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道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通道经济”转型“产业集聚” 同江谱写对俄合作新篇章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 13:46
核心观点 - 同江正全力推动对俄合作由“通道经济”向“产业集聚”深刻转型 以项目招商为突破 以通道升级为支撑 以服务创新为保障 勾勒沿边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1] 重大项目与产业投资 - 总投资超50亿元的氯化钾生产项目建设正酣 投产后将串联中俄化工协作 为黑龙江省农业提供稳定钾肥保障 [1] - 同江铁路口岸货运列车往返穿梭 将煤炭 铁矿砂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往国内 [1] 口岸效率与技术创新 - 同江口岸落地全国铁路口岸首台海关智能化矿产品全断面采制样设备 能在零下40℃极寒环境下自动完成破冰 采样 传输 制样 封装全流程 [2] - 该设备同步开展辐射探测 外来夹杂物筛查等多项检查 有效减少作业环节 提升整体检查效率 [2] - 叠加同江海关综合实验室“8小时快速检测放行”机制 实现进境矿产品“智采+智控+智检”一体化服务 [2] - 单列车采制样时间从以往4.5小时压缩至30分钟 作业效率提升89% 通关时效提升70% 企业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2] - 边检部门创新勤务模式 提前对接联检部门与货运代理 实现信息共享 预检预录 确保车辆 人员即到即检 高效通关 [2] 政策创新与营商环境 - 同江海关成功破解“租赁贸易出口农机复运进境”的政策瓶颈 该案例被评为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2] 贸易与人员往来增长 - 随着中国对俄试行免签政策落地 中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去年同江过境人数约1.5万人次 今年明水期已突破1万人次 [4] - 同江正成为连接中俄 辐射东北亚的重要枢纽 [4]
从骑行赛道到经贸跑道:全运会跨境赛见证港珠澳大桥“七年蝶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2:01
港珠澳大桥交通与货运数据 - 截至今年9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境车辆累计1893.1万辆次,进出口货物总值累计1.24万亿元 [1] - 今年前9个月,进出口货物总值达2,288.8亿元,同比增长37% [1] - 2024年大桥边检站查验客流增长至2700万人次,车辆增长至555万辆次,相较2019年的1288万人次和86万辆次,客流、车流年均增长量分别达到16%和45% [3] 跨境电商与“通道经济”发展 - 今年前9个月,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出口突破764.6亿元,同比增长99.2%,货值已超去年,大桥口岸跃居全国跨境直购模式出口第二大口岸 [2] - 口岸跨境电商出口查验平台日均近500辆货车通关,满载超160万个包裹发往全球130余个国家,每个包裹仅需6秒即可完成查验 [2] - “通道经济”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形成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要素流动为核心、以产业集聚为支撑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 [2] 物流效率提升与产业机遇 - 港珠澳大桥将澳门到珠海的车程缩短至约10分钟,到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控制在1至2小时交通圈内 [6] - 货物运输时效提升50%以上,从珠江西岸运往港澳全程耗时由约一天缩短至半天内 [7] - 大桥为澳门拓展现代物流产业创造机遇,使其可便捷接入珠江西岸港口群、公路网络和机场网络,有望发展成为区域分拨中心和保税仓储枢纽 [6] 政策推动与区域融合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等政策叠加升级,促进粤港澳三地要素流动协作 [4] -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粤车南下”实施安排,首批开放广州、珠海、江门、中山4个城市,后续将推广至广东省其他地市 [3] - 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已正式动工,结合港珠澳大桥澳门跨境物流转运站,将实现澳琴物流无缝衔接,提升货物集散效率 [10] 贸易网络拓展与产业协同 - 今年前9个月,经大桥口岸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货值达681.9亿元,同比增长52.6% [8] - 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可依托香港研发优势、澳门中医药平台和大湾区内地九市的产业化能力,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9] - 未来需加快实现车辆、货物、资金、数据、人员等要素跨境流动的无缝对接,并探索建立三地互认的冷链物流标准、跨境电商商品溯源规则等 [9][10] 中小企业市场机遇 - 港澳及国际中小企业可借助港珠澳大桥享受快速通关、跨境物流成本降低等便利,并能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获得政策红利 [11] - 澳门作为“中葡平台”,可使葡语国家商品和内地货物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经澳门集散,为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科技和特色金融等产业提供供应链支撑 [7][11]
过去五年,河南为出海铺了条什么“路”?
