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新华社· 2025-10-28 21:53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 化、融合化方向""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旨在保持制造业一定规模,更是要通过 全方位的升级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巩固壮大优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坚实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这也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 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议》作出系统部署,既着眼于布局新 的经济增长点,也重在加强不同产业、上下游之间协同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充沛的动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关键要做好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相关规划时,要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实落细,强化政策引导、资源调配、 要素保障,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同时,还要拿出有力措施,营造崇尚实业、鼓励创新的社会 氛围和市场环境,切实提升深耕实业的获得感。 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务实推进各项举措,坚 ...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新华社· 2025-10-28 21:35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关键要做好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相关规划时,要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实落细,强化政策引导、资源调配、 要素保障,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同时,还要拿出有力措施,营造崇尚实业、鼓励创新的社会 氛围和市场环境,切实提升深耕实业的获得感。 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务实推进各项举措,坚持不懈奋斗创新,让实体 经济的"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中国经济必将劈波致远。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 化、融合化方向""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旨在保持制造业一定规模,更是要通过 全方位的升级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巩固壮大优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坚实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这也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 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议》作出系统部署,既着眼于布局新 的经济增长点,也重 ...
专访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强:引导优质要素流向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1: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0 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10月28日,《建议》全文公布。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如何理解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这一目标?同时,《建议》中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设现代化产业 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这释放出何种信号?针对相关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家 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徐强。 徐强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和信息化战略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智慧发改等国家重大信息化项目,带领团队围绕宏 观经济预测、国家中长期规划、大数据、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大量研究成果,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徐强表示,"大幅提高"从导向层面指明了科技自立自强所要达到的程度,一方面体现 ...
四中全会将这项任务摆在首位 传递哪些信号?
央广网· 2025-10-28 21:12
会议核心部署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会议部署12项战略任务,首要任务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中国连续15年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1] - 未来5年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个关键词展开[1] - 传统产业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2]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举措包括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全球地位[2] 新兴产业发展 - 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 - 新兴产业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或更大规模市场[2]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被列为12项具体任务中的第二位,以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2] 内需市场与投资 - 构建强大国内市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2]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3] - 提升投资效益举措包括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加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3] 经济增长动能 - 传统产业升级潜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长活力协同发力,为经济增长提供“稳”的定力与“进”的动能[3] - 此举旨在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盘愈发稳固、坚实[3]
划重点!“十五五”规划建议里的产业利好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1]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布局更加清晰,将在未来5—10年催生数个巨大的新市场 [1][2]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2] - 优化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1][2] 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 《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旨在将制造业增加值维持在合理区间,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先进制造业地位凸显 [2] - 先进制造业是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高端和先进制造业有望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2] -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产业发展方向更加具体明确 [2] 传统产业优化提升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3] - 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3] - 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 [5] -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5]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 - “十五五”时期,储能、氢能、固态电池三大方向具备景气度和想象空间 [5] 具体投资机会领域 - 建议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药与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2] - 未来商业卫星产业将迎来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发力,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 - 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加快,企业级软件和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3] - 氢能正从试点探索进入有序破局新阶段,固态电池产业化稳步推进,前景可期 [5]
“十五五”,这项任务排首位
人民日报· 2025-10-28 20:34
实体经济的战略地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列为“十五五”时期的首要战略任务 [1] - 实体经济被定位为大国的根基、国家经济发展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3] -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 [3] 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 实体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其相关领域吸纳就业超过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3% [5]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其规模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 [5] - 强大的国内供应链体系使中国在多个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增强了国际贸易竞争的信心 [6] “十五五”期间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 - 固本升级,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产业体系的“基本盘”,未来5年计划通过产业提质升级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 [8] - 创新育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将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集群,并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目标在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8] - 扩容提质,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8] - 强基增效,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8]
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
新华社· 2025-10-28 20:28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四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精神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 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 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 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坚持 系统思维,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 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让新动能更加澎 湃、新优势更加彰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 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十五五"时期,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 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 ...
奋战四季度坚决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动员部署会召开 刘宁出席并讲话 王凯主持
河南日报· 2025-10-28 18:48
刘宁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我省实际认真组织 传达学习,深入开展宣传宣讲。要深化重大问题调查研究,科学、民主、高质量推进我省"十五五"规划 建议和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要及早研究谋划明年经济工作,做好明年一季度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等安 排,确保"十五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 会上,孙守刚通报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和四季度重点经济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 息化厅、省商务厅及漯河、许昌、南阳、平顶山、新乡市发言。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设分会场。有关省领导出席。(记者 刘 婵 张笑闻) 10月28日,奋战四季度坚决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动员部署会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刘宁出席并讲话,强调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省上下坚 定信心、攻坚克难,开展并打好冬春季攻保战役,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四五"收 官,努力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省长王凯主持。 刘宁强调,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 增长、势的蓄积壮大。党的二十届四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国家能源局· 2025-10-28 17:18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实体经济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4]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14] - 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14]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15] -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5]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发展 [15]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 [16]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 [17]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18]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18] -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18]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20] -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 [20] 强大国内市场与消费投资 - 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2] - 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 [23] -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23] -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消除要素获取、资质认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壁垒 [24]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贸易投资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 [29]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贸提质增效,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30] -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30]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促进外资境内再投资 [30]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 [31]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3]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增效 [33]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34]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35] 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36] -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重点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 [37]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38] - 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38] 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 [50]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1] -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52] -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52] 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28]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28] -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28]
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财联社· 2025-10-28 17:14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 -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1] -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