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端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股价连续4天下跌累计跌幅8.23%,永赢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003.37万股,浮亏损失2664.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5:29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4日股价下跌2.3%至14.84元/股,成交额23.03亿元,换手率2.15%,总市值1084.22亿元 [1] - 股价连续4天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8.23% [1]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因股价下跌,当日估算浮亏约701.18万元,连续4天累计浮亏约2664.48万元 [2]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型电子元器件、手机及电脑配件的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AI终端占比88.32%,汽车及低空经济占比5.01%,其他业务占比6.68% [1] 主要流通股东动态 - 永赢基金旗下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于三季度新进成为十大流通股东,持有2003.3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28% [2] - 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30日,最新规模22.78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01.23%,在同类8150只基金中排名第1 [2] - 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249.77%,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41.59% [2] 基金经理信息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的基金经理为任桀,累计任职时间1年6天 [2] - 任桀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28.78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240.91%,最差基金回报为9.43% [2]
领益智造20251031
2025-11-03 10:3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领益智造[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零组件与模组,并积极拓展汽车、低空经济、机器人和服务器等新领域[3][14] 核心业务表现与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AI终端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约80%到90%[3][14],主要包括显示屏、显示线、摄像影像材料、电源电池、热管理、AR眼镜及可穿戴设备等[3] * **电池与电源业务**:2024年收入已超过100亿人民币[2][3] * **散热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大客户创新周期,提供散热主板和VC中板的整体解决方案,单机价值量增加十几美元[2][3] * **单机价值量显著提升**:在2025年的17 Pro Max机型上,单机价值量达38-40美元,同比增长50%[3][4],通过提升硬件性能实现20%的单机价值量增加[4],预计2026年高端折叠机型上市单机价值量可能翻倍[2][4] * **汽车与低空业务**:占整体收入的10%[2][3] 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 * **散热技术**:包括石墨膜、铜VC、不锈钢VC及钢铜混合VC等解决方案[2][5],预计2026年苹果两款手机将使用钢铜混合均热板,价值量达15美元[2][5] * **电池技术**:升级为薄钢壳封装用于高端型号,每个电池增加2美元价值量[2][5] * **充电器**:苹果推出60瓦充电器,价值量提升至15美元[5] * **AR眼镜与折叠屏**:参与硬件供应,例如华为折叠机中的钛合金支撑层、石墨散热膜及中框模组[5],预计2026年iPhone折叠机型将带来100多美元的单机价值量增幅[5],在折叠屏屏幕支撑板领域占据90%的市场份额,每台价值约30多美元[23] 新业务拓展进展 * **机器人业务**:采取跑马圈地策略,与翰森、特斯拉、飞宇等企业合作[6],已实现几百台机器人的小批量出货,涉及外部皮肤、散热系统及精密零部件[6][7],2025年收入预计过亿人民币,包括核心零部件和整机ODM代工[22],预计后续有几倍至10倍空间增长[22] * **服务器业务**:重点发力散热和电源系统,这两部分占AI服务器整体价值的20%[8],参与多个AMD项目以及光模块和交换机的散热设计[8],通过ODM厂商开发液冷方案,实现从风冷到液冷全功率覆盖[8][20],通过子公司赛尔康设计生产高功率电源,并与台达创业团队成立合资公司专供AI算力电源[8][20],目标进入英伟达等大客户直供供应链体系[20]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75.91亿元,同比增长19.2%[3][11]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66%[3][11],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突破10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3][11] * **资产负债率**:因可转债强赎,下降至55%[3][12] * **研发与管理费用**:研发投入增加3.7亿元,管理费用增加3亿多元,用于新项目开发和引入海外人才[13] * **经营现金流**:大幅增长[11] 全球布局与供应链管理 * **海外贡献**:海外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贡献超过30%的收入[3][9],印度市场2024年收入达80亿人民币[3][9] * **海外盈利能力**:海外基地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5-2026年有望显著减亏[2][10] * **供应链策略**:采取国内国外双循环、双领先的策略,同时发展国内和国际市场[18][19],海外业务在应对供应链波动时发挥重要作用[19] 未来战略与展望 * **收入目标**:目标在2030年实现2000亿收入规模[3][15],其中消费电子占比约一半,汽车、机器人和服务器共同支撑另一半[14][15] * **实现路径**:消费电子单机价值量持续增长,汽车领域通过自营扩张与收并购,机器人和服务器领域抓住行业高速增长机遇[16] * **市场预期**:对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消费电子市场,特别是高端机型增长趋势持乐观态度[22]
