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陈茂波:贸易形态重塑 会为香港的贸易、航运、金融以至专业服务等带来新发展契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6:45
国际贸易格局重塑下的香港机遇 - 香港作为货物中转港,最近几个月商品贸易录得同比双位数百分比增长,反映区域贸易合作深化带来的机遇 [1][7]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对越南和马来西亚的货物出口增幅分别超过50%和30%,进口货值分别增长约70%和30% [1][7] - 东盟作为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占香港贸易总额比例从2021年的12.1%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4.8% [1][7] 大宗商品交易发展 - 大宗商品(特别是有色金属)支撑全球一半航运货量,中国在全球金属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8] - 香港成功加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球仓库网络,2023年1月以来已有8个认可仓库投入运营,8月初LME注册仓单超过8,000吨 [9] - 大宗商品贸易带动香港航运、贸易融资、保险、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发展,并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 [9] 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建设 - 内地企业加速"出海",香港凭借资金自由、金融服务完善、物流高效等优势成为设立境外财资中心和供应链管理平台的首选 [10] - 香港已建立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为"出海"企业提供一站式咨询支持 [10]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The Cradle 出海服务中心",为内地科创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技术评估和法规咨询等服务 [10] 香港经济转型方向 - 供应链整合和贸易形态重塑为香港贸易、航运、金融及专业服务带来新发展契机 [8] - 香港正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开拓新业务领域和增长点 [2][11] - 特区政府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年内将公布支持实体黄金交割的方案 [9]
12艘!人民币结算!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船东力挺中国造船
搜狐财经· 2025-08-17 22:01
合作签约 - 中国船舶集团与Seaspan签署12艘9000TEU级集装箱船建造合同,采用人民币结算[2][4] - 该船型为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总长274米,载箱量9040TEU,设计航速20节,续航25000海里,专为亚欧航线优化[5] - 这是双方继2024年10月签订6艘13600TEU船后的又一次批量订单,标志合作关系升级[7] 船舶技术 - 9000TEU船采用双岛式设计,货舱可堆放16列9层集装箱,甲板可堆放18列11层集装箱[5] - 通过多目标耦合技术优化线型,配备高效桨舵一体化设计和节能导管,节能效果突出[5] - 作为参考,8500/9500TEU传统燃料集装箱船当前新造船价约1.06亿美元,同比上涨9%[5] 人民币结算 - 项目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工银金租提供融资服务,是"中国制造+中国金融"的典型案例[7] - 去年10月Seaspan订造的6艘13600TEU船同样采用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7] - 人民币结算有助于减少汇兑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贸易效率[7] 订单动态 - Seaspan去年总计订造41艘集装箱船,全部由中国船企承建,包括沪东中华6艘13600TEU船[10] - 今年4月Seaspan在外高桥造船下单6艘11400TEU船,也采用人民币结算[10] - 沪东中华当前手持订单85艘约1036万载重吨,全球排名第四,其中LNG船56艘、集装箱船29艘[11] 公司背景 - Seaspan是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船东,运营船队218艘,总运力约230万TEU[10] - 公司主要为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提供长期固定费率租船服务[10] - 沪东中华自2019年重返箱船建造领域后,主要专注于13000TEU及以上大型船订单[8]
宽松继续,落实落细 ——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51
