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一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前沿研究成果”
搜狐财经· 2025-08-04 05:37
地缘经济风险定义与维度 - 地缘经济风险的核心特征在于经济手段的运用,目标可能是经济或政治性,风险来源分为客观维度(全球网络关系突变如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政策变化)和主观维度(大国主观意志如技术垄断和金融霸权)[6] - 全球网络结构形成"中心-外围"不对称格局,中心国家通过金融优势巩固主导地位,外围国家承受主权融资依赖等代价[6] - 长期视角下该结构改变全球收入分配,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受损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短期内中心国家政策变化成为风险直接诱因[7] 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测度与影响 - 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指数显示2018年后因中美贸易摩擦显著上升,涵盖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多维度,对CPI有正向影响,对PPI、股市、出口及FDI呈负向冲击[9] - 地缘经济风险冲击下中国工业增加值半年内显著收缩,CPI、消费及消费者信心指数负向响应,汇率贬值、房地产价格下滑及信用风险上升是关键传导渠道[12] - 动态模型显示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在地缘风险中相对获益,其经济受损程度低于中国且消费指标可能正向反应[16] 全球贸易投资体系重构 - 中美贸易战使中国对美出口份额从19%降至14%,机械产品份额骤降50%,但东盟与墨西哥出口增长5个百分点完全对冲转移效应[18] - 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区域化集中,证券投资50%流向美国,供应链加速向"近岸化、友岸化"重构,地缘风险每升1单位导致供应链断链概率增加0 15%[19] - 贸易壁垒达二战以来峰值,非关税壁垒如出口管制和数据流动限制导致国际贸易格局显著调整[18] 金融制裁与支付体系变革 - 俄罗斯通过能源卢布结算令和贸易转向削弱西方金融制裁效果,SWIFT系统武器化加速各国寻求替代方案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22] - 支付体系阵营化趋势明显,稳定币创新成为突破点,香港尝试以多元化资产储备发行非美元锚定稳定币[22] - 人民币国际化需短期扩大跨境结算规模,中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双轮驱动",长期依赖金融开放与经济基本面支撑[23]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演变 -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和欧元占比下降,人民币份额小幅上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以应对地缘风险[25] - 地缘风险上升时货币发行国(如美国)风险导致全球减持其货币,但持有国自身风险上升时反增持美元作为避险资产[25] - 美元主导地位受流动性供给、贸易结算偏好变化及金融制裁三路径冲击,但短期内仍难被取代[26]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1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持续提升,在贸易投资领域表现突出,与日元、欧元同具避险属性但未削弱美元地位[28] - 中国、日本和欧元区货币国际化因地缘风险上升显著提高,人民币路径更倾向于补充现有体系而非替代[28] - 深化CIPS系统建设及制度型开放是提升人民币结算储备功能的关键,政策连续性与可预期性增强国际信任[29]
做金融产品创新破局者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华夏香港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中资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在新兴赛道持续破局,放弃传统模式选择前瞻性创新[1] - 公司认为新技术革命将重塑金融业形态,香港市场为资管机构提供战略机遇,已打造多只全球首发、亚洲首发、香港首发产品[1] - 公司坚定介入数字化浪潮,前瞻性和创新性贯穿发展历程,如在人民币债券产品未被看好时发行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跨市场、纯投资级别公募基金[2] 产品布局与表现 - 华夏人民币货币ETF规模达49.7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货币ETF,7日年化收益率1.4%-1.6%[3] - 推出全球首只纯港股生物科技主题ETF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成为香港最大港股生物科技ETF[3] - 华夏恒指ESG ETF规模超90亿元,是亚洲(除日本)最大ESG宽基ETF[3] - 公司ETF产品线齐全,包括跟踪MSCI日本、欧洲、印度等指数的ETF及亚洲投资级债券ETF,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布局工具[4]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 公司看好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未来三到五年爆发式增长,预测离岸人民币资金池2030年达约5万亿规模[2][5] - 点心债市场规模从2020年2540亿元增至近1万亿元,增长逾三倍[6] - 中资企业加速用点心债替代美元债,如信达集团发行30亿元3.5年期点心债利率2.35%,认购超300亿元[6] - 今年以来点心债发行数量超700只,规模超5000亿元,收益率比国内同类型债券高30-50个基点[7] 市场趋势与政策 -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池从2017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底1.4万亿元,目前约1.5万亿元[5] - 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四成以上,外资对港股影响力较6年前大幅弱化[8] - 港股人民币柜台有望年底前纳入港股通,将提升内地投资者参与度和定价权[8] - 国家鼓励外资企业通过熊猫债或点心债投资中国,跨国企业如雀巢、宝马等纷纷发行点心债[7]
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熊猫债市场发展现状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50亿元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7月11家发行主体合计发行16只熊猫债 规模219.50亿元 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行20亿元熊猫债创认购倍数纪录 摩根士丹利发行首单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熊猫债 [1] - 2023年熊猫债发行规模1544.50亿元 2024年创1948.00亿元年度纪录 2025年上半年注册规模1535亿元 同比增长165% [3] 熊猫债市场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显著 当前熊猫债票面利率低于同期美元债 国际发行人可通过置换存量美元债务降低融资成本 [1] -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持续释放吸引力 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发行金额占比达50% 较2024年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 [2]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化 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全球第四 新兴市场主权机构发行熊猫债既是对人民币储备属性的认可 也是规避美元汇率风险的战略选择 [2] 熊猫债市场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对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所需的熊猫债优化管理流程 纳入"绿色通道"管理 [3] - 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 准入规则简化、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资金跨境使用便利性提升等系统性改革提升境外发行人融资效率 [2] 熊猫债市场前景 - 熊猫债市场政策环境和监管制度持续完善 有望提升资金使用便利性和效率 提高对发行人的吸引力 [3] - 熊猫债对于境外投资者或是较好"避险资产" 目前尚未出现实质违约事件 信用风险可控 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与全球主要债券收益率相关性较低 [3]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08
