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 “翻倍基”批量涌现
新华财经· 2025-08-12 07:5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于7月突破3600点,为2007年、2015年、2021年后第四次站稳该点位 [1] - 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平均收益近14%,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43只基金近一年涨幅超100% [1] - 北证50指数近一年涨幅超110%,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以超200%涨幅居同类第一 [4] 板块轮动与基金业绩 - AI与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近一年涨超60%,创新药产业指数涨超40% [2] - 80只涨幅超6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医疗医药行业主题产品占比过半(49只名称含相关字样) [2] - 头部公募主导高收益基金,易方达、广发、南方等机构在翻倍基数量上领先 [1][2] 创新药板块投资逻辑 - 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行情具备可持续性,中国产业迎历史性机遇 [2] - 创新药板块利润驱动股价,预计盈利爆发将支撑行情持续性 [3] - 重点关注全球竞争力强的创新药企业及进口替代率低的设备耗材龙头 [2][3] 科技板块投资观点 - 云计算板块长期逻辑明确但短期可能调整,需关注GPT-5等前沿模型进展及光通信、PCB等领域 [3] -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被视为AI物理世界映射,但技术路径快速变化需等待更确定机会 [3] - 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等成长性行业需持续跟踪基本面理性配置 [3] 北交所市场动态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优异,多只产品跑赢北证50指数 [4] - 板块估值存在泡沫化,需业绩增长消化,中长期仍具投资性价比但短期需谨慎 [4] 长期业绩与政策导向 - 近三年年化收益率超15%的主动权益基金共90只,易方达7只产品居首 [5] - 近五年年化收益率超15%的产品仅21只,华商基金以4只产品领先 [5] - 证监会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以提升信心 [5]
自动驾驶之心实习生招聘来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2 07:33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内容连接学术界和工业界,成为企业和学校沟通的桥梁,服务数十万AI开发者和创业者[3] - 公司聚焦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大模型等AI前沿技术领域,涵盖学术论文解读、量产方案分析、大模型评测、商业动态等行业内容[3] - 公司通过公众号、社群、视频号、知乎、小红书、B站等多平台进行内容分享和粉丝交流,并与主流公司及高校建立深度合作[3] 内容运营岗位要求 - 要求自动驾驶、大模型或具身智能相关研究方向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学历优先[6] - 需要具备技术背景,能独立解读学术论文、运行开源项目和撰写代码demo[6] - 要求对技术前沿有高度研究热情,具备较强执行力、文字功底和学习能力[6] - 加分项包括产品背景(能拆解AI产品)或运营背景(主导过科技自媒体账号)[10] 工作内容与待遇 - 工作内容包括学术论文选题解读、知识星球搭建、原创视频制作及稿件策划[6] - 工作地点为杭州市余杭区(线下办公优先),支持线上远程[10] - 要求每周工作四天及以上,实习三个月以上者优先[7] - 待遇包括实习工资、合伙人1v1培养、行业资源推荐和岗位内推机会[8]
特斯拉连涨四天,交付时间延长、需求增加
搜狐财经· 2025-08-12 02:06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周一上涨 连续第四天上涨 [1] - 股价有望重新获得最近失去的一些势头 [1] 业务动态 - 6月份在得州奥斯汀推出了一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1] - 将Model Y的预计交付日期从最近的一到三周增加到四到六周 [1] 市场需求 - 订单增加 交付周期延长是需求增加的信号 [1] - 最后一个季度购车可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联邦购置税抵免 [1] - 税收抵免在7月4日通过的税收和支出法案中被取消 [1] - 部分买家可能急于赶在补贴到期前买进 推动需求提前 [1]
本来决定去具身,现在有点犹豫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1 20:17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具身智能是2025年最热门方向之一 但当前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 尚未达到生产力转化阶段[1] - 行业经历从沉寂到疯狂再到冷静的周期 初创公司融资活跃但技术成熟度有限[3] - 头部企业对具身智能人才需求集中在端到端、大模型、VLA、强化学习等前沿方向[3]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 - 主流技术路线正从无图方案向端到端架构迁移 技术栈迭代周期为1-2年[3] - 行业关注重点包括LV融合、BEV感知、3DGS、世界模型等方向[3][20][26] - 传统机器人技术仍是产品主线 但前沿算法研究投入持续加大[3] 自动驾驶人才需求 - 算法岗竞争激烈 学历门槛较高 