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芯片
搜索文档
黑芝麻智能辅助智驾芯片上车德赛西威,构建“双脑冗余”架构
巨潮资讯· 2025-11-12 13:45
合作概览 - 黑芝麻智能旗舰产品华山A1000芯片成功搭载于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 [2] - 华山A1000芯片作为副域控核心与主控系统构建“双脑冗余”架构,为末端物流无人化运营提供安全备份 [2] - 此次合作是汽车电子与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2] 技术方案与产品特性 - 华山A1000芯片已通过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及AEC-Q100 Grade2车规可靠性认证,内置双核锁步安全处理器与独立安全岛 [3] - 芯片搭载自研DynamAI NN引擎,具备58TOPS高性能算力与低功耗特性,能高效处理多传感器数据并保障实时响应 [3] - 芯片拥有丰富车规级接口与灵活计算架构,可在-40°C至105°C宽温范围内稳定运行,覆盖户外及低温仓储等多场景需求 [3] - “双脑冗余”方案中,A1000芯片可实时监控主控系统,一旦检测异常便能快速接管控制权,消除失控风险 [2] 公司财务与战略 - 德赛西威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6.92亿元,同比增长5.63% [4] - 德赛西威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23.37亿元,同比增长1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7.08% [4] - 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资产272.4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8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6亿元,同比激增169.3% [4] - 德赛西威定向增发顺利完成,募集资金净额43.93亿元已于9月16日到账,货币资金较上年度末大幅增长577.05%,资本公积增长158.53% [4] 技术布局与市场策略 - 黑芝麻智能构建华山与武当两大芯片系列产品矩阵,华山系列专注辅助驾驶,武当系列聚焦跨域计算 [5] - 华山A1000芯片是本土首个车规级单芯片支持领航辅助驾驶的平台,已在多车型落地 [5] - 即将发布的华山A2000家族全面拥抱大模型,武当C1200家族将成为全球首个量产的舱驾一体芯片平台 [5] - 公司即将发布机器人产品线,将汽车行业技术积累延伸至新领域,通过融合高性能SoC芯片、模块化硬件及全栈软件生态降低开发门槛 [5]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合作实现了车规级芯片与低速无人车解决方案的精准匹配,凸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6] - 随着德赛西威在无人配送领域布局深化及黑芝麻智能芯片技术持续迭代,双方有望在智能物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拓展更多合作空间 [6]
经纬恒润(688326):亏损同比收窄 智慧港口领域加速拓展
新浪财经· 2025-11-07 08:35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64亿元,同比增长25.8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75亿元,同比亏损收窄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亏损收窄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5亿元,同比增长2.40%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08亿元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8亿元、90.9亿元、109.1亿元 [2]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3.85亿元、6.19亿元 [2] 业务进展与商业化 - 2025年9月,公司向淮安新港成功交付首批6台重载自动驾驶平板车(HAV) [1] - 此次交付标志着公司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在淮安港成功落地 [1] - 淮安港项目是继唐山港、日照港、龙拱港等项目后,公司在智慧港口领域的又一重要订单 [1] 技术研发与认证 - 2025年10月,公司通过SGS实施的ISO/PAS 8800:2024道路车辆AI安全流程认证 [1] - 公司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该认证的Tier1企业 [1] 战略合作 - 2025年8月29日,公司与南京紫荆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 - 双方将围绕基础软件与基于RISC-V架构的车规级芯片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2] - 公司将依托在基础软件领域的技术积累提供软件支撑,紫荆半导体将贡献硬件端的创新力量 [2]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1105
西部证券· 2025-11-05 10:18
中国巨石 (600176.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作为全球玻纤龙头,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延续高增长,产品高端化有望提升未来盈利中枢,投资评级被上调为“买入”[1][6]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47.95亿元,同比增长23.17%;归母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54.06%[6] -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第三季度收入增速提升主要因玻纤主要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加,公司产品销量同比提升[7] - 利润增长分析:第三季度利润增速环比略有下降,主要因玻纤价格环比略有下降,当季2400tex缠绕直接纱均价为3550元/吨,环比下降4.8%[7] - 盈利能力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8.69个百分点至32.42%,净利率同比提升5.59个百分点至19.22%,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降本增效[8] - 经营现金流与库存: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1.3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99.20%;期末存货为37.21亿元,同比下降7.04%[9]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91/41.07/46.48亿元,玻纤价格走出周期底部及公司布局电子布高端领域将支撑业绩增长[1][9] 传音控股 (688036.