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引资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荒滩变高地 临高再跨越
经济日报· 2025-07-17 15:16
金牌港开发区发展现状 - 康庄住工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驻企业,2024年总产值达3亿多元,实现阶梯式增长[3] - 开发区从沼泽地蜕变为现代化工业园区,形成自动化生产线生产ALC、PC构件[3] - 临高县通过"红色企业秘书"和"跑腿办"服务模式构建招商生态,推动产业升级[3] 招商策略与成果 - 实现三个"首次突破":首次境外招商(欧洲游艇产业)、首次线上招商(乡村振兴论坛)、首次区域联动招商(联合三亚赴厦门)[5] - 2024年新引入10家新型装配式建筑企业,总数达32家,成为海南最大生产制造集聚区[9] - 引入2家研发设计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白,海洋装备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升级[9]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行"极简审批"制度改革,缩短项目建设时长至少两个月[6] - 设立"文澜夜茶"机制解决企业痛点,如协助海南宝路水产解决海域使用权证问题[6] - 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训技术工人,开设"绿色通道"降低物流成本[7] 未来产业规划 - 2025年目标新增项目签约金额70亿元以上,聚焦渔港经济、临港物流、热带农业加工等领域[10] - 重点布局装配式建筑内装产业、海工装备制造、海产品加工等强链补链项目[10] - 计划招引专精特新项目及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10] 区域经济定位 - 依托自贸港政策与区位优势,以金牌港码头为支点辐射东南亚装配式建筑市场[4] - 构建"五色经济"立体格局(现代临港产业、绿色制造、海洋经济、热带农业等)[5] - 从渔港小城转型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引力场"[8][11]
宁夏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多措施吸引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投资
证券日报网· 2025-07-17 10:47
大会概况 - 宁夏将于7月22日至24日举办"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大会",旨在搭建与头部企业对接平台,吸引投资[1] - 大会邀请320余名嘉宾,包括全国工商联常委企业、中国民企500强、"专精特新"企业代表,覆盖一二三产业[2] - 参会企业集中在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信息等领域,来自20多个省区市的200余家企业[2] 招商成果 - 宁夏商务系统通过80余场招商活动和111批次"叩门招商",洽谈509个项目,已落地11个项目,意向投资额68.31亿元[3] - 招商目标聚焦全国工商联常委企业及优强民企,重点招引区域包括北京、广东、浙江、福建等地[3] 宁夏产业优势 - 宁夏清洁能源产业基础雄厚,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富集,已形成清洁能源、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3] - 作为"西电东送"主战场,宁夏大工业用电均价0.45元/千瓦时,每年外送绿电超百亿度,可优先保障投资企业绿电供应[3] - 新型能源体系和绿电园区建设加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4] 大会目标 - 围绕现代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需求,通过推介、考察等活动吸引民企投资[4] - 大会将展示宁夏资源禀赋、营商环境及特色产业,促进民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1][4]
辽宁丹东靶向发力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招商引资成效 - 引进内资同比增长34.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3% [1] - 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招商洽谈活动50余场,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开展招商活动483次、同比增长125.7% [1] - 上半年引进内资项目610个,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79个,工业类项目占比同比增长4.3% [2] - 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同比增长147.4%,总投资额406亿元,落地开工项目272个,落地率达83% [2] 招商策略创新 - 采用"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商(协)会招商"组合拳模式 [1] - "外部招引"与"内部挖潜"双向发力,"招大育强"与"招小育优"多管齐下 [2] -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加强"链主型"和"上下游"企业招引,探索"商协会搭桥"新模式 [2] 重点招商成果 - 推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亨通海缆等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2] - 构建"珠三角、长三角研发+丹东转化"、"深圳、上海总部+丹东基地"、"国际订单+丹东制造"合作网络 [2] - 已掀起项目招引"夏季攻势",推动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开工 [2] 招商活动范围 -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川渝、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热点区域开展密集招商对接 [2]
为了搞钱,GP们究竟玩得有多花
虎嗅· 2025-07-12 12:30