领益智造24亿元收购浙江向隆 汽车Tier 1版图加速升级
中证网· 2025-10-30 10:38
收购方案概述 - 领益智造全资子公司领益科技以24.04亿元现金收购浙江向隆96.15%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浙江向隆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 [1] - 交易对价分两阶段现金支付 67%于资产过户后支付 剩余部分与业绩承诺期挂钩 [2] 标的公司情况 - 浙江向隆成立于2006年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核心业务为汽车等速驱动轴、传动轴等动力传动系统轴件的研发与制造 [1] - 客户覆盖大众、丰田、比亚迪、蔚来等海内外主流新能源及燃油车厂商 以及庞巴迪、北极星等全球全地形车头部品牌 [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94亿元 净利润1.27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9.69亿元 净利润0.92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3亿元 [2] - 转让方承诺标的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00亿元、2.25亿元 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6.00亿元 [2] 战略意义与产业协同 - 此次收购是领益智造深化汽车产业布局的重要落子 实现公司在汽车产业Tier 1布局的关键突破 [1] - 公司自2021年收购浙江锦泰切入新能源赛道后 已构建动力电池结构件、汽车精密结构件等产品矩阵 [2] - 2024年公司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达21.17亿元 同比增长52.90% [2] - 结合2025年4月启动收购的汽车饰件企业江苏科达 此次收购进一步完善了从动力电池结构件到汽车饰件、动力传动系统轴件的全链条布局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加速从Tier 2向Tier 1转型 深化与海内外整车厂商的合作 [3] -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掌握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技术 汽车零部件与机器人零部件可实现技术复用、供应链共享及制造能力迁移 形成独特的“车-机共生”协同效应 [3] 未来发展展望 - 收购将丰富公司收入结构、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并为AI终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硬件应用拓展奠定基础 [3] - 公司将持续深化汽车产业链核心能力 推动新兴业务协同发展 向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制造平台迈进 [3]
领益智造:10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3:21
每经AI快讯,领益智造(SZ 002600,收盘价:16.19元)10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六届第二十 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10月28日以现场结合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确定董事会授权人 士的议案》等文件。 2025年1至6月份,领益智造的营业收入构成为:AI终端占比88.32%,其他占比6.68%,汽车及低空经济 占比5.01%。 截至发稿,领益智造市值为1183亿元。 每经头条(nbdtoutiao)——"十五五"规划建议的18个新提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记者 曾健辉) ...
领益智造拟24.04亿元收购浙江向隆96.15%股权,深化汽车产业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1:27
交易概述 - 领益智造通过全资子公司领益科技以24.04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浙江向隆96.15%的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浙江向隆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且不构成关联交易与重大资产重组 [1] - 交易对价全部采用现金支付 第一阶段支付67% 剩余部分与2025至2027年业绩承诺挂钩分期支付 [2] 战略意图 - 收购核心目标在于加速深化公司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布局 [1] - 公司旨在实现汽车业务从Tier 2供应商向Tier 1供应商的进一步转型 [3] - 此次收购完善了公司产品布局 覆盖从动力电池结构件到新能源汽车饰件、动力传动系统轴件 [3] 标的公司概况 - 浙江向隆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销售汽车等速驱动轴及传动轴的汽车零部件厂商 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标的公司客户覆盖广泛 包括大众、丰田、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及燃油车整车厂 以及庞巴迪、北极星等全球全地形车品牌 [2] - 浙江向隆2024年营业收入为19.94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为1.27亿元人民币 [2] - 标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69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为0.92亿元人民币 [2] 协同效应 - 浙江向隆与公司在客户资源、产业出海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性 [1] - 汽车零部件与机器人零部件在技术复用、供应链共享等多维度存在协同 可为探索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提供基础 [3] 交易条款与业绩承诺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 承诺方保证浙江向隆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00亿元、2.25亿元 三年累计不低于6亿元 [2] - 协议包含业绩补偿、减值测试补偿及业绩奖励安排 [2]