货币政策基调 - 央行定调国内形势更加积极,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1] - 政策强调"稳中求进",重点提及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4] - 宽松货币政策持续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护航,新增政策"连续性"和"预见性"表述以应对外部波动 [2][5] 信贷与金融结构 - 信贷结构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超60%提升至当前约70% [5] - 政策重心转向"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规模扩张,强调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等结构性工具实施效果 [2][5] - 八大重点任务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等 [8] 利率与汇率政策 - 利率政策强调执行监管,开展金融机构利率政策现场评估以提升定价能力,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3.3% [7] - 汇率表述缓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贬值6.0%至95.35,政策节奏"以我为主" [7] 关键经济数据 - 6月末M2余额330.3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融存量430.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9] - 超额准备金率1.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15.1%和12.2% [9] 金融改革与开放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9] -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离岸市场发展,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9] 房地产与风险防控 - 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9] - 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启动2025年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 [9]
美元霸权遇暗战 中国手握三张牌 引弓不发藏玄机
搜狐财经· 2025-08-17 12:57
中国去美元化战略 - 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降至8000亿美元 仅为巅峰期的60% 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仅微升至2 5% [1] - 与39国签署超5万亿元货币互换协议 但仍保持美元结算占外贸总额的50%以上 [2] 战略考量因素 - 美元仍作为经济防波堤 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 国内金融市场深度不足 若仓促挑战美元可能引发资本外逃 [2] - 避免成为美欧联合绞杀目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唯一既有意图又具实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 [2] - 等待技术突破 数字人民币覆盖28个省市 跨境清算量超100万亿元 但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突破百万级TPS瓶颈 [2] 货币主权防御体系 - 黄金储备突破2200吨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控制全球60%稀土和45%锂矿产能 形成资源支撑人民币信用的新模式 [5] - 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20万亿元 覆盖180个国家 在被制裁国覆盖率超90% 嵌入北斗三号授时技术可断网维持72小时运转 [5] - 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65% 通过产业链结算闭环实现全链条人民币定价 类似模式正在金砖国家复制 [5] 长期战略优势 - 时间站在人民币这边 2030年中国GDP超美时 人民币储备份额将突破10%临界点 [7] - 美联储十年间扩表8万亿美元稀释全球美元资产价值 美元武器化行为促使连菲律宾都开始用本币结算对华贸易 [7] - 推动IMF增发SDR 支持非洲自贸区本币结算 助力东盟建立区域清算网络 瓦解美元体系根基 [7] 基础设施布局 - 中国运走的黄金直接送往上海自贸区保税仓库 正在建设全球最大数字黄金交易中心 结合实物黄金与区块链技术 [9]
南财观察·晋行时|破局与重构 资管迈入体系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10:0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分化之困、能力之殇、信任危机,本质是行业仍处于"手工作坊"时代,难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规模挑战 [2] - 市场波动常态化要求行业从个体博弈转向体系作战,这一转型关乎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 [2] 破局方向 - 工业革命:从人治转向机制化,构建投研全流程(策略-生产-风控),并引入AI技术实现决策可追溯、可迭代、可规模化 [2] - 生态革命:从单一产品转向综合解决方案,"固收+"是起点,黄金、REITs、ESG资产将重塑配置逻辑,同时推动资管与财富管理融合以平衡"收益与心安" [2] - 价值革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助推人民币资产全球定价 [2] 未来趋势 - 资管行业进入"创造价值"阶段,对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全球化要求更高 [3] - 三大不可逆趋势:监管穿透化、科技基础设施化、人民币国际化 [3] - 破局需打破路径依赖,重构需建立体系信任,通过人才+流程+科技的三角底座和长期价值锚定实现体系化转型 [3]
四国背刺中国,商务部反制裁,美专家:下一个世界领导者将是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20
