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在京举办
环球网· 2025-10-17 16:42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于10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工信部、交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 [1] - 大会同步举办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进行全景式梳理和展示 [1]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展览会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启用全部室内展馆及部分室外展区,吸引28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展 [3] - 参展品牌包括49家整车企业,超过130家车规级芯片和软件企业,以及110余家其他智能网联关键零部件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 - 展会亮相200余款智能网联车型和1800多款零部件及技术,其中包含20多款首发车型、关键零部件产品和新技术 [3] 核心展区与技术展示 - "安心出行"整车展区有长安、蔚来、北汽等车企展示L3级别智能网联车型 [5] - "AI+汽车"专题展区通过实物与沉浸体验结合,呈现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进展 [5] - 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企业集中展示驾驶自动化、智能座舱、数字底盘、具身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 [5] - "车路云一体化"实践与应用展区展示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重点呈现各试点城市在统一云端架构下的规模化部署进展 [5] - "网联智创"、"聚能焕新"等展区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车联网安全、国产芯片和软件等核心环节 [7] 应用场景与体验 - "北京方案"室外演示体验展区设置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物流车协同作业等场景 [7] - 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滴滴等企业在现场开放多线路无人驾驶接驳体验 [7] - 北京经开区展区以"未来生活体验+产业生态解码+沉浸式交互"的策展逻辑,呈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的双智融合 [5] 展会定位与意义 - 展会是展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交流产业经验、探索合作机会的平台 [7] - 展会提供了感受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魅力与体验未来出行方式的渠道 [7]
元境智能 跃入新境|北汽集团闪耀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环球网· 2025-10-17 16:19
公司技术成果展示 - 北汽集团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集中呈现元境智能网联技术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 [1] - 公司打造了元境智能网联技术体系,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芯片国产化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坚 [3] - 元境AI大模型平台接入DeepSeek、豆包等顶尖垂类模型,支持AI日程助理、AI备车等15项高频服务,累计调用次数超8亿次 [5] - 极狐阿尔法S5凭元境AI大模型平台拿下国内首张《汽车座舱AI大模型智能化交互验证证书》 [5] 公司产品与市场布局 - 大会亮相车型包括北汽极狐全新阿尔法T5、阿尔法S先行版、阿尔法T5 Robotaxi,享界S9增程版、S9T增程版,北京越野BJ40增程、BJ30旅行家 [3] - 极狐全新阿尔法T5是元境智驾面向大众的首款产品,搭载全球首款量产舱驾一体架构,实现同级唯一全场景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车价定位10-15万元主流市场,计划10月底上市 [3] - 公司智能驾驶实现高速+城市+越野场景全覆盖、高端+普惠车型全覆盖、私家车+营运车辆全覆盖 [3] - 基于极狐阿尔法T5打造的Robotaxi于今年7月启动示范运行,获深圳路测牌照并完成高温测试,2025年将实现千台示范运行 [4][5] 公司合作与行业地位 - 北汽集团是中国最早布局智能驾驶的车企之一,2018年其越野车队列全无人自动驾驶已亮相大会 [3] - 公司与20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是第一个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合作打造了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和享界S9等产品 [3] - 在L3级领域,公司于2023年获北京首批L3路测牌照,2024年入围全国首批准入试点,截至2024年8月测试里程已超11万公里 [4] - 在L4级全无人领域,公司是目前市面上投放自动驾驶营运车辆最多的车企 [4]
事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多部门发声
第一财经· 2025-10-17 15:46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3] - 工信部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3] - 主管部门将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3] 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果 - "十四五"期间,我国实现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5] - 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把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5] - 试点工作已提炼出"车路云一体化"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等,可有效提升行驶安全与交通效率[7]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启动,将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京汽车等国内整车企业,汇聚清华大学顶尖技术力量[7] - 该基地旨在破解汽车行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共性技术瓶颈和产业化难题[7] - 主管部门将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深化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3] 行业监管与安全挑战 - 截至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6] - 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有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6]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会同工信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6]
国新证券每日晨报-20251017
国新证券· 2025-10-17 15:37