领益智造股价连续4天上涨累计涨幅10.81%,华泰柏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4896.85万股,浮盈赚取7737.0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5:26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29日公司股价上涨2.15%至16.19元/股,成交金额36.86亿元,换手率3.18%,总市值达1182.85亿元 [1] - 公司股价已连续4天上涨,区间累计涨幅达10.81% [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型电子元器件、手机及电脑配件的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AI终端占比88.32%,汽车及低空经济占比5.01%,其他业务占比6.68% [1] 主要流通股东持仓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二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持有4896.8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71% [2] - 该基金在10月29日股价上涨中浮盈约1664.93万元,在连续4天上涨期间累计浮盈7737.02万元 [2] 基金重仓持股情况 - 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稀土ETF在三季度增持公司股份614.17万股,总持股数达1246.98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6.17%,为公司第三大重仓股 [3] - 该基金在10月29日股价上涨中浮盈约423.97万元,在连续4天上涨期间累计浮盈1970.22万元 [3]
AI终端、卫星通信、汽车电子驱动多元增长 信维通信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22.06%
全景网· 2025-10-28 19:21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4.20% [1] - 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22.06% [1]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53%,较上年同期提升0.73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为25.45%,较上年同期提升1.6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1] AI端侧硬件业务 - AI技术在端侧加速渗透,带动端侧算力、感知交互等需求持续爆发,行业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 [2] - 公司凭借射频与精密制造经验,切入手机、眼镜、智能可穿戴设备等AI端侧设备供应链 [2] - AI眼镜是公司重点突破的新场景,已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配套天线、散热组件及精密结构件等产品成功切入Meta等品牌供应链 [2] - 公司提供"天线+无线充电+精密结构件"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多品类协同供货与全链条服务的双重优势 [2] - AI终端业务的先发优势与消费电子主业形成高效协同,巩固了公司在AI端侧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 [3] 卫星通信业务 - 国家政策将卫星互联网纳入国家发展全局,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明确政策指引和广阔空间 [4] -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迎来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低轨星座组网加速推进,手机直连卫星等新业态快速落地 [4] - 公司重点布局卫星天线、连接器等关键产品,构建"连接器+天线+结构件"三位一体的产品矩阵 [4]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与北美两大核心客户的业务合作,为后续订单放量奠定基础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LCP薄膜技术通过UL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性能显著优于传统PI薄膜,满足卫星通信高频信号传输需求 [5] - 公司在高频高速连接器领域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卫星通信硬件产品体系 [5] 汽车电子业务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4万辆,同比增长24.6%,占整体销量比重达49.7% [6] -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车载电子硬件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6] - 公司已将汽车电子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板块 [6] - 公司构建覆盖多场景的汽车电子产品矩阵,车载雷达、大功率无线充电模块、USB Hub数据连接模块及定制化线束、连接器等产品取得良好进展 [7] - 公司积极探索数字钥匙、汽车无线通信和感知等商业机会,以拓宽增长边界 [7] 战略与产能布局 - 公司正从单一射频龙头向多元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战略转型进入收获期 [1] - "消费电子+卫星通信+智能汽车+N"的业务布局已初见成效,共同构筑公司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 [7] - 公司依托越南、墨西哥两大海外制造基地,有效优化制造成本,并显著增强全球交付能力与成本管控能力 [7]