熊猫债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8月3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50亿元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发行主体不断丰富 国际知名机构参与度提升 市场深度广度持续拓展 [1] - 7月单月11家主体发行16只熊猫债 规模219.50亿元 多只债券创发行纪录 [2] 发行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显著 熊猫债票面利率低于同期美元债 国际发行人通过置换美元债降低融资成本 [2] -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吸引力增强 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发行金额占比达50% 较2024年上升27个百分点 [2] - 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 准入规则简化、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资金跨境使用便利性提升 [2] - 人民币国际化深化 跨境支付占比升至全球第四 新兴市场主权机构发行熊猫债规避美元汇率风险 [3] 市场扩容趋势 - 2023年发行规模1544.50亿元 2024年创1948.00亿元年度纪录 [4] - 2025年上半年注册规模1535亿元 同比增长165% 为全年扩容奠定基础 [4] - 政策支持加码 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所需熊猫债纳入"绿色通道"管理 [4] 产品特性与定位 - 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重要成果 [4] - 信用风险可控 尚未出现实质违约事件 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与全球主要债券相关性低 [5] - 兼具避险资产属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 [5]
美债快扛不住了?15万亿海外资金或将杀回中国,人民币要起飞?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18
美国债务危机 - 美国财政部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借款1万亿美元,是4月份5540亿美元的两倍[3]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5%,30年期突破5%,创疫情以来最高纪录[3] - 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特朗普政府关税战带来的3000亿美元收入杯水车薪[10]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4升值至7.1,涨幅3.5%[5] - 中国减持美债至7563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5] - 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结算比例升至38%,沙特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8]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72%降至58%[8] 中国企业海外资金动向 - 中国企业在海外存放资金规模达15万亿人民币[8] - 若离岸人民币汇率突破6.8关口,可能引发大规模资金回流[8] - 资金回流可能带动国内股市、楼市行情[10] 中美经济策略对比 - 中国财政赤字率从3%提升至4%,专项债投向基建和高科技领域[12] - 国产电动车热销,华为手机站稳高端市场,阿里云拓展东南亚市场[12] - 美联储坚持不降息,美国"借新债还旧债"模式难以为继[10] 国际金融市场动态 - 国际对冲基金进行50-100倍杠杆的"基差交易"[13] - 全球金融格局变革,美元霸权松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15] -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加剧市场波动[13]
港股,重大变革!明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03 23:03
香港证券市场改革 - 香港交易所宣布下调最低上落价位 第一阶段将于8月4日生效 涉及股价10-20港元股票的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从0.02港元调整为0.01港元 20-50港元股票从0.05港元调整为0.02港元 [2] - 香港联交所就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刊发咨询总结 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 [8]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支持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 [4]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7.3万个 低于预期的10万个 6月和5月数据合计向下修正25.8万个职位 失业率小幅上升 [5] - 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宣布辞职 曾参与实现降低通胀及维持劳动力市场韧性的双重使命 [6] 债券市场政策调整 - 财政部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 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前已发行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至到期 [7] 产业监管与公司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规范平台向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技术服务费等行为 [10] - OPEC+同意9月原油日产量提高54.8万桶 计划在12月底前评估每日166万桶增产计划 [11] - 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至111.6亿美元 受美国政府贸易政策负面影响 [12] 市场数据与新股解禁 - 本周北交所新股志高机械申购 发行价17.41元/股 申购上限102.03万股 [13] - A股本周32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35.64亿股 总市值931.72亿元 润泽科技解禁市值超500亿元 江波龙超100亿元 [14] - 7月CPI预计同比-0.5% PPI同比环比均有望回升 [15] 机构市场展望 - 光大证券认为中国资产吸引力较高 8月风格或偏向顺周期 关注家电、非银、电力、设备等行业 [17] - 招商策略预计8月中下旬市场可能创新高 业绩披露后进入真空期 自由现金流改善逻辑将强化A股重估 [18] - 银河证券预计8月市场维持震荡偏高中枢运行 融资余额重返1.9万亿元上方 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 [19]
