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
icon
搜索文档
4万多名作者挤破头,CVPR 2025官方揭秘三大爆款主题, 你卷对方向了吗?
机器之心· 2025-05-28 11:02
计算机视觉领域热门方向 - CVPR 2025基于全球4万多名作者的13008份投稿统计出三大热门方向 投稿数量同比增长13% 最终接收2878篇论文 接收率22.1% [3] - 研究群体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 AI领域重要性提升带动相关学位攻读人数增加 [3] 多视角与传感器3D技术 - 该方向投稿量激增 研究重点从单幅图像2D渲染转向复杂3D评估 2020年NeRF技术突破推动领域发展 [4][5] - 高斯泼溅(Gaussian splatting)技术进一步促进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融合 神经渲染研究显著提升3D相关论文数量 [5] 图像与视频合成 - 成为CVPR 2025最大论文类别之一 多模态商业聊天机器人已实现图像/视频生成能力 正朝交互式世界生成演进 [6] - 会议展示的合成方法为生成完整虚拟环境奠定技术基础 [6] 多模态学习 - 视觉、语言和推理合并为投稿量最大类别之一 可能预示新研究趋势 [7][8] - CVPR坚持学术公平原则 每篇论文评审标准独立于作者机构背景 维护领域生态平衡 [8] 行业动态 - CVPR 2025会议即将召开 投稿竞争加剧反映AI研究热度持续攀升 [8] - 机器之心将同步举办论文分享会 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8]
AI应用加持 智能传感器发展迎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2:08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 - 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蚌埠举行,聚焦汽车、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热门应用领域 [1] - 23款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包括"超低噪声高精度生物信号采集系列芯片""可控多通道脑电采集系统"等 [1] - 智能手机内含几十个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搭载上百个传感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推动传感器在大数据、应用场景等领域规模化发展 [1] 蚌埠打造中国传感谷 - 华鑫微纳总投资50.6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工艺调试,规划月产能达3万片,有望成为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 [2] - 蚌埠集聚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相关企业200余家,中国传感谷与视谷、声谷共同支撑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 - 22家安徽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在中国传感谷布局,省人工智能母基金设立2只总规模10亿元的子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2] - 蚌埠经济开发区在赛迪顾问报告中位列中国MEMS产业第六名,比2024年上升两位,目标2030年智能传感器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3] 智能传感器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4061.2亿元,增长率11.4%,预计2025年达4565.9亿元 [4] - MEMS传感器2024年国内产值已超千亿元,具备小型化、集成式等特点 [4] - 全球物联网规模重回两位数增长,AI、5G等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4] 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融合 - 人工智能发展分为感知智能、计算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段,智能传感器是感知智能的硬件基础 [5] - 传感器在多技术学科融合下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装备智能化水平取决于多维度数据融合能力 [6] - 人工智能对智能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电网等领域的传感器产业赋能显著 [6]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应用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成本占比约26%,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具备感知环境、交互决策能力 [6] - 电子皮肤、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高价值量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广泛应用 [6] - 人形整机对智能感知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从传感层到感知层的技术突破是人形机器人迈向具身智能的关键 [7]
上海: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
快讯· 2025-05-27 16:08
政策支持与技术集成 - 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点加强技术攻关 [1] - 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集成应用研究 [1] 重点产品研发方向 - 鼓励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产品 [1] - 推动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 [1]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计划实施产业关键性技术(产品)研发攻关项目10项 [1] - 养老科技专项支持产品目标为5项以上 [1]
解密iPhone的“相机控制”按键和它的替代方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7 09:25