搜狐财经· 2025-11-07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 过去五年河南国资国企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推动区域经济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 [1][2] - 内河航运作为发展重点,多个港口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机制改革同步推进,旨在提升河南枢纽经济能级 [4][6][15][17] - 高速、高铁、航空货运等基建项目稳步推进,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奠定基础 [20][25] 内河航运建设进展 - 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进入开港倒计时,一期工程多数在11月上旬完成,最晚11月底全部完成,将成为河南首个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 [4][6] - 平顶山港已开港,是河南“一纵三横”骨干航道重要节点,共建有11个500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435万吨,业务涵盖矿建材料、化工吨包、集装箱等 [8][9] - 贾鲁河复航工程作为头号任务加速推进,将建设108公里三级航道,新建郑州港尉氏港区,用地预审已获批复,工可报告通过行业技术审查 [11] 跨区域合作与效率提升 - 周口港已与江苏盐城港开行集装箱航线,并有粮食等散货业务往来 [13] - 预计“十五五”期间淮河水道改航道二期工程完工后,2000吨级货船可从周口港直达盐城港多个港区,每年预计货运量达1000万吨 [14] - 新物流通道比经京杭大运河再进长江的通道航时短24小时以上、航程短320公里以上,能有效降低运输距离和全社会综合物流成本 [14] 体制机制改革与规划 - 河南港航集团正式揭牌,旨在省级层面统筹推进骨干航道和港口的“五统一”,已组建16家子公司,聚焦六大任务 [15] - 正在加快起草《河南省内河航运条例》,这将是河南内河航运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旨在完善法规体系主骨架 [18] 其他交通基建成就 - 郑州机场年货运量累计达82.52万吨,提前58天突破2024年全年货运量,同比增长24.76%,正向突破100万吨目标冲刺 [20] - 截至10月底,17个计划通车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99%,预计202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历史性突破1万公里 [20] - 焦洛平高铁洛阳黄河公铁大桥施工栈桥实现合龙,平漯周高铁项目快速推进 [20] 枢纽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 - 空港经济、陆港经济稳步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加快推进,高铁物流等新业态取得积极进展 [22] - 当前存在枢纽组织功能不强、与经济发展衔接性不足、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等问题 [23] - 未来发展需培育大型物流集成商,并解决本地制造业外向性不足导致的物流本地货源不足问题 [24]
河南平顶山港11月5日正式开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6 17:12
港口运营与基础设施 - 平顶山港于11月5日正式开港运营,标志着沙河、沙颍河河南境内261公里主干航道实现全线通航 [1] - 平顶山港总占地面积562.8亩,南北港区共规划11个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435万吨 [3] - 河南省已建成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4个货运港口,其中周口港拥有228个码头泊位,设计吞吐能力达7524万吨 [5] 航道网络与运输能力 - 沙颍河是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组成部分,具备常年通航500至1000吨级单船、万吨拖队的能力 [3]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约1825公里,其中沙颍河、淮河通江达海航道里程为399公里,占总里程的22% [3] - 沙颍河、淮河形成了2条沟通华东和长三角地区的出海水运航道,初步构建了河南省的东向出海水运通道 [3] 战略定位与经济影响 - 平顶山港是河南最西端的内河港口,可辐射豫西全域及陕西、山西等西北内陆省份 [3] - 港口将依托沙颍河航道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网络,高效承载矿石、化工材料、钢铁、水泥及集装箱等多元化货物运输 [3] - 平顶山港开港是河南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助力区域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型 [5] 行业发展趋势 -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内河航运货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7.3% [6] - 平顶山成为继周口、信阳、漯河之后,河南省第4个实现货运通航的城市 [1]
西部外贸大省变局:渝桂陕前三季度跑出“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20:56
西部省份外贸总体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达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2% [8] - 多个西部省份外贸增速亮眼,其中广西进出口总值5862.4亿元,同比增长12.7%;重庆进出口总值5819.8亿元,同比增长12.3%;陕西进出口总值3780.8亿元,同比增长12% [1][5][6] - 四川货物贸易总值7767.9亿元,同比增长3.6%,规模稳居全国第八 [1] 外贸增长驱动因素 - 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双驱动,平台建设和通道建设双提速,外贸主体活力和实力双增强是西部地区外贸表现抢眼的主要原因 [8] - 与东盟等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是重要引擎,前三季度广西对东盟进出口3110.2亿元,增长13.2%;重庆对东盟进出口997.6亿元,增长24.2%;陕西对东盟进出口610.8亿元,增长19.2% [1][5][6] - 新兴产业出口抢眼,广西“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7.1%,电子元件、电脑零附件出口分别增长56.6%、146.1%;陕西“新三样”产品出口437.6亿元,增长32.6% [5][6] 重点省份产业与通道建设 - 陕西依托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吸引外向型制造企业集聚,前三季度中欧班列本地货值达321.4亿元,占总货值的56.9%,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产品快速出海 [10] - 重庆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前三季度出口机电产品3608.2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90%,笔记本电脑出口1132.8亿元保持全国第一,电动汽车出口增长69.1% [6] - 广西深度融入中国—东盟电子信息跨境产供链,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集装箱货物109万标箱,同比增长70.3% [5][11] 外贸发展模式转型 - 西部外贸大省正经历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深刻转型,形成“政策赋能+通道优化”的双重红利和“产业转型+市场拓展”双轮驱动格局 [1][9] - 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动外贸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增效转变 [1] - 未来西部将形成多点支撑、内外联动的外贸新格局,竞争将是产业链完整性、价值链掌控力与制度型开放能力的综合较量 [2][11]