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聚焦新兴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回暖带动营收提升,利润端静待修复,未来AI手机浪潮有望带来持续受益,维持“买入”评级[2][11]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204.66亿元,同比增长22.60%;归母净利润9.35亿元,同比下降11.06%,但环比增长29.39%[11] - 市场地位与业务表现: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920万部,同比增长13.6%,以9%的市场份额回归全球第四[12] - 盈利承压原因: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8.59%,同比下降3.13个百分点,主要受市场竞争和供应链成本的综合影响[11] - 业务多元化布局:手机业务持续打造中高端机型;扩品类及移动互联业务深度融合IoT与AI,并与Google Cloud等合作推进AI化[12]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94.0/751.7/87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2/56.7/70.8亿元[2][13] 统联精密 (688210.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承压,主要受扩产影响,期待后续产能爬坡带来业绩修复,维持“买入”评级[3][15]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75%;归母净利润88.4万元,同比下降91.67%[15] - 业绩压力来源:净利润大幅下跌主要因新增产能尚未达产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且前三季度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同比增加超3200万元[15] - 产品应用前景:在折叠屏领域,铰链作为核心技术,MIM工艺优势匹配其制造需求;智能穿戴市场增长强劲,公司布局钛合金等新材料[16] - 产能建设进展:越南、湖南工厂已逐步投产,半固态压铸、碳纤维等产线建设加速推进[16]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1.4/15.5/2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9/2.9亿元[3][17] 拓邦股份 (002139.SZ)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基本盘稳固,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积极布局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业务,维持“买入”评级[4][18]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0.1%;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下降44.7%[18] -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2%,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受关税及行业竞争影响[18] - 业务板块表现:工具板块在欧洲市场拓展顺利;家电业务受益于全球化布局;数字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业务取得突破[19]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2/8.5/10.8亿元,对应PE为28/20/16倍[4][19] 思特威 (688213.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新兴机器视觉应用实现放量,汽车电子业务支撑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21][23]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实现营收63.17亿元,同比增长50.14%;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长155.99%[21] - 业务增长驱动:智能手机领域,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智慧安防及新兴机器视觉领域收入大幅增长;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21][22]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0.60/102.18/122.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0/13.14/17.05亿元[23] 浪潮信息 (000977.SZ)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合同负债环比上升,显示高确定性需求,AI算力需求驱动增长,维持“买入”评级[25][26]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实现营业收入1206.69亿元,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增长15%[25] - 经营指标:三季度末合同负债为315.45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36.93亿元;存货为576.54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18.68亿元[25] - 技术研发:发布超节点AI服务器“元脑SD200”及MW级泵驱两相液冷AI整机柜方案,单芯片解热突破3000W[26]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38亿元、37.31亿元、47.77亿元[26] 贝达药业 (300558.SZ)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恩沙替尼海外商业化进展顺利,创新生态圈成果丰硕,维持“买入”评级[28][29]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实现营业收入27.17亿元,同比增长15.90%;归母净利润3.17亿元,同比下降23.86%[28] - 核心产品进展:恩沙替尼于中国澳门和美国获批上市,术后辅助治疗2年无病生存率达86.4%[28] - 生态圈布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启动全国销售;投资企业禾元生物登陆科创板;合作伙伴EyePoint的EYP-1901完成III期临床入组[29]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5.50/43.71/53.09亿元,归母净利润5.73/7.21/8.56亿元[29] 大参林 (603233.