智能手机创新与相机控制按键技术 核心观点 - 苹果通过iPhone 16的"相机控制"按键再次引领智能手机交互创新,该按键支持多维度相机参数调节(曝光、景深、缩放等)并支持自定义,成为"Apple Intelligence"战略的重要组件 [1][3] - 国内厂商(OPPO、vivo、荣耀)快速跟进类似功能,但技术路线分为苹果的电容方案与替代性悬臂梁方案,两者在成本、场景适配性及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 [1][13][18] - 苹果方案集成电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锅仔片,实现0.2mm高精度滑动控制,但面临湿手失灵、高维修成本(4000-6000元)等问题;悬臂梁方案(如NDT技术)通过压阻材料实现全场景操作(湿手/水下),维修成本低于100元 [6][16][18][20] 技术路线对比 苹果电容方案 - 核心组件:六PAD多像素电容传感器(检测滑动速度/位置)、NDT压感传感器(区分轻/重按)、锅仔片(触觉反馈) [6][7] - 技术壁垒:高集成度(触控IC集成)、IP68防尘防水要求、蓝宝石键帽材质,需解决电容单端设计易受干扰、湿手失效等问题 [8][10][11] - 用户体验:无需按压即可触发滑动操作,UI交互流畅度与处理器性能强相关 [20] 悬臂梁压感方案(NDT技术) - 原理:基于可印刷应变片(PSG)的悬臂梁结构,通过测量双通道压力变化实现滑动追踪,支持万级压力分级 [15][16] - 优势: - 全场景适用(湿手/手套/水下),无需蓝宝石材质 [16] - 模组简化(纯压感设计),维修成本仅为苹果方案的1/40 [18] - 滑动分辨率达0.2mm,接近苹果水平 [20] - 局限:需轻按激活滑动操作,UI响应帧率与苹果存在差距 [20] 行业影响 - 供应链创新:NDT方案降低技术门槛,推动安卓阵营快速普及类似功能(如OPPO Find X8 Ultra、vivo X200 Ultra) [13][16] - 技术迭代方向:悬臂梁方案在灵敏度提升后可能全面替代电容方案,尤其针对防尘防水和成本敏感型设备 [18][20]
超灵敏量子生物传感器能“潜入”细胞读信号
科技日报· 2025-05-27 07:40
量子传感器技术突破 - 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团队开发出新型金刚石量子生物传感器 具备高稳定性和灵敏度 可潜入活细胞内部追踪变化 [1] - 传感器基于金刚石纳米晶体中的量子比特 能在细胞内部保持量子相干性 但此前存在颗粒越小信号越弱的性能瓶颈 [1] - 技术灵感来自QLED电视的量子点外壳设计 团队采用硅氧烷涂层包裹金刚石颗粒 避免免疫排斥并增强性能 [1] 性能提升数据 - 包壳处理后传感器自旋相干性提升4倍 荧光强度增加1.8倍 电荷稳定性显著增强 [2] - 外壳触发电子从金刚石向壳层转移 形成"去电子化"状态 有效抑制量子信号干扰因素 [2] 跨学科应用价值 - 成果融合细胞生物学 量子科学和材料科学 解决纳米尺度下传感器性能骤降问题 [2] - 为量子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新路径 包括癌症早期检测等场景 [1][2]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五十载 美丽陕西有我在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29
陕西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历程 - 1975年陕西省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从40余人、简易装备发展为覆盖全省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全要素分析[1] - 截至2024年形成省、市、县三级监测体系,拥有116家监测机构、2254人队伍、98277平方米实验室、11100台尖端仪器,高级职称占比10%,中级职称24%,研究生占比9%[2] - 监测技术从早期水体pH值等基础项目扩展至11大类356项1320个参数,形成专项报告、实时快报、多媒体发布的信息矩阵[2] 人才与技术突破 - 2006年起连续举办10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培育全国比武优胜的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4] - 2005年创建西北首个国际接轨二噁英实验室,现建立6大类140余种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3] - 2017年建成配备30余台尖端设备的大气"超级站",可实时监测150余种污染物成分[6] 监测网络建设 - 大气监测站点从1996年50个国控站点(监测SO2等3参数)扩展至2024年46个国控站+226个省控站+563个乡镇站,搭配14个综合站形成立体监测矩阵[6][7] - 水环境监测断面从1984年76个增至277个手工断面+143个自动站,实现109项全指标手工监测和72个地下水监测井常态化监测[8][9] - 土壤监测点位达527个基础点+17个背景点+168个风险点,无人机光谱技术快速识别污染区域[10] 环境质量改善成果 - 秦岭生态质量指数达"一类",优良面积占比99.3%,汉江丹江出境水质稳定Ⅱ类,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15] - 2016-2024年陕西PM2.5浓度从51微克/立方米降至35微克/立方米(降31.3%),优良天数从270.5天增至294.6天[15] - 渭河干流20个断面2024年全部达Ⅲ类以上,全省101条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96.9%,连续三年消除劣Ⅴ类[15] 技术创新应用 - 生态遥感解译精度从2005年不足70%提升至2024年98.22%,503个生态样地配合高分卫星实现小数点后两位精度[13] - 2023-2024年运用环境DNA技术在汉江渭河发现秦岭细鳞鲑等珍稀物种踪迹,开展朱鹮精准监测[13] - 噪声监测从人工记录升级为108个自动站点,西安试点噪声信息地图实现可视化展示[11] 未来发展规划 - 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传感等数字技术,计划2035年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脑"[17] - 在秦岭部署多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汉丹江流域强化水生态监测,黄河流域开展河湖水生态综合评估[17]
超7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蚌埠今天再出圈
搜狐财经· 2025-05-25 10:25