行业周报:科技立国,把握算力、存力、AI终端投资机会-20251026
开源证券· 2025-10-26 20:12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随着十五五规划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科技自主可控成为重点工作目标,国产算力板块有望成为市场主线 [4][7] - 持续看好AI浪潮下的存储周期和消费电子的创新周期 [7] 市场回顾 - 报告期内(2025年10月20日至2025年10月24日),电子行业指数上涨9.1%,其中消费电子板块上涨10.0%,半导体板块上涨8.5% [4] - 重点公司表现:中芯国际上涨9.9%,华虹公司上涨8.3%,工业富联上涨12.1%,寒武纪上涨22.2% [4] - 海外市场: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2% [4] - 海外科技股:美光上涨8.2%,闪迪上涨32.8%,苹果上涨4.2%(均创历史新高) [4] 行情速递:终端AI发展 - Apple Intelligence加速进入中国市场,iOS 26.1 Beta 4升级后国行设备出现独立入口,iPhone国行AI有望在2025年底前入华 [5] - 三星发布首款搭载全新Android XR平台的消费级设备Galaxy XR头显 [5] - 雷鸟创新发布新款AR眼镜Air4系列,售价为1699元 [5] - 阿里巴巴推出首款自研AI眼镜,搭载高通AR1和恒玄BES2800双旗舰芯片 [5] 行情速递:算力与存力 - 英伟达已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其市场份额从95%降至0% [6] - 阿里云计算池化解决方案“Aegaeon”入选顶级学术会议SOSP 2025,可提升GPU资源利用率,核心技术已应用于阿里云百炼平台 [6] - 字节跳动Seed团队推出3D生成大模型Seed3D 1.0,实现从单张图像到高质量仿真级3D模型的端到端生成 [6] - 美光计划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 [6] - 在AI带动下,2025年第四季度存储代工价格有望上涨,且能见度可达2026年上半年 [6] - 主要内存供应商(如三星电子、SK海力士)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上调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上调幅度高达30% [6] - 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IPO辅导工作 [6] 投资建议关注标的 - 报告建议关注的核心受益标的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寒武纪、通富微电、德明利、江波龙、工业富联、胜宏科技、立讯精密等 [7]
AI+手机破局:年度旗舰标杆荣耀Magic 8以3000+场景重新定义AI终端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9:16
行业变革趋势 - 中国手机行业正经历从智能手机向人工智能终端的变革,背后是"人工智能+"实践的加速落地 [1][2] - AI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正深刻重构产业格局,大模型不是终点,技术赋能应用、重塑生活成为产业探索方向 [6] - 行业目标为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等应用普及率超70% [8]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公司明确从智能手机公司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其方向与中国"人工智能+"战略高度契合 [5] - 公司提出"阿尔法战略",即从打造智慧手机、构筑智慧生态到拥抱智慧世界,明确"端侧AI为核心、以人为本释放人类潜能"的方向 [7] - 公司计划五年投入720亿元,研发支出占比超营收15%,全球布局研发中心以支撑AI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 [7] AI终端功能演进 - 最新旗舰产品全系列标配功能完整的AI键,长按可启动智能体YOYO,具备看见万物、协助完成事务的能力 [3] - YOYO智能体通过强化学习机制在陌生领域试错、总结、自我博弈,形成持续进化的决策模型,可应用于比价、健身管理等衣食住行购超3000个场景 [3][4] - AI场景自动执行能力从200个场景跃升至超3000个场景,在90天内实现15倍增长,并深度打通系统底层超80%的高频场景,接入超4000个生态智能体 [4] 产品技术规格与影像系统 - 旗舰产品Pro版本拥有2亿超夜神长焦,搭载1/1.4英寸大底、f/2.6超大光圈和CIPA 5.5级防抖,提升暗光拍摄能力 [7] - 全系产品电池容量突破7000mAh,在信号、安全、可靠性、音质等方面均有优秀表现 [7] - AiMAGE影像系统具备自进化能力,通过云端协同大模型实现效果按月甚至按天提升,提供灵感帮拍、AI追色等玩法 [6][7]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认为智能手机时代是iPhone的时代,当前产品启动了AI Phone时代,未来方向是Robot Phone [7] - 公司探索手机不应是固有形态,在彩蛋中展示了具备可动镜头、AI大脑和机器人行动力的未来概念 [8]
领益智造:公司三季度AI终端新产品量产并交付,产线稼动率提升,使得公司整体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21:3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9亿元至21.2亿元 [1] - 公司整体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1] - 海外工厂收入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1] 公司运营与战略 - 公司三季度AI终端新产品量产并交付 [1] - 产线稼动率提升 [1] - 公司将持续深耕消费电子AI终端领域,不断提升新产品价值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