央行重磅发文,美联储降息大消息……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8-03 18:39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 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确保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保持汇率弹性,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 - 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加大"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2]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工作 [2]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改革 -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 [3] -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完善清算行布局 [3]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 [3] - 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3] 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 目标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 [6] - 培育200个以上优秀场景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6] - 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60%,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税收政策调整 -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8] - 此前已发行的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8] 低空经济突破 - 我国自主研发的吨级以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次实现远海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10] - 深圳市计划到2026年底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开通1000条以上商业航线 [10] 制药行业动态 - 特朗普要求全球17家制药巨头在60天内降低美国药品价格,否则将采取行动 [12] - 制药巨头股价普遍大跌,百时美施贵宝、诺和诺德跌近5%,赛诺菲暴跌超7% [12] 美联储降息预期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7.3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10.4万人 [14]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75% [14] 市场动态 - 纳指跌超2%,热门科技股普跌,亚马逊跌超8%,Meta跌超3% [19] - 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82%,哔哩哔哩跌超4% [19] IPO与解禁 - 证监会同意上海友升铝业、云汉芯城IPO注册 [21] - 本周限售股解禁总市值达917.01亿元,润泽科技解禁市值最高达518.21亿元 [24]
岛内“大罢免”失败,斗争到了关键阶段,特朗普不会允许铤而走险
搜狐财经· 2025-08-03 17:59
人民币国际地位 -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仅为4.7%,远低于美元的57% [1] - 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已形成几十年,美国通过输出美元建立了汇率体系 [1] - 人民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货币地位仍然非常弱势 [3] - 改变现状需要与美国进行长期战略博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3] 美元霸权体系 - 美国每年有巨额贸易逆差,但依靠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维持体系 [3] - 其他国家进入国际市场必须依赖美元,导致美元霸权难以打破 [3] - 美国需要逐步让出权力,才能让其他国家进入其建立的货币体系 [3] 两岸关系与政党格局 - 民进党计划"大罢免"国民党"立委"但最终失败,国民党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5] - 国民党依靠民众对民进党的反感勉强存活下来 [5] - 民进党一党独大可能加速大陆对台统一步伐,但当前并非武力解决的最佳时机 [7] - 国民党的存在可以制衡民进党影响力,有利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 [7][9]
人民大学论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抓手
经济观察报· 2025-08-03 14:56
统筹两个大局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抓手 其核心在于保障共建国家经济 社会 生态 安全的可持续性 同时保障中国经济自身的可持续性 [2] - 经济走廊建设是关键切入点 发展分为运输通道 城市化工业化拓展 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 政策协调与民心相通四个阶段 [2] -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显著增长 成为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方向 冰上丝绸之路及中吉乌铁路将改变欧亚大陆经济格局 [3] 中国式现代化与产业格局 - 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18%提升至当前67% 制造业产能占全球35% 形成全球最大制造体系 [2] - 2008年后全球再平衡背景下 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实现平衡 一带一路是扩大内需的结果 [3] - 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是现代化的核心 未来五年需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引领现代化 [3] 国内经济供需结构问题 - 中国经济面临内卷式竞争 核心是生产强需求弱的供需错配 需求端存在内需不足 外需以价换量 房地产后周期疲软等问题 [3] - 供给端呈现行业集中度提升 技术扩散加快 资产荒等现象 破解需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 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3] - 需从增量逻辑转向存量优化 完善城市更新等工具 解决治理体系中激励不兼容问题 [3] 人民币国际化与数字经济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有助于提升全球资产定价话语权 削弱美元周期影响 [4] - 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合理区间 同时关注服务贸易逆差 强化知识产权 金融等高端服务贸易 [4] - 数字平台企业高度依赖外部融资 盈利能力两极分化 脆弱性源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不足 需构建长期战略性投融资体制 [4]
政商学代表南宁探讨中国面向东盟金融投资新机
搜狐财经· 2025-08-03 10:03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一带一路"金融投资(南宁)论坛暨上海理财博览会南宁站举行,聚焦中国面向东盟的金融投资新机遇与挑战 [1] - 政、商、学界领袖参与探讨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1] 国际经济格局与"一带一路"发展 - 全球化4.0布局中,多层次自贸协定是关键落脚点 [3] - 新质生产力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蕴含收益与风险 [3] 中国—东盟金融投资机遇 - 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竞争力强 [3]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私营企业搭建通畅贸易桥梁和广阔平台 [3] - 东盟市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跨境金融结算等领域蕴藏金融与实体融合可能性 [3] 投资挑战与应对 - 进入东盟市场需关注投资环境、市场结构等风险 [3] - 区域内汇率波动、法律体系差异、项目风险评估等挑战需全球金融智慧共同破解 [3] 论坛活动形式 - 举行三场圆桌对谈与巅峰辩论,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4]