行业动态 - 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开幕 主题为"芯聚江淮 智感世界" 吸引了7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 [3][4] - 安徽省将高质量建设中国传感谷 蚌埠作为全国重要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 肩负推动关键技术自立自强和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责任 [4] - 蚌埠聚力构建政策 资本 空间 服务"四位一体"产业生态 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先导区 推动创新资源向中国传感谷集聚 [4] 企业合作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将全面深化与安徽省战略合作 加速打造千亿级中国传感谷 共同营造微系统生态 [5] - 华为表示蚌埠产业生态与其技术布局高度契合 愿与当地企业和科研机构携手推动智能传感自主创新 [5] - 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与蚌埠市和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深化合作 建设长三角产教融合协同中心 [5] 技术成果 - 大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MEMS产业发展与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报告》和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新技术新产品 [8] - 8英寸晶圆制造线首批产品成功串线并展示工艺平台能力 [8] - 揭牌了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产教融合协同中心等三个技术平台 [8] 人才与项目 - 为5位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层次人才颁发安家补贴 [8] - 20个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 [8]
深海科技产业成果丰硕 装备升级赋能海洋经济腾飞
央视网· 2025-05-24 17:26
深海科技行业政策支持 - 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1] - 山东、海南等地近期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发展 [1] 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 - 水下机器人在近远海风电场运维、海缆检测等场景广泛应用 [3] - 水下机器人已实际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海洋地貌勘察、环境监测、打捞救援等领域 [3] -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水下机器人性能 [3]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 - 我国首座公共科考母港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单位开放 [6] - 码头距离千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显著缩短科考航程 [6] - 2024年服务科考航次1416次,2025年已完成800多个科考航次 [6] 海洋声学传感器产业 - 海洋声学传感器用于监测海洋环境数据,可获取海底地貌、水中移动目标等多元参数 [6] - 近年来海洋声学传感器企业产值和需求均大幅增长 [6]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9]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7][9]
康斯特(300445) -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10:04
校准与测试业务 - 国内下游前几大行业占比超85%,依次为计量检测、电力、冶金机械装备、石化、仪表及传感器制造;国外依次是石化、生物医药、电力、计量检测 [1] - 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价格与国外友商在同一价格带,部分核心产品定价更高,研发投入及产品独创性是核心竞争力,国外每年提价常态化抵消部分关税影响 [1] - 延庆新厂区投产后产能充裕,自动化率超90%,数字压力表产品原材料营业成本占比约80%,人均创收超100万元,技术人员稳定性高保障产品品质 [2] - 以新加坡及美国运营中心为主的海外团队共30余人,2025年重点在新加坡扩充人员,美国暂无明确扩编计划 [3] - 代理商采取款到发货模式,国内以直销为主,国外销售以代理商为主,直销占10% - 20% [4] - 美国关税最高达55%(25%原有关税 + 30%新增关税),公司通过分阶段提价及优化产品结构缓冲压力,长期关税成本将传导至客户,短期需平衡价格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5] - 公司创始人均为技术出身,专注产品力提升,人才梯队与年龄结构合理,管理层架构稳定,接班人参与一线业务多年无接班压力 [6] - 公司持续关注与主业协同标的,目前细分领域优质标的稀缺,并购后的子公司运营良好,未来重点拓展软硬件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7] 传感器垂直一体化及数字化平台 - 公司自制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部分综合技术指标优于0.01%F.S,2025年起逐步替代外采,计划全年自产1万只(自用8000只),项目初期综合毛利率优化空间有限,长期目标是全自产及效益提升 [9]
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专注柔性纤维传感器的「矩侨工业」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36 氪首发
36氪· 2025-05-23 09:21
文 | 张卓倩 编辑 | 袁斯来 宇树皮肤套装产品示意图 张景淇介绍,织物结构柔性纤维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以宇树科技G1皮肤套装为 例,包含灵巧手手套、上身皮肤、足底皮肤3种产品形态,具备高柔性、高弹性、透气性、耐久性等特 性。其中,灵巧手手套能够实现全掌多点触觉,兼备动捕遥操作功能,手部关节可完全死折,最小触发 力低至 0.01 N,量程高达 3500 千帕。基于英伟达 Isaac Sim将实现触觉模态的训练与部署,可完成触觉 数据闭环。「矩侨工业」目前正与十余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洽谈中,为他们提供上身、手部全 掌、足底的皮肤套装,目前已能够实现批量交付。 36 氪获悉,威海矩侨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矩侨工业」)宣布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投资 方为金慧丰投资、教育科技集团战略方、青岛和信。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触觉及机器人皮肤研发迭代、 增扩产线交付以及市场推广。截止目前,「矩侨工业」已完成两轮融资,并开启新一轮融资,进步一推 动机器人触觉产品研发及推广,多维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矩侨工业」成立于 2024 年初,是一家专注于柔性纤维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的公司,其产品以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