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增长超预期,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维持“买入”评级[31][33]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收入65.46亿元,同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41.04%[31] - 业务结构优化:中西成药收入154.51亿元,同比增长5.01%;中参药材及非药品毛利率呈现改善趋势[31] - 门店网络优化:截至第三季度末门店数量达17,385家,净增门店832家,加盟及分销收入31.99亿元,同比增长8.38%[32] - 效率提升:前三季度零售业务毛利率为37.70%,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21.78%,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32]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EPS为1.06/1.21/1.41元[33] 欣旺达 (300207.SZ)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泰国二期项目加码海外储能,维持“买入”评级[35][37]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165.49亿元,同比增长15.24%;归母净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41.51%[35] - 业务亮点:消费电池业务中,锂威收入第三季度约23.6亿元,同比增长46%;硅碳电池出货占比超20%[36] - 动储业务进展:前三季度动储出货量达27GWh,第三季度达11GWh;拟在泰国投资建设二期项目,规划产能17.4GWh[36]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21.83/30.29/40.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8.7%/38.7%/33.1%[37] 映翰通 (688080.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维持“买入”评级[39][40]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34.5%;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17.5%[39] - 业务板块增长:工业物联网业务前三季度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40.3%;企业网络与智能售货柜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9.6%和241.9%[40] - 海外拓展: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已过半,通过全球化生态网络覆盖全球四大区域[40]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5/2/2.6亿元,对应PE为25/19/15倍[40] 中际旭创 (300308.SZ)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1.6T及硅光产品加速放量,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42][43]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56.8%;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25%[42] - 盈利能力创新高: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2.8%,同比提升9.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3.6%,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42] - 产品进展:800G光模块订单饱满;海外云厂开启1.6T采购周期,预计2026年将迎来更大规模放量[43] - 产能与库存:三季度末存货达109亿元,较年中增加17亿元;在建工程9.8亿元,较年初增加10.3亿元[43]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7/205/268亿元,对应PE为50/26/20倍[43] 东方铁塔 (002545.SZ)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作为钾肥领先厂商,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57%,未来新产能释放及磷矿资源开发将带来增量,维持“买入”评级[44][46]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12.44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75.26%[44] -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0.53%,同比提升10.2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4.40%,同比提升9.40个百分点[44] - 未来产能规划:舒姑磷矿预计2026年9月前获得开采权;第二个百万吨氯化钾项目环评初审已通过,当前拥有100万吨/年氯化钾产能[45]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为12.68/14.46/17.19亿元,对应PE为17.1/15.0/12.6倍[46] 海螺水泥 (600585.