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16日,国内市场呈现缩量整理、走势分化的格局,主要股指涨跌不一,万得全A成交额为19,487亿元,较前一日继续下降[1][8] - 行业表现分化显著,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仅有8个行业上涨,煤炭、银行及食品饮料领涨,而钢铁、有色金属及综合则跌幅较大[1][8] -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65%,标普500指数跌0.63%,纳指跌0.47%,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2] 国内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916.23点,上涨0.10%或4.02点[4][8] - 深证成指收于13086.41点,下跌0.25%或32.34点[4][8] - 创业板指收于3037.44点,上涨0.38%或11.58点[4][8] - 科创50指数收于1416.58点,下跌0.94%或13.42点[4][8] - 市场个股表现疲软,共1177只个股上涨,4171只下跌,55只个股涨停,9只个股跌停[9] 行业与概念板块 - 涨幅居前的行业为煤炭、银行及食品饮料[1][8] - 跌幅较大的行业为钢铁、有色金属及综合[1][8] - 表现活跃的概念指数包括央企煤炭、保险精选及海南自贸港等[1][8] 海外市场动态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45952.24点,下跌301.07点,跌幅0.65%[4] - 纳斯达克指数收于22562.54点,下跌107.54点,跌幅0.47%[4] - 标普500指数下跌0.63%[2] - 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下跌0.19%,特斯拉跌超1%,苹果跌0.76%[2] - 中概股多数下跌,陆控跌近9%,世纪互联跌超5%[2] 全球大宗商品与外汇 - 黄金价格收于4344.30美元/盎司,大幅上涨142.70美元,涨幅达3.40%[4] - 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61.02美元/桶,下跌0.89美元,跌幅1.44%[4] - LME铜价收于10620.00美元/吨,下跌21.00美元,跌幅0.20%[4] - LME铝价收于2796.00美元/吨,上涨50.00美元,涨幅1.82%[4] - 美元指数收于98.3526,下跌0.3133,跌幅0.32%[4] 重要产业新闻与数据 -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汇智聚能 网联无限”为主题,设有3场全体会议和3场特色会议,约1000名海内外人士与会[12][13] - 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14][15] -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冷态性能试验成功,预计投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8万吨[16][17] - 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7点,较上月上升0.4点,再创年内新高;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32.5点,较上月上升1.1点[19][20] - 2025财年美国财政赤字为1.78万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1.82万亿美元下降2%;净关税收入达到1950亿美元[20] 政策与外交动态 - 外交部回应美方所谓“去中国化”,重申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10][11] - 商务部表示对基于相互尊重的平等磋商持开放态度,将优化稀土出口许可流程,并适时推出新的稳外贸政策[9]
事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多部门发声
第一财经· 2025-10-17 15:19
政策规划与支持 - 工信部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 [1] - 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 [1] 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果 - "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成完整产业体系,实现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 [3] - 支持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并已提炼出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等 [3][5] - 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应用 [4] 技术创新与跨界融合 - 促进跨界融合,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 [1]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启动,将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整车企业及清华大学团队,破解智能化转型共性技术瓶颈 [5] - 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加速创新场景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 [4] 安全监管与规范发展 - 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4] - 截至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4]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会同工信部研究起草通知,以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宣传 [4] 开放合作与生态建设 - 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深化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1] - 加强核心要素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加快打造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4]
市场监管总局王乃铝:驾驶辅助系统相关召回数量呈上升趋势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12:42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 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沙盒和召回的协同管理。 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在强化质量、提升服务供给方面,市场监管总局近两年组织实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芯片质量提 升等质量强链项目,有效提升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目前,已发布的汽车产品安全和 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有19项,包含汽车信息缺陷、OTA(空中下载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安全与召回关 键技术标准。 王乃铝强调,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形势愈加复杂。新技术、新模式 带来的持续挑战,叠加产业的非理性竞争,对安全监管、升级监管手段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10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乃铝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智 能网联汽车产业正经历技术爆发式增长与商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L2级辅助驾驶作为具有代表性 的技术形态,其安全合规水平直接关系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 王乃铝表示,近年来,驾驶辅助系统相关召回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正会同工业和信息 化部共同 ...
刘亦功:AI 重塑产业逻辑,一汽以生态共筑智能网联新未来
环球网· 2025-10-17 12:13