中国对加拿大、日本、欧盟的精准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对加拿大油菜籽实施75.8%反倾销税率,直接影响中国每年从加拿大进口的30亿美元油菜籽贸易[1] - 对日本卤化丁基橡胶征收26%-40%反倾销税,冲击日本高端化工材料在中国市场的盈利模式[4] - 将两家立陶宛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机构与其交易,回应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6] - 48小时内连续出台三项反制措施,分别针对农业、化工、金融领域,展示系统性应对能力[8] 被制裁国家的经贸背景 - 加拿大近年对中国采取多项限制措施:对华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排挤TikTok等中资企业[10] - 日本在南海制造摩擦、限制对华材料出口,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加剧历史问题矛盾[12] - 欧盟跟随美国制裁中国金融机构,但中欧年贸易额超千亿美元,反制将影响欧盟内部团结[14] - 美国未对被制裁盟友提供实质帮助,反而趁机抢占加拿大在华农产品市场份额[16] 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深圳大疆占据全球70%无人机市场,华为曾获得全球超50%基站设备份额[23][2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美日德三国总和,按购买力平价GDP已超美国[27] - 教育体系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形成"教育-产业"正循环发展模式[23][29] - 稀土领域实施出口审核新规,既保障国家安全又掌握战略资源主动权[35] 国际贸易战略布局 - 严格遵循WTO规则实施反制,所有措施均具备完整法理依据[31] - 同步推进进口芯片安全审查与国产替代,保持技术自主发展节奏[33] - 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等"以退为进"策略,换取其他领域谈判筹码[35] - 推动多国探索去美元化结算,削弱美元霸权基础[37]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 中国在生产力、教育力、创新力等维度已形成系统性优势[27][29] - 权力格局变化遵循历史规律,制造业实力决定国际话语权[27] - 美国技术封锁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导致战略反效果[25] - 金融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下一个世界领导者,反映实力对比变化[21][25]
避险需求激增 亟待外汇期货补位“最后一公里”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6:17
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激增 - 今年以来海外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外汇市场波动风险增加,外贸从业者一笔5万美元预付款因汇率波动可能在一天内缩水3000元人民币 [1] - 2015年以来参与外汇套期保值的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从143家激增至1241家,增长约八倍 [1]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金额为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金额达29554亿美元 [3]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实践 - 比亚迪今年已三次上调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额度,从等值50亿美元增加至120亿美元 [2] - 比亚迪2024年汽车海外销量达41.72万辆,2025年目标定在80万辆以上,2030年计划一半汽车销往海外 [2] - QDII基金中固收类产品长期维持九成外汇对冲比例,权益类组合通常不进行锁汇 [3][6] 外汇期货工具发展现状 - 目前境内尚无上市的人民币外汇期货,实体企业主要通过外汇远期、掉期和场外期权等方式对冲汇率风险 [6] -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外汇期货市场日均交易量超过1000亿美元 [7] - 外汇期货具有合约标准化、高流动性以及较长交易时间等优势,相比远期交易流程更简便 [7] 人民币外汇期货发展前景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中国证监会主席表示将共同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 [7] - 美国上市公司外汇套保参与率约48%,中国仅23.6%,外汇期货推出后预计参与率将明显提升 [8] - 外汇期货可通过场内交易降低避险成本,买卖价差小,还可能在对冲中获得额外收益 [9] 外汇风险管理工具比较 - 外汇期货交易仅需增开交易子账户,额度与对冲规模和保证金金额挂钩 [7] - 外汇远期涉及银行授信及ISDA协议签署,审批流程较长且受银行授信限制 [7] - 海外私募基金主要用美元看跌期权对冲美元下行风险,因外汇期货保证金占用比例较高 [6]
汇率波动下的“小账”与“大账”: 避险需求激增 亟待外汇期货补位“最后一公里”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5
