市资源资产减值损失2.59亿元对业绩形成拖累 [2] - 通过债务结构优化推动财务费用下行3.7亿元 [2]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资本开支9.4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0% 其中4.10亿元用于收购资产 5.25亿元用于水厂建设 [3] - 自由现金流自2022年起转正 随着资本开支下行趋势持续向好 [3] 盈利展望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6.6/17.0/17.1亿元 [3] - 假设2025年分红较2024年绝对值增长3%-5% 对应16.7-17.0亿港币 [3] - 按2025年8月28日股价测算股息率为6.4%-6.6% [3]
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4:38
公司债务重组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以股抵债方案化解债务风险 整合酒店管理、代建运营、商业管理及产业服务类轻资产子公司股权作为偿债资源[5] - 设立挚享平台(含盛元挚享和盛筑挚享)开展酒店管理与代建运营业务 平台预测估值460亿元 拟以不超过20%股权置换不超过92亿元债权[6] - 后续将设立至启平台开展商业管理与园区运营业务 平台预测估值340亿元 拟以不超过20%股权置换不超过68亿元债权[6] 诉讼事项 - 子公司山西荣太房地产涉及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被诉拖欠工程款5,362万元及利息50万元 案件尚未开庭审理[9][10][11]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另有未披露诉讼涉及金额16.29亿元 约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10.97% 主要为借款及工程合同纠纷[12] 债务逾期情况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14.87亿元 正与金融机构协调展期事宜[15] 资产减值计提 - 2025年半年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58亿元 主要基于开发成品和开发成本的可变现净值测试[18][19] - 同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79亿元 按金融工具信用风险三阶段模型计量预期信用损失[20] - 减值计提合计减少合并利润总额9.38亿元 减少归母净利润7.43亿元[20] 公司治理与财务基础 - 半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所有董事均出席会议[2] - 报告期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计划[3]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无优先股股东持股[4][5]
亚通精工: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29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及资料于2025年8月18日通过现场送达和电子邮件方式发出 [1] - 应出席董事7人 实际出席7人 其中1人以通讯表决方式参会 [1] - 会议由董事长焦召明召集并主持 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1] 半年度报告审议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1][2] - 审计委员会此前以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审议通过该议案 [2] 募集资金管理 - 审议通过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2][3] - 审计委员会以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审议通过该议案 [3]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0元(含税) [3] - 以总股本1.2亿股计算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20万元(含税) [3] - 现金分红金额占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为13.65% [3] - 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3] - 如总股本变动将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 相应调整总额 [3] - 议案获董事会7票同意通过 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4] 会计师事务所续聘 - 审议通过续聘会计师事务所议案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4][5] - 审计委员会以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审议通过 [5] - 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5] 减值损失计提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议案 [5] - 表决结果7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5] - 审计委员会以3票同意审议通过该议案 [5] 股东会安排 - 审议通过暂不召开临时股东会议案 同意7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5] - 根据公司整体工作安排 将另行发布股东会通知 [5]
设研院上半年业绩再现亏损 计提亿元减值高管接连减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2:4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9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524.51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3060.1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1] - 2025年半年度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共计1.06亿元 其中信用减值损失9177.76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1415.78万元 [1] - 2024年报出亏损后 2025年上半年业绩再为负值 营收利润规模收缩明显 [1] 行业环境 - 公司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设计咨询及勘察设计服务 近年来行业景气度下行 [1] 股价表现 - 8月份以来股价显著下行 月内最大跌幅近30% [1] - 7月22日至24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约22% 7月21日起开启震荡上行 [3] - 8月8日达到12.88元/股高点后持续回落 截至8月29日上午收盘报9.31元/股 [3] 高管减持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莫杰减持7.07万股 减持均价9.07元/股 套现金额超64万元 [2][3] - 副总经理魏俊锋减持6.12万股 减持均价6.88元/股 套现金额约42万元 [2][3] - 两位高管减持计划于2025年6月13日至9月12日期间实施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股份 [2][3]
扣非净利亏损、核心项目延期,新安股份内忧外患
新浪财经· 2025-08-29 08: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80.58亿元同比下降5.07% 归母净利润6907.34万元同比下滑47.71% [1] - 扣非净利润为-2391.77万元同比暴跌197.73% 主营业务陷入亏损 依赖6439万元政府补助和5177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支撑 [1] - 自2017年来首次半年报扣非净利润为负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主营业务造血能力衰竭 [1] 行业供需状况 - 国内有机硅总产能(折DMC)达320万吨 2017-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10.7% 难以消化快速扩张产能 [3] - 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0.9%至181.64万吨 与超过300万吨产能相比供需失衡严峻 [12] - 2019年以来DMC产能从151.5万吨/年激增至2024年344万吨/年 五年复合增速17.8% [12] 价格变动趋势 - 工业硅价格从2023年底1.59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底1.22万元/吨 全年跌幅23% 2025年6月底跌至9350元/吨 年内再挫23% 一年半内遭腰斩 [3] - 2025年上半年DMC市场价格先涨后跌 均价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 [3] - 工业硅原料价格下跌导致有机硅价格进一步下跌 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压缩 [12] 资产质量与减值风险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8393万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6854万元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计提1539万元 [5] - 存货账面价值21.43亿元占净资产17% 承受库存贬值巨大压力 [6] - 应收账款余额21.57亿元同比增加7.68% 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195.51% [6]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分别为-12.1亿元 -10.92亿元和-1.72亿元 主业造血功能薄弱且投资支出巨大 [7]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大增171%至5.29亿元 偿债压力明显增大 [9] - 流动比率1.33和速动比率0.97暂未破1但逼近危险边缘 [9] 费用结构与经营效率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77% 因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服务费增加 [6] - 应收账款增速53.31%远高于营收增速-5.07% 回款管理或客户信用政策面临巨大压力 [6] 业务布局与项目调整 - 主营作物保护与硅基新材料两大业务 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50万吨/年 其中80%用于自产下游产品 工业硅产能现有及规划共30万吨/年 [2] - 募资18亿元投入的开化合成项目(总投资16.65亿元)延期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5年9月底推迟至2026年3月底 [13] - 延期原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变化 细分市场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需进一步升级迭代 [13]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产能扩张周期遭遇需求增速放缓 价格战愈演愈烈 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14] - 公司推进工业硅产能规划建设意图加强上游资源掌控 但工业硅价格已跌破多数企业成本线 [14] - 一体化优势难以抵挡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冲击 需警惕资金链断裂风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