更倾向招收掌握端到端、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人才[3] - 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存在SLAM、ROS等技术优化与集成类岗位机会[3] - 初创公司提供全面技术培养机会 但工作强度较大[3]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资源 - 社区覆盖40+技术路线 包含VLA benchmark、综述、学习路线等系统化资源[6][20] - 汇集国内外顶尖高校实验室及头部企业资源 形成产学研闭环[19][20][27][29] - 提供60+数据集、40+开源项目及主流仿真平台资源[20][33][35] 前沿技术研究热点 - 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涵盖量产方案、VLA算法、世界模型结合等方向[26][37] - 3DGS与NeRF技术在场景重建、闭环仿真领域应用广泛[39] - 视觉语言模型(VLM)在预训练数据集、思维链推理等方向快速发展[43] - BEV感知作为量产基石 覆盖纯视觉与多模态方案[50] - 扩散模型应用于数据生成、场景重建等场景[48] 行业活动与交流 - 社区组织超100场专业技术直播 涵盖VLA、世界模型等前沿主题[82] - 建立头部企业内推机制 实现求职与岗位高效匹配[9][18] - 成员可自由提问工作选择、研究方向等实际问题并获得解答[83]
马斯克的大招来了,智驾智舱全部升级,承认超算芯片走进死胡同
36氪· 2025-08-11 20:15
FSD V14系统更新 - FSD V14将在6周后发布 被公司CEO称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更新[2] - 新系统模型参数量提升10倍 应对罕见路况能力进一步加强[2] - 对驾驶员注意力需求大幅降低 但在复杂路口、恶劣天气等情况下仍需注意[2] 智能座舱系统升级 - Model S/X搭载AMD芯片的车型将迎来可视化系统更新 页面交互性提升[2][5] - 系统界面从Godot引擎转向虚幻引擎 显示页面更丰富立体逼真[7] - 用户或可直接在屏幕控制汽车虚拟形象 更新后页面具有游戏般画质[7][9] - 新功能目前仅适用于基于AMD的Model S/X车辆 普通用户无法使用[9] Dojo超算项目调整 - 公司停止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并解散团队 项目负责人或将离职[11][13] - Dojo 3或将演变为主板集成大量AI6芯片的形式[13][15] - 停止原因系AI5芯片实现跨代性能飞跃 同时研发两款不同AI芯片无意义[14][15] - 公司正将数片AI5/AI6芯片集成到主板构建超级计算机集群[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18亿美元同比下滑11% 汽车业务收入306亿美元同比下滑18%[17] - 全球交付量减少13% 叠加多项目核心高管离职暴露内部多重挑战[17] 行业影响与定位 - 公司正经历从电动车制造商向AI科技公司转型[17] - FSD系统对全球汽车行业影响深远 推动技术革新并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17]
马斯克终结Dojo选择英伟达,中国车企的AI答卷应如何作答?
36氪· 2025-08-11 19:41
特斯拉Dojo项目终止 - 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被终止,该项目曾被华尔街分析师给出高达5000亿美元的估值 [1] - 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离职,约20名核心成员流向新创公司DensityAI [4] - 马斯克亲自下令终止项目,转向依赖外部技术伙伴如英伟达、AMD和三星电子 [14] 特斯拉AI战略调整 - Dojo项目初衷是为FSD提供自研算力支持,以实现Robotaxi宏伟蓝图 [4] - 项目面临芯片研发复杂性、团队动荡和技术挑战,最终选择及时止损 [8] - 特斯拉未来将更多依赖外部合作伙伴提供AI算力,而非完全自研 [14] 汽车行业AI发展趋势 - AI正重塑汽车行业,汽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可移动的智能终端 [11] - 未来竞争核心从马力与扭矩转向算力与模型的比拼 [12] - 商业模式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向FSD订阅、软件服务等可持续收入模式 [12] 中国车企AI布局 - 小鹏明确未来10年发展方向为全球化AI汽车公司,视AI技术为竞争核心 [9] - 理想将AI从隐藏战略变为开放战略,认为AI是产品力本身 [9] - 鸿蒙智行、吉利、蔚来等中国车企均在AI领域投入重兵 [11] AI技术未来展望 - 自动驾驶技术将从辅助驾驶向L4/L5级无人驾驶演进 [15] - 端到端大模型将成为主流,使驾驶行为更接近人类 [15] - 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车内交互体验,车机升级为深度理解的AI管家 [15]
特斯拉在美国得州获网约车运营牌照,可开展无人驾驶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49
特斯拉获共享出行许可 - 公司正式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州监管部门颁发的共享出行许可,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得州开展网约车服务打通关键通道 [1] - 公司旗下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有限责任公司已获许可成为持牌"运输网络公司",与优步、来福车等网约车公司并列 [1] 得州自动驾驶网约车监管政策 - 得州新法律将于9月1日生效,自动驾驶汽车网约车运营将被纳入监管,监管方式与人类驾驶服务相同 [3] - 许可证允许公司在得州任何地方运营网约车业务,包括自动驾驶汽车,且不要求配备安全员 [3] 自动驾驶网约车试运营情况 - 自6月底以来,公司在得州首府奥斯汀开展试运营,为受邀用户提供限定区域出行服务,车费统一为每趟4.2美元 [5] - 试运营车型为最新款Model Y,驾驶座无人但副驾配备特斯拉工作人员担任安全员 [5] - 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预计到2025年底可为美国一半人口提供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 [5]