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激增 - 今年以来海外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外汇市场波动风险增加 外贸从业者一笔5万美元预付款因汇率波动可能在一天内缩水3000元人民币 [1] - 2015年以来参与外汇套期保值的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从143家激增至1241家 增长约八倍 [1] - 2024年上市公司外汇套保参与率达23.6% 相比2015年的5%左右显著提升 [6]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实践 - 比亚迪2024年三次上调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额度 从等值50亿美元增加至120亿美元 主要因海外销量增长至41.72万辆且2030年目标为50%销往海外 [2]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772.9亿美元 同比增长8.7% 存量金额达29554亿美元 [3] - QDII基金中固收类产品长期维持九成外汇对冲比例 主要因利差交易策略面临预期差风险和汇率损失风险 [3][4] 外汇期货工具发展现状 - 境内尚无上市的人民币外汇期货 企业主要通过外汇远期、掉期和场外期权等方式对冲汇率风险 [6] -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外汇期货市场日均交易量超过1000亿美元 [7] - 外汇期货具有合约标准化、高流动性和较长交易时间等优势 相比远期交易流程更简便 [7] 人民币外汇期货发展前景 - 2024年6月央行和证监会表示将共同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 [8] - 外汇期货推出预计将提升我国企业汇率避险参与率 目前仅23.6%远低于美国上市公司48%的水平 [9] - 外汇期货可通过场内交易降低避险成本 买卖价差小且可能在对冲中获得额外收益 [10]
避险需求激增亟待外汇期货补位“最后一公里”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1
汇率波动风险加剧 - 外汇市场波动风险显著增加 外贸从业者5万美元预付款因汇率波动单日缩水3000元人民币 [1] - 美元指数大幅震荡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初触及7.35低位 近期波动区间收窄但影响依然明显 [1]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8.7% 存量金额达29554亿美元 庞大海外资产规模加剧汇率风险敞口 [2] 企业避险需求激增 - 参与外汇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从2015年143家激增至2024年1241家 增长约八倍 年复合增长率超25% [1][4] - 外汇套保参与率从5%提升至23.6% 对比美国上市公司48%的参与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7] - 比亚迪2024年三次上调外汇衍生品交易额度 从50亿美元增至120亿美元 反映海外业务扩张带来的对冲需求上升 [2] QDII基金策略转型 - 利差交易策略面临挑战 中美利差可能压缩至100个基点以内 美元贬值可能吞噬全部利差收益 [3] - 部分QDII产品长期维持90%外汇对冲比例 通过一年期远期外汇合约按季度滚动操作锁定汇率 [2][3] - 固收类QDII产品对汇率波动敏感 权益类组合因年化收益率超10%通常不进行锁汇 [4] 外汇期货工具优势 - 外汇期货提供标准化高流动性交易方式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日均交易量超1000亿美元 [5] - 相比外汇远期 期货交易无需银行授信及ISDA协议 买卖价差小且价格公开透明 [5][7] - 保证金机制需优化 初始保证金比例和追加机制应可控 现金与保证金账户需快速转换 [7] 政策推进与市场预期 - 央行与证监会共同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 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6] - 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资本流动 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明显 避险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6] - 外汇期货推出预计提升机构参与覆盖面 降低避险成本 并可能通过对冲获得额外收益 [7]
绿色能源+可负担算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新“石油”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15 22:39
清洁电力的人民币计价逻辑 - 清洁电力革命的核心在于成本曲线和规模曲线的同步下探,大基地开发、柔性并网、储能与负荷管理技术使其具备工业化的可预测性 [2] - 中国是全球清洁电力供给侧主力,完整产业链和全球最大制造能力使度电成本压至全球最低分位 [2] - 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可行性基于稳定供给、统一计量和长期合同,类似"石油—美元"机制,但叠加了可核证的绿色溢价 [2] - 绿色电力证书、方法学、第三方核证等要素形成可交易的绿色溢价,是合约可复制的前提 [5]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外溢潜能 - 算力演变为可度量、可交易的基础生产资料,通过SLA指标(可用性、延迟、吞吐等)形成标准化交付标准 [4] - 中国算力产业在硬件端(服务器、加速卡、液冷)、软件端(大模型、训练框架)和服务端(可负担算力套餐)快速迭代,单位算力成本有望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4] - 算力长期合同(5-10年)可能衍生期货与对冲市场,人民币或升级为经营性成本货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持有地位" [4] - 算力RWA将交付记录与SLA达标情况绑定人民币应收款,实现自动兑付并可质押、回购 [8] 人民币"双闭环"落地的关键要素 - 价签(Benchmark):统一清洁电力的绿色溢价标准和算力的SLA计费口径,确保可比性、可审计性 [5] - 水管(Rails):建立低摩擦跨境结算体系,大额B2B走清算通道,小额运维走零散支付路径,降低币种转换意愿 [5] - 水池(Safe Assets):构建人民币安全资产池,包括政策性绿色债券和项目层现金流资产(如PPA、算力合同打包的RWA产品) [5][8] - 绿色电力资产RWA将小时产出、证书编号、减排量等与应收账款装入可编程结算凭证,便于机构资金持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