筑梦四十载 奋进向未来——广元建市四十年发展之变
四川日报· 2025-10-10 10:10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较1985年建市之初增长93.7倍 [3]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2倍和60.6倍 [3] - 2024年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1.23亿元,增速176.6%,其中出口额2.56亿元,增速65.7%,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全省榜首 [12] 交通物流与通道经济 - 形成“公铁水空管”立体交通网络,包括6条高速、20条国省干线、4条铁路构成的米字形铁路网、嘉陵江千吨级货轮航道、近20条空中航线以及4条国家油气干线 [7] - 实现1.5小时到成都、2小时达西安、3小时通重庆和兰州的交通圈 [7] - 开通中欧、中亚、中老、中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5条国际物流通道,联通境外9个国家18个城市 [12] - 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西部地级市首个动车运用所、川陕甘结合部首个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平台已建成 [10] - 广汇物流四川广元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总投资55亿元,未来将形成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西南大宗物资集散中心 [11] 工业与产业集群发展 - 铝基新材料产业形成电解铝产能61.5万吨、再生铝产能160万吨、铝加工能力超220万吨的规模,聚集100余家企业 [17] - 四川万顺中基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超薄铝箔 [16] - 四川中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火电改水电,按年用电量66亿度计,每年节约标准煤111万吨、减少碳排放296万吨 [17] - 大力培育“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 [19] - 通威与广元签订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为苍溪建县以来最大工业项目 [19] 文旅产业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556.71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3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和9.34% [20] - 建成3个天府旅游名县,连续6年入选“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 [20] - 文旅品牌包括“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 [20] 农业现代化 - “广供杭州”“广供成都”项目2024年销售额达17.77亿元 [22] - 建成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橄榄种植基地、四川优质高效核桃生产基地 [22] - 拥有15个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49家国省龙头企业,成功认证552个“两品一标”农产品 [22] - 正在培育3个两百亿级(粮油、生猪、蔬菜)和6个百亿级(茶叶、猕猴桃、核桃、中药材、肉牛羊、土鸡)产业集群 [22] 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 - 2022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0个,2023年签约368个,2024年签约597个(包括全国单体投资最大的家居制造项目四川鲁丽木业产业园)[13][14][15] - 2025年1-8月新签约项目256个 [15] - 比利时迈赫啤酒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5个月,通威绿色基材项目实现“两月签约,三月开工,一年点火投产” [29] - 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背靠背”满意度监测,全省率先挂牌运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 [29]
筑梦四十载 奋进向未来
四川日报· 2025-10-10 06:49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较1985年建市之初增长93.7倍 [2]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2倍和60.6倍 [2] - 当前正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推进通道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转变 [2] 交通物流与通道经济 - 已形成"公铁水空管"协同的立体交通网络,包括6条高速、20条国省干线、4条铁路构成的米字形铁路网、嘉陵江千吨级航道、近20条空中航线以及4条国家油气干线 [2][3] - 物流时效显著提升,可实现1.5小时到成都、2小时达西安、3小时通重庆和兰州 [3] - 建成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西部地级市首个动车运用所、川陕甘结合部首个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 [3] - 开通中欧、中亚、中老、中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5条国际物流通道,联通境外9个国家18个城市 [3] - 2024年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1.23亿元、增速176.6%,出口额2.56亿元、增速65.7%,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全省榜首 [3] - 广汇物流四川广元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总投资55亿元,未来将形成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西南大宗物资集散中心 [3] 工业与产业集群发展 - 铝基新材料产业形成电解铝产能61.5万吨、再生铝产能160万吨、铝加工能力超220万吨的规模,聚集100余家企业 [4] - 四川万顺中基铝业有限公司年产超薄铝箔13万吨 [4] - 四川中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火电改水电,按年用电量66亿度计,每年节约标准煤111万吨、减少碳排放296万吨 [4] - 大力培育"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 [4] - 通威与广元签订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为苍溪建县以来最大工业项目 [4] 文旅产业 - 2024年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556.71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总收入3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和9.34% [4] - 已建成3个天府旅游名县,连续6年入选"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 [4] - 着力打造"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积极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 [4] 农业现代化 - 2024年通过"广供杭州""广供成都"项目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17.77亿元 [4] - 建成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橄榄种植基地、四川优质高效核桃生产基地 [4] - 拥有15个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9家国省龙头企业,成功认证552个"两品一标"农产品 [4] - 正加快培育3个两百亿级(粮油、生猪、蔬菜)和6个百亿级(茶叶、猕猴桃、核桃、中药材、肉牛羊、土鸡)产业集群 [4] 城市发展与营商环境 -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85年的3.5平方公里扩展至70平方公里 [4] - 截至2024年底累计新建绿色建筑超800万平方米,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35.1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达48.45% [4] - 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等称号,2017年入选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4] - 累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25个,改造危房9.64万户,建设农村公路2.19万公里 [4] - 比利时迈赫啤酒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5个月,通威绿色基材项目实现"两月签约,三月开工,一年点火投产" [4] - 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背靠背"满意度监测,全省率先挂牌运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建立15个重点产业专班和1个要素保障专班 [4]
繁荣通道经济见证中国西部加速迈向开放高地
新华网· 2025-10-04 18:15
中欧班列运营表现 - 重庆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9万列,运输货值近6200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1至8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4069列,同比增长12.4%,运输货物总重454.8万吨,增长11.9% [2] - 中欧班列开行1万列所需时间由90个月缩短至不到7个月 [3]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重庆中欧班列预计开行进出口国际班列20余列 [3]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 - 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运输品类扩展至1316种,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577个港口,总运量接近500万标箱 [5] - 2024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集装箱货物109万标箱,同比增长70.3%,首次实现年度发运量超100万标箱 [5] - 2024年1月至8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21.58万标箱,同比增长30% [5] - 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海铁江”联运无缝对接 [5] 通道协同与效率提升 -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形成贯通欧亚的经贸新通道,运输效率较传统海运提升50%以上 [6] - 已开通由越南、老挝、泰国经重庆至欧洲的3条线路,截至2024年上半年,运输货值超19亿元人民币 [5] - 重庆计划在2027年初步建成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成为陆海并济的国际物流枢纽 [6]
林成芳:秀山蝶变背后的农行“帮扶密码”
新华财经· 2025-09-28 16:44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通过金融帮扶措施支持乡村振兴 包括小额信贷 产业链升级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 [1][2][3][4] 金融帮扶措施 - 提供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支持个体农户开办餐馆实现脱贫 [1] - 发放250万元无偿帮扶资金建设茶叶加工厂 使茶叶价值提升十倍百倍 [2] - 投放9亿元信贷资金支持道路 仓储物流和国际陆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4] 产业发展成效 - 平马社区茶叶产业升级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0万元 人均增收5000多元 [2] - 通过连续八年举办电商销售大赛 推动柑橘 茶叶 火锅底料等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3] - 通过国际信用证和结售汇服务支持外贸企业进入东南亚和欧盟市场 [4] 区域经济影响 - 秀山县利用通道经济区位优势 建成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3] - 金融支持使秀山从传统农业向加工贸易转型 外贸活力持续提升 [4] - 十年间18位帮扶干部实施多项创新金融路径促进共同富裕 [4]
从中老铁路透视外贸新动能(大数据观察·点读“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中老铁路货运发展 -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 自2021年12月开通后货运量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货运量超6650万吨 跨境运输商品种类超3000种 [4] - 2023年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达421.77万吨 同比增长近95% 2024年上半年云南省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额186.2亿元 同比增长23.5% [7][9] - 铁路部门将"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频次提升至单日6列 目前每日有18列跨境货车运行 磨憨铁路口岸通关效率居全国铁路口岸前列 [9][11] 冷链运输技术突破 - 新式铁路冷链货柜具备定位监测和远程调温功能 运输时长大幅缩短 货损率显著降低 榴莲运输26小时即可从老挝抵达昆明 [6][7][8] - 2024年榴莲运输量突破15.5万吨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90% 冷链货柜月均运行3个来回 3个月运输旺季为公司带来主要收益 [8][10] - 海关创新"铁路提前申报"模式 将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2-5小时 应用"集中查检+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减少企业待检时间和物流成本 [9][11] 跨境贸易生态圈建设 - 中老铁路催生冷链仓储、分拣加工、质检等就业岗位 榴莲质检员旺季每日检测近10柜货品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已吸引超300家企业 [10][11] - 形成"温去热回"蔬果跨境双向运输通道 云南蔬菜26小时可达万象 隔天转运泰国 较汽车运输节省近半时间 企业日均发送10多个货柜至东南亚 [10][11] - 铁路沿线由传统农业小镇转向枢纽城市 从通道经济延伸至产业经济 实现境外种植、运输、跨境电商等上下游产业聚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