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需求承压导致收入降幅扩大,但业绩仍彰显韧性,未来有望受益于供给端改善政策,维持“买入”评级[48][51]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200.06亿元,同比下降11.42%;归母净利润19.37亿元,同比增长3.41%[48] - 行业背景:第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6.8%,降幅逐季扩大;8月份水泥价格创近年来新低的341元/吨[49] - 盈利能力: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4.76个百分点至24.30%;净利率同比提升2.76个百分点至10.45%[50] - 政策影响: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促进水泥产能置换,有望推动行业供给格局改善[50]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7.94/105.86/125.15亿元[51] 华鲁恒升 (600426.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产销量同比提升,TDI项目稳步推进,维持“买入”评级[53][55]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77.89亿元,同比下降5.07%;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下降2.38%[53] - 业务表现:化学肥料板块收入58.26亿元,同比增长11.01%;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产量357.35万吨,同比增长12.40%[54] - 项目进展:荆州基地30万吨/年TDI项目环评报告获受理;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55]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为31.52/39.25/44.82亿元,对应PE为17.5/14.0/12.3倍[55] 扬农化工 (600486.SH)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8%,主业企稳修复,葫芦岛项目产能爬坡将贡献业绩,维持“增持”评级[57][58]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单季度实现营收29.23亿元,同比增长26.15%;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下降5.01%[57] - 产品销量与价格:第三季度原药产品销量2.96万吨,同比增长13.53%;草甘膦价格较年初上涨15.62%[58] - 项目进展:葫芦岛一期项目产能爬坡持续推进,三季度末在建工程为13.4亿元,环比下降3.23亿元[58] - 未来展望: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为14.38/16.57/18.90亿元,对应PE为19.0/16.5/14.4倍[58] 北交所市场点评 - 市场表现:2025年11月3日,北证50指数收盘下跌0.98%,PE_TTM为74.20倍;当日281家公司中99家上涨[60] - 政策动态:北交所“十五五”战略规划强调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加快推出北证50ETF并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62] - 投资策略建议:重点关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科技成长主线,如半导体、AI应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62]
深蓝L06开启预售 预售价13.99万元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31 18:24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深蓝L06于10月30日开启预售,推出4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13.99万至16.19万元 [1] - 新车基于长安SDA平台打造,定位中型车,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计划在四季度内正式上市 [1] 外观设计与尺寸 - 车辆外观由前宝马设计总监Klaus Zyciora主导,主打运动风格,采用封闭式格栅和分体式大灯设计,前部造型低趴 [3] - 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830/1905/1480毫米,轴距为2900毫米,溜背式造型实现0.23Cd的低风阻系数 [3] 动力系统与性能 - 纯电车型搭载最大功率200千瓦的驱动电机,配备56.12kWh和68.82kWh两种磷酸铁锂电池组,对应CLTC续航里程为560公里和670公里 [5] - 根据电池容量不同,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分别为5.9秒和6.2秒 [5] 底盘与悬挂技术 - 车辆搭载京西第四代磁流变悬架,具备10ms级瞬时响应、1000次/秒高频调节和全场景自适应软硬切换功能 [5] 智能驾驶硬件与系统 - 全系标配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硬件无高低配区分 [5] - 搭载与地平线联合研发的全域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由两颗征程J6M芯片驱动,总算力达256TOPS,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领航辅助 [5] - 该辅助驾驶系统在高峰时段通行车速比人驾平均快10%,系统反应快20%,点刹、重刹和“画龙”频次比其他算法减少90% [5] 智能座舱与舒适配置 - 取消传统实体仪表盘,采用50英寸AR-HUD抬头显示系统和15.6英寸悬浮中控屏 [6] - 座舱内置3NM制程车规级芯片,算力为53TOPS [6] - 前排座椅标配通风加热、副驾零重力座椅和256色氛围灯等舒适性配置 [6] 市场竞争定位 - 在20万元以内的纯电市场中,深蓝L06是首款同时配备“磁流变悬架+激光雷达+3nm芯片”三大技术的车型 [6]
Lucid与英伟达合作,将推首批L4级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本田发布纯电小车Super-ONE:能模拟7速变速器和声浪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10-29 18:32