金溢科技:公司将持续聚焦智慧交通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6:42
公司业务发展路径 - 公司业务发展路径为"ETC—V2X车路协同—大车路云—车、能、路、云—iACT网联交通智能体和CCTE网联交能复合体" [1] - 公司持续聚焦智慧交通领域并秉承"零死亡、零事故、零拥堵、零碳"的交通使命 [1] 车路协同技术优势 - 车路协同可为单车智能提供更丰富信息输入和决策支持 [1] - 车路协同能有效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范围、成本、极端天气应对、全局优化等方面的局限性 [1] - 车路协同是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提升交通整体效率和安全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补充 [1]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在车路协同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且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1] - 车路协同产业发展将获得广阔市场机遇 [1] - 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关系 [1]
14元,坐上无人驾驶出租车
36氪· 2025-08-11 15:43
上海街头可以打到"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汽车了! 看似仅仅两字之差,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突破。在"示范应用"阶段,自动驾驶车辆虽可上路测试,但不向用户收取费用。而此次"示范运营"牌照的发放, 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正式跨出了商业化的重要一步,上海的大街小巷即将迎来更多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 10 秒应答 不会"走神" 从叫到车到等到车,《IT时报》记者用时约5分钟。在小马智行App上填写好出发地和目的地后,一键叫车,不到10秒,一辆距离2公里左右的自动驾驶汽 车便应答接单。 "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出发了。"上车后,自动驾驶车辆后排显示屏发出语音提醒。主驾上没有司机,仪表盘、方向盘等部件在自动驾驶系统的运作下 有序工作。车辆平稳启动,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穿梭前行,途中遇到红灯时精准刹车,绿灯亮起时又平稳加速,掉头利落,一把转过了十字路口,整个行 驶过程顺畅而平稳。 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取得质的突破。小马智行、百度、赛可智能等公司是最早入行的一批科技公司,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全球范围 内积累了超过5000万公里的公开道路测试里程。 据了解,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全身共配备了4个激光雷达、7个毫 ...
格灵深瞳实控人赵勇玩转一鱼两吃套利局?1元送专利标的估值暴涨数倍 科创板上市业绩变脸是否涉嫌包装
新浪证券· 2025-08-11 15:12
格灵深瞳与驭势科技关联交易 - 格灵深瞳2016年以1元总价转让6项非专利技术及1项专利给驭势科技 并许可3项专利独占使用权[2] - 2020年再次以1元总价转让4项专利及3项非专利技术给驭势科技[3] - 实控人赵勇初始持有驭势科技3%股权 格灵深瞳持有22.5%股权[5] 驭势科技估值变动 - 天使轮融资后估值超5亿元 2023年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73亿元 累计增长12倍[3][5] - 截至当前格灵深瞳持股8.68% 赵勇持股1.43%[7] - 天使轮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创新工场等 融资额超8000万元[3] 格灵深瞳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17亿元同比降55.3% 2025年一季度营收767万元同比降75%[9][10] - 2024年净利润亏损2.12亿元 同比降134.47%[10] - 2022年上市前营收3.54亿元 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10] 业务依赖性与客户集中度 - 2023年农业银行贡献营收2.17亿元 占比82.62%[13][14] - 2024年因农业银行国产化适配要求 来自该客户收入同比降75.96%[15] - 上市前2018-2020年智慧金融领域仅服务农业银行 收入占比70.91%[14] 外部顾问与股权激励 - 外部顾问朱莹、肖秋林通过灵瞳智皓间接持股 分别获股份支付费用3234万元和2115万元[11] - 肖秋林协助开发的皓目行为分析仪销售额从475万元增至3549万元[11] - 朱莹推动智慧案场业务从63万元增至248万元 2021年订单金额890万元[12] 并购与业务拓展 - 2024年以6032万元收购国科亿道54.68%表决权 实现控股[16] - 国科亿道主营特种领域终端设备 2024年营收近7500万元[16] - 新业务智慧终端产品毛利率21.97% 显著低于公司原有业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