行业核心观点 - AI正从技术工具跃迁为产业灵魂,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的每一个价值环节,成为驱动产业价值、产品竞争、科技创新与场景需求升级的最强引擎 [3] - 汽车产业底层逻辑发生转变,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机电产品,而是数据驱动、持续进化、生态共生的智能终端,产业竞争核心要素从马力转向算力 [3] - 企业护城河被重新定义,核心软硬件技术创新、数据驱动的用户洞察、快速迭代的敏捷型组织成为制胜关键,赢者通吃格局加速形成 [3] 产品价值与商业模式演变 - 预测到2030年,汽车产品价值将呈现硬件占40%、软件占40%、内容服务占20%的“442”格局 [3] - 订阅服务、数据变现等成为新价值增量,智能驾驶与数字座舱成为核心竞争力 [3] - 商业模式从硬件一次性销售向软件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运营转型,电动化定义基础、智能化决胜高度、生态化拓展价值成为竞争法则 [3] 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变革 - 传统V字形开发流程通过AI仿真转变为开发、验证、学习的敏捷闭环,线性供应链关系被打破 [4] - 科技巨头凭借全栈解决方案成为新型Tier0.5平台,重塑产品体验与品牌定位 [4] - AI时代用户更关注体验价值而非品牌,消费场景从单一代步延伸至多功能服务,生态化是新汽车的最大特征 [4] 公司转型实践与智能化成果 - 公司推进“AI+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移动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4] - 基于AI智能体架构构建企业智能生命体“Open Mind”,开发“一汽·七星云工作台”,核心业务100%上线,支持超2万名员工在线协同 [4] - 红旗品牌推出“司南智驾”与“灵犀座舱”,司南智驾识别精度比激光雷达稠密50倍,算力达1000TOPS,灵犀座舱基于百亿级大模型 [5] 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 - 公司依托五大生产基地建成25座智能化工厂,升级智能生产线 [5] - 直采16万条以上工业设备数据,提供128类数据服务,实现让数据活起来的实践 [5] 行业核心挑战 - 面临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自主可控的挑战 [6] - 存在重复建设、标准不一、数据壁垒制约产业效能的挑战 [6] - L3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商业闭环有待突破 [6] 应对挑战的生态协同举措 - 提出聚焦算力、数据、算法等七大核心要素,以共创、共克、共建、共育“四共”举措构建开放生态 [6][7] - 共创开源技术平台,建设基础软件、数据平台、行业大模型等公共平台以降低产业门槛 [6][7] - 共克关键核心技术,集中突破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等领域技术瓶颈并推动产业化落地 [6][7]
北汽集团张建勇:智能化技术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服务”
贝壳财经· 2025-10-17 11:37
公司战略与技术进展 - 公司智能化技术终极目标为"为人服务",产品开发从车企定义转向用户定义,需满足安全、高效、便捷的实用需求及个性化、情感化的情绪价值 [1] - 公司坚持以用户价值为核心,通过自研加合作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芯片国产化等关键领域攻坚,打造元境智能网联技术体系以重新定义人、车、路、云交互关系 [1] - 极狐全新阿尔法T5作为元境智驾面向大众的首款产品,搭载舱驾一体架构可实现全场景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车价定位10万-15万元主流市场,计划10月底上市 [1] 自动驾驶技术布局 - 在L3级领域,公司于2023年获北京首批L3路测牌照,2024年入围全国首批准入试点,截至今年8月测试里程已超11万公里,并构建"一核三环"安全体系实现全链路保障 [2] - 在L4级全无人领域,公司与小马智行基于极狐阿尔法T5打造的Robotaxi已于今年7月示范运行,计划今年实现千台示范运行 [2] 行业挑战与发展倡议 - 行业当前面临政策协同不足、技术孤岛、供应链风险等挑战,需全行业合力破解 [3] - 倡议推动政策协同,加快L3级责任边界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及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政策,以释放政策红利并为规模化运营提供清晰指引 [3] - 倡议深化技术共享,建立行业级自动驾驶数据池及测试资源平台,开放模拟仿真场景库,并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以攻克共性难题 [3] 行业发展理念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被视为生态协同的马拉松,需以长远眼光布局技术,以开放心态拥抱合作,以责任担当坚守安全 [4]
雷军:小米汽车已交付约40万辆 呼吁行业共建生态抵制黑公关
搜狐财经· 2025-10-17 10:44
公司运营与财务 - 小米汽车自上市一年半以来累计交付量约40万辆 [1] - 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第一期总投入为57.9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已组建超过1800人的智能驾驶专业团队 [1] 行业趋势与战略 - 当前正处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1] - 行业发展并非零和博弈,需要全行业团结协作 [1] - 应通过共建共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的繁荣与发展 [1] 行业环境倡议 - 呼吁企业将资源和精力聚焦于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1] - 倡导全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1] - 旨在携手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1]
北汽张建勇:中国智驾从跟跑到领跑,破局挑战需政策协同与技术共享
环球网· 2025-10-17 10:40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进阶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凭借政策引领、市场驱动和技术攻坚三重合力,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进阶 [3] -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形成覆盖准入、安全责任的全周期保障,例如2024年公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2025年4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实施明确L3级以上责任归属 [3] -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加速推进,商业化进程实现关键跨越,北京、杭州、武汉等多地开展测试与应用示范,为技术规模化积累实战经验 [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驾驶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迈进,L2级辅助驾驶广泛普及,城市NOA从高端选配变为主流标配 [3] - 技术进入数据驱动的3.0时代,数据、算法、算力成为核心支柱,数据的闭环能力是关键 [3] - 电子电器架构从分布式向中央集中演进,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底层支撑 [3] 北汽集团技术布局与实践 - 北汽集团以用户价值为核心,通过自研加合作双轮驱动,打造高端智能网联技术体系“元境” [4] - 在智能驾驶领域针对不同车型定制差异化策略,L2级已全面搭载,即将完成基于T55芯片的仓架融合系统量产上车,较传统方案降低成本超过20% [4] - L3级领域2023年获得北京首批路测牌照,2024年入围全国首批准入试点,测试里程已超11万公里 [4] - L4级领域与小马智行合作的Robotaxi已于2024年7月示范运行,计划实现千台示范运行 [4] 北汽智能座舱与生态合作 - 智能座舱领域推崇元境AI大模型中枢平台,接入Deepseek、豆包等顶尖垂类模型,已支撑15项高频服务,累计调用次数超8亿次 [4] - 秉承开放合作理念,与华为等20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投入20亿元深耕智能驾驶与座舱 [4] - 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基于GO6M芯片开发行博一体智驾系统 [4] 产业发展挑战与倡议 - 当前产业面临政策协同不足、技术孤岛、供应链风险等挑战 [4] - 倡议一为推动政策协同,加快L3级责任边界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等配套政策 [4] - 倡议二为深化技术共享,建议建立行业级自动驾驶数据池、测试资源平台,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联合研发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