自动驾驶技术合作 -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将借助英伟达技术加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2] - 合作使Lucid得以推出全球首批搭载英伟达DRIVE AV平台的L4级自动驾驶私家车 [2] - Lucid计划部署统一的人工智能工厂,借助NVIDIA Omniverse和NVIDIA AI Enterprise软件库构建智能工厂,实现企业转型 [2] 汽车芯片产业支持 - 国内首个国家级汽车芯片标准验证中试服务平台在深圳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车规级芯片质量验证与评价能力迈上新台阶 [2] - 该平台建有车规级芯片环境及可靠性试验室、失效分析试验室、信息安全试验室、性能测试试验室等13个专业试验室 [2] - 平台配备试验设备80余套,具备30余项汽车芯片标准的验证试验能力 [2] 汽车制造商财务表现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第三季度销售额321.5亿欧元,同比减少6.9% [2]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11.9亿欧元,同比减少31% [2] 电动汽车产品创新 - 本田正式揭幕其全新的纯电动小车Super-ONE原型车,该车型配备独特的Boost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功率输出 [2] - 车型通过模拟的7速变速器和主动声音控制系统,再现传统多档变速车辆的引擎声浪和换挡感,增强驾驶真实感与乐趣 [2] - 本田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市场推出基于Super-ONE原型车的量产车型,并将在需求强劲的地区逐步推广 [2]
智能早报丨小米武汉家电工厂投产;高通发2款新芯片;OpenAI完成股改重组
观察者网· 2025-10-29 10:08
国内汽车芯片产业 - 国内首个国家级汽车芯片标准验证中试平台在深圳投入使用,标志着车规级芯片质量验证能力提升[1] - 平台已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超过130家核心单位,成功助推20余款国产车规芯片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1] - 平台建有13个专业试验室,配备80余套试验设备,具备30余项汽车芯片标准验证能力[1] - 平台预计到2030年将制定其他相关标准70项以上,推动国产车规芯片标准检测体系从跟随走向引领[1] 小米智能制造与生态布局 - 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一期竣工投产,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落地的关键节点[2] - 工厂占地超750亩(折合超5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划超25亿元,峰值年产能达700万套,预计年产值140亿元[4] - 工厂将引入数字孪生、AI视觉质检等前沿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视化与数据化管理,2026年开启空调大规模量产[4] - 小米在武汉已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完整产业闭环[4]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芯片 - 高通发布AI200和AI250两款数据中心AI推理解决方案,AI250引入近存计算架构实现超10倍有效内存带宽提升[5] - 两款解决方案支持直接液冷散热、PCIe纵向扩展与以太网横向扩展,整机架功耗160千瓦[5] - AI200预计2026年商用,AI250预计2027年商用,产品配备丰富软件栈与主流AI框架兼容,支持一键模型部署[5] - 高通公司将按年度迭代节奏推进数据中心产品技术路线图,聚焦AI推理性能、能效与总体拥有成本优势[5] OpenAI资本结构与战略投入 - OpenAI完成资本结构重组,非营利主体改名为OpenAI Foundation,持有营利实体26%股份,当前估值约1300亿美元[6] - OpenAI Foundation承诺在健康治愈疾病和AI弹性技术解决方案两大领域投入250亿美元,软银225亿美元投资将顺利到账[8] AI知识库与搜索竞争 - 马斯克正式发布开源版维基百科Grokipedia V0 1,收录超88万篇文章,每次查询Grok会核验事实[8] - Grokipedia对比维基百科在内容详细度和参考资料数量上均有优势,维基百科当日页面浏览量同比减少8%[10] - 维基百科创始人认为AI无法取代其准确性,正成立工作组应对AI搜索时代挑战[10] 量子科技市场前景与融资 - 量子精密测量企业国仪量子完成1 31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兴泰资本,融资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应用场景及市场布局[11] - 据预测,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市场规模将突破6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 6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11] - 量子计算目前处于早期技术攻关阶段,预计未来5到10年可能出现实质性进展,中国在QKD量子安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1] - 量子测量产业已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量子安全在应用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发展空间很大[11]
航天智造(300446.SZ):暂不涉及车规级芯片的研发与制造
格隆汇· 2025-10-20 15:0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从事汽车内外饰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智能座舱部件和模具研发与制造 [1] - 公司业务暂不涉及车规级芯片的研发与制造 [1]
速腾聚创启动近千万港元回购 激光雷达全链自研芯片达车规级
智通财经· 2025-10-20 09:09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10月17日斥资991.75万港元回购29万股股份,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33.84至34.5港元 [1] - 此次回购基于对当前股价的判断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旨在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1]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自研的SPAD-SoC芯片和二维可寻址2D VCSEL芯片已成功通过AEC-Q系列车规认证 [1] - 公司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数字激光雷达在发射、接收、处理三大核心环节全链路自研芯片均达到车规标准的企业 [1] 产品量产与市场进展 - 基于芯片级突破,新一代EM平台全线产品已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 [1] - EM4为当前唯一量产的500线以上激光雷达,E1是目前唯一量产交付的全固态激光雷达 [1] - EM平台已获得全球8家头部整车厂45款车型定点,公司累计定点订单车型数达到133款 [1] 行业政策动态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国标征求意见,首次将激光雷达正式纳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标准体系 [1]