全员募资 - 腰部和尾部机构普遍采用全员募资模式,近年因募资难度加大而愈演愈烈[1][2] - 某机构设定投资经理年度募资KPI不低于500万元,未达标者面临降级或辞退[3] - 新兴"百亿机构"招募近100名IR,实行按天考核募资任务,三个月不达标即淘汰[4] 机构下场做FA - 投资机构亲自开展FA业务,设定分层级募资目标:VP不低于1000万元、总监不低于2000万元、合伙人不低于5000万元[7] - 部分机构选择与外部FA合作或内部孵化FA团队,甚至有合伙人另设FA公司[9] - 某机构要求投资经理与被投企业签FA协议,KPI需覆盖当年工资成本[10] 强制跟投新玩法 - 某国资机构要求10%强制跟投比例,项目上会前需全公司路演募集跟投额度,未募满需项目组兜底[14] - 某基金以员工跟投意愿作为裁员标准,未承诺跟投基金份额者被裁[14] 专项招商基金 - 专项基金在盲池基金难募和政府监管趋严背景下兴起,成为GP与政府/国资合作模式[17][18] - 某地方政府专项基金不支付管理费和carry,仍吸引大量GP争相管理[20] 招商中介业务 - GP转型招商中介获取地方政府奖励,但项目落地周期长且存在区域性履约风险[22][24] -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项目落地率较高,部分地方存在奖励兑现问题[24]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 GP收购上市公司可实现一二级市场套利,但面临二级市场专业门槛和资本博弈[26][27][29] - 某一级市场投资人控股ST公司后丧失治理权,遭金主起诉[30] - 定增业务受市场周期影响大,某机构参与光伏和家电龙头定增亏损超60亿元[32] 另类业务拓展 - 某GP因开展算命八字、知识付费等非主营业务遭监管处罚[34] - 行业对机构开展副业持两极评价,部分认为其自力更生值得理解[35]
丹东靶向发力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辽宁日报· 2025-07-11 08:31
招商引资成果 - 上半年引进内资同比增长34.7%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3% [1][2] - 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招商洽谈活动50余场 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开展招商活动483次 同比增长125.7% [2] - 引进内资项目610个 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79个 工业类项目占比同比增长4.3% [3] - 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 同比增长147.4% 总投资额406亿元 272个项目已落地开工 落地率达83% [3] 招商策略创新 - 采用"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商(协)会招商"组合拳 [2] - "外部招引"与"内部挖潜"双向发力 "招大育强"与"招小育优"多管齐下 [3] -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 加强"链主型""上下游"企业招引 探索"商协会搭桥"新模式 [3] - 构建"珠三角 长三角研发+丹东转化""深圳 上海总部+丹东基地""国际订单+丹东制造"合作网络 [3] 重点招商项目 - 推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 亨通海缆等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3] - 赴川渝 长三角 珠三角等经济热点区域开展密集招商对接 [3]
一起因“违建”厂房引发的“双输”招商引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4:57
招商引资背景 - 安徽爱特深可可食品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在蚌埠市禹会区注册成立,作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 [2] - 公司与禹会区政府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建设高端工业巧克力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2.8亿元分三期建设 [2] - 政府提供7000平方米厂房用于生产,采用租赁方式 [2] - 公司2019年10月进驻政府提供的"厂房"并进行食品级洁净厂房装修 [3] 厂房问题 - 政府提供的"厂房"实际为未完工的宿舍楼,未通过竣工验收和消防验收 [1][4] - 2020年7-9月安全检查时被认定为违法建筑,责令停止生产经营 [4] - 法院判决确认该建筑用途为宿舍楼,不符合标准厂房条件 [5][11] - 禹投集团解释该建筑为临时过渡厂房,因手续不全导致消防验收受阻 [6] 生产经营困境 - 公司2020年5月开始试生产,8月已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并有产品出口 [3] - 遭遇封路导致物流中断,临时供电电缆被挖断7次影响生产 [7] - 2021年8月连续断电23天造成设备损坏 [8] - 2022年3月建筑上层被改造为员工宿舍,导致污水污染生产车间 [9][10] 法律纠纷 - 2022年3月禹投集团起诉要求支付租金并腾退房屋 [11] - 法院判决不支持租金但要求限期腾退 [11] - 2022年4月区政府发函称公司未达税收目标要求解除协议 [11] - 2023年7月法院判决解除协议,公司需返还50万元装修补助 [12] - 2024年5月法院裁定扣押公司设备并对法定代表人限高 [12] 后续发展 - 公司曾提交复产报告但未获落实 [14] - 蚌埠市营商环境局表示纠纷已有终审判决并执行完毕 [15] - 公司股东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15]
经济日报:海南临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 擦亮金招牌
经济日报· 2025-07-09 09:41