汽车早餐 | 京东11月9日将发布新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港股IPO获证监会备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5 09:23
汽车行业动态 -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6亿辆,驾驶人5.5亿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 [2] - 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多项汽车行业经营者集中案件,包括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收购广汽三菱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股权案等 [3] - 阿布扎比投资局与Stellanti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依托专业技术及当地优势打造一体化汽车生态系统 [6] - 本田中国9月终端汽车销量为54,544辆,1-9月累计销量为467,867辆 [10] - 宁德时代与东风商用车确立新一轮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围绕产品研发、行业标准、生态共建展开深度合作 [11] - 京东宣布将联合广汽、宁德时代于11月9日推出一款新车,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13] - 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北京市国资委原则同意,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14] 动力电池产业 - 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51.2GWh,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35.4%,1-9月累计产量达1121.9GWh,累计同比增长51.4% [5] - 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46.5GWh,环比增长9.0%,同比增长42.2%,合计出口26.7GWh,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28.3% [5] 半导体与科技产业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受到荷兰政府干预表示严重关切,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实施歧视性限制 [4] - 韩国9月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半导体出口额为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连续两个月创新高 [8][9] - 中兴通讯车规级芯片撼域M1已于2025年9月底发货,该芯片为面向新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高性能中央计算平台SoC芯片 [15] 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 -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港股IPO获证监会备案,拟分别发行不超过102,146,500股和102,428,200股普通股在香港上市 [12] 国际经济环境 - 德国9月申请标准破产程序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4%,多家信贷机构预计今年全年企业破产数量将超2024年 [7]
全球首家!速腾聚创(02498)全栈自研数字激光雷达芯片通过AEC-Q认证,技术断代领先
智通财经· 2025-10-14 11:25
公司技术里程碑 - 公司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数字激光雷达发射、接收、处理全链路自研芯片均达到车规标准的企业 [1] - 自研的SPAD-SoC芯片和二维可寻址2D VCSEL芯片通过AEC-Q102车规级可靠性认证,标志着新一代激光雷达芯片技术成熟 [1] - 这是数字激光雷达核心芯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完成车规认证 [1] 车规认证标准 - AEC-Q认证是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性权威准则,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设立的汽车电子委员会制定 [4] - 认证包含极端高低温、温度循环、加速寿命、机械冲击、EMC等百余项严苛测试 [4] - 测试要求芯片在-40℃与125℃的极端温度条件下保持长期稳定工作 [4] 芯片架构创新与性能优势 - 数字化架构仅需两款核心芯片即可实现传统模拟激光雷达需七个关键器件才能完成的发射、接收、处理功能 [6] - 数字化架构下,激光雷达线数性能可达模拟激光雷达的10倍以上 [6] - SPAD-SoC芯片是全球首款将SPAD接收面阵与数据处理SoC一体化集成并满足AEC-Q认证的量产芯片 [6] - SPAD-SoC芯片搭载超级WAVE Engine,配备四核APU及双核MPU,可将有效目标识别率提升99% [6] - SPAD-SoC芯片采样率达440亿次/秒,具备384-Core信号处理核,回波输出分辨率为0.25cm,超出行业水平3倍 [6] - 2D VCSEL芯片是全球唯一已量产的二维可寻址VCSEL发射芯片,能量利用率最高可达70% [8] - 2D VCSEL芯片采用双芯SiP合封设计,使PCB占用空间大幅减小70%,激光脉冲宽度稳定控制在2纳秒以内 [8] 核心专利技术 - 抗串扰编码技术为每次发射信号做独立编码,抗阳光噪声提升95%,抗对射串扰提升90% [10] - 皮秒级精细抖动技术将发射偏差提升至皮秒级相位精度,测距精度提升15倍至3cm [10] - 自适应融合算法可自适应提取回波,成功将盲区缩小70倍 [10]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基于全栈芯片化架构的E平台与EM平台数字化激光雷达矩阵已全面进入车规量产阶段 [11] - EM平台系列产品已累计获得8家主机厂45款车型定点 [13] - 真192线EMX产品获得某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32款车型的独供定点 [13] - 极氪9X与智己LS6已搭载公司定制的520线数字激光雷达上市交付 [13] - EM4激光雷达已获得多家北美及国内头部Robotaxi客户的主激光雷达定点 [14] - E1固态补盲激光雷达成为行业规模运营落地的首选方案,获得全球8家头部企业正式定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