金牌港开发区发展现状 - 康庄住工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驻企业,2021年进驻后总产值逐年增长,2024年达3亿元[1] - 公司选择海南基于自贸港政策优势,选址临高看重园区区位优势,计划以临高为基地向东南亚辐射装配式建筑产业[1] - 菲格特国际贸易(海南)有限公司完成首笔橡胶交易结算,实现服务贸易零突破[2] 临高县产业优势与招商策略 - 临高县依托金牌港开发区、波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发展金色高效农业和蓝色海洋经济[1] - 通过搭建产销平台和原料供应链,帮助园区企业对接中交、中铁等央企供应商库,降低生产成本[2] - 实现3个招商突破:首次境外招商聚焦游艇产业、首次线上招商通过开渔节直播、首次区域联动联合三亚赴厦门招商[2]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推进金牌港园区"极简审批"改革,缩短项目建设时长至少2个月[3] - 创新"文澜夜茶"机制,县领导与企业定期夜话解决痛点,建立"跑腿办"服务企业品牌[3] - 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将招商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战略[3]
2025扎囊县招商引资暨文旅产业推介会在拉萨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0:20
扎囊县区位优势 - 扎囊县是"拉萨山南一体化"和"一小时经济圈"重要节点,距拉萨72公里,距山南市区和贡嘎国际机场均45公里 [1] - 泽贡高速、拉林铁路、S5快速通道贯穿全县,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1] 文旅资源 - 地处国家"雅砻风景开发区"中心地段,文物古迹众多,包括桑耶寺、敏珠林寺等 [1] - 拥有扎央宗溶洞、宗贡布溶洞、沙漠公园等丰富旅游资源 [1] - 已成为雅砻文化的重要旅游景点 [1] 产业发展现状 - 西藏纳兰生态产业有限公司通过高原油菜开发利用带动1000余户农民增收 [2] - 中车株洲所山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是西藏首个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全球海拔最高 [2] - 清洁能源装备基地2024年实现产品下线,累计签订订单超6亿元 [2] 未来规划 - 将重点聚焦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 [2] -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2]
从“重招商”到“重安商”
海南日报· 2025-07-04 09:07
营商环境优化 - 琼海市出台新政策强调"招商必安商,安商是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建立"安商护企"矩阵,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即到"的服务型营商环境 [1] - 地方政府需从单纯招商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企业从落地到运营各环节的"卡脖子"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和政府公信力受损 [1] - 海南省级及市县层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例如上线政策查询平台和成立帮办代办专组,将政策优惠驱动转化为服务价值驱动 [2] 企业服务机制 - 海南通过"一站式政策查询解读平台"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提升政策可及性,吸引经营主体聚集 [2] - 政府部门需建立安商长效机制,包括全流程负责制和考核指标纳入,以兑现"全生命周期"服务承诺 [2] - 针对自贸港建设中新兴业态的多样化诉求,需主动对接企业并攻关难点,实现招商到安商的闭环 [2] 地方经济发展 - 安商是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需持续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避免产业因服务缺位而夭折 [1] - 招商与安商并举能推动企业扎根成长,形成吸引经营主体入驻并留存的良性循环 [3] - 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对产业"活水"引入具有战略意义 [2][3]
甘肃陇南:“无事不扰”筑暖巢 “链式出击”引凤栖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17:57
陇南市产业发展概况 - 陇南市已形成14条重点产业链,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白酒酿造、中药材、文旅康养等,其中4条产业链综合产值超百亿元 [3] - 2024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0个,总金额612.06亿元,同比增长31.14% [4] - 2025年通过网络推介会签约63个项目金额208.5亿元,福建招商锁定16个项目投资61.89亿元 [6] 资源禀赋与产业转化 - 探明34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铅锌储量居甘肃省首位,西成铅锌矿带开发将全国第三大矿体转化为产业动能 [1][3]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2500多种高等植物和1200多种中药材,两当县林麝养殖项目实现生物资源产业化 [3][4] - 金徽矿业江洛矿区铅锌矿选矿工程带动资源变现,紫金矿业成为西北最大单体黄金矿山企业 [4][9] 产业链招商策略 - 推行"链长制",为14条产业链定制"一案两图三单"政策体系,绘制产业链图谱并列出目标企业清单 [6] - 武都区吉石坝商贸物流园区年交易额超百亿元,通过引进冷链仓储、电商平台等配套企业形成"链式招商"模式 [6][8] - 累计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以上项目107个,形成"龙头引领、中小配套"的产业生态 [6]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开办实现"一照通办",461项政务服务纳入"综合窗口",96115投诉热线提供即时响应 [9] - 建立"四位一体"投诉处理机制和"四套清单"管理制度,经营主体数量从2021年17万户增至20万户 [9] - 2024年省外到位资金616.13亿元,同比增长45.26%,体现招商引资成效 [9] 基础设施支撑 -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95万公里,高速公路672公里,天陇铁路和武九高速正在建设中 [3][9] - 拥有22家4A级以上景区,2100多个美丽乡村构成文旅产业基础 [3] - 吉石坝商贸物流园区成为连接甘陕川的重要枢纽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